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779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docx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联轴器-二级圆锥-斜齿圆柱-链传动,F=2200,v=1.1,D=250,16小时300天8年(左侧_近端向上)

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

1.1设计题目

设计二级圆锥-斜齿圆柱减速器,拉力F=2200N,速度v=1.1m/s,直径D=250mm,每天工作小时数:

16小时,工作寿命:

8年,工作天数(每年):

300天,

1.2减速器设计步骤

1.总体设计方案

2.选择电动机

3.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4.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5.链传动设计

6.减速器内部传动设计

7.传动轴的设计

8.滚动轴承校核

9.键联接设计

10.联轴器设计

11.润滑密封设计

12.箱体结构设计

第二部分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2.1传动方案

传动方案已给定,后置外传动为链传动,减速器为二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

2.2该方案的优缺点

二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机承载能力强,体积小,噪声低,适用于入轴、出轴成直角布置的机械传动中。

和齿轮传动比较,链传动可以在两轴中心相距较远的情况下传递运动和动力;能在低速、重载和高温条件下及灰土飞扬的不良环境中工作;和带传动比较,它能保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传递功率较大,且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力较小;传递效率较高,一般可达0.95~0.97;链条的铰链磨损后,使得节距变大造成脱落现象;安装和维修要求较高。

第三部分电动机选择

3.1选择电动机的类型

按照动力源和工作条件,选用Y系列全封闭自扇冷式结构三相异步电动机,其额定电压为380V。

3.2确定传动装置的效率

查表得:

联轴器的效率:

η1=0.99

一对滚动轴承的效率:

η2=0.98

闭式圆锥齿轮的传动效率:

η3=0.97

闭式圆柱齿轮的传动效率:

η4=0.98

链传动效率:

η5=0.96

工作机效率:

ηw=0.97

传动装置总效率

3.3选择电动机参数

工作机所需功率为

3.4确定电动机型号

电动机所需额定功率:

工作转速:

经查表按推荐的合理传动比范围,二级圆锥齿轮减速器传动比范围为:

6--16链传动比范围为:

2--6因此理论传动比范围为:

12--96。

可选择的电动机转速范围为nd=ia×nw=(12--96)×84.08=1009--8072r/min。

进行综合考虑价格、重量、传动比等因素,选定电机型号为:

Y100L2-4的三相异步电动机,额定功率Pen=3kW,满载转速为nm=1430r/min,同步转速为nt=1500r/min。

方案

电动机型号

额定功率(kW)

同步转速(r/min)

满载转速(r/min)

1

Y132M-8

3

750

710

2

Y132S-6

3

1000

960

3

Y100L2-4

3

1500

1430

4

Y100L-2

3

3000

2880

电机尺寸

中心高

外形尺寸

地脚安装尺寸

地脚螺栓孔直径

轴伸尺寸

键部位尺寸

H

L×HD

A×B

K

D×E

F×G

100

380×245

160×140

12

28×60

8×24

3.5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1)总传动比的计算

由选定的电动机满载转速nm和工作机主动轴转速nw,可以计算出传动装置总传动比为:

(2)分配传动装置传动比

取链传动比:

ic=3

锥齿轮(高速级)传动比

则低速级的传动比为

减速器总传动比

第四部分计算传动装置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

4.1电动机输出参数

4.2高速轴Ⅰ的参数

4.3中间轴Ⅱ的参数

4.4低速轴Ⅲ的参数

4.5工作机轴的参数

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结果整理于下表:

轴名

功率P(kW)

转矩T(N•mm)

转速(r/min)

传动比i

效率η

输入

输出

输入

输出

电动机轴

3

20034.97

1430

1

0.99

Ⅰ轴

2.97

2.91

19834.62

19437.9276

1430

1.42

0.95

Ⅱ轴

2.82

2.76

26742.73

26207.8754

1007.04

3.99

0.96

Ⅲ轴

2.71

2.66

102541.7

100490.866

252.39

3

0.93

工作机轴

2.43

2.38

275840.96

270165.22

84.13

第五部分链传动设计计算

(1)确定链轮齿数

由传动比取小链轮齿数Z1=25,因为链轮齿数最好为奇数,大链轮齿数Z2=i×Z1=75,所以取Z2=77。

实际传动比i=z2/z1=3.08

(2)确定链条型号和节距

查表得工况系数KA=1.8

小链轮齿数系数:

取单排链,则计算功率为:

选择链条型号和节距:

根据Pca=5.951kW,n1=252.39r/min,查图选择链号10A-1,节距p=15.875mm。

(3)计算链长

初选中心距

则,链长为:

