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经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6569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读经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儿童读经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儿童读经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儿童读经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儿童读经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儿童读经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儿童读经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儿童读经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儿童读经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儿童读经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儿童读经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儿童读经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儿童读经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儿童读经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儿童读经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儿童读经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儿童读经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儿童读经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读经手册.docx

《儿童读经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读经手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读经手册.docx

儿童读经手册

儿童读经手册

 

 

————————————————————————————————作者:

————————————————————————————————日期:

 

 

请诸君耐心花上一个小时将本手册看完,并参与于儿童读经之教育,则儿童甚幸,社会甚幸!

如无充足时间,嫌理论部份太繁,亦可从实务部份先看。

(第四、六、七等节)

儿童读经

 所谓”儿童读经”,就是”教儿童诵读经典”的简称。

什么是”经典”?

又怎么”诵读”呢?

而且又何必强调”教儿童”去读呢?

在现代的社会中,这是颇为陌生,而令人一时难以接受的论题。

其实,这是吾人祖先所行之数千年的重要教育理念,既一举而对个人与社会有多种利益,又合乎人类学习心理的自然发展。

适当地恢复读经教育,是中国现今教育的新尝试与新希望。

ﻫ  吾人所推广的”儿童读经”理念,包含三个重点:

从教材方面说,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从教法方面说,就是”先求熟读,不急求懂”;从教学对象说,则以儿童为主。

这样的”教材”是重要而现成的,这样的”教法”是简单而有效的,又正好配合儿童的心灵发展而”施教”。

所以从一开始,吾人即相信这种教育是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又很容易推广开的。

ﻫ   我个人思考此问题已二十五年,家庭小规模实验也已十年以上,长期地从理论与实际两面证实其可行,1994年一月才正式在社会上”推广”,期望激起风气,普遍施行。

目前的”推广”工作,最主要的办法是用讲演的方式宣说观念,并鼓励有心人士开班教学。

这两年多来,据我记忆所及,大大小小约有二、三百场演讲,听讲者约两三万人,而整个台澎地区,截至1996年六月为止已有二、三千班,合计五万余位小朋友正接受”读经”的教育。

(欲得各地开班资料,请洽”读经推广中心”索取)而且此风气有日益扩大之效,依我预期,在三五年内,至少应有百万以上小朋友接受读经教育。

若持续其效应,则将是五四以来最大的文化运动,而这却是”重新回归文化本位”的运动。

回归文化本位,不是顽固,也不是墨守,而是希望保住自我传统的活力,以求更有能力深入了解他人的文化,吸收消融,两相综合会通,为人类开创更充实饱满的文化。

ﻫ  由于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需求渐次复苏,认同并希望进一步了解”读经教育”内容的人越来越多,吾人也愿这种理念广为周知,只凭演讲恐怕不能普及,所以编写这一本小册,对读经教育的理论与实务做一详备的介绍。

因为就读经教育之特性而言,不论在理论上或实务上,都是非常自然而简单的,所以凡是将本手册看完一遍的人,一定都可完全了解──不但对读经教育可增长其信心,并且立即可以成为儿童读经的指导者。

ﻫ 我诚挚的希望从现在起,先以”社会教育””才艺教育”的方式在体制外推广。

渐渐地走入学校,以”课外””课间”的补助教育方式,为老师们所接受。

时机成熟时,将可正式纳入体制,编入课程。

这种长期的愿望,需要社会上热心文教人士的共同努力。

而在这一段过度期间里,若家长想建立起孩子的心灵免疫力,让孩子不受社会污染,想教出一个明礼义有教养的”君子”,则请在课外立即开始教导”读经”,勿因为了等待体制改变而失去了教育的适当时机!

ﻫ  请读者诸君耐心花上一个小时将本手册看完,并参与于儿童读经之教育,则儿童甚幸,社会甚幸!

如无充足时间,嫌理论部份太繁,亦可从实务部份先看。

(第四、六、七等节)

第一节”读经”问题之出现

 ”读经”本来没问题,但自从开国就有了问题了。

1911年元月十九日,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下令:

”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

”可见虽然清末的新制小学堂,也还是读经的。

1911年五月,又下了第二道法令:

”废止师范、中、小学读经科。

”于是不只没有读经的学生,也消灭了可教读经的教师。

同年七月,蔡氏且在全国第一届教育会议上提出:

”各级学校不应祭孔”的议案。

他认为祭孔是宗教迷信,而想以”美育”来代替”宗教”,学校祭孔之风从此断绝。

这连续的三个动作,对民族文化的继绝所关甚大,是中国教育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大事。

等到1917,白话宣言出来;1919,五四运动起;九年,国小语文课全面改用白话以后,我们国人便渐渐连一般古文都看不来,更不用说”读经”了。

ﻫ这八十多年来,老、中、青三代的中国人,已经是不敢(也真不会)读经了!

