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4920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

爬山虎的脚教案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 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教学,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质疑。

  1、出示图片,初步了解爬山虎。

  出示图片,问:

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爬山虎:

这是爬山虎,也叫巴山虎、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是可作为垂直绿化的植物之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就是介绍爬山虎这种植物的。

  2、板书课题,认识“虎”字:

(板书课题)课题中有一个生字,这个字念hǔ,用手指跟老师一起在空中写这个字,一边写一边说笔画的名称。

  3、对课题表示质疑:

看着课题,你有疑问吗?

(学生质疑)预设:

爬山虎是植物,怎么可能有脚呢?

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长在哪里?

它的脚怎么爬的?

  4、导入:

是啊,爬山虎怎么会长脚呢?

它的脚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步骤自学。

  

(1)、(出示本课生字组的词)初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下面的词语:

爬山虎、占地、铺上、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引人注目、茎、蛟龙,读准字音。

  

(2)、读通课文。

  (3)、想想课文每一段讲了什么?

  (4)、结合每一段的段意,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内互检。

教师出示检查要求:

请同学们按照以下的步骤在小组内互检,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对又快。

检查完请坐好,在心里记一记黑板上的词。

  

(1)、组长出示卡片,叫组员认读,每个组员读一个词,大家给他正音。

  

(2)、每人读一句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一起说说段意。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小黑板词语:

老师想知道同学们的自学情况,每一个同学站起来读一个词,其他学生跟读。

我们要注意下面的字(一边讲一边用红笔标出关键字。

):

“均匀“是前鼻音,重叠的重念“chóng”,是多音字还念重量的重,叠字的下面是“且”,茎字的第四笔是横折撇。

  

(2)、检查读文:

下面老师分别找几个同学读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大家认真听,听听他们有没有读得不准确的词语,再想一想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读文,正音,说段意。

教师简单地书写段意。

(攀援生长,叶的特点,脚的特点,怎样爬,脚的特点。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同学们看一看黑板上板书的每一自然段的段意,把每一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你能用“课文先介绍了…然后介绍了…最后介绍了…”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导语:

那么课文是怎样具体地描写爬山虎的特点和怎样爬的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细致地学习课文。

  四、提出问题

  1、出示大问题教师大声读:

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爬山虎叶和脚的句子,体会叶和脚有什么特点;用“﹏”划出描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体会爬的过程;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再用“?

”标出你弄不懂的问题。

先独立解决,再在小组里交流你没弄懂的问题。

注意,是交流你没弄懂的问题,如果你已经弄懂了的,就不要在组内交流了。

  2、学生独自读文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3、学生组内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参加,帮助解决部分问题。

  5、学生提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预设:

1)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朝下?

2)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的?

3)、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细丝怎么一弯曲了,就能使紧贴在墙上呢?

4)、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五、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师:

好,同学们的问题很有深度。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我们先来学习叶的特点,(板书:

叶)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画的是哪一段的哪一句,写出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叶的特点:

  1、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1)、我画的是第二段第一句“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这是叶的颜色特点。

(板书嫩红嫩绿,)

  师导语:

是的,作者是抓住颜色由嫩红到嫩绿的特点来写的。

还有别的特点吗?

  

(2)、我画的是第二段第二句和第三句“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这是说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绿得新鲜、叶尖朝下、铺得均匀、没有重叠、不留空隙。

(板书新鲜、朝下、均匀、无叠、无隙)

  师导语:

(指着板书,是的,爬山虎的叶子不仅緑得新鲜,而且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就像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画。

当微风吹来,满墙的叶子更是美丽,谁来告诉我们?

  一生回答:

是第二段的第四句“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板书波纹好看)引导:

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你觉得这一句写得怎么样?

  学生出这一句写法上的好处。

  教师点拨:

漾、波纹是说水的,在这里来形容叶子被风吹得颤动时美丽的样子,很形象,很生动。

(板书形象、生动)

  师点拨:

同学们,你们知道叶圣陶爷爷怎么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吗?

(学生试着回答)对了,是因为他细心地观察了,正因为细心观察了,才知道叶的颜色和样子。

板书(细心观察)

2、感情朗读,背诵。

  

(1)出示图片问:

看着这么可爱的绿叶,你感觉怎样?

(学生汇报感觉,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心情。

  

(2)、叶圣陶先生这么准确生动的描写,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

试着背一背第二段吧。

(学生背诵)指生看黑板背诵。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1、 读词:

请同学们轮读上节课的词语。

每生读一个词。

  2、 回忆上节课内容:

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第二段,我们来试着背诵第二段,不会背的可以看书读。

  3、 回忆大问题:

我们来看一看大问题。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生读)

  4、 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爬山虎叶的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和是怎样爬的。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上节课圈画的有关脚的特点和怎样爬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二、品词析句,解决问题。

  

(一)、学习脚的特点。

  师导语:

好,下面我们来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

(板书脚)谁来告诉我们,你划了哪一段的哪一句,写了爬山虎的脚的什么特点?