取Lp=133节

采用线性插值,计算得到中心距计算系数f1=0.24532则链传动的最大中心距为:

计算链速v,确定润滑方式

按v=1.669m/s,链号10A,查图选用滴油润滑。

(4)作用在轴上的力

有效圆周力

作用在轴上的力

链轮尺寸及结构

分度圆直径

第六部分减速器高速级齿轮传动设计计算

6.1选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由选择小齿轮40Cr(调质),齿面硬度280HBS,大齿轮45(调质),齿面硬度240HBS

(2)选小齿轮齿数Z1=40,则大齿轮齿数Z2=Z1×i=40×1.42=57。

实际传动比i=1.425

(3)压力角α=20°。

由设计计算公式进行试算,即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1)试选载荷系数KHt=1.3

2)查教材图标选取区域系数ZH=2.5

4)选齿宽系数φR=0.3

由图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

6)查表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E=189.8MPa^0.5

7)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8)由图查取接触疲劳系数:

9)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得

取[σH]1和[σH]2中较小者作为该齿轮副的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即

(2)计算

1)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d1t,带入[σH]中较小的值

2)计算圆周速度v

3)计算当量齿宽系数φd

4)计算载荷系数

查表得使用系数KA=1.75

查图得动载系数KV=1.144

查表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KHα=1

查表得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KHβ=1.254

实际载荷系数为

5)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6)计算模数

6.2确定传动尺寸

(1)实际传动比

(2)大端分度圆直径

(3)齿宽中点分度圆直径

(4)锥顶距为

(5)齿宽为

取b=37mm

6.3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条件为

1)K、b、m和φR同前

2)圆周力为

齿形系数YFa和应力修正系数YSa,当量齿数为:

小齿轮当量齿数:

大齿轮当量齿数:

查表得:

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极限分别为:

由图查取弯曲疲劳系数: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S=1.4,得许用弯曲应力

故弯曲强度足够。

6.4计算锥齿轮传动其它几何参数

(1)计算齿根高、齿顶高、全齿高及齿厚

(2)计算齿顶圆直径

(3)计算齿根圆直径

(4)计算齿顶角

θa1=θa2=atan(ha/R)=1°38'42"

(5)计算齿根角

θf1=θf2=atan(hf/R)=1°58'26"

(6)计算齿顶锥角

δa1=δ1+θa1=36°42'16"

δa2=δ2+θa2=56°35'8"

(7)计算齿根锥角

δf1=δ1-θf1=33°5'7"

δf2=δ2-θf2=52°57'59"

第七部分减速器低速级齿轮传动设计计算

7.1选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由选择小齿轮40Cr(调质),齿面硬度280HBS,大齿轮45(调质),齿面硬度240HBS

(2)选小齿轮齿数Z1=20,则大齿轮齿数Z2=Z1×i=20×3.99=81。

实际传动比i=4.05

(3)初选螺旋角β=13°。

(4)压力角α=20°。

7.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1)由式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即

1)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①试选载荷系数KHt=1.3

②小齿轮传递的扭矩:

③查表选取齿宽系数φd=1

④由图查取区域系数ZH=2.46

⑤查表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E=189.8MPa

⑥重合度

端面重合度为:

轴向重合度为:

查得重合度系数Zε=0.726

查得螺旋角系数Zβ=0.987

⑧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σH]

由图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由图查取接触疲劳系数: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得

取[σH]1和[σH]2中较小者作为该齿轮副的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即

2)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2)调整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1)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①圆周速度ν

齿宽b

2)计算实际载荷系数KH

①查表得使用系数KA=1.75

②查图得动载系数Kv=1.09

③齿轮的圆周力。

查表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KHα=1.4

查表得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KHβ=1.433

实际载荷系数为

3)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4)确定模数

7.3确定传动尺寸

(1)计算中心距

(2)按圆整后的中心距修正螺旋角

β=12°12'18"

(3)计算小、大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4)计算齿宽

取B1=70mmB2=65mm

7.4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条件为

1)K、T、mn和d1同前

齿宽b=b2=65

齿形系数YFa和应力修正系数YSa,当量齿数为:

小齿轮当量齿数:

大齿轮当量齿数:

查表得:

查图得重合度系数Yε=0.687

查图得螺旋角系数Yβ=0.841

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极限分别为:

由图查取弯曲疲劳系数: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S=1.4,得许用弯曲应力

故弯曲强度足够。

7.5计算齿轮传动其它几何尺寸

(1)计算齿顶高、齿根高和全齿高

(2)计算小、大齿轮的齿顶圆直径

(3)计算小、大齿轮的齿根圆直径

7.6齿轮参数和几何尺寸总结

参数或几何尺寸

符号

小齿轮

大齿轮

法面模数

mn

3

3

法面压力角

αn

20

20

法面齿顶高系数

ha*

1.0

1.0

法面顶隙系数

c*

0.25

0.25

螺旋角

β

左12°12'18"

右12°12'18"

齿数

z

20

81

齿顶高

ha

3

3

齿根高

hf

3.75

3.75

分度圆直径

d

61.388

248.62

齿顶圆直径

da

67.388

254.62

齿根圆直径

df

53.888

241.12

齿宽

B

70

65

中心距

a

155

155

第八部分轴的设计

8.1高速轴设计计算

(1)已知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

转速n=1430r/min;功率P=2.97kW;轴所传递的转矩T=19834.62N•mm

(2)轴的材料选择并确定许用弯曲应力

由表选用45(调质),齿面硬度217~255HBS,许用弯曲应力为[σ]=60MPa

(3)按扭转强度概略计算轴的最小直径

由于高速轴受到的弯矩较大而受到的扭矩较小,故取A0=112。

由于最小轴段截面上要开1个键槽,故将轴径增大5%

查表可知标准轴孔直径为25mm故取d1=25

(4)轴的结构设计

a.轴的结构分析

高速轴设计成普通阶梯轴。

显然,轴承只能从轴的两端分别装入和拆卸,轴伸出端安装联轴器,选用普通平键,A型,b×h=8×7mm(GB/T1096-2003),长L=45mm;定位轴肩直径为30mm;联接以平键作过渡配合固定,两轴承分别和轴承端盖定位,采用过渡配合固定。

b.初步确定轴的直径和长度

第1段:

d1=25mm,L1=60mm

第2段:

d2=30mm(轴肩),L2=44mm

第3段:

d3=35mm(与轴承内径配合),L3=17mm

第4段:

d4=40mm(轴肩),L4=86mm

第5段:

d5=35mm(与轴承内径配合),L5=17mm

第6段:

d6=30mm(与主动锥齿轮内孔配合),L6=55mm

轴段

1

2

3

4

5

6

直径(mm)

25

30

35

40

35

30

长度(mm)

60

44

17

86

17

55

(6)弯曲-扭转组合强度校核

a.画高速轴的受力图

如图所示为高速轴受力图以及水平平面和垂直平面受力图

b.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力(d1为齿轮1的分度圆直径)

小锥齿轮所受的圆周力

小锥齿轮所受的径向力

小锥齿轮所受的轴向力

第一段轴中点到轴承中点距离La=82.5mm,轴承中点到齿轮中点距离Lb=103mm,齿轮受力中点到轴承中点距离Lc=44.5mm

轴所受的载荷是从轴上零件传来的,计算时通常将轴上的分布载荷简化为集中力,其作用点取为载荷分布段的中点。

作用在轴上的扭矩,一般从传动件轮毂宽度的中点算起。

通常把轴当做置于铰链支座上的梁,支反力的作用点与轴承的类型和布置方式有关

c.计算作用在轴上的支座反力

轴承A在水平面内的支反力

轴承B在水平面内的支反力

轴承A在垂直面内的支反力

轴承B在垂直面内的支反力

轴承A的总支承反力为:

轴承B的总支承反力为:

d.绘制水平面弯矩图

截面A在水平面内弯矩

截面B在水平面内弯矩

截面C在水平面内弯矩

截面D在水平面内弯矩

e.绘制垂直面弯矩图

截面A在垂直面内弯矩

截面B在垂直面内弯矩

截面C在垂直面内弯矩

截面D在垂直面内弯矩

f.绘制合成弯矩图

截面A处合成弯矩

截面B处合成弯矩

截面C处合成弯矩

截面D处合成弯矩

g.绘制扭矩图

h.计算当量弯矩图

截面A处当量弯矩

截面B处当量弯矩

截面C处当量弯矩

截面C处当量弯矩

i.校核轴的强度

其抗弯截面系数为

抗扭截面系数为

最大弯曲应力为

剪切应力为

按弯扭合成强度进行校核计算,对于单向传动的转轴,转矩按脉动循环处理,故取折合系数α=0.6,则当量应力为

查表得调质处理,抗拉强度极限σB=640MPa,则轴的许用弯曲应力[σ-1b]=60MPa,σe<[σ-1b],所以强度满足要求。

8.2中间轴设计计算

(1)已知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

转速n=1007.04r/min;功率P=2.82kW;轴所传递的转矩T=26742.73N•mm

(2)轴的材料选择并确定许用弯曲应力

由表选用40Cr(调质),齿面硬度280HBS,许用弯曲应力为[σ]=70MPa

(3)按扭转强度概略计算轴的最小直径

由于中间轴受到的弯矩较大而受到的扭矩较小,故取A0=115。

由于最小直径轴段处均为滚动轴承,故选标准直径dmin=35mm

(4)设计轴的结构并绘制轴的结构草图

a.轴的结构分析

由于齿轮3的尺寸较大,其键槽底到齿根圆距离x远大于2,因此设计成分离体,即齿轮3安装在中速轴上,中速轴设计成普通阶梯轴。

显然,轴承只能从轴的两端分别装入和拆卸轴上齿轮3、齿轮2及两个轴承。

与轴承相配合的轴径需磨削。

两齿轮之间以轴环定位;两齿轮的另一端各采用套筒定位;齿轮与轴的连接选用普通平键,A型。

联接以平键作过渡配合固定,两轴承分别和轴承端盖定位,采用过渡配合固定。

b.确定各轴段的长度和直径。

第1段:

d1=35mm(与轴承内径配合),L1=34mm(由轴承宽度和齿轮与箱体内壁距离确定)

第2段:

d2=67.388mm(齿轮段),L2=70mm

第3段:

d3=52mm(轴肩),L3=47mm

第4段:

d4=42mm(与大锥齿轮内孔配合),L4=21mm(比大锥齿轮轮毂宽度小2mm,以保证齿轮轴向定位可靠)

第5段:

d5=35mm(与轴承内径配合),L5=32mm(由轴承宽度和齿轮与箱体内壁距离确定)

轴段

1

2

3

4

5

直径(mm)

35

67.388

52

42

35

长度(mm)

34

70

47

21

32

(5)弯曲-扭转组合强度校核

a.画中速轴的受力图

如图所示为中速轴受力图以及水平平面和垂直平面受力图

b.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力

大锥齿轮所受的圆周力

大锥齿轮所受的径向力

大锥齿轮所受的轴向力

齿轮3所受的圆周力(d3为齿轮3的分度圆直径)

齿轮3所受的径向力

齿轮3所受的轴向力

c.计算作用在轴上的支座反力

轴承中点到低速级小齿轮中点距离La=61mm,低速级小齿轮中点到高速级大齿轮中点距离Lb=92.5mm,高速级大齿轮中点到轴承中点距离Lc=34.5mm

轴承A在水平面内支反力

轴承B在水平面内支反力

轴承A在垂直面内支反力

轴承B在垂直面内支反力

轴承A的总支承反力为:

轴承B的总支承反力为:

d.绘制水平面弯矩图

截面A和截面B在水平面内弯矩

截面C右侧在水平面内弯矩

截面C左侧在水平面内弯矩

截面D右侧在水平面内弯矩

截面D左侧在水平面内弯矩

e.绘制垂直面弯矩图

截面A在垂直面内弯矩

截面C在垂直面内弯矩

截面D在垂直面内弯矩

f.绘制合成弯矩图

截面A和截面B处合成弯矩

截面C右侧合成弯矩

截面C左侧合成弯矩

截面D右侧合成弯矩

截面D左侧合成弯矩

f.绘制扭矩图

g.绘制当量弯矩图

截面A和截面B处当量弯矩

截面C右侧当量弯矩

截面C左侧当量弯矩

截面D右侧当量弯矩

截面D左侧当量弯矩

h.校核轴的强度

因轴截面D处弯矩大,同时截面还作用有转矩,因此此截面为危险截面。

其抗弯截面系数为

抗扭截面系数为

最大弯曲应力为

剪切应力为

按弯扭合成强度进行校核计算,对于单向传动的转轴,转矩按脉动循环处理,故取折合系数α=0.6,则当量应力为

查表得调质处理,抗拉强度极限σB=785MPa,则轴的许用弯曲应力[σ-1b]=70MPa,σe<[σ-1b],所以强度满足要求。

8.3低速轴设计计算

(1)已知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

转速n=252.39r/min;功率P=2.71kW;轴所传递的转矩T=102541.7N•mm

(2)轴的材料选择并确定许用弯曲应力

由表选用45(调质),齿面硬度217~255HBS,许用弯曲应力为[σ]=60MPa

(3)按扭转强度概略计算轴的最小直径

由于低速轴受到的弯矩较小而受到的扭矩较大,故取A0=112。

由于最小轴段直径截面上要开1个键槽,故将轴径增大7%

查表可知标准轴孔直径为28mm故取dmin=28

(4)设计轴的结构并绘制轴的结构草图

a.轴的结构分析

低速轴设计成普通阶梯轴,轴上的齿轮、一个轴承从轴伸出端装入和拆卸,而另一个轴承从轴的另一端装入和拆卸。

轴输出端选用A型键,b×h=10×8mm(GB/T1096-2003),长L=50mm;定位轴肩直径为33mm;联接以平键作过渡配合固定,两轴承分别和轴承端盖定位,采用过渡配合固定。

b.确定各轴段的长度和直径。

第1段:

d1=28mm,L1=56mm

第2段:

d2=33mm(轴肩),L2=63mm(轴肩突出轴承端盖20mm左右)

