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第七章概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6983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东坡传第七章概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东坡传第七章概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东坡传第七章概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东坡传第七章概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东坡传第七章概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苏东坡传第七章概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苏东坡传第七章概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苏东坡传第七章概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东坡传第七章概括.docx

《苏东坡传第七章概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东坡传第七章概括.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东坡传第七章概括.docx

苏东坡传第七章概括

苏东坡传第七章概括

篇一:

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传》读后感苏轼,这个名字,相信我们都不陌生。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逐渐接触到他写的诗词歌赋,他的那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琅琅上口的词句至今都萦绕在我的心房,初中时,老师就推荐过《苏东坡传》,我当时并没有将它放在心上,直到今年的暑假,我才被这本书真正的吸引了。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这是林语堂先生在序言里所说的,林语堂先生作《苏东坡传》,也算得上是酒逢知己,棋逢对手了吧。

林语堂老先生以讲述苏东坡的一生为开头,通过各个事例,从各个角度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不畏强暴,嫉恶如仇的苏东坡,一个天赋才气,吟诗作对信口拈来的苏东坡,一个诗书画三绝的苏东坡,并且还有一个追求长生不死之药的苏东坡。

接着介绍了他的学习经历,天才加勤奋等于成功这句话一点都没错,从小他便展露出他的超人的才气,但这并没妨碍他的努力,那时,为了考试,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并能背诵,背书时不仅仅注重文章的内容、知识,连文字措词也不可忽略,因为作文章用的字汇就是从此学来的,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苏东坡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就是因为这样用功的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所以天才也需要勤奋学习,也需要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林先生虽然对苏轼的才华为人特别敬佩,但是也提到了一件事,就是他报复陈太守的那件事,不过我们谁也不会因为这件事而去怀疑苏轼的人格道德问题,这只是因为那时的他太年少,不太成熟,但是因为陈太守的不介意也让他意识到他自己的错误,他为陈太守写的那篇墓志铭就是很好的反映。

我情不自禁地要对这样的阳光阅读满怀感恩,我们生活在一个缺少爱意和关怀的人间,惟有这样的阅读可以令我时不时地轻轻发笑,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夜,没有一丝暖气,那些黑色的方块字也会如同一片片温润的玉石,暖和你我沁凉的手心,它们甚至还会无拘无束地为你我聚集起一方明媚空阔的天空,等待着我们灵魂的悄然舒放和自由翱翔。

篇二:

苏轼传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教师选修Ⅱ课程教案1文与生命经历互为注解,使读者于诗词中读传记,于传记中解读苏词、苏诗、苏文,这将是多么大的喜悦、快意!

2目录编辑引言物华地灵铸伟才第一章奋厉当世雄鹰出阴差阳错,苏轼没能成为这次科考的状元欧阳修的热情奖掖,使苏轼一时之间名满天下时隔三年,第二次远游,苏轼依然豪情万丈怀远驿中,风雨之夕,苏轼兄弟相对而坐,握手盟约怀着致君尧舜的火热理想,苏轼踏上征途下车伊始,苏轼便勤谨踏实地开展工作来到处处藏宝的凤翔,酷爱文物的苏轼恰似鱼儿得水抱着远大理想走上仕途的苏轼,时时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第二章世事维艰力难任把军权、政权、财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皇帝手中,这是采朝统治者因势利导的必然选择,同时又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面对积贫积弱的尴尬局面,神宗深感屈辱,决心锐意求治,富国强兵。

雷厉风行的王安石受命执政神宗与王安石,义无反顾,冲破一切障碍向前走,却犯下一个难以弥补的战略性错误苏轼无条件地站到了反变法派的一边在王安石眼中,苏轼不过是一介书生。

