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96907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7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精梳理·通时空观念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3.隋朝:

儒学家提出了“

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二、文学艺术

2.艺术

(3)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的

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

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的

莫高窟,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金版微点拨]

【思考探究1】 “三教合一”动摇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吗?

金版点拨:

“三教合一”只是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未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

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是在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时期。

 

【思考探究2】 你觉得竹林七贤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

金版点拨:

①魏晋南北朝战乱频繁、政治黑暗,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

②社会思想较自由。

③三教并行的社会现实以及受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④自身的经历、家教及性格。

 

【思考探究3】 李白、杜甫的诗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风貌?

金版点拨:

李白生活在盛唐,其诗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杜甫生活在唐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其诗反映了唐由盛转衰时期的战乱、赋税繁重、民不聊生的现实,及作者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科技

四、中外文化交流

1.佛教的中外交流:

佛教的传播与中外交流联系密切。

(1)东晋的

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到

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并著有《佛国记》。

(2)唐朝

玄奘西行去

天竺取经,在

那烂陀寺钻研多年,又到多国讲学,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

(3)唐朝高僧

鉴真,6次东渡,最终到达

日本,传授佛法。

(4)日本的

空海,来

长安求法,回国时带走许多佛经和诗文集。

2.其他方面的中外交流

(1)唐朝首都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国际

大都会。

(2)日本和新罗派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来唐朝,故唐朝文化对日本、新罗影响很大。

(3)许多外国人来华定居,甚至考中进士,在唐朝为官。

①唐朝时,伊斯兰教传入中国。

②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居住不少西亚商人。

3.对外交通

【思考探究4】 教材P44思考点

金版点拨:

①从时代因素分析,例如政治、文化政策对艺术形成的影响。

②从家世家教的影响分析。

③从自身的天赋与实力去分析。

 

【思考探究5】 教材P45学思之窗

金版点拨:

重农抑商。

 

【思考探究6】 井真成墓志出土于陕西西安东郊,是中日友好交往的重要见证。

墓主人井真成是唐玄宗时来中国的日本留学生。

他曾在唐朝任职,死后由官府葬于中国。

你认为该墓志有何史料价值?

金版点拨:

这是一手史料,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对于研究唐朝时的中日交流、唐朝文字书法、唐朝丧葬等都有帮助。

 

【思考探究7】 教材P47问题探究

金版点拨:

①对绘画:

中外交流增加了绘画素材,如阎立本画《西域图》;周昉、张萱画《拂菻图》。

②纺织技术:

吸收波斯技法。

③对文学:

丰富文学素材。

④对建筑: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吸收了很多域外建筑优点。

⑤科技:

从印度传入的熬糖法等。

研重难·籍史料实证

 主题一

一 ①(《抱朴子》)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②《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晋朝]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

二 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③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南朝]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

三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④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入于彼,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

噫!

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韩愈《原道》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中注意①和②,体现了儒、道融合的现象。

史料二中注意③。

史料三中注意④。

[问题探究] 

(1)根据上述史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现象。

金版参考:

文化现象:

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2)根据史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韩愈对佛教传播的心态如何。

其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金版参考:

态度:

对佛教的盛行深感忧虑,极力提倡将儒家思想中孔孟仁义道德之说列为国家的正统学说,以抵制异端邪说的盛行。

实质:

说明当时社会上三教并行,佛、道对儒学正统地位形成冲击。

(3)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的儒学发展及正统地位一度中断。

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如何认识。

金版参考:

(示例)这种说法具有片面性。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以来儒学一统天下、处于独尊地位的局面被打破,随着道教的兴起以及佛教的传入和盛行,儒学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②儒学在吸收佛教、道教思想的过程中始终在发展,儒学的发展并没有中断。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以及之后的隋唐儒学经过曲折的发展过程,成为上承两汉经学,下启宋明理学的重要发展阶段。

[史论总结] 1.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

(1)佛、道盛行,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援引佛、道理论来发展自己,最终发展为“三教合一”。

(3)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作保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

2.佛教的传播对魏晋到隋唐时期社会的影响

(1)政治上:

它被封建统治者用来腐蚀人民,维护封建统治。

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南方和北方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隋朝统一中国的条件之一。

唐朝时,佛教与道教、儒学并存,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密切了对外关系。

但同时,佛教的盛行也导致了劳动人口减少、军队战斗力减弱、部分官吏不问政事,导致了僧侣贵族与世俗地主的矛盾。

(2)经济上:

佛教的盛行催生了一种畸形的社会经济——寺院经济。

它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同时,僧尼众多,却没有纳入国家的户籍,成为免除赋役的特权阶层,使国家税收减少,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3)思想文化上:

佛教的传入及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儒家思想。

自魏晋以来,儒学不断吸收佛教、道教思想的精华,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对中国的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重大影响,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宗教画也十分流行,我国著名的石窟和佛像也大都集中开凿于此时。

主题二

一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

“历史上,唐代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一个时期”,在长安有八千余名外国留学生以及成千上万的波斯、阿拉伯、欧洲商人。

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在朝廷做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

他们带来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给传统的华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于唐王朝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兼容并包的结果。

——摘编自魏承恩《论唐代文化政策与

文化繁荣的关系》

二 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

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

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三 

[教你读史] 史料一按“。

”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结论,第二层是表现,第三层是影响。

史料二按“。

”可分为四层。

史料三图一观察图例和路线,图二和图三注意出处。

[问题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唐朝时“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金版参考:

表现:

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在朝廷做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

原因:

唐朝推行开放和开明的对外政策;唐朝国力强盛,昂扬自信;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能够丰富中国传统文化。

(2)根据史料二,概括唐朝文化的特征。

金版参考:

兼收并蓄,丰富多彩,丝绸之路推动唐文化发展,唐文化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东亚影响深远。

(3)根据以上史料,概括史料三的主题,并作简要阐述。

金版参考:

主题:

活跃的中外交往。

阐述:

图一反映玄奘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去天竺取经,促进了中国与西亚和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鉴真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到达日本,传播佛教文化。

图二、图三说明阿拉伯和非洲与中国交流的现象很普遍,所以才会在唐朝墓葬中出现这些陶俑。

[史论总结] 唐朝对外交往出现盛况的原因和启示

原因:

①政治:

唐朝(前期)国力强盛,政局稳定。

②经济:

经济繁荣。

③文化:

文化发达且实行开放政策。

这三者使唐具有极强吸引力。

④交通:

交通便利,海上丝路、陆上丝路畅通,这使中外交流很方便。

⑤其他:

其他国家相对落后,为促进本国发展,积极学习唐文化制度。

启示: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本课小结

史苑窥斑

莫高窟敦煌图案的文化价值

敦煌图案充满异域色彩,其中融合了大量外来风格图案,既闪现着希腊建筑伟大的雕刻、犍陀罗艺术的灵光,又隐含阿拉丁神灯的神秘世界,甚至还可以触及古埃及的文化脉搏。

敦煌图案蕴含独特的异域风情,外来图案题材和风格对敦煌图案的发展有着极大影响,一些经典造型元素、组织结构及设计方法,不断渗透到本土图案艺术中,在新的文化环境涵养、激发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敦煌图案在各个时代有着不同的形态,具有十分丰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我们要充分发掘其内在美学意义和精神,既要看到它的整体性,同时也要关注其与异域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等现象。

敦煌隋唐时期的纹样呈现多元姿态,动物纹饰、植物纹饰、神话佛教纹饰、几何纹饰等自由组合,融合了大量的外来纹样题材。

——陈振旺:

《莫高窟隋唐图案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交流》,

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课堂跟踪训练

1.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

这主要反映了(  )

A.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合趋势

B.道士集儒、释、道三教于一身

C.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

D.佛教已与儒学、道教鼎足而立

答案 A

解析 《孝经》是儒家经典,《老子》是道家经典,《法华经》是佛家经典,材料体现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现象,故A项正确。

当时是三教合流,并不是道士集儒、释、道三教于一身,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南朝人对外国文化的热衷,故C项错误;佛教不足以与当时儒家思想相抗衡,故D项错误。

2.优秀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背景有很大益处。

唐代诗人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有“诗仙”的美誉。

从其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景象是(  )

A.唐代的盛世B.唐代由盛转衰

C.安史之乱后的景象D.历经沧桑的社会景象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唐代诗人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白生活于唐玄宗时期,属于唐代的盛世,故从其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景象是盛世,故A项正确。

杜甫生活于唐代由盛转衰时期,不是李白,故B项错误;安史之乱后的景象与历经沧桑的社会景象都不是李白的创作主题,故C、D两项错误。

3.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

A.秦朝B.西汉

C.东汉末年D.魏晋南北朝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东汉末年,书法已经成为一种艺术。

故选C项。

4.下面有关隋唐文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有实物证明唐朝已出现雕版印刷术 ②僧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③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 ④顾恺之“以形写神”作《女史箴图》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裴秀是西晋人,顾恺之是东晋画家,故排除③④,选A项。

5.美国学者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中说:

“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

这说明唐朝(  )

A.对外交往活跃B.国力世界第一

C.控制了整个亚洲D.只与亚洲国家往来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曾经来过唐朝,故A项正确。

B、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与材料不符,均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