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302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docx

土地经济学判断题

第一章导论-----13+18+5=

(易)

1.土地经济研究对象可以归结为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土地的经济关系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2.城市用地分类中的A表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3.城市用地分类中的B表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4.城市用地分类中的S表示交通设施用地。

5.城市用地分类中的U表示公用设施用地。

6.在漫长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土地在不断的改良活动中凝结了大量的人类活动结果。

因此,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土地实际上是自然和人类劳动相结合的产物。

7“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是指土地利用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

8本次土地经济学教学选用的教材是毕宝德编著第一版《土地经济学》()

9城市用地分类中的R1表示一类工业用地。

10.城市用地分类中的W表示工业用地。

11城市用地分类中的M表示物流仓储用地。

12城市用地分类中的G表示绿地

中等

1.裸地是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或表层为岩石、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国家标准,城市建设用地共分为8大类、35中类、44小类。

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010—2007)中一级类编码01表示耕地。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010—2007)中一级类编码02表示园地。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010—2007)中一级类编码03表示林地。

6.《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010—2007)中一级类编码05表示商服用地。

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010—2007)中一级类编码06表示工矿仓储用地。

8.美国经济学家伊利(Ely)和莫尔豪斯(Morehouse)在1924年发表了《土地经济学》原理,被誉为当代最早的土地经济学名著。

9.在中国对土地经济问题的系统和专门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0年章植著《土地经济学》是中国第一部土地经济学著作。

10.国土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全部疆域,即其所管辖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和,包括这一区域范围内的全部资源条件。

11.土地经济学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资产流转。

12.2007年8月10日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

()

1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010—2007)中一级类编码05表示住宅用地。

1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010—2007)中一级类编码11表示其他用地。

1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010—2007)中一级类编码06表示草地。

16.《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010—2007)中一级类编码08表示林地。

17.土地经济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30年代。

18.17-世纪末,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杜尔阁首次提出级差地租概念。

6.有林地是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

7.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

()

8.覆盖度是指林地中灌木等对于地表遮盖占据的地表面积与总林地地表面积之比。

()

9.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5、<0.8的林地。

()

10.田坎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2.0m、北方宽度≥1.0m的地坎()

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论-----3+17+4=24

(易)

1.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是根据特定的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运用数学方法,对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具有土地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等特点。

()

3.确切地说,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因此,土地利用不包括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改造。

()

4.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

()

5.土地利用效益反映了人类利用土地目标实现的程度。

()

6.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

地均二三产业产值,属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单位工业用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属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指标,属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指标,属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均差法赋权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

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

7.建筑密度=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

8.容积率=建筑物占地面积/用地面积。

()

9.森林覆盖率一般要在60%以上,并在全国范围内均匀分布,才能有效起到保持生态平衡的功能。

()

10.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标准——是否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 )

11.土地条件调查包括土地自然要素的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

地均社会从业人数指标属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属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城市化水平指标属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主成分分析法赋权是一种主观赋权方法。

Delphi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

通常在进行土地利用评价时,对收集到的数据一般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土地评价中,对指标要进行属性分类可以分为:

预期型和约束型指标。

第三章土地分区利用-----7+22+6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全国分为九个土地利用区。

区位论的最早提出者是德国农业经济和农业地理学家杜能。

农业发展分布的空间状态是杜能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杜能圈”配置基本原则------在城市近处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新鲜消费的产品,或是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

杜尔阁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

农业布局理论的核心是以功能分区为分析手段,探求农业生产合理布局问题。

杜能圈土地利用圈层土地利用由里到外由粗放到集约进行经营。

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经济学学家是杜尔阁。

中等

1.农业区位论理论的核心是农业土地的区位地租。

()

2.辛克莱尔于1964年提出了和杜能圈完全不同的城市周围土地利用模式,即所谓的“逆杜能圈”( )

3.在杜能的农业圈中,以非常集约方式发展种植业的是第三圈层。

4.在杜能的农业圈中,第一圈层土地利用主要是园艺、饲养奶牛。

5.在杜能的农业圈中,第二圈层土地利用主要发展林业。

6.“孤立国为一平原,平原上只有一个城市,位于平原的中央”是杜能圈形成的假设前提之一。

7.“平原上任何地方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如土壤、气候、地貌等完全一致”是杜能圈形成的假设前提之一。

8.“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是杜能圈形成的假设前提之一。

9.“市场上农产品价格、农业劳动者工资、资本的利息固定不变”是杜能圈形成的假设前提之一。

10.杜能圈配置模式-------在城市的周围空间,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

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的同心圆结构。

11.杜能农业区位论中心内容是“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是农产品到消费地(市场)的距离。

12.土地利用分区定量分析可以采用聚类分析法(ClusterAnalysis)。

13.城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用地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4.城市土地分区利用就是按照功能分区的规律对土地进行有序、合理利用的过程。

15.西方城市土地利用理论,即圈层说和级差地租理论认为:

距市中心越近的圈层土地面积越小,级差地租越高。

1..城市功能区布局中的多核心布局设想与多中心布局设想相同,都是根据自然基础进行主观规划措施。

()

2..《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于2006年发布实施。

( )

3.在杜能的农业圈中,实行粗放的“三圃式”发展种植业的是第三圈层。

4.在杜能的农业圈中,用来发展畜牧业的是第三圈层。

5.运输费用与农产品重量和生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反比是杜能圈形成的假设前提之一。

6.根据西方城市土地利用理论,已经形成三种城市内部功能区布局设想。

7.城市功能分区中的圈层布局模型具有5个圈层。

4.土地分区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叠置法、聚类分析法等。

()

3.城市土地分区利用是按照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律对土地进行有序、合理利用的过程。

城市土地利用按照功能分为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这种功能区之间存在着相互交错的现象,一般无区域界线。

()

8.地域差异规律包括经向差异、纬向差异和垂直差异。

()

5.根据中心地理论,圆形市场是联系中心地与服务区的最有效理论图式。

6.韦伯中心地理论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和城市职能,大小及空间结构的学说,即城市的“等级-规模”学说。

()

7.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

( )

第四章土地集约利用-----2+7+4

最早发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是威廉·配弟。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

12.人口密度是反映城镇土地集约度的指标。

(   )

13.投资强度是反映城镇土地集约度的指标。

(   )

14.容积率是是反映城镇土地集约度的指标。

(   )

6.土地集约经营的适合度与具体经营目标有关,如果经营目标是获得最大物质产品,则应以“边际报酬等于零”来确定投入的最佳点。

(   )

7.土地集约经营目标是获取最大利润,就以“边际成本=边际收入”来确定最佳投入点。

()

10.一般来讲,贫瘠的土地转化力低,肥沃的土地转化力高。

(   )

11.西方经济学家报集约度的最高限度称为利用的集约边际,而把集约度的最低限度称为利用的粗放边际。

(   )

15.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一般来说利用集约程度愈高的土地,其经济供给亦随之减少。

(  )

16.总报酬除以某种要素的投入量,即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人所产生的报酬是边际报酬。

(   )

8.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面积保持不变时,资本或劳动每一投入单位的边际产品通常随着该种投入数量的增加而下降。

( )

2.首次正式提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是威斯特。

()

3.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增加了重要条件“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   )

4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发生引入了前提条件即“若干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   )

1.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早期表述的学者代表有法国重农学派杜尔阁和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

()

第五章土地规模利用-----7

中等

1.土地利用(经营)规模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 )

2.农业经营规模不等于农业土地利用规模,但农业经营规模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利用规模。

( )

3.城市规模表现在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由于一般情况下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所以可以用人口规模或者用地规模来指代城市规模。

()

4.集聚经济是城市土地规模利用的重要理论依据。

( )

5.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就是能取得最佳土地规模效益的土地经营规模。

( )

6.中国国情是在土地超小规模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经营规模。

( )

1.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

第六章土地可持续利用-------12

中等

1.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一个由行政管理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区域综合生态系统工程。

2.资源意义上的可持续利用在于土地是否具有利用价值或者资源条件对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

3.环境意义上的可持续土地利用在于土地利用不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或者是所产生的污染物能够被环境逐渐净化掉,至少是所产生的污染是社会和环境能够自身净化和能忍受的。

4.经济意义上的土地利用系统应保持它的产出水平等于或大于它的历史平均值的能力。

5.社会意义上的可持续土地利用在于土地利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可持续。

6.生态意义上的可持续土地利用,在于保护自然基础,保持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或动态平衡。

7.土地人口承载量是指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生产力条件和生活水平上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8.农业生态区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方法。

9.可持续发展理论萌芽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代表作是《增长的极限》。

10.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代表作是《寂静的春天》。

11.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与完善阶段(20世纪80年代)代表作是《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

12.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与完善阶段(20世纪80年代)代表作是《我们共同的未来》。

第七章土地规划利用—3+6+2

7.狭义的土地利用规划指的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

8.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分区指的是“土地用途管制分区”。

( )

9.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限为15年。

()

中等

10.《土地管理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11.《土地管理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

12.土地利用规划按时间可以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5年)、中期土地利用规划(5年)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组成。

()

1.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属于微观土地利用规划,侧重于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设计,是区域土地利用具体的近期的安排。

()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区别在于其侧重于土地利用数量的设计。

3.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调节土地利用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调节土地利用在本质上是无差别的。

()

5.国土资源部43号令---《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

( )

6.国土资源部37号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

( )

第九章土地财产制度概述---11

中等

土地财产制度属于狭义的土地制度。

()

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度。

()。

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土地所有权。

()

狭义的土地制度不包括土地利用技术。

()

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土地使用权。

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使用制是由土地所有制决定的。

土地产我国土地权力总体上可以分为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

三大类。

根据现行法律,征收土地应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我国土地权力总体上可以分为土地出让权、土地转让权和土地租赁权三大类。