而中国人是不是因此更理性了?

中国社会的文化教养是不是因此更提高了?

是不是因为充分西化而更受外国人所敬重了?

当然历史不可重复实验来做比较,不过,在一般人的心中,总难免有一些隐约的痛楚。

切身的问题是:

他的语文程度不够,他看见左右的人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他的人生态度无所依归,理想不敢坚持。

其次是:

感受到社会正义的日渐消亡,君子之风的日渐远去,短视近利,诈虞日盛。

尤其是近来犯罪率的增高,而犯罪年龄层的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频传,显示了人心的极度空虚,人生方向感澈底的失落!

这其实就是整个社会只顾发展经济,而未能相对的提升国民文化教养,所必至的后果。

知识分子也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

没有自我文化旳民族,托钵乞怜的结果,纵有再大的天才本事,终究不能参与于世界文明的创建,而永为其它民族所轻贱。

 穷则思变,剥极必复。

我想:

这应该是对八十年来的文化心态做反省的时候了!

或许社会上其它的人各有其想法与做法,而我,则认为当务之急是:

”教育”的革新,尤其是”文化教育”的落实。

这是固本培元的工作,虽然收效在十年百年之外,但今日不做,必贻明日之悔!

ﻫ而真要使教育落实,则不能是空喊口号,不能是表面浮华。

须自小者近者切实做起,亦即从根基做起!

这小者近者,而又是最根本最切实的教育革新,即是:

普遍恢复读经的教育。

尤其要自儿童时期即开始,因为等到国中高中性情”沸腾”起来,就来不及了,与其到时”扬汤止沸”不如及早”釜底抽薪”,此即古人说的”童蒙养正”。

”养正”之方,应以读经为最方便!

以这一种最简易可行但却最实际有效的办法,想从根做起,来救助文化,扶持人心。

可行与否,有效与否,我现在愿提供我个人的浅见和实验的心得,请社会上关心文化教育者共同思考,共同检验!

第二节 读经之意义

 首先,就教材说,”读经”,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

“经”,本义是”织布的直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引申为天经地义的常理常道。

”经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

这些书自古流传,每个民族都有其历史上所有知识分子共认的”经书”,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圣经等,大体都是给人安身立命的典册。

她是人类智慧的直接表露,是抟造文化推动历史的动力核心。

ﻫ  今日我们提倡的”读经”教育,所说的”经”,定义可较为松动些,亦即说为:

”最有价值的书”。

范围是举凡经、史、子、集皆可,而且其价值性亦可以由个人的认定去选取。

只要你认为这本书值得你一读再读,即可自己选为”读经”之教材。

(不过,你如真读破万卷之后,可能你也会同意古人之选取罢!

)ﻫ  为什么非要提倡读经,非要鼓励选读最有价值的书不可呢?

因为我们所说的”读”,是”熟读”的意思。

人的生命有限,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吾人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较轻便的吸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较迅速的启迪自己的理性。

而后对比较浅显性、应用性的学问,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吸收,并且眼界远大,胸襟开阔,可以对人生的各项活动,作一较为全面性较为合理性的规划与安排。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亦即现今所谓的”文化教养”。

要启发理性,开拓见识,陶养性情,除”读经”外,恐怕别无切实可行之方。

ﻫ 所以,”读经”教育的提倡,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在我们现代的社会里,已刻不容缓。

去年,”读经”的新闻见报后,一位耕莘文教院七十几岁的周弘道老神父特地来见我,对我说,他四十余年来,时时想着如何挽救这个社会的文化,想不出一条路来,现在看到有人提倡”读经”,他认为这是唯一的有效之方。

可见对自我文化的自觉与向往是不分年龄,不分宗教,甚至不分学派,不分政党,不分经济阶层的。

ﻫ 不仅台湾地区需要提倡”读经”,海外华侨社会,想要延续中国文化命脉,维护书香家世,也需要让其子弟”读经”。

尤其如果大陆要在其开发经济的同时,照顾到文化人心的恢复,最简便有效的办法,还是从现在起,给儿童”读经”,二三十年之后,人心自然较为敦厚,国家也有安邦济民的大才可用。

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中国人的世纪即将展开,希望那时的中国人,真是一个有天地之心有生民之爱的民族,希望那时的中国,是一个真正的礼义之邦,而带给世界真实的和平与安乐!

