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7145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docx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活在社区里

1、社区:

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交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社区可以是村庄、小城镇、街道,也可以是市区、郊区、大都市等)

2、▲地图的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也是绘制平面图不可缺少的)A.方向:

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

再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采用此方法。

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B.▲比例尺:

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公式:

比例尺=(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1米=100厘米)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

例如,0  10千米 

 

文字式。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数字式。

例如,1:

10000。

比例尺

实地范围(分母)

内容

详细

简略

▲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坡度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坡度小)

比例尺越大,等高线密集;比例尺越小,等高线稀疏

C.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常见图例—见P6或封底课文)

3、社区的功能:

社区具有政治功能(如,选举,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超市购物),文化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内进行健身和学习,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及各种讲座和培训)和管理功能(如社区安全员在工作)。

社区的差异:

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规模不同;      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5、聚落是人类集中生活和聚居的场所。

乡村和城市是聚落两大类型。

先有乡村聚落后才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林场和渔村。

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城市聚落规模宏大,建筑林立,街道交通便捷,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教育等等条件优越。

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6、▲两个不同聚落民居建设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气候的差异

7、▲造成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8、▲房屋建筑与自然环境有关:

平原村落与山村聚落与地形有关;坡度往往与降水有关;墙壁厚度和窗子大小与气温(有时还会涉及风或风沙)有关;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如竹楼等)。

9、社区间的联系:

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不同,为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不同区域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社区间联系的重要性/意义:

总的——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具体可以联系材料。

9、常见地图:

政区图:

按制图区域的大小,可分世界政区图、大洲政区图、国家政区图和地区政区图等。

地形图:

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旅游图:

向人们提供旅游项目、旅游景点数量和特征、交通线路、旅游服务设施等信息。

交通图

10、▲按照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地图。

例如:

设计登山路线,要选择大比例尺地形图,并会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地势的陡缓;设计城际之间的交通旅游方案,要选择比例尺较小的交通图,从图上获得城市相对位置、距离远近、交通线状况等信息。

11、▲高线地形图

a、海拔(绝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b、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c、等高线:

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特征:

等高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海拔高度相等;等高线里面高的表示山,里面低的表示盆地(洼地)等高距:

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等)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地势起伏比较小(缓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地势比较大(陡坡)。

线密坡陡,线疏坡缓

d、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在山谷,可以形成河流);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

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山顶:

闭合曲线,中间高,四周低,用▲表示

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

鞍部:

两个山顶中间的位置

陡崖/峭壁:

多条等高线重叠处,锯齿状

e,分层设色通用的颜色顺序是:

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

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白色表示。

在不同的等深线(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深线)之间,用分层设色法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

 

第二单元复习

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可以分为大陆和岛屿。

▲地球中面积广大的陆地是大陆,其中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亚欧大陆。

面积较小,四面环水的陆地是岛屿。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三面环水,一面与大陆相连的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请掌握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

▲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体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主体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

亚洲、欧洲、北美洲主体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主体在南半球。

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

完全在东半球的洲是非洲;完全在西半球的洲是南美洲;完全在北半球的洲是欧洲;完全在南半球的洲是南极洲;既跨东西两半球,又跨南北两半球偶的洲是亚洲,大洋洲

4、▲请掌握世界四大洋的面积大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

要求在纸上能画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置。

如被三大洋包围的洲亚洲,北美洲,南极洲。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洲是南极洲(被称为“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是欧洲

5、▲请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

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台湾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6、▲请掌握世界上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洋与洋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分界线、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的分界线、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分界线。

(见下面表格)

7、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之间。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亚洲)。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

世界上最长的河是尼罗河(非洲)。

七大洲、四大洋面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

(1)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

(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P21图2-4)

大洲位置分布特点

除南极洲外,两两南北对称分布。

大洲间的分界线

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亚非分界线

南北美洲分界线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

运河、海峡、山脉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沟通的海洋

地中海和红海

太平洋和大西洋

北冰洋和太平洋

重要的海峡

(P23图2-7、2-8)

重要海峡

地理位置

沟通的海洋

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

太平洋和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

欧、非之间

地中海和大西洋

麦哲伦海峡

南美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大西洋

 

