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9020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docx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docx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析)二

一、单选题

1、将一定量的CO2通入足量Ca(OH)2溶液中得沉淀Ag。

若将等质量的CO2经过如下变化:

CO2→CO→CO2,再将CO2通入足量Ca(OH)2溶液得沉淀Bg。

则A和B的关系(B)

A、A=BB、2A=BC、A=2BD、A>B

分析:

由CO2+C高温2CO,2CO+O2点燃2CO2,Ca(OH)2+CO2=CaCO3↓+H2O

有CO2~2CO~2CO2~2CaCO3

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是二氧化碳直接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质量的2倍。

2、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因为写字绘画时使用的是(D)

A、蓝墨水

B、红墨水

C、蓝黑墨水

D、墨汁(墨汁中含有炭黑,炭黑的组成物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以使字画保存很长的时间)

分析:

根据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知炭黑制成的墨水可以用于文字书写或绘画。

3、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

其中,发现较早并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

下列有关C60的说法错误的是(B)

A、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B、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化合物是有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相对分子质量是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12×60=720)

D、它是一种单质(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我们所使用的铅笔芯是由石墨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铅笔的型号通常用“H”和“B”来表示,“B”前的数字越大,铅笔芯中石墨含量越高,铅笔芯越“软”;“H”前的数字越大,铅笔芯中黏土含量越高,石墨越少,铅笔芯越“硬”,下列各型号铅笔芯中,石墨含量最高的是(D)

A、6HB、HB    C、2B  D、6B

分析:

“B”前的数字越大,铅笔芯中石墨含量越高,铅笔芯越“软”,则6B中石墨含量最高。

5、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A)

A、颜色

B、密度(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时,要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时,要用向下排空气法)

C、溶解性(能溶于水的气体不可用排水法收集,如二氧化碳)

D、是否与水反应(与水反应的气体不可用排水法收集,如二氧化碳)

分析:

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学性质中看它是否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6、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作电极的是(B)

A、炭黑B、石墨C、金刚石D、活性炭

分析:

石墨质软很容易被粉碎,并有滑腻的感觉;石墨能够导电,故常用作电极。

在碳单质中炭黑、活性炭属于无定形碳,是混合物;金刚石是最硬的物质。

7、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B)

A、把混合气体点燃(虽然一氧化碳能燃烧,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根本就不能点燃一氧化碳)

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最后就只剩下二氧化碳)

C、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混合气通过澄清石灰水后,会将二氧化碳吸收,但是二氧化碳是主要物质)

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倒到另一个容器中(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同时会让部分二氧化碳散失到空气中,还会混入其它气体杂质)

8、粉刷后的石灰墙壁已基本干燥,但住入后往往会又变潮湿,这是因为(B)

A、熟石灰变成生石灰和水(熟石灰不能变成生石灰和水)

B、熟石灰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熟石灰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生成的水使墙壁又变潮湿)

C、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空气中的水不能凝结在墙壁上)

D、墙壁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

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C)

A、木炭和氧气反应(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但速度很慢;并能产生一氧化碳,不易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B、煅烧石灰石(操作复杂,不容易收集气体;工业制取生石灰,得副产品二氧化碳)

C、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反应速度适中,操作安全方便,便于收集)

D、大理石跟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

10、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木炭、一氧化碳发生反应的条件分别是高温、加热)

B、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一氧化碳与碳均具有还原性,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C、反应生成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具有毒性)

D、反应前后C、O、Cu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Cu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2+

高温2

+

+C

2)

11、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白磷和红磷。

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B)

A、CO和CO2(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

B、金刚石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C、冰和干冰(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冰是固态的水,均是化合物,不是单质)

D、液氧和氧气(液氧是液态的氧气,与氧气属于是同一种物质)

12、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炭粉时,下列除去炭粉的方法合理的是(B)

A、隔绝空气,将混合物加热(氧化铜和炭粉会反应反应,把原物质氧化铜也除掉了)

B、在空气中加热混合物(炭粉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氢气有还原性,会把氧化铜除去)

D、加入足量的氧化铁后加强热(炭粉和氧化铜、氧化铁反应,原物质质量会减少;同时引用了新的杂质)

1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

A、二氧化碳在加压降温下转变成干冰(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山体滑坡(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喷洒液体二氧化碳灭火(二氧化碳汽化,隔绝空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二氧化碳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14、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木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消失(填“变深”或“消失”或“不变”),漏斗中液面上升(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

其原因为:

木炭具有吸附作用,使瓶中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分析: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将木炭投入到盛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轻轻摇动,NO2气体被木炭吸附;集气瓶内气体红棕色逐渐消失;由于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所以水在外界大气压强下会被压进漏斗,即漏斗中的液面上升。