第三节成人读经之基本理论

 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读经,也应该读经。

不过,在读的心态和方式上,成人和儿童有些不同。

本书虽旨在提倡儿童读经,但成人其实也可以读,如成人能认同而开始读经,对儿童读经亦将有更深切的体认。

故先说成人如何读经:

ﻫ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一个现代人已很难兴起”读经”的念头了。

即使真的有意愿想去读,也跨不过第一道难关:

即:

连文字都不懂,怎么”读起”?

这一困结关涉重大,若不详为解说,以先解除其心理的障碍,则一个人将永不能读经,兹请解说如下:

ﻫ有些人认为读经是一件困难的事,非一般人所能胜任,他们喜欢举王国维为例,说王国维那样的国学大师,都自己承认书经还有十分之四、五不懂,诗经还有十分之一、二不懂。

可见平常人更是无力读经的了。

  这种意见流传了六七十年,直到现在,我们社会中,如有人想”读经”,一定会有旁人耻笑:

你不懂,怎敢读!

甚至连读的人自己都会暗示自己,不懂是不能读的,于是大家就不敢尝试了。

  其实,这种观念混淆了学术规格。

王国维是一个”学究”,一个”专家”,他所说的不懂,是指”文字训诂”上的疑难。

而自古以来,读书人所说的”读经”,其主要用意是为了要承接文化,开启生命,而不是在于文字训诂的斤斤计较。

所以经典上纵使有些文字是千古之谜,也不碍代代贤哲辈出。

为什么一些字句不懂就不能读呢?

再进一步说,纵使单从语文能力方面看,那样的推论也是不通的,如果按照那样的说法,不懂就不可以读,那么我们应该自己反问:

如不去读,何时才会懂?

也就是要问,到底我要懂了才读,还是读了才懂?

如果不懂就不可以读的话,刚好一辈子不能懂,于是就一辈子不可以读,整个社会愈不懂愈不读,愈不读愈不懂,这就是当今天下所以经典沦落,传统解体而文化颓靡的主要原因了!

ﻫ   这种风气,不仅已使中国人不敢”读经”。

学术界教育界过分提倡白话文的结果,甚至使全民子孙连”读文言文”的能力也一齐丧失!

此事所关重大:

  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都是文言、白话兼擅的。

正式书面文章用”文言”,游戏之作用”白话”。

以文言为主,白话为辅,所以不仅文言文写得好,要写白话文更是得心应手。

举例而言,众所公认的古代白话文泰斗施耐庵、曹雪芹,他们本来就是饱读诗书的古文高手!

再如近人胡适之,他的白话文写得好,其实并不是天生的,他是从四岁开始就读文言文了,他十一岁就读资治通鉴,十三岁就读左传了!

其它二三十年代的白话文作家,无不是个个经典满腹的。

但是,多年来我们忽略了文言白话本来可以并存的事实,也忘了文言是白话的基础,我们几乎没去注意千古以来,经史子集,所有书籍大体都是文言文。

本来古人只要以三五年时间学会读文言文,则上下三千年的一切书籍,皆可优游其中,”文言文”不只不是文化传播的障碍,反而是一种使文化承继可大可久的设计。

不能读文言文,就等于不能读古典书籍,就永远得不到传统文化的熏习。

这必使此一民族的文化传承产生断层,甚至消亡。

而丧失其传统文化教养的人,很容易同时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与创造力,这种效应已明显见于今日。

如不及时解救,我们的社会将渐渐成为”没有文化而不适合人居住的社会”。

只凭短短的白话文历史而立教,是把自己简化为浅陋;只一味学习西方,是文化的自我设限而矮化,从此中国将永远培养不出大人才来。

ﻫ 须知,人很容易患的一种文化病态,就是”偏狭”两字。

偏狭则不能容物,偏狭而过份即成”霸道”。

”霸道”就是鲁莽灭裂,凡不合己见者,一律”打倒”,完全失去理性的涵容性和开展性。

譬如喊着要”现代”,就认为必须打倒”传统”;喊着要”西化”,就认为必须打倒”中国”;喊着要”科学”,就认为必须打倒”玄学”。

这些都和喊着要”白话”,就认为必须打倒”文言”同样一个心态下的不正常心理。

这种必须”打倒”而后甘心的心态,其实就是近五六十年来中国社会的根本乱源!

