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112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

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我国环境监测行业现状分析4

一、行业发展现状4

1、市场规模5

2、产业链6

3、经营模式7

4、竞争格局8

二、行业政策梳理10

三、行业痛点11

1、价格竞争12

2、制造水平13

3、人才瓶颈13

第二节我国环境监测市场空间估算14

一、监测设备销售14

1、现状:

涅槃后步入平稳增长期14

2、前景:

近千亿级蛋糕即将诞生17

二、第三方运营维护20

1、现状:

政府化逐步迈入市场化20

2、前景:

政策利好催生市场兴起21

第三节部分相关企业分析22

一、雪迪龙22

二、聚光科技23

三、先河环保26

图表目录

图表1: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结构图4

图表2: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历程4

图表3:

11-14年我国环保四大板块市场规模5

图表4:

11-14年我国环境监测行业细分市场规模5

图表5: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竞争格局及领头企业9

图表6:

我国主要环境监测仪器企业的研发投入9

图表7:

“十二五”期间的政策对环境监测上市公司的影响10

图表8: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三大痛点关系图11

图表9:

我国环境监测六家上市公司毛利率对比12

图表10:

05-14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销售收入14

图表11:

14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产品结构15

图表12:

我国环境监测设备市场销售与增长率15

图表13:

我国水质监测设备市场销售增长率16

图表14:

我国烟尘烟气监测设备市场销售增长率16

图表15:

我国环境监测上市公司EBITDAMargin22

图表16:

我国环境监测上市公司净利率对比23

图表17:

11-14年聚光科技主要财务指标趋势24

图表18:

我国环境监测上市公司主营毛利率对比24

表格目录

表格1: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产业链及投资价值6

表格2:

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经营模式8

表格3:

15-16年环境监测重大政策事件一览11

表格4:

“十二五”期间国家环境监测网的基本构架17

表格5:

“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监测设备的市场空间20

表格6:

“十三五”期间我国第三方运维的市场空间21

表格7:

我国环境监测领先企业及产业线对比一览25

表格8:

历年聚光科技八次外延收购案例一览26

第一节我国环境监测行业现状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是个高成长性,政策支持力度大,市场增量空间大,技术壁垒偏高,行业集中度较高,同时遍及环保产业各个环节的细分行业。

图表1: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结构图

数据来源:

产业信息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作为环境治理的基础,环境监测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的政府高度重视下,形成了以大气、水等污染源监测为主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

目前,“十三五”环保规划是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预示着我国环保行业正在迎来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里程碑发展机遇。

图表2: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

中国环保部,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1、市场规模

在“十二五”的政策热潮下,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迅速,虽市场规模较小,但未来巨大增量市场可期。

2014年,环境监测仪器整体销售额达到196.4亿元,实现11-14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2.14%。

不过,相比大固废、烟气治理、水务处理三大板块,环境监测板块的市场规模较小,14年占环保行业约为3.98%,仅为水务处理行业的1/13。

值得关注是,由于环境监测的基础性,水、气、土板块持续的市场需求,也刺激了对环境监测行业的需求。

环境监测未来的广阔市场空间可期。

图表3:

11-14年我国环保四大板块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

产业信息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4:

11-14年我国环境监测行业细分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

产业信息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如今,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处于污染源、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阶段。

环境监测产业分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其他监测三个部分。

其中,环境质量监测运营主体由各级环境监测站构成,而污染源监测运营主体由主要排污企业的监控部门构成。

当前因覆盖面广和监测深度等因素,污染源监测产业份额最高,14年占监测市场约为49.24%,11-14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5.95%;环境质量监测产业份额位居第二,14年占监测市场约为36.25%,11-14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0.79%。

(见图4)但根据“十三五”政策动向,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即将由污染源监测为主的阶段,转向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阶段。

2、产业链

我国环境监测产业链的上游为硬件、监测系统软件、检测试剂等;中游为监测仪器、监测系统及相关服务;下游为仪器维护和设备运营等。

表格1: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产业链及投资价值

数据来源:

赛迪顾问,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从投资价值分析:

①上游硬件、软件及试剂的市场较为成熟,部分产品如分析仪器中最核心的传感器部分,由于技术壁垒过高,一般选择外部购买,目前投资价值较小。

②中游监测仪器的技术壁垒偏高,企业通过外延内生整合技术,一旦占据市场,地位难以撼动,故利润空间较大;中游监测系统市场在政策扶持下前景可观,市场空间大,故投资价值较大。