好望角

非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印度洋

岛屿之最

最大的岛

最大的半岛

最大的群岛

格陵兰岛

阿拉伯半岛

马来群岛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海洋为人类提供不可缺少的淡水资源;海洋为人类提供渔盐之利、能量之源;海洋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了资源;海洋为人类提供了空间资源,发展海上交通。

(P28-29)

8、▲世界气候

纬度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大致在南北纬30ο之间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如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如非洲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如海南;印度;湄公河平原)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如阿拉伯半岛)

大致在南、北纬30-40度之间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如浙江,上海)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南北纬40-60度之间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如北京)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气温年变化大(如新疆、内蒙古,莫斯科)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天比较凉爽,冬天不太冷,全年降雨较多(如英国)

北极圈附近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降水集中在暖季

极地附近

极地气候

终年严寒,皆为冬季(南北极地区,格棱兰岛)

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之上

高山气候

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垂直变化非常明显(如青藏高原)

9、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图中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课本P35),尤其是阿拉伯半岛、中国和非洲、欧洲的气候类型。

10、▲自然环境主要是由地形和气候两个要素构成,组成了世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11、▲气候的主要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植物和动物对当地的气候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尤其是植物。

影响气候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12、请掌握亚洲的主要地形区。

P32

13、▲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

河湖

所在大洲

世界之最

尼罗河

非洲

最长的河

亚马孙河

南美洲

流量和流域最大,支流最多

多瑙河

欧洲

干流流经国家最多

黄河

亚洲

含沙量最多

苏必利尔湖

北美洲

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

亚洲和欧洲

世界最大湖泊

世界最大的咸水湖

贝加尔湖

亚洲

世界最深的湖泊

纳木错

亚洲

海拔最高的湖

死海

亚洲

海拔最低的湖

14、▲世界三大人种是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是黄色人种,分布最广的是白色人种。

南北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叫拉丁美洲)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属于黄色人种。

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

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请掌握三大人种的特点,答案来自三个人的对话)P43

15、▲语言与宗教: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被确定为联合国大会的正式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伊斯兰教(第二大宗教)和佛教(第三大宗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比较及宗教景观见课本47页笔记)

16、国家和地区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是否独立,是否有主权。

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

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都位于欧洲)。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是梵蒂冈。

17、国界线范围内的领陆、领海和领空,总称领土。

世界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顺序请掌握。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18、世界上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整个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绝大部分的亚洲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的日本。

19、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原则: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P52

20、▲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来划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东经的代号是E,西经的代号是W,北纬的代号是N,南纬的代号是S。

经线和纬线是互相垂直的,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而纬线的形状是圆或点。

判断经纬网中的东西经度的方法是从左到右,度数在不断减小的是西经,度数在不断增加的是东经。

而南北纬线的判断则是从下往上,度数在不断减小的是南纬,度数在不断增加的是北纬。

(或:

度数往东变大是东经,往西变大是西经,往北变大是北纬,往南变大是南纬)

21、▲高中低纬度带的划分和地球上五带的划分请掌握。

由此来练习掌握地球上的某一个点的位置。

(给出某一个点的经纬度,判断它位于什么半球,什么纬度带,什么温度带)

22、▲中国的位置是:

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带,小部分位于低纬度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位于亚洲的东部,东西跨经度达62度,南北跨纬度达50度。

濒临太平洋,背靠欧亚大陆。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1、家住平原

稻作文化的印记

(湄公河平原)

用机械种庄稼

(美国大平原)

地理位置

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地跨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北美洲中部

▲自然环境(发展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

(1)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2)地形和土壤: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3)水文:

水网密布,灌溉便利

(1)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

(2)地形和土壤:

平原地区,土地辽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水文:

密西西比河从北道南贯穿平原的东部。

(或P61第一段)

▲区域发展

水稻(水田农业)

生产方式(特点):

精耕细作,

人力劳作,协作完成;

产量高,商品率低(自给自足);

兴修水利,便于灌溉和排涝。

小麦、大豆、玉米(旱地农业),生产方式(特点):

机械化程度高,商品性农业。

规模大,劳动力需求少,产量高,

*美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原因:

①耕地面积辽阔平整,以旱地为主,适合机械化作业。

②地广人稀,农业劳动力缺乏,要依靠机械化作业。

③科学技术发达,具有先进的农用机械。

▲人文特色

人口分布:

稠密;

建筑:

高脚屋,通风防潮,安全防野兽;

饮食:

大米为主,各种米制食品;

精神生活:

崇尚“谷神”和“稻母。

御耕节、水上木偶戏等是当地人们的传统节日,人们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地广人稀,人们居住的比较分散;人们生活水平较高;交通发达,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和购物等

1.湄公河平原发展稻作生产的条件有什么?

(P59)

答:

地处热带,这里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2.美国中部大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P61)

这里土地辽阔,地势低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的主产区

 

2、与山为邻

垂直的生计

(安第斯山区:

秘鲁)

山地之国

(阿尔卑斯山区:

瑞士)

地理位置

▲南美洲大陆,西半球,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山脉走向:

南北走向

欧洲腹地

山脉走向:

西南-东北走向

自然环境(自然条件)

(1)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有明显的变化。

(5°S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见教材64页原因:

▲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C)(乞力马扎罗山P41)

(1)同左

(2)资源:

耕地资源、矿产资源奇缺。

但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高山峡谷、险峰深涧的成因:

河流、冰川的作用。

生产特色

▲说说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发展生产的?

(印第安人农业生产特色)

1)低海拔(山谷、山坡处):

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发展种植业

(2)高海拔:

利用干寒草原,印第安人已放牧羊驼和骆马为主——从事畜牧业,

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旅游业。

▲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

①旅游设施:

配套设施齐备、精良,服务周到、细致。

②自然环境:

海拔高,有冰川和积雪,风景优美。

夏季登山,为观光和避暑胜地;冬季滑雪运动的条件十分理想。

③交通条件:

铁路和公路发达。

人文特色

▲衣:

羊驼、骆马所制的皮革等。

(羊驼毛出口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食:

羊驼和骆马的奶、肉,玉米、马铃薯、麦制品等。

行:

骆马为当地居民主要交通工具。

文化:

创造了古老灿烂的印第安文明。

影响:

(1)利:

方便山区物产的外销,提高了当地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完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开发了当地的旅游资源。

(2)弊:

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破坏了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使许多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

①两个山区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原因是:

两地的自然条件不同。

安第斯山区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地势崎岖,海拔高。

瑞士:

耕地资源、矿产资源奇缺。

但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②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

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资源,生物资源丰富;劣势:

交通不便

③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

答:

羊驼。

它形象出现在国徽上说明了什么?

答:

羊驼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印第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要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⑤.你知道瑞士有哪三大知名产业?

答:

旅游业、金融保险业和手表制造业。

3、傍水而居

耕海牧鱼(日本)

水上都市(威尼斯)

地理位置

▲亚洲东部,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意大利的东北部、地中海的北岸——水上古城威尼斯

生产特色

▲渔业发达原因:

①四面临海的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②北海道附近是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鱼类饵料丰富;③造船业发达;先进的纺织工业和电子工业为渔业提供了优质渔网和电子设备。

渔业问题:

(1)世界燃料价格上涨,使捕鱼成本增加

(2)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重视,使日本渔民只能在本国海域内捕鱼(3)填海造地和经济发展,破坏了鱼类生长和繁殖场所(4)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沿海水质。

措施:

(1)海洋资源管理法,设定禁渔期,休养生息

(2)海洋环境保护法,限制废水的排放(3)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

因水而生:

躲避外敌(P73第2段)

因水而兴:

地中海是亚非欧三洲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P74阅读卡)

因水而美:

古老的建筑,独特的水城风光,旅游业发达。

主要交通工具——船,“公共汽车”—交通船,“小汽车”—汽艇,专载游客的单桨平底木船-贡多拉。

划船比赛等传统节目。

因水而忧:

海水倒灌、水位上涨。

人文特色

▲独特的“鱼文化”:

可以参观渔港,逛鱼市,海鲜料理、“男孩节”的鲤鱼旗、考察日本的文字和雕刻等。

因水而美(见上文)

①.在威尼斯这样的地方修建城市,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答:

城市用地和排水问题。

②.威尼斯城的建筑有什么特色?

