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泥塑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0105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物泥塑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物泥塑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物泥塑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物泥塑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物泥塑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物泥塑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物泥塑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物泥塑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物泥塑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物泥塑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物泥塑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物泥塑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物泥塑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物泥塑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物泥塑教案.docx

《人物泥塑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泥塑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物泥塑教案.docx

人物泥塑教案

《生动的泥塑人物》教学设计

高桥小学淑云

一、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人物的躯干、四肢、头部的动态变化,来感受认识、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2.通过观察人物动态,用捏、摆泥及欣赏人物泥塑作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条、泥片、泥块等捏塑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人物动态的美好瞬间,来适当夸表现人物动态,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造型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立体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人物的兴趣,提高对人物动态的审美能力,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型表现力。

  2、难点:

用泥塑的方法,稳定表现人物动态。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学生)泥塑基本工具一套,水桶每小组一只,工作服或围裙袖套。

  2、(教师)泥塑基本工具一套,作品展示台,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1.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

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引出吹糖人。

  2.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

  

(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动态特征。

  让学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时的动作,并进行观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体动态特征,探讨归纳出:

五官特征为鼓出的腮帮子,全神贯注的眼神等;饱满的身体,紧用力的四肢等等。

  

(2)欣赏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动态的造型方法。

  多媒体先出示泥人第二代传人兆荣《吹糖人》作品,对比学生的动作模仿表演,对比观察动态特征结果,进一步赏析、观察半蹲吹糖人的动态造型特征:

整体如一充满气的圆球;重点观察艺术家对五官、身体、四肢的细部写实刻画。

让学生对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继续出示士铭《母与子》、卢波《好喜欢》的泥塑作品,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态人物的生动性,学习艺术家对直立人物不同姿态的泥塑方法。

对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态特点,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的细微变化,从人物比例、不同身体姿态、表情、衣服、五官去观察。

  3.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基本方法。

  出示制作过程图例,让学生观察制作方法。

教师可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看清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画;身体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让学生观察头部和身体的衔接方法。

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

也可大胆启发学生用自己实践的方法进行捏塑。

  4.探究学习泥塑人物动态稳定性的方法。

  教师出示不易稳定的泥塑人物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表演体验、实践尝试、小组合作等方法探究学习。

  

(1)想一想,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

  学生探究一:

稳定的动态本身就很容易用泥塑表现。

让学生寻找哪些动态是很稳定的,如坐、蹲、直立、倒立、睡、躺、趴等身体呈垂直或水平线时较稳定。

  如身体倾斜时,手脚的开或支撑地面时会较稳定。

  

(2)注意泥塑时人物身体的稳定性。

  学生探究二:

实践演示泥巴上下用量的多少与稳定有关。

如泥塑时,腿部可适当夸,加粗腿部,下大上小些,泥塑人物容易站稳。

  学生探究三:

演示不稳定泥塑人物,让学生探究怎样放稳。

也可用添加辅助物支撑的方法,使人物动态稳定。

  5.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启发学生进行主题创作。

  

(1)多媒体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儿童各种有趣的或天真活泼或夸的动态,体味儿童泥塑的稚拙美,激发创作。

  

(2)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动作瞬间,进行创作构思,可选几位构思好的同学演示自己想表达的主题动作。

  (3)教师对泥塑创作方法作进一步深入指导:

创作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要求。

  6.学生给自己的泥塑作品定好主题,稳定的表现动态,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作品表面不必光滑,宜尽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质感,可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也可几人合作完成一组人物群像。

  7.写上作品主题标签,展示作品,集体观摩,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自评。

  评价建议:

  

(1)能否抓住动态特征表现主题。

  

(2)能否将动态稳定地表现出来。

  (3)能否将身体与头部、四肢粘接固定。

  (4)能否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保留手捏质感。

  (5)是否对捏塑人物感到兴趣。

  8.收拾整理:

将剩余的土回收至桶,桌面擦干净。

注意抹布、竹刀及碎土不要直接在水池清洗,可先在水桶洗,最后在水池冲洗,以免泥浆、泥块堵住水管。

作品每个部位结合处要特别粘紧,在专用教室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要碰坏。

 

泥造型种类及基本塑造

高桥小学淑云

授课题目

第五章泥造型第三节泥造型种类及基本塑造

授课类型

技能课

授课时数

2课时

授课方法

分析概念、引导、举例、练习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通过讲解,了解泥塑的种类及形式。

B、技能目标:

了解泥塑的基本造型,及制作方法和步骤。

C、感情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一般泥塑的技法,增强对儿童的感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泥塑的种类和基本造型规律。

难点:

掌握各种泥塑作品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

预习本课容,准备课堂练习用的材料和工作。

作业布置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泥塑作品

板书设计

第五章泥造型

第三节泥造型种类及基本塑造

一、种类

二、工具材料

三、基本造型:

1。

浮雕。

2圆雕。

教学反思

泥造型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本课的实物展示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增加了动手的热情,加上教学图片的丰富,促进了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教学过程