  1、学生汇报

  

(1)、我画的是第三段的第三句“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写出了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是茎上。

(板书茎上)

  师导语:

是的。

还有吗?

  

(2)、我画的第三段第四句“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

(板书细丝)

  师导语:

啊,原来爬山虎的脚是六七根细丝,长在茎上叶柄的反面。

还有吗?

  (3)、我画的是第三段的第五句“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写出了脚的颜色。

  导语:

嗯,脚的颜色也是嫩红的。

  2、点拨写法、

  

(1)、教师出示对比阅读的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是伸出的六七根细丝,颜色也是嫩红的。

)同学们看老师这里也有一段描写,对比刚才我们学习的书上的第三第四第五句,哪个好,好在哪?

  

(2)、学生说写法上的好处:

第四句写出了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还写出了像蜗牛的触角。

很具体,很生动。

  教师点拨:

是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叶圣陶爷爷非常善于细心观察,不仅如此,他还善于运用了生动具体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的,这种写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板书具体)

  3、指导朗读背诵。

  

(1)、出示图画:

同学们看图,你认为爬山虎的脚怎么样?

(学生说感觉怎么样。

)那你就朗读一下这三句,表达一下吧。

(三个学生读)

  

(2)指导背诵:

现在,你已经知道爬山虎脚的特点了吗?

看着图片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3)、不看图会说吗?

大家齐说。

  导语: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那他是怎样爬的?

我们接着来学习。

(板书爬)

  

(二)、学习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导语:

谁来给我们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1、找学生读第四段第一第二句:

大家认真听一听,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请学生再读第四段第一第二句,找出能够表现爬的过程的词语,再体会一下爬的过程。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触、巴、弯、拉、紧贴、爬。

  4、演示爬的过程:

同学们看这些动词,再拿出事先老师给你们的图纸,跟老师一起来把这几个动词表示的动作画出来。

  

(1)、师生一起一边说一边画。

  导语:

爬山虎就是这样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接着

  

(2)师生一起一边说一边画。

  导语:

爬山虎就是这样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接着

  (3)学生说,老师画。

  导语: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正是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往上爬,所以他的叶子很均匀,没有重叠的。

着也体现了爬山虎的聪明,均匀无重叠的叶子有利于充分吸收阳光。

  5、理解动词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动词,他们的顺序能互换吗?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讲解:

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互换,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比如,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距离,产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墙上贴得紧。

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细丝由直变弯曲,就紧贴在墙上了吧是因为产生了拉力。

叶圣陶爷爷运用了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这种准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学习最后一段:

爬山虎的脚还有哪些特点呢?

谁来告诉我们,没触着墙的脚怎么样了?

(萎了)触着墙的呢?

(变成灰色,牢固地巴住墙。

  师指板书点拨:

通过刚才学习第四段爬山虎爬的过程,第五段脚的变化,你知道,叶圣陶爷爷的观察是一时的吗?

(不是)是的,叶圣陶爷爷懂得连续的观察,才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可爱的爬山虎。

  三、归纳概括

  导语:

同学们看着板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 更加了解了爬山虎的特点,和怎样爬的。

  2、 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

  3、 按顺序表达。

(引导学生看黑板写叶的部分写脚的部分,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的)。

  4、 仔细观察,继续观察的方法。

(问:

知道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特点和爬的过程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吗?

(靠的是仔细观察)仅仅是一时的观察吗?

  5、 学生抄写表达方法。

  6、 读“阅读链接”,体会观察,记录的好处。

  师点拨: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连续的主要手段。

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这样,我们会终生受益的。

  四、巩固应用。

  提出练笔要求:

我们已经知道爬山虎的特点了,你能不能用第一人称写一下“爬山虎的自述”?

我们可以这样的顺序写:

我的名字叫爬山虎,我长在……。

我的叶子的特点是……。

我的脚的特点是……。

我爬的时候,脚先……,然后……,最后……。

  为了节省时间,每一个小组写一处。

分别找各小组汇报。

  五、拓展创新

  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大自然的奥秘。

想知道吗?

那就赶快行动吧。

回家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做记录。

也可以让妈妈帮忙泡豆子,看看他们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6 爬山虎的脚

  叶嫩红—嫩绿新鲜准确

  生动

  朝下均匀无叠无隙具体

  波纹好看

  脚茎上叶柄反面按顺序

  细丝

  嫩红

  爬巴、弯、拉、紧贴、爬仔细观察,

  连续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