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师范教育记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502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池师范教育记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岳池师范教育记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岳池师范教育记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岳池师范教育记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岳池师范教育记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岳池师范教育记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岳池师范教育记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岳池师范教育记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岳池师范教育记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岳池师范教育记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岳池师范教育记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岳池师范教育记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岳池师范教育记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池师范教育记述.docx

《岳池师范教育记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池师范教育记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池师范教育记述.docx

岳池师范教育记述

岳池师范教育记述

政协文史员龙治礼

一、四川省岳池县师范学校

创立和演变。

岳池师范教育,始于民国2年(1913年)岳秀女子两等小学附设的女子师范科。

校址在旧学署(今城关初中内)。

民国4年10月,应毕业学生家长要求,校长杨星阶会同县政教界人士,将学校更名为“岳池县立女子师范学校”(简称女师),并附设女子小学。

校址在文庙(今县招待所二院),校门向南开在三道拐。

民国11年,岳池县中学校在东外街实业所成立。

除招收初中生外,始于民国15年秋招收一个师范班。

民国24年至民国36年,岳中一直附设简易师范班。

民国14年,岳池女师奉令改为岳池县立女子高等小学(简称女高),至此女师复处于附属地位。

民国17年春,女高改为岳池县立女子初级中学(简称岳女中),即停招师范班。

未毕业的师七班(五年制)、师八班仍留校学习至毕业。

民国33年春,开始招收四年制简师班。

至民国36年秋移交给新成立的岳池县简易师范学校(简称岳池简师)。

简师的校址在会府街今城关初中处,先后招收简师4个班。

至民国38年更名为“岳池县立师范学校”,始招普师两班,全校计学生229人。

建国后1950年2月,岳池县人民政府委派黄玉及、刘天雄等组成接管委员会接管岳师校。

9月,岳师奉令并入岳中,构成岳池中学师范部,同时招收普师新生和文教班各1班。

1951年3月,武胜中学师范部划入岳池,岳池遂将岳中师范部与之合并成立岳池师范学校,编成五个普师班,附招文教班、地训班各一个。

此间由于南充地委、专署迁岳池,机关拥挤,岳师校址曾多次搬迁:

开始由会府街迁和溪书院,不久又迁至新三中学(今岳一中),后来又迁回会府街原校;1951年10月,南充地委、专署迁南充市,岳师又迁至南街文庙,而将会府街师范校舍作为岳池师范附属小学校舍。

1952年岳师由地区办转为省办,并新定校名为“四川省岳池师范学校”。

同年秋,择定县城东门外冯家公园为岳师新校址,于是新修教室、宿舍、食堂(并作礼堂用)各一幢。

1954年春竣工后,学校随即迁入至今。

1962年秋,为适应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南充专署文教科通知:

精减62级毕业班学生50名,只分配150名作教师;该级毕业,只招收1个班,全校由9个班,410人,减少为5个班,240人;教职工精减6人,保留在职教工34人。

1965年和1978年,该校先后招收两个社来社去班,为农村人民公社培养民办师资94人。

“文化大革命”中,学校停课。

1977年至1980年,先后招收了高中毕业生520人,分设文史、数理、数化专科,计12个班,学制两年,毕业后绝大部分分配到公办小学初中任教。

为帮助小学改进音美教学,还举办了在职音美教师短期训练班。

1985年秋,岳师计12个班,学生555人,教职员工80人。

建国至2002年春,该校为国家培育了中师、简师、专科班和小学公办、民办教师短训班学生定向生、五年制止教育、幼儿教育计算机教育等专业学生计共18000余人。

2002年九月,四川省岳池师范校升格为高职专科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师范学院广安初等教育学院”。

12月更名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直属广安市教育局管辖,校本部迁往广安市区。

老校区挂牌为“广安市政府职业教育中心”、“四川省广安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学制。

建国初至1978年学制不等有半年、一年、两年短训班。

1982年起,恢复招收初中毕业生制度,学制三年。

1994年,岳师校开设体育师范专业和文秘专业,学制三年。

1999年增设幼儿师范专业,学制三年。

2000年9月,全校招收初中毕业生,设置有普师专业、中文及社会方向专业、数学及科学方向专业、英语方向专业、计算机专业、音乐方向专业、体育方向专业、美术方向专业,学制五年。