君不见到现在我们的社会还是一片互相”打倒”之声!

ﻫ现在,我们在此摧残殆尽的情况下,提倡”读经”,首先就要改正这种偏狭心态。

我们当发挥涵容的精神,当确信:

不只是文言白话不相妨害,扩而广之,文化素养与科学精神也不相妨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也不相妨害,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也不相妨害。

不仅不相妨害,这些同样都是从人类理性中开发出来的价值,文化是公器,其价值是普世的,一个有理性的人,面对各种文化成就,都该同时加以尊重,协同发扬,并且相信各种文化成就都是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融会的。

  而中国经典的研读正是使中国人一面提升语文能力,一面启发理性开拓胸怀的最直截有效的教育。

因为从语文方面说,”经典”正是最优美的文言文,所谓”大文皆自六经来”,有了经典的语文训练,看其它的古文书籍就不在话下了,能读古文,对白话文之欣赏写作也必多有帮助。

从内涵方面说,”经典”是人生智慧的源头,是为人处世的准则,要修身养性,通达事理,以此最为便利。

”经典”更是文化的根源所在,有了根源性的文化教养,很容易开发一个人的理性,而涵养出深广的心胸和能力。

我们深信一个有自我传统底子的中国人,才能提供其所有而有所贡献于世界,这样反而才是西方人所欢迎的,反而会得到西方人的敬重。

而如果一位留学西洋的中国作家、律师、医生、钢琴家或科学家,先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应该不会妨碍其专业成就,反而将因此而更富有创造的心灵。

因为有了自我文化素养的人,才有足够的眼光来鉴察别人的文化,才有足够的能力来学习别人的文化。

所以,想要澈底而深入的吸收西方文化,也须自己先打好基础来!

否则,所吸收的,必停留在浮浅而枝末上,这大概是中国费了七八十年时间,而并未学得西方精髓的缘故罢!

所以,消极的”全盘西化”的梦,应该醒了,而代之以积极的”全盘化西”。

”化西”的意思是”消化西化”。

”消化”是以自我为主体大方地吸受西学,消融而变化之,使西方文化之精粹”化归”为我的营养,以更充实我的生命。

当然,要达到这个理想,必先要健全自我的文化体质和胃纳,自己健全了,才足以言”消化”。

而要健全自我的文化体质,”读经”正是一条便捷有效之路。

提倡全民读经,正是恢复国族文化活力的契机。

第四节成人读经的具体方法

 成人读经的要诀是:

先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这样读起来!

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熏习”而已。

吾人现在之所以不能读古典,不能懂传统,过错不在我们笨,也不在我们不用功,而是在于我们的教育体系没有好好提供我们接触的机会,而且整个时代风气更势同大禁。

所以自今起人人要自求多福,冲破禁忌,自己重新读起。

  首先选定一本书,只要觉得有价值,不管深不深,难不难,懂不懂,打开第一页,就开始读!

首先只读原文即可,不必读注解,以免搅杂。

  如问:

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ﻫ则答:

含糊过去!

ﻫ又问:

遇到不懂的文句怎么办?

ﻫ则又答:

含糊过去!

又问:

连续几页都不懂怎么办?

ﻫ则又答:

一一含糊过去!

ﻫ又问:

这样一直含糊过去,有何功效?

说是读经,岂不自欺欺人?

ﻫ则又答:

不仅不是自欺欺人,而且是大有功效!

 朱熹教人读书之法,曾引用礼记上的话说:

”读书如锯木头相似,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请你不要被那些佶屈而深奥的”盘根错节”的”节目”所拘绊而畏惧不前,因为纵使有百分之九十不懂,应当还有百分之十是其中的”易者”,而可以懂得的。

须知读经典和读一般知识性的书不一样,知识性的书是有机械结构的,前面懂,后面才能懂,整本书是连贯的。

而经典,是智慧的发露,灵光遍洒在任一角落,不一定有连续性。

前句不懂,后句不见得不懂。

无论从前面懂起,或从中间懂起,甚至从后面懂回来,均无妨害。

可知许多深刻而重要的观念都往往用浅易的语句表达呢!

