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参加学习活动自我评价及反思15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1425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师参加学习活动自我评价及反思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师参加学习活动自我评价及反思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师参加学习活动自我评价及反思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师参加学习活动自我评价及反思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师参加学习活动自我评价及反思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师参加学习活动自我评价及反思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师参加学习活动自我评价及反思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师参加学习活动自我评价及反思15篇.docx

《小学数学教师参加学习活动自我评价及反思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师参加学习活动自我评价及反思15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师参加学习活动自我评价及反思15篇.docx

小学数学教师参加学习活动自我评价及反思15篇

小学数学教师参加学习活动自我评价及反思15篇

01

十分感谢各位教育局领导王老师组织的这次学习交流培训会,让我从中学到更多、更好的教学经验,作为民办学校的一位老师深深地知道想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把自己任教的学科上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1、因为孩子们的父母迫于生活的压力四处奔波,早出晚归,根本没有精力去理会孩子们的学习,所以学生们的学习全部靠在学校的时间我们老师来手把手的抓。

2、我们学校小学部没有多媒体教室,有很多课题如果用PPT课件来进行教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很直观易懂的,但是因为条件的限制,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只有在黑板上用粉笔进行画图引导或者是自己动手为孩子们制作教学用具。

这次学习各个学校的老师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与我们交流与我们分享,真的觉得是非常幸福的,老师们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交流,让我们民办学校的老师得到了一个提升自己教学质量的机会。

在本次学习中,刘老师刘老师老师的精彩点评让我初步懂得了要怎样去有效的听课、怎样有效的评课真是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各位优秀老师们的优秀教学方法,让我们民办学校的孩子不输在同龄孩子的起跑线上,争取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02

《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实践活动内容之一,这节课,刘老师抓住了关键的两点:

一是如何让学生建立起“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上出“找”的味道。

二是让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一规律,并能够利用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感悟规律。

在上课一开始,刘老师就让学生把给定数量的小兔蘑菇排一排,引导学生用两种图形或符号并计时来排一排。

老师抓住学生的发现,指出这就是“间隔排列”,紧接着刘老师引导学生表述“长方形和圆形一一间隔排列”。

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吸引学生,注重倾听学生的每一个回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一间隔排列”这一概念。

二、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

1.结合具体情境,发现规律中数量关系。

教师利用学生摆的四组排列,让学生发现两种物体都是间隔排列,但有所不同(两端物体不同,两种物体个数同样多的规律。

两端相同的这种物体比中间另一种物体多1的规律)。

2.结合操作活动,体会规律中数量关系。

借助“□○”图抽象出一一间隔的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后,刘老师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活动。

学生通过A4纸上实际画一画再次感知两种物体排列的规律,是一一间隔排列的,还找到了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在游戏活动中应用规律。

最后,刘老师创设了一个游戏活动,有5个男生,要使男生和女生一一间隔排列,需要几个女生?

通过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再次体会规律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03

听了刘老师的探索规律《一一间隔排列》一课,我觉得她在以下几方面做的很好:

1、能关注数学的本质。

刘老师老师对找规律过程的把握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对于一一间隔的排列规律,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是比较容易找到的。

但走到这一步还是浅层次的,是远远不够的,刘老师老师能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规律?

从而引领学生走到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层面:

一一对应,并让学生借助身边的规律达到对规律的本质认识。

2、能重视培养探究能力。

3、能重视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刘老师老师让学生经历了一一间隔的规律由文字描述到符号表出规律的过程中,既拓展了思维,又体验了成功。

4、借助主题图教学“两端的物体”“中间的物体”,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让学生自由表达,这些值得我学习,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04

通过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对于我这样一个入职一年的新教师来说可以说是获益良多、受益匪浅,与此同时业让我深深的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1、首先,作为因为新教师,我应该熟读《课程标准》;

2、在教材上,应该熟悉小学段所有的知识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在教学中有序的衔接知识点;

3、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例题,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与此同时,活动最后老师所说的“如何有效地听课”、“怎么评课”、“如何抓住评课的重点”以及叶澜教授的“五条基本要求”更是对我们新教师指出了听课的标准和要求。

 

05

通过观摩几位数学教师的授课,受到诸多启发,主要归为以下几点:

1.课前2分钟的安排较好,开拓学生思维,值得借鉴。

2.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配点音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导入新课的环节要尽量吸引学生,不要只为讲知识而讲知识。

4.要学会提问题,做到能揣摩学生的心理想法。

5、每节课要尽量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另一个问题走出教室,努力让学生做到有所学、有所思。

最后的微型课为我们怎样有效的听课指明了方向,更好的指引了从听课、评课的角度,从教学者的角度等多方面思考问题,不要强加自己面面俱到,就课论课、有理有据。

 

06

从刘老师的听课、评课的建议中:

1、预,上课前的准备。

2、认真听,听学生的回答,听教师的设问。

3、看,看教师教姿教态,教学组织是否合理,看学生是被动参与还是全员参与。

4、记,记大环节,重点和亮点。

这些使我收获颇多,在教学中,我发现自己有些问题问得没有针对性,使得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我提的问题是什么,因此在以后的交流学习中,我要多听多想,听其他教师的问题怎样设,想自己如何能把问题设置得更有针对性。

