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9309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泥塑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泥塑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泥塑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泥塑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泥塑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泥塑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泥塑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泥塑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泥塑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泥塑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泥塑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泥塑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泥塑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泥塑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泥塑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泥塑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泥塑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泥塑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泥塑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泥塑教案.docx

《泥塑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塑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泥塑教案.docx

泥塑教案

 

学生分析--------------------------------------------------------1

第一课学捏小乌龟--------------------------------------------------2

第二课生动的小泥人------------------------------------------4

第三课浮雕头像------------------------------------------------5

第四课浮雕动物-生肖-----------------------------------------7

第五课浮雕作业-----------------------------------------------------9

第六课浮雕上色--------------------------------------------------11

第七课彩绘泥塑-------------------------------------------------14

第八课泥塑创作-------------------------------------------------16

共14课时

 

学生分析:

1.学生喜欢动手制作这一形式,对泥巴具有情有独钟的感情,并有一种神秘感,对用泥制作这一过程感到很愉快,身心得到了解放。

2.学生对泥塑的理解还很肤浅,通过欣赏更多的作品来丰富涵养,累积创作所需的文化底蕴。

3.由于材料(粘土)质量的问题,和学生初次学习泥塑,也许会导致最后作品造型不好,所以在学期末用两节课专门给泥塑上色。

 

捏小乌龟--技法学习

教学目标

1.认知:

通过玩泥巴的游戏活动体验感受泥性,了解雕塑工具的简单运用,以及民间泥塑与城市雕塑的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情感:

本节课以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寻找形象、发现形象、创造形象、完善形象。

使学生充分感受快乐、兴奋、美好与幸福。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感受、了解,并初步认识雕塑泥的性能,掌握泥塑的基本技法与加工方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造型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素养。

5.学习材料

教师:

粘土、泥塑工具、水桶、。

学生:

粘土、泥塑工具、围裙、毛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和泥,摔泥巴激发学生玩泥巴的愿望。

二、新授:

(一)初步认识了解粘土。

1.让学生自己随意摸、捏、闻,并感受泥性,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谈出自己的感受。

2.老师和大家一起摔、抓泥,观察泥的造型变化。

(二)认识了解泥塑工具,并探究功能。

1.观察工具的形状。

2.讨论工具的功能。

3.尝试使用工具、了解工具的功能。

(三)深入了解泥与泥塑工具的性能。

1.学捏小乌龟

教师示范,学生跟做。

2.多角度观察,培养想象力。

(四)、初步造型,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2.总结泥塑技法

三、下课总结,强调下节课应带工具及材料。

教学反思

 

生动的小泥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了解有关泥塑的知识,学会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了解设计、制作及评价的一般过程和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想象→发现→创造的过程,掌握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泥塑制作的基本方法。

难点:

如何把作品做得生动、形象、有趣。

教学过程

(一)了解泥塑

课件展示泥塑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初步练习、总结方法

1.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想想看,如果要完成一件泥塑作品,制作前需了解那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提到:

(怎样做一个泥塑作品,做什么,都用到那些工具,每一步用到那些手法。

并据此总结出分主题

(1)制作所用到的工具、材料。

(2)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制作过程。

学生大都提不到构思设计的问题,教师要强调补充。

2.解决问题

同学们通过初步的练习,总结出了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一般过程。

基本书法:

捏、卷、贴、刻、接、压

制作过程:

设计构思——练泥——制作各部分轮廓——修改调整——塑造细部

(三)创新制作,让作品体现美感。

为了节省时间,同时体现团结互助精神,同学们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创作一幅作品。

我们在制作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注意细部刻画,这样才能使作品栩栩如生。

另外,还可以进行夸张性塑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夸张,这样的作品更具有艺术美感。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同学们的作品已经完成了,看得出大家都很高兴,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快乐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五)活动反思与延伸

1.请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2.活动延伸

今天同学们用了这么短的时间,用一双灵巧的小手,制作出了自己喜欢的作品。

时间虽短,但收获却不小,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天的活动作为一个起点,以后可以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们结成兴趣小组,在业余时间创造主题作品来提高技能、总结一些经验。