一本书读上一遍,行过宝山,随时掇取,必能多少有所收获。

其实,只要懂得其中十句二十句,乃至两句一句,有所会心,便不枉费,此便是文化之根苖,教养之开端,或许此一句二句便可终身用之而不穷。

 况且何必只读一遍,一个人开始读一部经典以后,可以读它第二遍第三遍,乃至八遍十遍……。

姑举读易经为例,易经全文二万四千零二十个字,每日读三十分钟,三天之内便可读完一遍,一个月便可读十遍,一个人若肯咬紧牙根,立志读它六个月,便可读上六十遍,对此书必将渐次熟悉而生亲切之感。

进一步可以用同一含糊之法看注解,半年之内亦可看十家八家,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而语文能力之浸润已在其中,文化心怀之涵养已在其中,一个本来对”经典”心怀恐惧的人,渐渐有兴趣去阅读有关的文章,渐渐能参与讨论,而渐渐在生命的各方面产生受用,这便是所谓的无师自通。

如有幸能遇到名师指导,则预先有了受教的基础,其收获将更为确实。

ﻫ  此外,如有三五同好,筹组读书讨论会,亦可考虑以经典为读本。

相观而善,效用更大。

一般人都莫名其妙的有一种骄奢的心理,紧紧张张的一定要每句都懂才肯读,其实那种心理是错的,不能长进的。

从今起,奉劝读者,要谦虚的承认自己不懂是正常的,不懂更应读,读多了就会懂。

ﻫ  朋友,你家里有”经书”吗?

如果有,请你从尘封中取出来,拂掉灰尘,翻开第一页,从今开始读起吧!

立志先读它半年再说!

如果家里连一本”经书”都没有,也是很正常的,不必惭愧,赶快准备一本就是了,也可以从今天读起。

荀子说:

”天地始者,今日是也。

”要让我们的”经典天地”从今打开,在乎一念之间而已!

第五节儿童读经之基本理论

从儿童时期起给予读经,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教育,而且实施起来是非常简单而有效的。

但因教育观念太片面僵化了,所以一般人很难想象其合理性,不易接受这样的方式。

因此,也必须略作理论之说明:

教育观念,大体是以美国二十世纪初年的实用主义为主导,也可以说是以”儿童中心本位”为主。

其施教理论的大要是:

一、教材的选编要按照类化原则,也就是教材要依儿童的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他能懂的才教给他。

二、教育的目标是遵循实用原则,也就是他生活上有需要的才教给他。

三、教学方法要注意兴趣原则,也就是要顺应儿童的兴趣,有兴趣才学得好。

如果依照这三原则去推论,是不可以教儿童读经的。

 不过,以上三原则,虽在某方面看似是很合理,不可反对,但从整个教育的理念看,其实是很片面而值得商榷的。

  首先,以类化原则说,要求教材依深浅的顺序,以适合理解力,这只是应用在”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才完全必要,而人类的学习,不只是科学知识技能。

占很重要一面的有关精神性的,文化性的,人格性的陶冶培养,是否也必定要遵守”理解而后学”的原则?

又什么叫做理解?

是不是所有理解都像理解数学那样才算理解?

这些都是一直被含混的问题。

其次,所谓实用,有当前儿童期马上可实用的东西,也有他将来成长后所需的东西,要不要一起照顾?

儿童能不能学他现在用不到的东西?

需不需要学他将来才用着的东西?

这在当前教育理论中是尚未深切讨论的问题。

其三,所谓兴趣,是可以用各种方式培养的,是否一定要游戏才有兴趣?

是否不了解的东西,就没有兴趣?

这种问题,应该由实验来判断才对。

 姑且举音乐之学习为例,如果我们的音乐教育,一向只教他能懂的音乐,只教他当时要用的音乐,则一个国小儿童因为只懂儿歌,所以只能教儿歌。

如是,小学毕业时,他只有小学音乐水准。

升国中,便觉儿歌太浅,用不上,必须再学少年之歌,国中三年又只学少年歌,毕业时,只有国中的音乐程度,到高中,国中音乐又无用,必须再学青年之歌。

如此,每长一岁,便没有音乐可用,须学新的音乐,从国小到高中十二年的音乐教育,到高中毕业,只有高中水准。

除了音乐系之外,我们所有大学生,所有成人,一辈子的音乐素养只停留在高中水准,成人而只有高中水准,便是没有水准。

难怪我们的社会中的成人,一辈子只能跟着儿女听流行歌。

这真是音乐素养低落的表征,现在书店的音乐类畅销书多是古典音乐的”入门书”,可见十余年的学校音乐教育是多么贫乏而不足。

ﻫ如果换个教育思想,知道教育除了有知识性的学习,和当时年龄实用性的学习之外,另外有性情美感上的学习,和属于永恒性的学习。

则在其理解性的、技巧性的学习,如乐理和歌唱乐器上的学习,遵照类化实用原则,配合年龄,由浅到深以外,在其精神性的欣赏方面,却多用高水平的有美感的音乐,让他多听,多接触。