15、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有利于人类,也可能不利于人类。

请仿照事例填写下表。

物质

有利的一面(用途)

不利的一面(危害)

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使金属氧化锈蚀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分析:

物质

有利的一面(用途)

不利的一面(危害)

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使金属氧化锈蚀

一氧化碳

用作燃料

与空气混合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二氧化碳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造成温室效应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但使用不当,与空气混合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但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16、5月13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

为了鉴定该烟雾中是否存在CO2和CO,在对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进行适当处理后,依次通过足量的以下试剂:

①澄清石灰水;②浓硫酸;③灼热的黑色氧化铜粉末;④澄清石灰水,发现①、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黑色固体变红色。

试回答:

(1)①中的现象说明燃烧产物(烟雾)中有CO2(初中阶段,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①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烟雾中是否存在CO?

存在,做出此判断所依据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色。

(CO有还原性)

17、《卖炭翁》中有这样一段话: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联系化学知识,从中你可获取哪些信息有:

(1)伐薪烧炭是一个燃烧过程,为化学变化;(“伐薪烧炭”是树木燃烧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此过程为化学变化)

(2)木炭是黑色的。

(“两鬓苍苍十指黑”说明木炭是黑色的)

三、简述题

18、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

采取的措施有:

(1)、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

(2)、开发新燃料,如汽车多采用乙醇汽油,农村减少木柴的燃烧,用沼气电灯,沼气做饭;

(3)、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等。

(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时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可通过植树造林来吸收二氧化碳)

19、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四种物质中,其中一种物质具有的某种性质(特性),是其他三种物质不具有的。

例如:

常温常压时炭是固体,其他三种物质是气体,炭与其他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

试按上述要求再列举四例。

(1)一氧化碳有毒,其他三种物质无毒。

(2)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其他三种物质不能。

(3)木炭具有吸咐性,其他三种物质无吸附性。

(4)氧气可供给呼吸,其他三种物质不能供给呼吸。

(一氧化碳有毒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其它物质不具有这一特点;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其它三种物质不行;由于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够吸附色素和气体,而其它物质不具有这一特点;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其它三种物质不行;氧气能供给呼吸其它三种物质不行)

20、仿照下图中C→CO转化的表示方法,将下图中C、CO、CO2、H2CO3、CaCO3等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用“→”连接起来,并在箭头旁标明必需的其他反应物及反应条件。

四、试验分析题

2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

取4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

Ⅱ不变色,Ⅳ变红;(水是中性,紫色石蕊试液遇水颜色不变化;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颜色变红)

(2)该同学进行的Ⅱ、Ⅲ两项实验说明了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水、二氧化碳都不会使紫色石蕊变色)

(3)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二氧化碳和水生成酸性物质)

(4)该同学进行的Ⅰ、Ⅳ两项实验说明了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I中纸花变红,说明醋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IV中纸花变红,说明碳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2、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研究中,有下列仪器可供选用(铁架台、导管、橡皮塞等已省略)。

(1)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

①长颈漏斗; ②酒精灯; ③试管。

(2)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你选用的药品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你选用的药品,设计一套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填编号)②③。

(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的仪器是试管和酒精灯)

(4)检查你所设计的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两手紧贴容器的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两手紧贴容器的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5)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

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

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

请你按照以上四步,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所用装置图用序号表示)

双氧水(H2O2)是一种无色液体,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出氧气,实验室常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

①明确实验目的:

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②收集有关资料:

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二氧化锰是一种黑色固体(填颜色);反应条件常温;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不易溶于水。

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③设计合理方案:

发生装置选用A,收集装置选用E或D。

(该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特点属于固液常温型的A装置;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则采用的收集方法为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④进行科学实验。

六、计算题

23、宜昌市南津关一带含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我们知道,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制得生石灰(即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现有一批石灰石,为了分析产品的纯度,小舜同学取此样品22g,充分煅烧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3.2g(提示:

假定杂质不反应)。

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g?

这些二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

(标准状况下CO2密度为1.977g/L)

(2)制得生石灰的质量是多少g?

其产品的纯度是多少?

分析:

(1)石灰石中碳酸钙(固体)高温下分解放出的二氧化碳使剩余固体质量减小,因此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分解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质量与体积间关系,求得生成气体在标准善下的密度;

(2)石灰石样品的纯度即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根据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样品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及生成氧化钙的质量,求出石灰石样品的纯度。

解:

(1)生成CO2的质量为:

22g-13.2g=8.8g

这些二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设22g石灰石样品中含CaCO3的质量为x,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高温CaO+CO2↑

100       56 44

x       y 8.8g

x=20gy=11.2g

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

=90.9%

答: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5L;

(2)制得生石灰的质量是11.2g,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是9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