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学设计与说课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867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予树教学设计与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给予树教学设计与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给予树教学设计与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给予树教学设计与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给予树教学设计与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给予树教学设计与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给予树教学设计与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给予树教学设计与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给予树教学设计与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予树教学设计与说课稿.docx

《给予树教学设计与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予树教学设计与说课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给予树教学设计与说课稿.docx

给予树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

 

毕业设计

 

题目:

《给予树》

姓名:

白红香

学号:

2013311109

专业:

语文教育

所在班级:

1班

指导老师:

王景凡职称:

副教授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制

2015年12月27日

《给予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给予、分享、宽裕、试探、猜测、沉默不语”等词语,并理解“援助、如愿以偿、宽裕”等词语意思。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3.初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三、教学准备:

反映圣诞节的图片  生字卡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题导入,揭题解题

1.学生看图片(或录像),了解圣诞节。

2.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

“给予树”。

3.理解课题。

“给予”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

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b)边读边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

兴高采烈立即卡片盼望拥抱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

b)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

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

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3.指导写字

a)出示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再组词。

b)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

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c)学生写字写词,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4.全班齐读课文,学生讨论: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突破重难点

1.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出示: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

3.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

b)金吉娅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呢?

c)金吉娅看到给予树上的卡片时,她会想什么?

d)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

e)因为什么,小女孩才能如愿以偿的?

4.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5.学生自自悟,把这句话多读两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6.引导学生理解“善良”、“仁爱”、“如愿以偿”。

7.引导学生理解整句话。

8.教师提问:

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

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三、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件出示:

母亲的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1.首先发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时,妈妈为什么很生气?

2.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怎样?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妈妈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教师小结:

妈妈的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

我们可以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进一步体会到金吉娅的可贵品质。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附板书设计】

 

《给予树》说课稿

一、说教材

    《给予树》人教版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整一个单元课文的基调是“爱”,而《给予树》就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用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

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同时也揭示了给予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优秀品德的人生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等词语。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

3.初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给予树》这篇课文的主旨在于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

教育实质就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和思想,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把体会金吉娅的“爱”作为了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这篇文章的文本价值就是让学生从金吉娅对别人的关爱中受到爱的教育,让这种爱在孩子的成长中一直影响他。

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理解上确实有点难度,离孩子的生活有一点的距离,于是把它作为了教学难点。

四、说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不太懂得去爱别人。

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模仿,因而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他们心中的爱。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通过圈画文中的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还初步掌握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话题导入法:

播放圣诞节图片,让同学描述看到的图片,激发兴趣。

 

2、读思议结合:

这个故事不仅需要学生朗读体会,还要求学生思考,比如金吉娅买了洋娃娃送给陌生女孩,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又如妈妈的心情前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等等,采用读思议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

再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阅读体会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认识金吉娅的付出和作出的选择是属于一种牺牲自我的关心别人的行为。

(二)说学法:

设计教学时,我以情感为主线。

以“爱”贯穿始终,通过品读词语对文章中的语言文字进行理解、积累。

通过师生、生生等多种形式的对话来发掘文章的情感内涵。

学生的学法准备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指导。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起情感

1.出示圣诞图片,谈圣诞。

2.出示课题

《给予树》中的故事是发生在圣诞节的,利用图片资料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激起了孩子们的求知的欲望。

“给予树”的读音则在孩子们朗读过程中被掌握了。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3.读生字词(老师带读、学生齐读、自由读),再指导学生写生字词。

提醒学生写生字词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4.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孩子初步地感受课文,自主地学习生字、生词。

让学生主动识字、同桌互相识字,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更有方法的主动地识字。

自主学习完成后,检查读书情况,检测自学情况是必要的,采用多变的形式进行,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完了生字词,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动的地方读,这样更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第一印象,让课文本有的闪光点在学生的脑海中闪烁。

(三)深入故事研读课文

1.以词引入

出示: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

2.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3.提问:

1)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

她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呢?

4.2)金吉娅看到给予树上的卡片时,她会想什么?

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

 

3)因为什么,小女孩才能如愿以偿的?

  出示沉默不语、如愿以偿、仁爱、体贴几个重点词语,请学生朗读,一方面可以再次巩固对生词的掌握,另一方面以重点词引入重点句,请孩子在课文中找到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抓住重点句,让学生感悟、体验金吉娅对他人的关爱和她的善良。

  这一环节,着重品读课文重点词句,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心灵的美好。

主要围绕着金吉娅拿着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

金吉娅在拿卡片时是怎么想的?

再看看自己手里的二十美元,她决定买吗?

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矛盾的心理,让学生明白“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给予不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这时的学生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从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体验,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内化语言,加深情感。

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

因为什么,小女孩才能如愿以偿的?

这两个问题则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金吉娅对别人的关爱,以及帮助别人的快乐。

因为什么,小女孩才能如愿以偿?

正是因为世界上有爱,正是因为金吉娅的爱,小女孩的愿望才能实现。

(四)体会妈妈心情变化

1.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3.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根据“妈妈担心什么——妈妈为什么生气——妈妈为什么激动”这三个问题来划找句子。

我们再把眼光从金吉娅身上转移到妈妈身上,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

请孩子找到描写妈妈心情的句子。

这样,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美的情感。

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习的整体效益。

从妈妈的心情变化中,再一次感受到“爱”的力量。

整一个教学过程抓住文中小女孩的“沉默不语”和妈妈的心情变化,透过“沉默不语”这个词来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

(五)总结全文再次感悟

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女孩如愿以偿了,如果她知道帮助她的是金吉娅,她会说些什么呢?

这一环节,以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础,请学生代表小女孩对金吉娅说几句感谢的话,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爱心,贴在给予树上。

这样的课堂结尾,借助对“给予树”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给爱赋于新的生命,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树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六)课后作业

请学生为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可锻炼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在获得别人的帮助时,要懂得感恩。

七、说板书

设计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提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并借助“给予树”的丰满形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

让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以及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