然而书生空论,虽不能左右大局,2却也会产生不小的舆论影响在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鼓舞下,苏轼为他所认定的真理进行倔强的争执每逢休假日,文同总是邀请苏轼一道写字作画文同“字画病”的话头启发了苏轼的灵感苏轼与变法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了苏轼深感人心险恶,再也不愿在这是非之地呆下去了七月,苏轼携一家大小乘船离京苏轼一路上意兴阑珊,深深沉浸在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之中第三章德泽雅韵满余杭苏轼情不自禁地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每到赏花观潮之日,杭州城里万人空巷,热闹非凡层出不穷的游宴活动中,苏轼留下无数浪漫的故事苏轼经常漫步名山古刹,与许多高僧结为至交,寻得心灵的安憩与慰藉杭州三年,苏轼本着一名正直的封建官员的良心和他所独具的广博深厚的仁爱之情,尽心尽力,为民造福面对人民的苦难,苏轼无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作为诗人,他情不自禁地拿起了手中的笔尽管对现实深感不满,苏轼却不能不在现实中履行他的通判职责来到向往已久的宜兴,一种亲切、安宁、恬适的感觉在苏轼心头升起,好像远方的游子回到了家乡,又像漂泊的灵魂找到了归宿送别陈襄,苏轼满怀离情,写下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词作现存苏轼词集表明,他从通判杭州开始填词苏轼这一时期的作品虽然与传统词作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但已明显地表3现出新的倾向苏轼启程离杭,杨绘、张先、陈舜俞等同船远送第四章唯有悯农心尚在抵达密州任所,苏轼便开始调查蝗灾受害情况身为一郡之守,苏轼认为他有责任挺身而出,为民请命和在杭州相比,密州的生活确实是艰苦了许多,也寂寞了许多重读《庄子》,苏轼心中时时涌起豁然开朗、如获至宝的快慰,他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心态重新面对并接纳密州的生活这时,苏轼的词的创作迈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带着遗憾,带着依恋,苏轼离开密州,奔赴新任苏轼整天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在每一处最危险的地方出现,亲自指挥并参与抗洪抢险的战斗稍事休整之后,苏轼又未雨绸缪地筹划着加固防水工程石潭之行的所见所闻,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令人神往这一时期,苏轼的业余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逍遥写意似真似幻的梦境,使苏轼想起了许多许多作为文坛上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不仅徐州本地的文人争相与苏轼交往,外地的士人也纷纷向他靠拢三月,朝廷令下,苏轼移任湖州知州第五章柏台霜气夜凄凄沧桑往事引发的情感洪流,使苏轼又一次深深地陷入到关于人生终极性问题的哲理思考苏轼成为一帮小人的“眼中钉,肉中刺”4一个周密的围剿计划,在某个月黑风高之夜出笼了当王诜、苏辙的信使与官差之间进行着紧张的“马拉松赛”时,苏轼浑然不知厄运已经逼近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将近两个月的审讯中,苏轼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经受了难以言喻的凌辱和折磨代表着公道与正义的救赎活动在民间方兴未艾地展开的同时,朝中也有少数士大夫冒着株连入案的危险,仗义执言在囚禁整整一百三十天之后,苏轼终于从幽暗的监牢里走了出来苏轼在御史台差役的押送下,启程前往黄州贬所第六章吟啸徐行迎风雨这场从天而降的祸事,使苏轼对外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和战栗虽然出狱已近半年,受刨的心灵依然悸痛不已苏轼所寻求的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救赎超然旷达的胸怀气度,使苏轼能于常人难耐的苦境中自得其乐不知不觉间,苏轼的身边又簇拥了一大群年龄不等、地位悬殊、性情各异的朋友不少老友至亲,频频来信问候,甚至千里相寻,专程来黄州探望苏轼带领全家早出晚归,开荒垦地一家人勤勤恳恳地过起了农家的日子深刻的乡土之恋是苏轼终身难解的情结黄州恶劣的气候条件、时时不断的病痛折磨、接二连三的死亡变故,将苏轼对于道家养生之术的兴趣推到了极致5篇三:

实用文阅读实用类文章答题技巧和相关练习一、访谈类【文体特点】访谈的概念:

如果因为某个人、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注意要点:

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

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

专家或知情者。

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阅读方法】阅读访谈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主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

一般会从以下四个层级进行考察:

1、考察访谈的进程和主要内容。

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进程和主要内容?

(1)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整体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

(2)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3)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读解分析方法一样。

2、考察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

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

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

提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如果遇到不和谐、浅层次徘徊、进行不下去的情形,提问者必须运用恰当的调控手段。

访谈文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针对提问者而言,必须掌握基本的提问技巧。

而读者在阅读时着重就是要关注提问者问的艺术技巧。

(1)一般提问方法:

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

可以细分为:

①趣问:

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②直问:

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③推问:

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④旁问:

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3、考察对访谈文本的鉴赏评价。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包括访谈者的观点和访谈对象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察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

访谈的题材通常都是名人、大事,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该访谈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

做题技巧1、整体阅读,通盘把握。

面对一个文本,不管出题人需要我们筛选什么样的信息,我们都必须通读全文,对文本作整体认知,明晓它写什么人,叙什么事,分几个部分,作者的写作意图基本倾向是怎样的?

?

也就是必须摸清文本呈现的一些最基本的事实情况。

而有很多的时候,一些很重要的信息就处在文本不大起眼的地方,如果走马观花,或自作聪明,贪图省事,不对文本作通盘的阅读审视,是很容易造成信息筛选时的疏漏的2、明确目的,探寻勾取。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看题目要求,然后我们带着这个具体的阅读目标,对文本进行再次阅读。

再次阅读时,由于我们有了首次阅读的基础,就可以大胆的作出删汰的阅读处理,把注意力有意识的投放到与题目紧密相关的那些文字上去。

阅读时可以用铅笔在相关的文字上做一些标记,把需要提取的有关文字圈出来。

3、根据要求,整理呈现。

需要提取的信息点圈定之后,我们就该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了。

该分解的要分解、该合并的要合并、该概括的要概括,语句不完整的要添加完整,前后没有条理的要使之条理化,有些从文本中提取出来的语词表义前明确的,要使之明确化。

阅读访谈关键——迅速把握1、访谈的话题;2、理清访谈的线索;3、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4、分析访谈的技巧;5、评价访谈的收效。

传记阅读

(一)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梁启超1873年,茶坑村又添新丁,梁启超诞生于风声雨声涛声中。

“这孩子必有大出息!