课程设置。

建国前,岳池师范学校(包括中、初师),主要培养小学和幼稚园教师。

其培养目标明确,但在实际教学上,面向小学的工作却做得很差。

建国后,中等师范学校的任务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岳池师范的教学必须适应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师范开设的专业课有: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小学行政、小学教材教法。

60年代初,语文教材教法单独开科,其余各科教法由任课教师酌情讲授。

70年代招收的专业班,结合中学教学内容,讲授语文、数学、物理和化学教材教法。

1989年下期起,岳师校92级设置的必修课有:

思想政治、语文(含《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数学(含《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含《少年儿童生理卫生》)、历史、地理、心理学教程、小学教育学教程、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

此外,每类课程至少有一门选修课,其中一年级的《舞蹈》、《写字练习》,二、三年级的《电化教育基础》、《口语表达》为必修课。

选修课的课时总课时的7~15%。

生源。

1、统招生。

建国初至文革前,生源均实行笔试,从高分到低到低分录取入学。

1966年至1969年文革中停招,1970年至1976年中师指标到乡镇,学员由乡镇在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回乡知青中推荐,简称工农兵学员。

1983年起,岳师校中师招生均按文化考试(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外语等)成绩和面试(目测、朗读、讲述、书写、音乐、美术、体育)总分,划分数线择优录取,报地区审批后,填发录取通知书,考生持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报到注册。

考生来自岳池、武胜、广安、华蓥、西充、营山、蓬安、南部、南充市、仪陇、苍溪等县市。

1993年后,考生一般来自广安地区各县(市)。

2000级以前的毕业生国家均包分配。

2、定向生。

1984年起,岳师校从岳池、武胜、南充、华蓥、西充等县市招收定向生。

定向生要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如生考试和面试,必须书面保证毕业后服从分配。

录取时按当地规定的降分要求,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1984年、1985年各招12名,1986年招20名,1987年招34名,1988年招24名,1989年招52名,1990年招23名,1991年招66名,1992年招80名。

定向生毕业后,均定向到位。

3、委培生。

1988年,岳师校招收超额生16名,除每生每年向学校交800元培训费外,其余待同于统招生。

1989年岳师校招收委培生35名,学校与县文教局签订委培合同,每生每年向学校交纳800元委培费。

1990年招委培生30名,学校向每生收取850元委培费。

1991年招收委培生25名,每生三年向学校缴纳3824元(包括每月返回给与统考生相同的助学金)委培费。

学校与县内文教办事组、外县教委签订委培合同。

1992年招收委培生10名,每年每生向学校缴纳1588元(包括助学金、奖学金、医疗费、基建设备费)委培费。

委培生毕业后,国家不包分配,由委培单位负责安排工作。

此外,1992年9月,岳师校在岳池、武胜两县的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师范专业职高班学生50名。

教学情况。

学校要求教学做到“五认真”。

教案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等;学校领导和教研组订有检查教案的制度。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做到语言清楚、概念准确、板书工整、作图美观,注意教学方法,重视联系小学实际,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1953年,岳师校长、主任、教育学教师去重庆听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讲学后,即组织教师学习凯洛夫教育学、申别廖夫教育学和普希金教学法。

推行课堂教学五个环节。

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小学、面向农村。

为加强实习阵地的建设,50年代初期,岳师附属小学由岳师派教育学教师兼校长,各教研组与附小教研组对口联系,各组为附小教师讲授学科知识,还发给每个教师小学教科书一套,供教学参考,提高业务水平。