教学反思

 

浮雕头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采用揉、捏、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泥塑,学习夸张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张奇特夸张的脸,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泥塑造型的乐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掌握泥塑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出有个性化的人物夸张的脸。

难点:

以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对夸张的脸的不同变化的特殊理解,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塑造出一个有个性的脸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小绘画比赛听要求画画:

第一步:

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尽量画得大一些。

第二步: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所画的形状想象成是一个人的脸形,添上五官和头发,也可以适当地加上表情。

2.展示绘画结果

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观察,说说这样的脸给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引出夸张的手法。

二、欣赏、分析

1.提问:

夸张——结合语文课的知识来说一下,夸张起到什么作用?

2.文学家高尔基曾指出“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

”夸张也能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脸的艺术作品,看看艺术家们是如何来运用夸张的。

(出示图片)

3.总结运用夸张的好处

师:

“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重要手段,运用夸张这一手法,可以使作品感染力更强,主题更突出。

三、游戏、感受、讨论

1.师:

讲了那么多让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

游戏的名字叫做变脸5连拍。

听好游戏规则:

请一学生上前老师报1做一夸张的表情,报2做另一个夸张的表情,依次做5个夸张的表情。

其他学生感受不同表情的特征。

2.讨论如何进行夸张

提问1:

在创作的时候该如何使用夸张?

(1)出示一张生气的表情图,让学生讨论怎样进行夸张,使作品艺术效果更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眼睛瞪得更大、咬牙切齿、头发立起……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画出。

提问2:

是不是把脸上的每个部分都要夸张呢?

选择有特点的,并把特点夸张处理。

四、技法指导

1.作品欣赏

2.教师示范

师:

今天我们就用泥塑的形式来完成夸张的脸的作业,首先我们要对泥塑的基本方法有所了解,下面我给大家演示以下。

做泥塑从最基本的方法上来讲就是添加和去除,就像数学里面的加法和减法,到底哪些是加法哪些是减法呢?

大家一看便知!

将一块大的泥巴揉匀,捏出立体的头部,脸部的大体轮廓要有立体感。

然后措一个细条,从中间分开,成为两条眉毛,捏一个鼻子粘在中间,你一个嘴唇粘上,捏一个耳朵粘上,捏一片头发粘上。

提问1:

同学们说我现在是运用的加法还是减法?

我挖一个眼睛出来,压一个嘴唇现出来,耳朵上的结构也用小竹签压出来。

提问2:

同学们说我现在是运用的加法还是减法?

刚才的眼睛我们使用的减法,看看用加法制作的眼睛,同样,夸张不同的部位、和不同的表情所出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3.学生交流创意

看完了老师的演示,有些同学动手创作的心情已经很迫切了,如果让你来创作,你会怎么做?

(课件出示问题)

五、学生创作

1.师: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现在的时间属于你的,准备好了吗?

看谁的优秀作品尽快的创作出来!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参与创作过程)

师:

我们在创作作品的时候还得注意两点,一是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而是要注意卫生。

为了使创作过程轻松一点,我们放一点音乐,为你的创作增加一点快乐!

2.教师随机进行评价,语言简练到位。

3.作品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浮雕动物--生肖

(一)

教学目标

1.学生在雕塑艺术形象的认识基础上,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理解雕塑三维实体的艺术特征。

2.感受泥土材料原始天然的独特质感,熟悉泥土的性能,体验泥塑造型生动细腻的表现力。

3.掌握基本形体造型的泥塑语言,学习初步的空间造型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造型特征,体验泥塑造型丰富的表现力,学会用泥进行简单的空间造型的方法。

难点:

学生理解泥塑造型的形体语言,掌握空间造型的规律,制作出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泥土、简易泥塑工具

(教师)课件、泥塑作品一件、当年生肖绘画作品一幅

教学过程

一、启发引导,新课导入

二、自主探究,新课展开

1.泥塑的概念

(通过对“泥人张”、“惠山泥人”等的相关介绍,让学生对泥塑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2.泥塑与绘画的区别,圆雕与浮雕的区别