③下游运营维护在国家力推第三方治理下,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兴起。

由于进入下游壁垒高,有雄厚资金、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应投身利润之高的监测运营维护产业。

在“十三五”期间,中游的监测仪器、监测系统,和下游的运营维护更具有投资价值。

3、经营模式

国家力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催生监测服务市场兴起。

2015年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首次表态鼓励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2016年1月,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对第三方治理开展监督检查。

随着环境监测市场需求的逐步扩大,监测服务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第三方治理是大势所趋。

监测服务市场正在由政府化逐步转向市场化,主要以“转让—经营模式”和“托管运营模式”。

表格2:

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经营模式

数据来源:

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4、竞争格局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壁垒较高,垄断格局雏形已现,领先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首先,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环境监测行业技术门槛偏高,目前国内从事环境监测的企业仅有两百多家。

高端过程分析仪器市场,大多是被德国西门子、瑞士ABB、美国赛默飞世尔等外资企业所占领;内资企业如聚光科技、先河环保、雪迪龙等,主要面向中低端过程分析仪器市场。

其次,在“十二五”期间,销售收入前十的企业市场占有率维持在60%左右,行业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见图7)恰逢行业本身具有较高技术壁垒,领先企业未来将拥有更深的护城河,预示着环境监测行业正迎来三足鼎立时代。

因此,对于国内的环境监测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图表5: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竞争格局及领头企业

数据来源: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产业信息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内资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政策利好来袭和市场增量空间大为环境监测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激烈、打价格战、毛利润下滑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内生研发、外延并购,从而达到技术链与产业链的整合。

内资监测企业想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缩小与外资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差距,形成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图表6:

我国主要环境监测仪器企业的研发投入

数据来源: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产业信息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二、行业政策梳理

回顾“十二五”,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在政策热潮下发展迅速。

首先,随着《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方案》等多部环境监测政策的出台,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标志着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将不断强化。

其次,由于环境监测的基础性,《大气污染防治十条》(即大气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等政策的出台,不仅释放了水、大气等领域的市场需求,也刺激了对环境监测行业的需求。

因此,受每一次利好政策的支持下,环境监测上市公司的股价大多都会随之上升。

图表7:

“十二五”期间的政策对环境监测上市公司的影响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Wind资讯,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展望“十三五”,环境监测政策扶持力度将持续加码。

一方面,新环保法、水十条、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十三五”规划、“互联网+”绿色生态等重磅政策陆续地出台,环境监测原有的市场领域将进一步地拓展。

例如,在《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方案》的“国家考核、国家监测”和《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上升到刑事处罚”下,排污企业会有更多的监测设备的需求。

其次,随着VOCs政策密集发布,即将出台的土十条,设置水、大气、土壤三个环境管理司等因素,环境监测的新市场领域巨大,例如新兴VOCs、土壤等监测设备领域。

表格3:

15-16年环境监测重大政策事件一览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三、行业痛点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行业主要痛点有恶性价格竞争苗头已现,环境监测仪器相对落后以及监测人员能力比较薄弱。

因三大痛点相互影响与制约,行业若想要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必须同时推进消除痛点,以防出现“木桶原理”的局面。

图表8: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三大痛点关系图

数据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1、价格竞争

当激烈竞争使价格战日趋白热化,环境监测企业的毛利率不断被蚕食。

首先,根据万得数据分析,环保监测板块毛利率最高,上市公司自2010年以来基本保持在50%左右。

水务处理、大固废、烟气治理板块的毛利率依次约为40%,30%,20%。

在高毛利率的吸引下,外资和内资企业纷纷加入到监测行业的竞争中。

在争夺市场份额的战争中,价格战是企业管理者手中最常挥动的武器。

其次,通过6家上市公司的毛利润对比图,不难发现上市企业的毛利润已受价格战的挤压,近年呈现下降趋势。

因此,企业想要突破重围打胜仗,唯有摆脱饮鸩止渴的“价格战”转入“技术战”,环境监测行业的未来才能更加辉煌。

图表9:

我国环境监测六家上市公司毛利率对比

数据来源:

Wind资讯,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制造水平

高新监测设备领域尚以进口为主,国产环境监测仪器滞后在中低端领域。

首先,据智研咨询,国产环境监测仪器在中低端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份额很大。

但国产大型实验室用监测仪器自动控制技术采用程度较低,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

其次,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很多国产环境监测仪器在一些新兴监测领域中达不到标准。

比如近两年兴起的超低量监测设备、烟尘监测设备、PM2.5监测设备领域,大部分市场份额都被进口产品占领。

不过,在大环保时代“智慧环境”渐成趋势下,考虑到价格差异,信息安全等因素,以及国产设备性能逐步被认可,政府将优选采购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设备。

所以,企业必须加大研发力度,环境监测设备的国产化率才会不断地提升。

3、人才瓶颈

因环境监测行业涉及多个领域,复合型中、高级监测人才相对难寻。

监测行业需要精通水、电、大气、物理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前专业人员能力比较薄弱,如知识结构老化,科研能力不强,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一方面,环境监测队伍素质与当下紧迫的形势、繁重的任务不相适应,监测人员往往在标准制定、课题研究及先进仪器设备操作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人才的引进、培养与管理等都缺少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另一方面,环境监测企业相对缺少复合型人才,因为理想化的人员既需要掌握客户所处行业的知识背景,又需要深入掌握相应的非标产品设计,能根据客户的系统现状、业务流程和维护服务模式等地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前者弊端在政府大力重视下逐渐修正,而后者弊端表明只有技术实力、市场能力、资金运作能力等综合竞争力强的企业才能胜出。

第二节我国环境监测市场空间估算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市场爆发日趋临近的原因如下:

①增加监测指标:

VOCs纳入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指标,预计16年即将出台的土十条等;②提高监测标准:

提高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增加水污染特别排放限值等;加密监测站点:

由地级市向县级市普及站点,实行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④完善监测体系:

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大数据“智慧环保”执法时代已成趋势。

那么“十三五”市场空间有多大?

我们预计,监测设备销售将达760亿元以上,第三方运维会有50亿/年以上。

行业增速保守估计在20-25%(同十二五期间增速),乐观估计在30%以上。

一、监测设备销售

1、现状:

涅槃后步入平稳增长期

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在大起大落后,步入平稳增长期。

在“十一五”期间爆发式增长后,监测仪器行业因全球经济危机、恶性竞价等因素而惨遭滑铁卢,销售收入大幅下降;但在“十二五”多重政策红利助阵下,监测仪器市场行情开始回暖,销售收入步入平稳增长期。

在2014年,我国环境监测设备销售高达196.4亿元,同比增长约为21.9%。

图表10:

05-14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销售收入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从市场产品结构来看,在2014年占比最大的是采样器,约为34%;其次是水质和烟尘烟气设备,占比均为27%左右;数采仪的占比位居第三,约为9%;环境空气设备的占比仅为3%。

(见图14)第一、采样器作为基础设备,水质、环境空气、烟尘烟气任何一个子行业需求的增加都会带动其销量的增长,因此占比最大。

第二、水质、烟尘烟气、环境空气设备的需求,基本上是由国家监测指标与制度所决定的。

第三,数采仪是主要是应用于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现场端,所以需求较小。

图表11:

14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产品结构

数据来源: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12:

我国环境监测设备市场销售与增长率

数据来源: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从细分领域来看:

①环境空气监测设备:

需求释放,略有波动。

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的需求已经爆发,增长率多为逐年递减,在2014年甚至出现负增长(约为-10.52%),但这不影响其占总体监测市场的比例在逐年增加。

(见图15)②水质监测设备:

增长平稳,不断扩容。

水质监测设备在近几年保持着较平稳的增长,随着国家对水质安全的投资力度日益加大,在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资下,水质监测器、水质分析仪等市场将不断扩容。

(见图16)③烟尘烟气监测设备:

更新换代,增长平稳。

“十一五”后,烟气监测设备的爆发式增长期已经过去,市场增速趋于平稳。

2014年我国烟尘烟气监测设备达到10823台,同比增长约为23.97%。

目前,监测面的扩大、新增指标的监测以及仪器自身的更新换代是市场增长延续的动力。

图表13:

我国水质监测设备市场销售增长率

数据来源: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14:

我国烟尘烟气监测设备市场销售增长率

数据来源: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前景:

近千亿级蛋糕即将诞生

环境监测迎来更大市场空间,近千亿级蛋糕即将诞生。

随着驱动政策的逐步出台、国家环境监测技术的提升,环境监测市场将迎来升级、扩容的发展机遇。

根据“十二五”国家环境监测网的基本构架(见图表18),我们将从环境质量、污染源两个角度去估算监测设备的“十三五”市场空间,预计在达到千亿元以上。

表格4:

“十二五”期间国家环境监测网的基本构架

数据来源: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构建覆盖国家环境监测网的质量控制体系》,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1)环境质量监测设备主要从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三方面去估算(噪声和生态环境质量忽略不计),其市场空间高达169亿元:

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的估算:

首先,“十二五”期间,国家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的蓝图基本确定,主要是以“国控城市监测点”为核心(包括涵盖338个地级以上城市、31个省市区,共2069个监测点)。

由于监测设备的折旧与耗费,将会带来原有监测点的改造采购需求;按照约50%的原有监测点有设备需求,单点设备价格约为90万元来计算,则原有监测点的市场空间约9亿元。

其次,新增监测指标PM2.5、CO、O3等将会带来第二轮市场扩容,尤其“十三五”将逐步重视县级行政单位的监测网络建设。

目前全国有2854个县级行政单位,假定普及率达到60%,按照一个县级建设1座监测站,每个监测站配备3套仪器来计算,新增监测点的市场空间约为46亿元。

故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的市场空间约为55亿元。

水质量监测设备的估算:

受新颁政策影响下,水质监测的新增点主要在地下水、地表水及供水水质监测三个领域。

①地下水水质监测设备:

根据2015年4月获得批复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预计最快将在2018年底建成。

国家资源部将建设10103个监测点,其中新建监测点7235个,改建监测站点2868个;水利部将建设10298个监测点,地方政府也须建一些地方监测点。

保守估计共有25000个监测点的建设,按每个监测点的平均设备需求约为20万元,故地下水水质监测设备的市场空间约为50亿元。

②地表水水质监测设备:

未来地表水水质监测将以由国控、省控为主,向市、县交界断面蔓延,站点越来越密集。

根据中国环保部,我国现有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9414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断面149个,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网882个,假定新增40%的覆盖面,按每一个断面配备2套设备,水质监测均价约为60万元,故地表水水质监测设备的市场空间约为50亿元。

③供水监测设备:

目前全国有3000多座自来水厂,大部分使用水质在线分析仪器;假定普及率达到100%,考虑到设备的折旧与耗费,按每个自来水厂须另配备2台,水质在线分析仪器均价约为20万元,故供水监测设备的市场空间约为12亿元。

所以,水质量监测设备的市场空间约为112亿元。

土壤质量监测设备的估算:

目前国家尚未系统地开展监测,但在即将出台的土十条的驱动下,政府有望率先在338个地级市开展试点;假定每个地区建立一个监测点,单点设备价格约为70万元左右,故土壤质量监测设备的市场空间约为2亿元。

2)污染源监测设备主要从水污染源企业、废气排放企业、重金属排放企业三方面去估算,其市场空间达594亿元:

水污染源企业的设备需求:

水污染源监测主要以COD为主,包括总磷以及氨氮等监测指标。

根据发布的《2015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和《2015年省级重点监控企业名单》,保守估计有3000家废水排放厂和3500家污水处理厂需要安装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

每台监测设备均价约为80万元,故水污染源企业的设备需求约为52亿元。

废气排放企业的设备需求:

废气排放企业的设备需求主要受原有设备的折旧与耗费,以及新增VOCs指标的影响。

①根据《2015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和《2015年省级重点监控企业名单》,保守估计有3000家废气排放企业需要购买废气在线监测系统。

目前常用的CEMS系统均价约为50万元,故此领域的设备需求约为15亿元。

②VOCs是PM2.5形成的祸首,是政府大力治理雾霾的下一个抓手。

根据2015年6月发布的《挥发性有机排污收费试点颁发》,要求对石油化工和包装印刷两个行业作为试点征收VOCs排污费。

目前全国有380多个石化工业园区,按照每个园区平均安装50台VOCs设备,以及全国有4000多家规模以上的印刷企业,按每家企业平均安装10台设备,VOCs监测设备均价约为70万元,故VOCs设备需求约为413亿元。

