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4026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7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

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6月出版

文本目录

一、行业简介、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体制4

1、行业简介4

2、行业主管部门与管理体制5

(1)主管部门5

(2)管理体制5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6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6

2、行业主要产业政策8

三、行业规模和未来发展趋势16

1、行业发展概况16

(1)市场需求持续增加,行业整体发展迅速17

(2)在线监测成为主导、应急监测发展迅速18

(3)环境监测智能化,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19

(4)产业集中度有待提高,市场竞争逐步规范20

2、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21

(1)水质监测领域的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21

①污染源在线监测市场领域22

②地表水在线监测市场领域23

③地下水在线监测市场领域25

④供水管网在线监测市场领域26

⑤水质应急监测市场领域27

⑥水质自动化实验室市场领域28

(2)空气/烟气监测领域的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29

①污染源在线监测市场领域29

②环境空气在线监测市场领域31

(3)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33

(4)第三方检测领域的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33

(5)运营服务领域的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34

四、环境监测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系34

五、行业进入壁垒35

1、技术壁垒35

2、人才壁垒35

3、市场壁垒35

4、营销服务体系壁垒35

六、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36

七、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36

八、行业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37

1、行业经营模式37

2、行业盈利模式37

(1)环境监测系统的盈利模式37

(2)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盈利模式38

(3)运营服务的盈利模式38

九、行业竞争格局38

1、行业竞争情况及市场化程度38

2、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39

十、相关公司简介40

1、美国热电公司40

2、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40

3、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0

4、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0

十一、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41

1、有利因素41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41

(2)市场需求持续旺盛41

(3)技术标准逐步规范41

2、不利因素42

(1)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研发投入不足42

(2)受环保政策执行情况的影响较大42

(3)竞争规范性有待提高42

 

一、行业简介、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体制

1、行业简介

所谓环境监测,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对影响环境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通过所获取环境监测数据来判别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是及时、全面、准确获取环境监测数据、准确预警各类潜在环境问题、及时响应突发环境事件的专用设备。

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水质监测、烟气监测、噪声监测、生物监测、辐射监测、土壤监测等不同门类。

目前,力合科技主要从事水质监测和空气/烟气监测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营服务。

在水质监测及空气/烟气监测领域,按照监测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类:

项目

监测领域

主要监测对象

 

水质监测

污染源监测

采掘、石化、冶金、酿造、制药等污染源企业以及生活、工

业水处理的水质监测

地表水监测

河流、湖泊、库区、大型水利工程断面、海水、入海口、近

海岸等的水质监测

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和潜在地下水开发区的水质监测以及保护

性监测

供水管网监测

市政供水管网及二次供水点的水质安全监测

空气/烟

气监测

污染源监测

废气排放污染源监测

环境空气监测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环境空气污染物组分监测、网格化城市

空气监测

根据监测手段、监测目的不同,环境监测可分为实验室检测、在线监测和应急监测。

项目

监测手段

监测目的

实现方式

 

环境监测

实验室检测

研究、监控

人工采集样本,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分析,通

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实现对监测对象的研究和监控

在线监测

实时监控

仪器自动采集样本,通过自动监测设备实时在

线分析,将监测数据上传并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对监测对象的实时监控

应急监测

突发性事故的应急监控

根据现场条件的不同,采用人工或自动采集样

本,通过便携式、移动式设备进行监测分析,为判断事故范围、程度及应对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2、行业主管部门与管理体制

(1)主管部门

环境监测行业涉及的主要监管部门为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现已整合并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要负责监督管理全国计量器具的生产和销售,制定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和检定规程,并对各类型涉及计量性能的仪器仪表企业进行计量溯源、计量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生态环境部作为全国环保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国家环境监测的规划和政策,提出产业优化布局和政策建议,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

工信部是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拟定并组织实施仪器仪表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和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行业内主要的自律性组织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和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是由从事环境保护产业的科研、设计、生产、流通和服务单位以及行业专家自愿组成并依法设立的社会团体;主要职责为:

制定环境保护产业的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自律性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利益;积极参与制定国家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经济技术政策、行业技术标准等。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是以仪器仪表制造企业为主体,包括与仪器仪表有关的科研、设计院所、大专院校、社团等单位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职能主要包括参与编制行业标准、行业指导、行业规划、技术交流、行业数据统计、产业及市场研究、与国际组织交流等。

(2)管理体制

①环境监测设备属于计量器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国家质检总局2005第145号公告)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事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内的环境监测计量器具的生产需要依法办理型式批准和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