这样做,不见得儿童就会排斥,但他的音乐鉴赏力必能在耳濡目染中渐渐培成,而永远成为一个有音乐审美素养的人。

请看有些音乐家庭,儿童自出生起即听正式音乐,没听说这孩子会掩耳不听,但其音乐感受力自然与众人不同。

 若要问儿童不懂那么深的音乐,怎么学?

则必须辩明:

懂音乐和懂数学不一样,我们如要用现在唯一的知识性的考试方式去考他,那他当然一点也”不懂”,但如教育思想不那么僵化,如果我们肯从长远的历程看,应该可以推断,他当时表面上好像不懂,但其实他有某种默默的”懂”,而且可能”懂”得很深,”懂”到他整个生命里去,或许这才是”懂”的真意!

毕竟生命是一大神奇,你以为儿童不懂,甚至连儿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懂不懂,但小时有了默默的酝酿,到了适当的时候就会”豁然开朗”。

我们应给教育保留这一扇人生的可贵之门才好。

我们当然尊重科学,重视实用,但一切以科学为标准而唯实用是尚,泛科学化泛功利化,可能会抹杀了一些人生很宝贵的面向。

  语文的学习也一样,可分技能性实用性的一面和文化性永恒性的一面。

技能性大体是认字写字的问题,实用性则照顾他现实上所须用的语文技术和生活观念。

依照流行的教育理论,我们的小学国语课本,便只想供应这些现实技术层面的东西。

而儿童所能知所须用的东西甚为简单,因此我们的国语课本的内容就也跟着简单以适应之,乃至钱穆先生批评之为”小猫叫小狗跳的教育”。

如此教下去,到了国中、高中,他除了认得一些字外,其它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便不够用,他必须再打基础,这时他已经太忙了,基础打不起来,他已不可能从语文教育学到深入的永恒的东西了。

若不是大学语文系的人,一生便只能保有高中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他永远成为一个语文程度低落和人文素养苍白的人。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人人一辈子都在缺乏之感中,十余年的语文教育,这样的浪费,是非常冤枉的。

古人所谓十年寒窗,便具有一生受用不尽的为学为人基础,此种教育成就是可以让我们反省反省的。

其实,如果只期望儿童学到两三千个字,以及学会应付他生活的语言,能够表达他一点文采,是不须要像现今的六年国语课这样大费周章的。

我们的教育把它弄得太扭曲繁难了,姑且从认字说起:

低年级的认字能力是已经很强了,但是写字用字则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认字大体是靠记忆力,而写字和应用须有很强的理解力才行。

本来,低年级理解力弱,应着重认字,而少要求书写及应用。

字会认了,便可阅读,阅读时不太明白也没有关系,从糊里胡涂的大量阅读中,自有一些吸收,自可培养出理解力,而大量阅读的同时也增加认字数量,认字如滚雪球,会愈认愈多,一般智力的儿童,在两三年内,几乎可以认完一辈子所需用的字。

起先是会认不会写,会读不会用,但这都不要紧,等长大了,理解力提高了,自然会认会读,就会写会用,这岂不简单而自然!

但是我们正规的教育观念认为,每教一字就要写一字,就要会用这一个字,才算学会,号称”深究”。

其实这是强他所难,所以老半天教不好一个字一个词。

最后,认为既然不会写不会用,就是不懂,不懂就不要教。

所以课本就那样简单,但虽然教得很少,却要学得很精,天天在原地磨呀磨。

老师教得很吃力,儿童也学得很痛苦,不知错过了多少时机,浪费了多少心血,阻塞了多少才华!

 曾有日本学者,认为汉字最能训练图形智力,所以在幼儿园教日本小孩认汉字,他的方法是:

每天让儿童念一首中国诗,只念十分钟,便挂在教室后面不管,明天再换一首。

三年下来,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可以认得一千多个汉字,比日本高中学生还多。

此法如应用在国内,以读经的方式教导,光从认字的价值来说,则三年的幼儿园读经,可能认得三千字至五千字以上,在他升上国小一年级时,便可随意阅读。

此时,如能提供无限的课外读物,则一个国小儿童在六年之间,不知能吸收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