答:

整个城遍布教堂、宫殿和广场,城市建设有着明显宗教特色。

4、草原人家

逐水草而居

(非洲热带草原上马赛人)

现代化的牧场

(澳大利亚)

地理位置

非洲,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北部的热带草原上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大洋州,是世界上惟一占据整个大陆及边缘岛屿的国家。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自然环境(自然条件)

 

(1)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基塔莱4-10月、多多马11-次年4月为雨季,其余为旱季)

(2)地形:

高原地形,地势较为平坦

(3)景观:

热带疏林草原,野生动物繁多,如羚羊、长颈鹿、斑马、狮、豹等。

(1)地形: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地势总体上较平坦

(2)气候:

气候总体较为干热,类型多样(教材P79),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呈向西开口的半环状形式,即从北、东、南向内陆和西部沿海减少

*▲降水量和畜牧带分布特点:

降水分布和畜牧带分布基本吻合,大体呈半环状分布。

牧羊带的分布:

见教材79页图4-54

生产特色

▲游牧,逐水草而居。

马赛人迁移的原因:

5-6月,随着南方(多多马)漫长旱季即将来临,草原开始枯黄,马赛人开始向北迁移,而这时的北方(基塔莱)正值雨季,水草丰美;10月,北方旱季来临,南方雨季即将到来,马赛人又开始向南方回迁,迎接雨季的来临。

主要畜种:

美利奴羊

▲畜牧业特点:

(1)定居

(2)机械化程度高

▲机械化程度高的原因:

(1)气候干热;

(2)地广人稀,地势平坦辽阔,农场规模大;(3)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不适合发展种植业,却适合养羊(以上3点是自然条件)(4)人口少,劳动力短缺(4)是一个发达国家,拥有现代化的工业

人文特色

衣:

红色披风(防身,保护牛群)

食:

牛是主要的食物来源。

住:

茅草房

风俗:

拥有牛的数量越多的人越富有,社会声望也越高。

(牛在马赛人的生产和生活中有何地位?

食+风俗)

5、干旱的宝地

沙漠绿洲(以色列)

石油宝库(波斯湾地区)

地理位置

亚洲西部、地中海的东南角

阿拉伯半岛,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连接地带

自然环境

(1)气候: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南部为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2)以色列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水资源缺乏(最主要),可耕地少,土壤贫瘠,夏季高温等。

(1)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炎热干燥。

(2)地形:

高原为主,沙漠广布。

(3)河流:

河流较少,淡水稀缺

区域发展

解决水问题的措施:

①科学用水:

大力推广喷灌和滴灌技术;②一水多用:

把生产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③海水淡化④北水南调:

修建水利设施,实现水资源跨区域调配;⑤加强管理:

实行用水许可和计划用水分配制度;⑥开发节水作物:

选择种植耐旱的作物,如枣椰树等。

绿洲农产品:

椰枣、花卉、水果、蔬菜、棉花等附加值高的作物。

(1)石油资源的地位:

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始终位居世界前列(世界石油宝库)

(2)主要产油国: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

(3)石油输出路线:

①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日本、中国

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和美国

③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和美国

影响

▲欧洲的“大花园”“大菜篮”

石油创造财富,进行现代化建设。

发展面临的难题:

石油资源会枯竭,在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如旅游业等。

相同点

气候干旱,沙漠多,缺水;积极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成为宝地。

6、综合探究三:

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

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

(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

南非的经纬度位置:

17°E-32°E左右,22°S-35°S

南非的海陆位置:

非洲大陆最南端,大西洋和印度洋交汇处,三面环海。

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

南非的自然条件

(1)地形:

以高原为主,地表起伏较小,地势东高西低;地形种类有高原、平原、山地;平原主要分布于南非的东北部,高原主要分布于南非的中部。

(2)气候:

类型多样,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西南沿海地带为地中海气候,西北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

(3)河流:

林波波河(自西向东)、奥兰治河(自东向西)。

(4)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储量大、种类丰富。

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人口、民族、城市和乡村、风俗和习惯等)

南非的人文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