学校要求各科教师,特别是语文、数学、理化教师带头设计、自制小学有关学科的教具,同时发动学生制作,各班成立小学教具制作小组;决定每学年举办班级教具展览会一次。

全校性的展览计举办3次,展出语文、数学、自然、史地教具2000余件。

其教具多用泥、竹、木、铁丝、高梁杆、厚纸板等作原材料,简便易行,适合农村小学制作。

组织学生见习、实习,既要到城市小学,更要到农村小学,并以农村小学为重点。

学生毕业实习时,在实习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的帮助下全面接管学校。

除担任校长、主任、班主任和总务外,每个人还必须任语文、数学及选教一门常识课或音、体、美课。

实习前,请原校有经验的教师上示范课,并进行评议。

实习时,要求学生写出详案,先行试讲,经原任课教师和师范指导教师批准后,方能正式上课。

实习结束前,由实习生上谢师课,并召开评议会。

实习结束,实习生制作的教具全部赠送给实习学校。

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小学教育的办学规律,学校曾多次请县城、农村小学校长、主任讲解学校的组织领导、管理、常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请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是语数两科教师兼任小学语数教材教法课。

重视音、体、美的教学。

音乐课强调培养学生的识谱、唱歌能力和弹唱结合的能力。

从一年级起每班配有风琴,由学生轮流练习;二年级以后,音乐课要考试弹唱结合技能;平时开展弹唱结合比赛,举办音乐会、文娱联欢会予以促进,毕业时要求学生的弹唱能力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体育课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组织小学生运动会、领操和队列训练的能力,做到体操、少年拳操、舞蹈等的动作优美准确,并能排练小学生的游戏。

学校经常举办少年儿童广播操、拳操比赛和学生运动会,各项活动,概由学生主持评分、裁判、召开总结会。

美术课培养能够指导写生,开展美术小组活动的能力。

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还注意培养学生剪贴、折纸、编织、泥木工等美术工艺的能力,每年学校都要举办美术、书法展览。

重视课外活动的指导。

课外活动密切结合小学的实际,分班或全校性的先后组织了无线电、电教、教具制作、风琴修理、美术、语文教学研究、数学教学研究、地理、气象小组、文工团、合唱队、器乐队、武术队、体操队和“园丁文学社”等。

还举办了“读书报告会”、“故事会”,开展汉语拼音比赛、讲演比赛和舞蹈比赛等等活动。

“园丁文学社”于1985年5月正式成立,计社员115人。

现在校社员71人。

该社在傅安清老师的辅导下,经常开展作文、普通话朗读、语文基础知识竞赛,文学创作讲座、佳作欣赏、改稿研讨会等活动;还办起《园丁》油印小报,并向各级报刊推荐学生优秀习作。

学生会创作各类文学作品257篇(首),有3篇文章获省中师作文三等奖、省大中小学作文比赛高中组二等奖。

有31篇文章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

第一任社长邓映辉(学生),曾在县、地、省级及全国性报刊发表了诗歌、散文、小说及写作知识方面的文章19篇。

附录:

岳师“园丁文学社”会员创作统计表

姓名

文章题目及体裁

发表时间及刊物

何伟

给小木船(诗)致山区小学的园丁

1985年《读与写》

何伟

军人的价值写给正在流血的同龄人

1985年《读与写》

邓映辉

给老师(诗)

1985年《中国青年报》

邓映辉

花蕾(诗)

1985年《少年文史报》

邓映辉

关于日记的断想(诗)

1985年(青少年日记》

邓映辉

背影(散文诗)

1985年《南充日报》

邓映辉

文章的眼睛——标题(议论文)

1985年《少年百科知识》

邓映辉

文章的结尾举例(议论文)

1985年《少年百科知识》

王心凯

晨曲(散文诗)

1985年《读与写》

王跃辉

山村晨曲(散文)

1985年《读与写)

周爱萍

给姐姐的一封信

1985年获省中师俄文比赛三等奖

诗一首:

《给老师》

岳池师范八三级三班邓映辉

他说您是一副挺立的脚手架

任他踏着一根根神经

建造心中理想的大厦……

她说您是一枚漂亮的书笺

实属一名忠诚的向导

引她去知识的宝库开发……

我说您是辛勤的灵魂雕塑家

满头的白发是您吸收了粉笔的色素

把本色却献给了黑板和我们这些娃娃……

(原载《中国青年报》

学校分科建立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研究师范教材和小小教材内容及教学方法;组织互相听课,开展研究备课和教具制作活动。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为总结经验教训,学校主编了《教育革命简讯》,共计42期。