通过图片兵马俑和泥塑实物兵马俑的对比分析、讨论、交流,总结得出泥塑和绘画的最大区别是泥塑是三维实体的造型特点。

三、观察分析,欣赏评述

1.赏析作品《收租院》系列

群像泥塑《收租院》背景情况简介,并对教材中《收租院之二》的雕塑造型进行欣赏分析:

作品采用了与真人及道具等比例的写实手法,细腻而逼真。

母亲漠然无助、痛苦绝望的神情强烈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2.评析作品《豹》

贾克梅蒂《豹》作品欣赏,作者曾说过:

“我从鼻头到鼻翼之间看到的距离有撒哈拉大沙漠那么远。

”雕塑家放弃了具象的造型表现方法,而将一切存在都赋予那被浓缩了、拉长了的形象中,此作品体现出一种深层冷峻、富有哲理性的内涵。

四、亲身体会,研究探讨

1.泥塑的基本形体介

认识“形体是雕塑的基础”的含义,并用泥土塑造方体、球体、锥体等基本形体,引导学生感受它们的体积感、空间感,然后利用这些基本形体组合,构成比较复杂的形体造型

2.学生动手小体验,体验泥土的特性

出示泥土,让学生说说对泥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捏一捏、搓一搓,并试着揉揉泥,熟悉泥的特性。

并得出最好的泥塑工具是手的结论。

3.泥塑浮雕的制作过程与步骤介绍

(1)对物体的观察与分析

(2)依据物体塑出基本形体

泥塑的基本技法:

揉(泥球)、搓(泥条)、捏(外形)、压(泥片)、刻(五官)、粘(组合)等。

 

(3)深入塑造,可利用一些小工具进一步刻画

(4)调整完成

五、拓展思维,完成作业

作业:

以生肖为题材,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泥塑浮雕,并动物组合成系列。

要求作品设计新颖,造型美观

六、作业展示,分析评述

教学反思

 

泥塑作业(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采用揉、捏、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泥塑,学习夸张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生肖浮雕,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泥塑造型的乐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创作,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

难点:

用泥塑的方法,稳定表现事物形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展示生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在学工时的泥塑作品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导,探讨解疑

1、欣赏从古至今的泥塑作品,品味泥塑的艺术美感。

[设计意图]感受泥塑的艺术美,,理解其独特趣味,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与课件的资料相融合,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即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跟我学

学习生肖浮雕的制作方法及装饰方法(切挖、粘贴、雕刻等)

注:

泥之间要保持湿度,相互间要紧密,注意保留自然的凹凸纹理

[设计意图]探究学习,重点掌握泥塑成型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学,动手能力,并激发学生发现其它的泥塑方法。

(三)创作体验,形成技能;

(1)学生创作,体验创作过程。

动起来吧!

设计一件即美观的作品。

怎样使它更有特点,与众不同?

注意:

1.你身边有许多辅助工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备用的工具来解决。

2.可几个人一组,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每组的负责人安排好每个人的任务。

3.注意室内及自身的卫生。

(2)教师辅导,学生形成技能。

教师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好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造。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对美术作业的要求出现的三部分“基本要求”、“具体化”、“可选部分”来设置本课的创作体验过程,加深对泥塑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泥塑的审美能力。

(四)激发潜能,表现评价;

评出最佳造型奖、最佳技巧奖、

谈创作体会,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遇到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采用自评与他评的方法,评价标准体现多维性,以鼓励为主,成功展示自我,愉快学习,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和评价能力。

同时配合课题要求评出各种奖项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达到课标提出的作业要求与作业评价相统一的原则。

(五)布置展览,成果展示。

在美术专业教室展台上,为期一周。

[设计意图]深化本课的学习内容,升华情感认识

教学反思

 

泥塑上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仿金属着色,完成生肖浮雕的着色,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示范,学生跟学。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活动的乐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仿金属着色,完成生肖浮雕的着色,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

难点:

仿色的制作。

教学过程:

1、引课

2、欣赏鄂尔多斯青铜图片(PPT)

3、教师示范,解说。

4、学生上色。

教学反思

 

人物泥塑(两课时)

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人物的躯干、四肢、头部的动态变化,来感受认识、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通过观察人物动态,用捏、摆泥及欣赏人物泥塑作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条、泥片、泥块等捏塑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人物动态的美好瞬间,来适当夸张表现人物动态,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造型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立体造型能力。

培养学生对泥塑人物的兴趣,提高对人物动态的审美能力,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型表现力。

难点:

用泥塑的方法,稳定表现人物动态。

 

教学过程

1.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

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引出吹糖人。

2.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

(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动态特征。

让学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时的动作,并进行观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体动态特征,探讨归纳出:

五官特征为鼓出的腮帮子,全神贯注的眼神等;饱满的身体,紧张用力的四肢等等。

(2)欣赏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动态的造型方法。

多媒体先出示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人》作品,对比学生的动作模仿表演,对比观察动态特征结果,进一步赏析、观察半蹲吹糖人的动态造型特征:

整体如一充满气的圆球;重点观察艺术家对五官、身体、四肢的细部写实刻画。

让学生对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继续出示刘士铭《母与子》、卢波《好喜欢》的泥塑作品,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态人物的生动性,学习艺术家对直立人物不同姿态的泥塑方法。

对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态特点,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的细微变化,从人物比例、不同身体姿态、表情、衣服、五官去观察。

3.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基本方法。

出示制作过程图例,让学生观察制作方法。

教师可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看清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画;身体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让学生观察头部和身体的衔接方法。

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

也可大胆启发学生用自己实践的方法进行捏塑。

4.探究学习泥塑人物动态稳定性的方法。

教师出示不易稳定的泥塑人物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表演体验、实践尝试、小组合作等方法探究学习。

(1)想一想,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

学生探究一:

稳定的动态本身就很容易用泥塑表现。

让学生寻找哪些动态是很稳定的,如坐、蹲、直立、倒立、睡、躺、趴等身体呈垂直或水平线时较稳定。

如身体倾斜时,手脚的张开或支撑地面时会较稳定。

(2)注意泥塑时人物身体的稳定性。

学生探究二:

实践演示泥巴上下用量的多少与稳定有关。

如泥塑时,腿部可适当夸张,加粗腿部,下大上小些,泥塑人物容易站稳。

学生探究三:

演示不稳定泥塑人物,让学生探究怎样放稳。

也可用添加辅助物支撑的方法,使人物动态稳定。

5.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启发学生进行主题创作。

(1)多媒体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儿童各种有趣的或天真活泼或夸张的动态,体味儿童泥塑的稚拙美,激发创作。

(2)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动作瞬间,进行创作构思,可选几位构思好的同学演示自己想表达的主题动作。

(3)教师对泥塑创作方法作进一步深入指导:

创作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要求。

6.学生给自己的泥塑作品定好主题,稳定的表现动态,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作品表面不必光滑,宜尽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质感,可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也可几人合作完成一组人物群像。

7.写上作品主题标签,展示作品,集体观摩,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自评。

评价建议:

(1)能否抓住动态特征表现主题。

(2)能否将动态稳定地表现出来。

(3)能否将身体与头部、四肢粘接固定。

(4)能否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保留手捏质感。

(5)是否对捏塑人物感到兴趣。

8.收拾整理:

将剩余的土回收至桶,桌面擦干净。

注意抹布、竹刀及碎土不要直接在水池清洗,可先在水桶内洗,最后在水池冲洗,以免泥浆、泥块堵住水管。

作品每个部位结合处要特别粘紧,在专用教室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要碰坏。

教学反思

彩绘泥塑(两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有关民间艺术——彩绘泥塑的基本知识。

2.掌握彩绘泥塑的造型特色。

3.培养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准备:

学生进教室后就播放课件,要求大家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1.今天我们来学什么呢?

看老师演示彩绘泥猴:

黑底白脸,红桃绿叶,黄线条勾勒装饰花纹。

看出来了吗?

这是什么?