2017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6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进行修改,取消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计量行政部门将通过严格执行新计量法中规定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许可,依法加强对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推行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建立信用联合惩戒机制等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有关规定,从事第三方检测服务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取得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相关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017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十六号主席令)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具有与所制造、

修理的计量器具相适应的设施、人员和检定仪器设备。

制造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本单位未生产过的计量器具新产品,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样品的计量性能考核合格,方可投入生产。

《依法管理的计量器

自2006年5月1日起,凡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

2

具目录(型式批准部

分)》(国家质检总局

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的项目要办理计量器具许可证、

型式批准或进口计量器具检定;未列入目录的计量器具,不再

2005第145号公告)

办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型式批准和进口计量器具检定。

自2017年12月28日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不再

受理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申请。

对2017年12月28日前已

《关于取消制造修理

经受理但尚未完成的,依照《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许可实施

3

计量器具许可事项的

公告》(质检总局2018

办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等规定终止办理。

取消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

年第二号)

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依

法对制造、修理、销售、进口和使用计量器具,以及计量检定

等相关计量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

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

4

境保护法》(2014年修

监测的管理。

有关行业、专业等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

订)

设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监测规范的要求。

监测机构应当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

监测机构及其

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

督管理的部门,对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指导、协调和监

督,并负责全国防治陆源污染物和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污

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洋环境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年修订)

的监督管理,组织海洋环境的调查、监测、监视、评价和科学

研究,负责全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弃物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环境监测、监视规范和标准,管理全国海洋环境的调查、监测、

监视,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全国海洋环境

监测、监视网络,定期评价海洋环境质量,发布海洋巡航监视

通报。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

供编制全国环境质量公报所必需的海洋环境监测资料。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

规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

6

气污染防治法》(2015

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年)

政府制定考核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

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

国家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制度。

国务院环

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水环境监测规范,统一发布国家水环

境状况信息,会同国务院水行政等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

划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

制,加强对水环境监测的管理。

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机构负责监测其所在流域的省界水体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并将监测结果及

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有经

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机构的,应当将监测结

果及时报告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机构。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依法制定统一的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

范;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对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未作规定的项

《环境监测管理办

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8

法》(国家环境保护总

备案。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数据准确、代表性强、

局令第39号)

方法科学、传输及时的要求,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为全

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情况,

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排水户安装的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

设备,应当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

环境保护主

9

理条例》(国务院令

管部门应当将监测数据与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共享。

城镇污水处

第641号)

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为进出水在线监测系统的安全运行提

供保障条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

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

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规定缴纳环境保护税。

应税污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2017)

染物的计税依据,按照下列方法确定:

(一)应税大气污染物

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折合的污染当量数确定;

(二)应税水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折合的污染当量数确定;(三)应税固体

废物按照固体废物的排放量确定。

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

的污染当量数,以该污染物的排放量除以该污染物的污染当量

值计算。

2、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序号

产业政策

相关主要内容

序号

产业政策

相关主要内容

继续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提高

环境应急监测处置能力,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置突

发环境事件;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深化重点领域污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

染综合防治;发展环保设施社会化运营、环境咨询等环境

1

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服务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治理农村土壤和饮用水源地

(国发【2011】35号)

污染,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监测、监察、宣

教、信息等环境保护能力标准化建设,加强物联网在污染

源自动监控、环境质量实时监测、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领域

的研发应用,推动信息资源共享等。

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全面启动地下水污

染修复试点,逐步整治影响地下水环境安全的土壤,初步

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城镇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

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有所改善,初步遏制地

2

治规划(2011-2020年)》

下水水质恶化趋势。

到2020年,全面监控典型地下水污染源,有效控制影响地

(国函【2011】119号)

下水环境安全的土壤,科学开展地下水修复工作,重要地

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地下水环境监管

能力全面提升,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污

染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建成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

《全国城市饮用水卫

提高饮用水卫生检测能力;建立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测网络;

生安全保障规划

建立供水末梢水质卫生在线监督监测系统;加强饮用水污

3

(2011-2020)》

染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建立饮用水卫生安全信息管理

(卫监督发【2011】95

系统;完善饮用水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开展饮用水卫生安

号)

全专业培训。

到2020年,在国家环境宏观战略规划基本架构的基础上,

全面改善我国环境监测网络、技术装备、人才队伍等方面

薄弱的状况,重点区域流域具备前瞻性和战略性监测预警

 

4

《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

(2010-2020年)》(环发【2009】156号)