 

07

本次活动观摩了刘老师执教的《间隔排列》,以及学习了金老师关于“探索规律”的专题培训。

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构思巧妙,课堂教学生动,每一个问题都具有针对性,让学生经历了由观察现象、探索规律,到逐步加深认识的过程。

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金老师的专题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把小学各阶段的探索规律的内容做了系统的整理,以及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都加以说明,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大帮助。

 

08

通过观摩两位数学教师的授课,受到诸多启发,主要归为以下几点:

1.课前导入的安排较好,开拓学生思维,值得借鉴。

2.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放手,让学生在其中多探索,在探索快乐中学习。

3.导入新课的环节要尽量吸引学生,注意承前启后,不要只为讲知识而讲知识。

4.要学会提问题,做到能揣摩学生的心理想法。

5、每节课要尽量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另一个问题走出教室,努力让学生做到有所学、有所思。

这两节课为我们怎样有效的听课指明了方向,更好的指引了从听课、评课的角度,从教学者的角度等多方面思考问题,不要强加自己面面俱到,就课论课、有理有据。

 

09

直观的教学始终是数学课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

三年级学生探索规律,离不开感知,离不开操作,离不开对应,离不开归纳。

刘老师的课通过实际操作体现寻找规律的完整的过程,特别注重学生操作对规律的探索,值得学习。

专题培训是理论基础,课堂教学的指引者。

“探索规律”问题蕴涵着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方法,是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一个好素材。

 

10

此次观看了刘老师执教《间隔排列》内容,有种崭新的认识,刘老师的教学策略紧紧围绕本部分教学主旨—探索规律,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规律。

刘老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问题的指导性和针对性都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使我感悟了,课堂教学,教师要做到自己的思考,灵活使用教材。

对于金老师培训《对“探索规律”的教材研读和数学思考》,我们对小学阶段探索规律知识内容的安排大致了解,有的是身边现象,有的是数学现象,我们教学时认真研读课标,认真抓准《探索规律》教学宗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此次培训我还学习了数学十大核心素养及2011版数学课标里的相关知识,数学课标相关知识有的不理解里面的意思,显得高高在上,远的遥不可及。

此次培训,重返迫使我们要时刻研读课标,在教学中反思,才能理解课标里的含义,才能吃透课标所指。

也希望,培训中时刻穿插,以警醒一线教师们按照课标要求进行教育教学。

 

11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也学到了很多。

其中,刘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非常精彩的课堂,课上刘老师积极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间隔排列的规律,在活动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一直把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在数学活动中有所得、有所学。

而金老师的专题培训,更是对小学教材中所有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对我们新老师更是非常有帮助,给我们总结、细化了这部分内容,便于我们以后能更好的把握这部分教材内容,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上好一节课有了不同的思考。

 

12

参加三年级数学“间隔排列”听课学习,教学中,刘老师让学生去解决间隔排列中的问题,也不要求学生对过去抽象的规律“两端相同,数量相差1,两端不同,数量相等”进行区分。

关注学生感悟规律、寻找规律、表达规律、解释规律的过程,重在对规律探索的过程。

教学中,刘老师一直围绕“十个核心”概念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活动中特别强调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及动手操作实践。

金老师的教材培训,使我今后的教学中,目标更明确,步骤更清晰,在学习中,金老师老师介绍她在教学中的丰富经验,有许多教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特别是在教学实践操作中理解知识,强调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对我们今后教学节约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金老师还建议我们数学老师读通小学阶段的教材;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学会总结,概括。

这样对我们更好的把握教材会更有帮助。

 

13

作为任教去年三年级的教师,这次的考试结果很不理想。

王老师从各个方面来讲解了试卷,从王老师的讲解中知道了很多问题。

了解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降低;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对学困生的帮扶策略没有落实到位等等。

而在以前的教学中对学生的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没有特别要求,导致学生书写不规范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差。

所以在课堂中我们也要对这方面加强练习。

我们要学会教师用书,作业的布置及批改要及时进行,要加强自身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也了解到教学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需要团队合作,我们要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14

学习刘老师执教的探索规律《一一间隔排列》一课,这一课的教学内容难度颇高,知识点非常抽象。

但老师“扶”与“放”相结合,引导学生验证规律,加深对数学模型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常常对“一一间隔”概念的理解有点困难,原因在于生活当中“间隔排列”的现象有很多:

有多种物体一一间隔,也有整体间的间隔排列。

老师创设了有趣的游戏,让学生亲生参与,给学生直观形象的一一间隔排列实例,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一间隔”这一概念。

刘老师还让学生列举、交流了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进一步认识“一一间隔排列”,体现出规律存在的普遍性和数学源于生活。

 

15

通过学习活动,收获颇多。

知道了算理和算法并重,要让学生有意义的活动,根据已有的计算经验,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

实践活动很重要,能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口算,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建构算法,为笔算打基础。

要培养学生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一题多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既动脑又动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