第三节泥造型种类及基本塑造

一、种类

在表现形式上泥工与雕塑一样,可分为浮雕和圆雕两种类型。

圆雕有三度空间是泥体的,也是雕塑的在合乎要形式。

这种形式的作品可从四面八方观赏。

浮雕:

是在平面的底板上塑造出浮凸的形象,它可以按照一般画理进行造型,有高浮雕和低浮雕之分,其观赏角度会受一定的限制,即浮雕要从正面观看。

圆雕

浮雕

二、工具材料:

主要工具和辅助材料:

泥、泥刀、石膏粉、泥工刀、毛笔、颜料、湿布、剪刀、垫板以及其他辅助材料,如小木棍、牙签、弹簧、花布头、纽扣、毛线等。

三、基本造型:

(一)浮雕

浮雕主要有平板式、起伏式、透雕、线雕等表现形式

平板式

起伏式

透雕式

起伏式是浮雕的表现形式,从泥工角度其制作可以分为两大部份既主体部份和衬托部份。

主体部份是浮雕的形象表现部份,也是造型重点;衬托部份的主要作用是主题形象的承托和支撑,也起装饰作用。

须注意的是,在设计构思时两部份须一并考虑,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衬托部份处理得好会为主题部份增色添彩。

制作浮雕的基本步骤:

1.制泥板。

将泥块泥工板上摔打并擀成薄厚一致的平整泥板,依设计稿大小用泥工刀将泥块板切成所需要的形状。

待7、8成干时用。

2.制稿。

将设计或选好的稿子覆盖在泥板上,沿轮廓线扎洞。

3.雕制。

依扎洞线雕刻。

背景可刻成点或线。

4.整修处理。

在泥板未干时对造型进行修整,泥板干透后将表面砂光。

5.上色修饰。

或上架或吊挂均可。

(二)圆雕

圆雕的成型方法有分解成型、整体成型、泥条成型、泥板成型和拉坯成型等

1.整体成型

即手捏成型,这是最早一中用泥塑来表达作者创作感情的方式。

也是能被最初学者所接受。

整体成型即手捏式

2.分解成型

分解成型是依据造型的外型特点和结构,将泥分解为若干大小不等的泥块,并将泥制作成不同的形体加以组合。

四、学会欣赏手工作品

学生们同过学习了浮雕和圆雕作品的种类和基本制作方式,对泥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可以依照所学的知识对一个泥塑作品进行较为专业的欣赏分析。

 

 

泥塑课教学设计

高桥小学淑云

 

教学目标:

1、学习泥塑的基本常和历史,学习泥塑造型方法,感受泥塑的艺术的独特魅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和创造能力,产生对形态的敏感性。

2、培养学生对本土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树立艺术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泥塑的造型手法,如搓、捏、刻等。

2、材料的选取和应用,以及干燥作品的场所选择。

 

教学准备:

有关泥塑的图片、资料片(可以整体放入多媒体中)、黏性好的泥土、牙签、竹片、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泥塑的介绍

1、民间泥塑工艺的历史和意义

2、介绍泥塑的容、特点和常见艺术风格

3、绘制出自己喜欢的泥塑造型素描稿件。

要求动态、形象鲜明,具有特色。

二、泥塑的制作 

泥塑制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需要技巧,否则制作出来的泥塑作品易裂,无色泽,艺术效果相对较差。

 1、泥土材料的选择。

在选择泥土上一定要用上好的泥土,黏性好的为佳。

捣碎加入适当的水,并揉匀 2、制作支架和胚胎。

根据草稿或自己的创作构思,用铁丝、稻草制作支架,并在支架的基础上捏制胚胎。

在捏制的过程中要仔细,注意所要创造物体的特征,先制作一个相对概括的形体,再慢慢进行加工和雕琢。

3、作品的干燥。

为了防止作品干裂,要将捏制好的胚胎放在大厅阴凉处阴干,不能直接暴晒在下。

并注意保持通风。

  4、用纹路和肌理效果、搭配形体,并施以色彩装饰。

作品需用纹理和肌理效果搭配形体,从而使得作品不再单调无味,用秩序美或者无序美的造型手法添加一些装饰性元素进去。

再根据所捏物体的本质特征上色,需要上色的作品首先要图好底色。

注意颜色的搭配,如果追求作品光新亮丽,还可待颜料完全干透了之后上一层清漆。

三、作品的集中展示

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和评奖活动。

获奖优秀,可制作框架、展示柜进行保存。

可用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教学反思:

首先对于泥塑造型,我本人不慎专业。

对造型的一些观念实属自己想想出来的,还需要继续加强专业能力。

其次,由于材料比较容易准备合选择,学生情趣浓厚,便于分组教学。

但是,对于造型的审美能力还需要学生通过了解一些优秀作品和在意义进行深入的学习,目前只能通过大量的作品图片进行教学,如果有机会还是需要外出参观一些雕塑展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