喜欢吗?

喜欢它什么地方?

~~~说不出来,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大门类——彩绘泥塑。

2.同学们课前收集了好多彩绘图片,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告诉大家~~~

3.全国各地有特色的彩绘泥塑图片,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边看边猜一猜这些东西都有多大年龄了?

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那么喜欢它?

(播放课件,稍作讲解:

无锡泥人《大阿福》扎两小辫,略带笑意,一派福相,胸前挂长命锁,绿衣上画驱邪纳福的麒麟。

河南淮阳传说是人类祖先伏羲建都的地方,在“人祖庙会”上有一种泥泥狗的黑底彩绘玩具,特点是古拙神奇,形态怪异,这里有四幅,我们看一下。

陕西凤翔的“彩塑卧虎”“虎头挂片”和上面的泥泥狗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两大瑰宝,上面画了莲蓬、鱼、五谷、自然界的花卉果实,有生生不息,开花结果的意思,纹饰拙美,有古意,造型壮美,意在辟邪。

还有河南浚县的“猴骑羊”“四匹马”简练有吉祥如意的意思。

北京的形式多样,这幅“兔儿爷”“戏剧人物”很有京味。

山东高密的叫虎可以发出声音。

还有苗族的“雄鹰展翅”。

猜年龄后教师分四个小组讨论第二个问题:

可以从造型、花纹、色彩、工艺制作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学生根据自己喜欢不同地方的彩绘和带的资料进行自由组合),如果还有其他有趣的地方也可以进行讨论。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后请各小组派一到两位同学到讲台前选择图片作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最后教师归纳:

哟,这些土里土气圆乎乎、光润结实粗俗的东西还很好玩,上面那么多精美有趣的花纹还真有意思,好象是吉祥物,造型简练夸张形态各异一团和气,用了好多红红绿绿的原色,明快响亮又浓重纯净,鲜艳而绚丽,犹如画龙点睛,又好象是一幅充满美感的立体画,你看我们国家古代的劳动人民多么伟大,创造出了多么优秀的民间彩绘泥塑。

你们自豪吗?

4.那么你们知道彩绘泥塑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宣布今天我们先做泥塑,等三四天干透后在下节美术课上进行彩绘。

5.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古代民间艺术家都用了些什么方法来做泥塑的呢?

(小组讨论得出:

翻模、手捏、粘接、挖空等)

6.看老师来做一个,猜猜是做的什么?

用了什么方法?

先捏一个空心的球作身体,做一只脖子后弯的鹅,头部额头高高隆起,嘴夸张圆钝,再两边粘接翅膀。

最后给他系上红线。

(有的说是鸭,老师正好乘机说等下一堂课彩绘后同学们就可以一见分晓)

7.那么你们喜欢做些什么呢?

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鹿、花、生肖动物、人物都可以。

这些形象你想怎么处理呢?

(小组讨论:

不用告诉老师)想好了就可以动手,看看你们还能做出哪些有趣的造型?

还会发现哪些新方法?

教师巡视,在作业的过程中抓住特征,要简练结实,有些细节可以绘制,不必象以前的陶艺那样都做出来,看谁有创意。

8.讨论这节课你有何感受或想法,介绍介绍自己的作品,评评同学的作品。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使用的新方法,如:

抹、堆叠等方法。

9.同学们做的形态各异,基本体现了彩绘泥塑的造型特征,有的形象还很有创意。

好,今天最后老师想介绍一位民间艺术大师,看了他的作品后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

看课件3。

有五代传人的张希和作品及创作照片。

希望大家经过今天的学习,能喜欢上彩绘泥塑,或许将来我们班也会出个泥人~!

安放作品上架,开始整理课桌,宣布下课。

教学反思

泥塑练习(两课时)

深入造型,完成作品。

一、1.学生运用学到的技法与自己的想象,在基本形象的基础上创作自己的作品。

2.教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艺术创作。

二、作品讲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作品,并说明理由。

2.让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佳作赏析,中外优秀的泥塑与雕塑作品。

1、"泥彩绘"中国传统的民间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