因此,废气排放企业的设备需求约为428亿元。

重金属排放企业的设备需求:

根据“十三五”规划,重金属排放监测市场仍集中在水质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和重点污染源监测。

根据中国环保部和《2015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保守估计有5000个断面监测站须购买水质重金属监测设备(假设每台均价约为90万元),约3000个监测点须购买大气重金属监测设备(假设每台均价约为160万元),约3000个企业须购买重点污染源监测设备(假设每台均价约为70万元),故重金属排放企业的设备需求约为114亿元。

表格5:

“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监测设备的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构建覆盖国家环境监测网的质量控制体系》,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二、第三方运营维护

1、现状:

政府化逐步迈入市场化

传统环境监测站遭遇瓶颈,国家全面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

近年来,因环境监测任务繁重而监测站人手不足,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化初步成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600家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同时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最新数据,2013年全国环境监测产业规模达159亿元,运营维护市场占环境监测市场仅为10%。

不过,在传统的环境监测站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环境监测需求下,国家正在逐步开放环境监测领域,第三方运营维护市场有望全面打开。

第三方运维市场壁垒较高,行业龙头企业将率先受益。

在政策利好第三方运维市场下,环境监测企业正在由单一的设备提供者向环境监测系统及运营维护商转型,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因品牌、技术、产品、资金等优势将会在国家第三方运营维护招投标中抢得先机。

同时,第三方运维市场的壁垒较高,前期建设工程投入资金很大,但后期仅为人工、系统维护等少数管理成本,企业一旦占领市场,不仅尽享利润之高的硕果,其领先地位也难以被撼动。

第三方运维有三大难题亟须重视,据环保专家分析:

①第三方运维起步较晚,目前的环境监测服务管理系统尚未建立好,能否消除监测数据造假,如何设立准入门槛和是否需要再颁资格证等问题仍需商榷。

②监测技术人员对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规范掌握不系统,监测行为不规范,且人员流动性较强。

③部分环境监测机构受经济利益驱动或利益相关方的干扰和暗示,杀价竞争、违规操作,甚至伪造数据的违法违规行为不时发生。

因此,国家层面须加强顶层设计,省级环保部门须积极探索实践,规范行业秩序,保证数据质量。

2、前景:

政策利好催生市场兴起

第三方运维市场兴起,市场空间有望达50亿元/年以上。

首先,根据MarketsandMarkets最新市场调研报告,全世界环境监测都呈现良好势头,2015-2020年全球环境监测市场将保持7.5%的复合增长率,在2020年有望达到1340亿元。

其次,由于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前中期,根据2013年全国环境监测产业规模达159亿元,运营维护市场占环境监测市场为10%,假定在“十三五”期间以下三种情形:

1)乐观:

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将保持15%的增速,委托运营占比有望提升至30%左右;2)中性:

其增速保持12%,占比有望达25%;3)悲观:

其增速保持10%,占比有望达20%。

故保守预计第三方运维的市场空间有望达50亿元/年以上

表格6:

“十三五”期间我国第三方运维的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第三节部分相关企业分析

因今年政府将对排污企业全面实行在线监测,推荐行业龙头公司聚光科技、先河环保和雪迪龙。

根据3月5日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例如COD、氨氮排放量降2%,SO2、NOX排放量降3%,,重点地区PM2.5浓度继续下降,对排污企业全面实行在线监测;此政策直接利好监测行业。

我国环境监测主要上市公司有雪迪龙、汉威电子、华测检测、先河环保、天瑞仪器和聚光科技六家;其中天瑞、华测和汉威的检测和监测业务涉及食品、工业等多个领域,环境监测比例较少。

重点关注雪迪龙、聚光科技和先河环保。

一、雪迪龙

盈利能力在行业里遥遥领先,现金流状况高度健康。

首先,盈利能力主要参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EBITDAMargin)和销售净利率,通过EBITDAMargin、销售净利率的对比,雪迪龙的盈利能力在六家环境监测上市企业里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销售净利率在12-14年都呈遥遥领先的姿态,在2015年甚至达到26.21%,可见雪迪龙在利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