语文组编印了《小学语言教学参考资料》、《语文小报》、《小学生作文评选》、《中学生作文选讲》、《中小学语文教案选》、《中小学作文资料汇编》、《作文教学》、《音韵调辨正补充》等书刊。

数学编印了《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单册)、《数学园地》等书刊。

实习小组编印了《实习小报》。

校团委和学生会还编印了《学习资料》,主办了《岳师青年》油印小报。

均分送省地县有关部门。

1981年,南充地区教育局在岳师召开全区师范校长、主任会议,研究师范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工作;会上,岳师作了《认真贯彻中师规程,努力培养合格师资》的发言。

此后,地区教育局成立全区师范中心教研组,师范语文、数学、史地教研组曾在岳师召开2至3次现场教研会,每次岳师均在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学生待遇。

学校实行人民助学金,对师范生在校期间的伙食实行包干供给。

1984年,每生每月伙食费为15.5元,供应口粮32.50市斤。

1985年4月增补肉贴2元,每生每月17.50元。

1989年增加物贴、肉贴7元,生活困难补助5元,每生每月发29.50元。

1991年增加煤贴4元,每生每月发33.50元。

1992元增加煤贴4元,每生每月发37.50元。

11月,岳师校改学生助学金为奖学金,按德智体将奖学金分为5等:

基本奖每月20元,四等奖每月25元,三等奖每月35元,二等奖每月40元,一等奖每月45元。

凡获得一等奖者均发给《三好学生证书》。

2001年起,国家停止供给学生生活费,由学生自费上学。

学生分配。

建国初至2000年,岳师校毕业生中的统招生均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

分配方案由学校上报主管部门会同计划、人事部门共同确定下达到校。

学校按下达的分配方案派遣毕业生。

派遣到县的毕业生由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区乡学校师资的需要情况,再分配到校任教。

文史、数理、数化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到公社(乡)初中或区中学任教。

定向生毕业后,直接到定向学学校任教,工作10年后,方可调动。

1988年起,岳师校每年按地、县招生办公室下达的保送生人数计划,采取学生自己报名,学校组织答辩、考查,录取学校复审,将优秀毕业生保送到省内高等师范院校深造,定向培养,毕业后可回校任教。

至1993年,岳师校共保送5名毕业生到四川省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深造。

2000年后,学校不包分配,实行双向选择。

二、岳池速成师范

1、速成师范班。

1955年秋,为解决小学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县文教科在岳师校开办速成师范班一期,学制一年。