评价能力,支撑环境监测发展的基础得到有效巩固,环境

质量监管能力显著提升,全面实现环境监测管理和技术体系的定位、转型和发展。

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说清污染物排放情况,对突发环境事件和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有效预警与响应,形成监测管理全国一盘棋、监测队

伍上下一条龙和监测网络天地一体化的现代化环境监测格

局,建成满足环境管理需求、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公共服

务能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序号

产业政策

相关主要内容

加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开发应用。

提高细颗粒物(PM2.5)

等监测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完善监测数据系统,提升设备

生产质量控制水平。

开发大气、水、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器

设备,培育发展一批掌握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可靠、市场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

认可度高的骨干企业。

加快大气、水等环境质量在线实时

5

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

见》(国发【2013】30

监测站点及网络建设,配备技术先进、可靠性高的环境监

测仪器设备。

号)

扩大环保服务产业。

在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烟

气脱硫脱硝、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鼓励发展包括系

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环

保服务总承包和环境治理特许经营模式,专业化、社会化

服务占全行业的比例大幅提高。

完善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

强对地方人民政府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监督。

加大

 

6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

37号)

环境监测、信息、应急、监察等能力建设力度,达到标准

化建设要求。

建设城市站、背景站、区域站统一布局的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客观反映空气质量状况。

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建设,推进

环境卫星应用。

建设国家、省、市三级机动车排污监管平

台。

提出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空气质量新标准“三步走”实施方案,

 

7

《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方案》

(环办【2013】30号)

在全力巩固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工作基础上,组织开展空气

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工作。

实施范围包括国家环保重点城市、模范城市在内共116个城市449个监测点位,并要求启动区域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京津冀、长三角、

珠三角共3个区域的空气质量预警中心建设工作。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

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

办法(试行)》、《国家

要求加强监督,督促企业履行责任与义务,开展自行监测;

8

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

进一步规范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推动污染源监测信息公

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

开。

开办法(试行)》(环发

〔2013〕81号)

把“PM2.5便携式监测仪”、“PM2.5中阴阳离子及重金属在线三

 

9

《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

(2014年版)

通道分析仪”/“水质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自动分析

仪”、“基于离子色谱法的水质在线自动分析仪”、“机动车尾气云检测系统”、“大气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水质重金属在线监测仪”

等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

 

10

《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

(环发〔2014〕177号)

提出2017年全国石化行业基本完成VOCs综合整治工作,

建成VOCs监测监控体系,VOCs排放总量较2014年削减30%以上的目标,标志着我国VOCs治理行业政策出台进入实质性阶段。

序号

产业政策

相关主要内容

为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根据《环境保护法》和国

《关于推进环境监测

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

11

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

见》(环发【2015】20

(国办发〔2013〕96号)精神,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环境监测,规范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行为,促进环境监测服务

号)

社会化良性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四)全面放开服

务性监测市场。

(五)有序放开公益性、监督性监测领域。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

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

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

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

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

12

划》(国发【2015】17

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

号)

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

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到2030

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

恢复。

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

实现良性循环。

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

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

13

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建设方案》的通知(国

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

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

办发【2015】56号)

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

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

(2015年)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研究制定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建立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数据库和信息技术平台,定期编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报告,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超过或接近承载能力的地区,实行预警提醒和限制性措施。

建设社会治理大数据应用体系。

到2018年,围绕实施区域

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在

 

15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

50号)

企业监管、质量安全、质量诚信、节能降耗、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旅游服务等领域探索开展一批应用试点,打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合作开发和综合利用。

实时采集并汇总分析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市场监管、检验检测、违法失

信、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流、投诉举报、消费维权等数

据,有效促进各级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序号

产业政策

相关主要内容

 

16

 

《关于支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财建【2015】985号)

理顺国家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环境监测体制改革,

中央承担起重要区域、跨界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在大气、水、土壤方面形成国家环境监测直管网;各省份承担起辖区内环境质量监测,并强化污染源排放监督性监测,加强环境监管执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有关污染排放自行监测与报告制度,从而建立起中央、地方、企业责任边界清晰的环境监测体系,为各级政府环保考核提供准确、权威的数据支撑,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到2018年,全面完成国家监测站点及国控断面的上收工作,国家直管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建立健全;省内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有效建立,同国控监测数据相互印证、互联互通;环境监测市场化改革迈向深入,第三方托管运营机制普遍实行,环境监测效率大幅度提升,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能力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更相适应。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国家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