第3段:

d3=35mm(与轴承内径配合),L3=17mm(轴承宽度)

第4段:

d4=40mm(轴肩),L4=76.5mm(根据齿轮宽度确定)

第5段:

d5=50mm(轴肩),L5=12mm

第6段:

d6=37mm(与大齿轮内孔配合),L6=63mm(比配合的齿轮宽度短2mm,以保证齿轮轴向定位可靠)

第7段:

d7=35mm(与轴承内径配合),L7=36.5mm(由轴承宽度和大齿轮断面与箱体内壁距离确定)

轴段

1

2

3

4

5

6

7

直径(mm)

28

33

35

40

50

37

35

长度(mm)

56

63

17

76.5

12

63

36.5

(5)弯曲-扭转组合强度校核

a.画低速轴的受力图

如图所示为低速轴受力图以及水平平面和垂直平面受力图

b.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力

齿轮4所受的圆周力(d4为齿轮4的分度圆直径)

齿轮4所受的径向力

齿轮4所受的轴向力

c.计算作用在轴上的支座反力

第一段轴中点到轴承中点距离La=60mm,轴承中点到齿轮中点距离Lb=129mm,齿轮中点到轴承中点距离Lc=100mm

d.支反力

轴承A和轴承B在水平面上的支反力RAH和RBH

轴承A和轴承B在垂直面上的支反力RAV和RBV

轴承A的总支承反力为:

轴承B的总支承反力为:

e.画弯矩图弯矩图如图所示:

在水平面上,轴截面A处所受弯矩:

在水平面上,轴截面B处所受弯矩:

在水平面上,轴截面C右侧所受弯矩:

在水平面上,轴截面C左侧所受弯矩:

在水平面上,轴截面D处所受弯矩:

在垂直面上,轴截面A处所受弯矩:

在垂直面上,轴截面B处所受弯矩:

在垂直面上,大齿轮所在轴截面C处所受弯矩:

在垂直面上,轴截面D处所受弯矩:

f.绘制合成弯矩图

截面A处合成弯矩弯矩:

截面B处合成弯矩:

截面C左侧合成弯矩:

截面C右侧合成弯矩:

截面D处合成弯矩:

g.绘制扭矩图

h.绘制当量弯矩图

截面A处当量弯矩:

截面B处当量弯矩:

截面C左侧当量弯矩:

截面C右侧当量弯矩:

截面D处当量弯矩:

h.校核轴的强度

因大齿轮所在轴截面弯矩大,同时截面还作用有转矩,因此此截面为危险截面。

其抗弯截面系数为

抗扭截面系数为

最大弯曲应力为

剪切应力为

按弯扭合成强度进行校核计算,对于单向传动的转轴,转矩按脉动循环处理,故取折合系数α=0.6,则当量应力为

查表得调质处理,抗拉强度极限σB=640MPa,则轴的许用弯曲应力[σ-1b]=60MPa,σe<[σ-1b],所以强度满足要求。

第九部分滚动轴承寿命校核

9.1高速轴上的轴承校核

轴承型号

内径(mm)

外径(mm)

宽度(mm)

基本额定动载荷(kN)

30207

35

72

17

54.2

根据前面的计算,选用30207轴承,内径d=35mm,外径D=72mm,宽度B=17mm

查阅相关手册,得轴承的判断系数为e=0.37。

当Fa/Fr≤e时,Pr=Fr;当Fa/Fr>e,Pr=0.4×Fr+Y×Fa

轴承基本额定动载荷Cr=54.2kN,轴承采用正装。

要求寿命为Lh=38400h。

由前面的计算已知轴水平和垂直面的支反力,则可以计算得到合成支反力:

查表得X1=0.4,Y1=1.6,X2=1,Y2=0

查表可知ft=1,fp=2

因此两轴承的当量动载荷如下:

取两轴承当量动载荷较大值带入轴承寿命计算公式

由此可知该轴承的工作寿命足够。

9.2中间轴上的轴承校核

轴承型号

内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