招收初中以上毕业生计两班130人。

配教师4人,讲授初师课程。

于次年秋结业,大部分学员分配到各区乡小学任教,其中10余人因年龄较小留在岳师校普师班深造。

2、速成师范学校。

1956年秋,经南充专署文教科批准,县文教科在今县招待所二院,开办岳池县速成师范学校。

校长由文教科长贺功烈兼任,黄锡全负责教导工作。

学校配备专职教师8人,职员2人,工友4人。

招收4个班,学生200人。

学生中有初中生34人,高小生166人。

由于学生来源于社会知识青年和复员转业军人,年龄差距大,最大的46岁,最小的14岁。

以初中教材为课本,加授《教材教法》、《教育学》。

1957年春,奉令撤销。

学生除部分复员军人作了就业安排外,大部分回农村从事劳动生产。

三、岳池师资训练班

1959年3月,县文教局在今县招待所四院,开办师资短训班3个,每班50多人。

其中幼师班系公社保送入学,选教初师课程;两个小教班系招收具有初中文化的社会知识青年,选教中师教材。

配备专职教师6人,由何铮负责行政事务工作。

于当年8月结业,由县文教局分配到各公社小学任教。

1965年12月,县文教局在岳池师范开办小学教师短训班1班,计60多人。

学员多系社会知识青年中的高中毕业生及部分民办教师,其中一半系广安县代培学员。

班内设专职教师1人,担任班主任兼教语文课。

其他课程由岳师校教师兼任,讲授中师课程。

于1966年6月结业,毕业学员由原籍县文教局分配工作。

4、岳池县教师进修学校

岳池县教师进修学校(简称进修校)的前身是文教班,1950年附设于岳池师范内;1953年文教班改名为函授站,开办初师、中师两级函授,属县文教科管理。

1959年冬,正式命名为“岳池县教师进修学校”,配专职教师6人。

继后又举办师资进修班。

“文化大革命”时期停办。

1978年至1980年在北外街小学处新建校舍,命名为“四川省岳池县教师进修学校”。

该校以提高小学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小学行政干部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全面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为宗旨。

其办学形式以函授和离职培训为主。

学校占地面积259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428平方米,生活用房1096平方米,宿舍可容100余人,教室4间,校舍与办学规模基本上相适应。

教学、教研基本配套。

图书资料9806册,教学仪器价值约1万元。

尚能满足学员学习需用。

1978以前,开办了初、中师函授及多期不同科目的短期培训班。

自1978年秋季起,又举办了高师、师专、中师三级函授。

函授工作占全年工作量的40%。

1979年秋,招收中师函授(含文、理两科)学员581名;至1984年春,准予毕业的246名。

同年秋招中师函授(含文、理两科)学员560名。

嗣后文科纳入省广播教学,按“五统一”原则办事。

以学校为中心建立健全了县区辅导网点,全县分设10个函授分站和教学班,分别配备专职辅导教师各1名,进行函授教学工作。

师专、高师函授占全年工作量的10%。

至1985年止,为全县培训了115名具有本科和专科文凭的学员,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函授组文理两科编拟了《自学辅导资料》、《习题解答》、《复习指导及参考答案》等。

1984年还编发了《定时作业材料》、《教材练习解答》、《单元测验和总测题解》,加强了基础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其中1名语文教师被推选为南充地区中师函授文科联合教研组组长,他所组织编印的教学辅导资料,供本地区13个县市函授教学使用。

函授组所写的《漳河水及其作者》、《屈原的几个人物形象》被南充地区教师进修学院选用,后者被南充师院《高师函授通讯》(语文报)刊登。

进修校把主要精力摆在培训小学在职教师的工作上,其工作量占全年工作量的50%以上。

至1985年止,已培训小学教师1312人,其中含:

1、学制为一年的接班子女担任教学工作的7个进修班,学员335人。

2、学制半年至1年的小学附设初中班的英语教师培训班共3班,学员122人。

3、学制半年的小学附设初中史地教师培训班,学员共95人。

4、利用寒暑假举办的语文、数学、外语等短期训练班,学员计760人次。

小学行政干部的培训工作,是按照《小学行政干部半年制轮训班》教学计划进行的,开设了以“学校管理学”为主和《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课程。

计两期共培训了小学校长、教导主任87人。

1983年至1984年,全省中小学教材考试前的寒暑假中,对初中政治、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以及小学语、数、自然常识和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了短期培训,计1850年人次,参考及格率达98%,居南充地区首位。

1985年在校学员计有:

离职进修的英语班学员33名,行干班35名,电大班26名,中师函授学员10个教学班,共560名,师专、高师函授学员共64名。

根据工作需要,学校制订了《学校常规》;校、室、处、站、教研组(含各负责人)岗位责任制;教职工考勤制度;财经管理制度;学员学习、生活考勤制度;中师函授学员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区函授干事职责任;图书管理制度;清洁卫生制度等。

1985年秋,该校有教职员工43人。

任课教师25人,占教工总数的58.1%。

其中大专文化程度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4%。

教学人员分为函授教学和离职培训两个组,各科教师基本配套。

附录:

岳池教师进修学校机构设置表

保密小组

工会委员会

党支部办公室

共青团总支

党支部

(副校长)

函授站

教研室

数学函授教研室

语文函授教研室

函授站办公室

教导处

文印室

实验室

图书室

教研室

史地教育学教研室

数学教研室

语文教研室

校长

教代会

总务处

医务室

行政办公室

治保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