”人都都这样说。

“中国极南之一岛民也。

”梁启超自谓。

“汝自视乃如常儿乎?

”父亲梁宝瑛在梁启超两岁时,便这样常常训斥梁启超。

那时,在母亲的膝下,梁启超已开始认字了。

祖父梁维清视乃孙梁启超为天下奇才,四岁的梁启超便在祖父的教导下读《诗经》,到了晚上,祖父给他讲故事,困了就与祖父同榻而卧。

梁维清教梁启超写字,所临的字帖全是柳公权的,并对梁启超说:

汝日后书法应如柳公权的刚健婀娜,进士及第,皇上朱批,先见字而后见文,汝当记取。

梁启超记住了,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且有一笔好字。

6岁之后,梁启超进了他父亲开办的私塾中读书,念《中国略史》、《五经》等,并开始写作八股文,梁启超的天赋,加上祖父、父亲的悉心教诲,神童之名一时传遍茶坑及新会县城。

其实,梁氏家人把振兴家业的希望全寄托在确实天赋极高的梁启超身上,施以教诲,令其读书,再加上没有贫寒人家的衣食之忧,凡此种种使孩童时期的梁启超打下了的文化基础。

8岁时,作八股文,下笔便洋洋千言,至于吟诗作对已是寻常事了。

一日,有梁启超父亲的朋友到访。

此公亦是教书先生,见梁启超在侧,冷不防道:

“听着,对我一联。

”便脱口而出上联:

“东篱客赏淘潜菊。

”梁启超当时只有8岁,孺子也,竟也兴起道:

“听我下联。

”脱口而出:

“南国人思召伯堂。

”教书先生击掌叫好:

“小子可造!

”梁宝瑛却笑眯眯地嗔怪道:

“还不谢先生!

以后不得无礼。

”每逢这样的场合,梁启超便会恳求父亲:

“我可以去玩一会吗?

”自然是恩准,因为对子对得好,梁宝瑛的脸上好大的光彩。

梁启超便去爬山,望着凌云塔,好高的塔,好大的风!

这村后的小山山上的塔,是梁启超的倾心之地。

或许那山的绿色更能使人有生命蓬勃的感觉吧?

或许在一个孩子的眼里,凌云塔的岿然是茶坑村的高度吧?

幼小的心灵总是被绿色、海浪以及高大所吸引,那是充满童稚与幻想、渴望成长的心灵。

不同的只是,梁启超的聪慧以及家庭的影响,使梁启超以为自己不是一个寻常儿童。

并只要有机会便力图证明这一切。

凌云塔下,有时候孩童们相聚嬉戏,有时候梁启超独自漫步遐想。

他仰望高塔,觉得这塔还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

对了,倘若有一副对与凌云塔共存,岂不是留芳青史吗?

关于这副对,梁启超已经想了好几天,终不理想,曹植作七步诗,这是祖父讲的,“我何不绕塔七圈呢?

”果然,七圈之后,梁启超得一联:

凌云塔下凌云想,海阔天空,迢迢路长;天竺国里天竺望,云蒸霞蔚,须臾妙相。

墚启超兴匆匆地下山,回到祖父的书房里研墨挥毫,写完联后落款为:

新会梁启超。

祖父和父亲已经在门口窥视片刻了。

看见下喜滋滋的梁启超还在自我欣赏,便走进书房对着那联语各自摇头晃脑品味一番后,不约而同地赞道:

“好!

”梁维清喜形于色。

他从孙子的联语感觉到不同凡响,凌云想,天竺望,着实非同寻常,便对梁宝瑛说:

“有赏,拿一吊钱来!

”新会梁氏以勤俭持家为门风,也不过十几亩地维持生计,赏一吊钱,这是从未有过的。

即使逢年过节的压岁钱,也不过三五铜钱而已。

梁启超却对祖父说:

“我不要赏钱。

”“为何?

”“我要那一套《古文观止》。

”这可是祖传的梁维清的心爱之物,不过,给这个孙子倒是理所当然的。

梁维清从书柜中取出《古文观止》,用衣袖一拂,对梁启超说:

“好好念!

”梁启超大喜过望,乐得直拍手。

(摘自徐刚《梁启超》第二章)1.概括童年梁启超的个性特点,并举一例简要说明。

(6分)2.写传记,要善于抓住细节。

请选取本传记中的两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

(6分)3.一个大家的成长,离不开童年的经历。

关于“成才”,你从梁启超的童年经历中得到一些什么启迪?

请作简要的阐述。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王安石逸事林语堂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

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

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世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

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

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他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

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

“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

”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

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

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去。

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地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

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

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

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

“我不相信。

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

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

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大家说:

“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太太问:

“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大家说:

“摆在他正前面。

”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

“我告诉你们。

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线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

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

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

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

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

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向他劝导几句。

韩琦说:

“老弟,我劝你趁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

”王安石立在那儿未做分辩。

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

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做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

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

“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

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

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

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货款法,把他的新社会理想,实施了数项,深得百姓爱戴。

他对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

直到仁宗嘉佑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七章,题目为编者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