土地所有权的让渡和转移,是土地所有者收益权能的体现。

集体土地所有权转变为国有土地所有权的方式是征用。

土地产权知识点(重要程度---高)11+28+7

1.土地所有权是唯一的自物权。

()

2.广义的土地使用权是用益物权。

()

3.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  )

4.土地抵押权是担保物权。

()

5.土地租赁权是债权。

()

30.宅基地可以无偿无限期使用。

()

23.征收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由国务院批准。

()

19.集体土地所有权可以抵押。

()

27.集体建设用地就是宅基地。

()

土地产权就是土地法权。

()

31.宅基地使用权不能流转,不能出租和买卖,但可以赠与给非农户所有。

()

中等

8.《物权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期届满,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11.我国土地管理法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规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 )

13.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先后进行了四次重大变革,其中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初的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农民个人所有制。

()

14.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

()

15.集体土地所有权转为国家土地所有权的途径是征收。

()

16.抵押权人对作为抵押物的土地使用权和土地附着物所享有处分权和优先受偿的相关权利。

()

17.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

()

18.家庭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

()

26.土地制度有土地资源配置的功能。

()

28.“四荒地”使用权的分配可以采取拍卖的方式。

()

1986年《土地管理法》的颁布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的土地管理无法可依的局面,并于1986年组建了国家土地管理局。

1988年《土地管理法》修改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扫清了法律障碍,成功实现了土地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

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确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同年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04年8月,为适应《宪法修正案》,将《土地管理法》进行了修正,确定了对“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2015年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25.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结束了城乡土地分管的局面。

()

26.自2015年起,逐步建立起国家土地督察制度,该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土地管理机构设置。

20.土地租赁权是土地承租人按期向土地使用权人支付租金而取得的一定期限内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土地他项权利。

()

6.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债权。

()

7.土地占有权是土地所有权的核心。

()

9.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农村集体土地不能买卖,所以其承包经营权不是一种物权,也不具有市场价值。

()

10.土地产权就是土地法权。

()

29.农村建设用地具有无偿无限期使用的特点。

()

12.征收基本农田,须由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批准。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3年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05年颁布实施。

201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即将进入试点阶段。

2015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公布施行。

33.划拨土地使用权按照规定补交土地出让金办理土地变更登记,可以进行转让。

()

34.商业、娱乐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拍挂方式出让。

()

38临时使用地的使用者不得在临时使用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21.建制镇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

()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0号《集体土地征收条例》已经2011年1月19施行。

24.征收耕地由国务院批准。

()

32.划拨土地使用权具有财产权性质。

()

土地市场-----8+20+8

12.土地一级市场是垄断市场。

()

13土地二级市场是竞争市场。

()

居住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为70年;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

国有土地出让交易的方式包括协议、招标、拍卖、挂牌。

(    )

7.教育文化事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为40年。

()

(2)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为40年;

(4)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为50年;

2.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

4.国有企业改制或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组建企业集团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当以出让或租赁方式处置。

()

5.国有土地年租市场和国有土地出让市场并称为一级土地市场。

()

6.土地使用权批租制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从将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渡给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将使用年限的全部租金一次性向国家支付的形式。

()

14.土地市场的管理者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杆进行土地的市场管理。

(  )

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是二级市场。

土地使用权抵押市场是二级市场。

土地使用权租赁市场是二级市场。

土地资产是指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有其物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

土地资产流转是指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的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价值实现问题。

土地市场的主体是土地的供给者、需求者和其他参与者。

土地市场的客体是各种内涵不同的土地权利。

在土地出让年期内,土地使用者有权将其依法取得的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

土地产权明晰是土地市场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

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土地市场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

发达的金融市场是土地市场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

优质的中介服务是土地市场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

()

国有土地年租市场是二级土地市场。

()

国有土地出让市场是二级土地市场。

()

9.从2007年1月1日起,新批准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倍。

()

10.土地出让期届满,政府有偿收回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

( )

11.1999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规定,承租土地使用权也可以抵押。

()

1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决定了土地市场不是实物交易意义上的市场。

(   )

1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居住类出让土地使用权期满可以自动续期,免交土地出让金,不必重新签订出让合同。

()

土地使用者违反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由国家有偿收回。

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有权依照法律规定无偿对单位和个人获得的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提前收回。

1.国有企业将其合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给其他个人或单位使用,并收取一定租金的行为称为国有土地租赁。

()

第十一章土地供给与需求-----6

土地需求预测的方法有平均增长法、用地定额法和回归预测法等。

()

1.对于一定区域来说,土地的总量是有限的,所以土地的供给是无弹性的。

()

3.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

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

4土地价格受供给与需求的双重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供给是影响地价的主要方面。

(   )

5.土地供给决定土地的价格,土地价格影响土地需求关系。

6.土地的供给是指人类可利用的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它与社会的技术经济条件无关。

7.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是规范土地市场的基本前提。

第十二章地租-----5+16+2

1.17-世纪末,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首次提出级差地租概念。

()

2.马克思认为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