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5241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8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答案:

B

[解答]最早把“教”和“育”二字合起来作为一个新词使用的是我国古代的孟子,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始于

A.赫尔巴特

B.康德

C.洛克

D.夸美纽斯

答案:

B

[解答]德国哲学家康德于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了教育学,使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在大学被讲授。

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之后,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教育家。

3.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

B.孟禄

C.勒图尔诺

D.杨贤江

答案:

C

[解答]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也有的教材翻译为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孟禄是心理起源说的代表。

杨贤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教育的我国学者,他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接近劳动起源论。

4.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产生于

A.原始社会初期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

D.奴隶社会末期

答案:

C

[解答]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

本题的关键是要区分B和C,原始社会末期虽然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社会阶段上还是处于野蛮时期。

5.下列不属于多元文化教育宗旨的是

A.倡导教育公平,反对歧视和偏见

B.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抉择能力和批判能力

C.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D.促进世界和平

答案:

D

[解答]多元文化教育的宗旨主要包括倡导教育公平,反对歧视和偏见;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抉择能力和批判能力;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6.根据劳动力市场理论,教育与工资的关系

A.正负关系

B.负向关系

C.无关

D.不确定

答案:

D

[解答]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他在主要劳动力市场还是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而与教育程度本身并不直接相关,教育只是决定一个人在哪个劳动力市场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教育与工资有关系但并不确定是什么关系,正确答案为D。

认为教育与工资有关的是筛选假设理论,该理论认为教育水平反映了求职者的能力,因而教育水平高的人,雇主付给他们的工资也越高。

7.从本质上而言,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最为核心的是

A.手段现代化

B.教材现代化

C.课程现代化

D.教学现代化

答案:

C

[解答]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等。

教育内容现代化的核心是课程现代化。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手段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

8.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决定作用

B.制约作用

C.主导作用

D.辅导作用

答案:

C

[解答]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A是主要干扰项,认为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那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9.格塞尔的爬梯实验表明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B.后天的教育和训练不起作用

C.遗传素质的重要性

D.后天的教育和训练的重要性

答案:

A

[解答]格塞尔的爬梯实验表明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影响个体的发展,遗传素质成熟了,相应的能力才会发展。

同时,实验也表明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超越人的发展阶段提前教育和训练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是不明显的。

10.“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从根本上说是关于什么的问题?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

A

[解答]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集中体现为培养人的质量标准。

从根本上说,教育目的回答的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因此,正确答案为A。

选项B,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某一阶段所要达到的要求或标准。

选项C,培养目标是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选项D,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即是某门课程的某一阶段所要达到的目的。

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制定都要以教育目的为根据。

1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教育同生活相结合

B.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同娱乐活动相结合

D.改造旧式劳动分工

答案:

B

[解答]马克思在分析了大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并总结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后,找到了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那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培养英国绅士的摇篮是

A.文法学校

B.实科中学

C.公学

D.文实中学

答案:

C

[解答]英国绅士主要是在公学培养的。

13.当前,许多国家教育改革总的指导原则是

A.义务教育

B.高等教育

C.成人教育

D.终身教育

答案:

D

[解答]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下,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或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时,均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以终身教育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基点,并以实现这些原则为主要目标。

14.商代已经有了比较正规的教育场所。

作为商代特有的大学,并在其中学习礼乐的教育机构是

A.瞽宗

B.序

C.校

D.庠

答案:

A

[解答]夏、商、周都有序、校、庠这些教育机构,而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5.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到的绅士教育,实际上是一种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答案:

B

[解答]洛克反对学校教育,提倡家庭教育,集中反映在《教育漫话》中。

16.创办“泛爱学校”的人是

A.巴西多

B.洛克

C.夸美纽斯

D.斯宾塞

答案:

A

[解答]根据柏拉图、夸美纽斯等人的教育思想,巴西多创办了“泛爱学校”。

17.下列专科学校中,成立最早的是

A.四学馆

B.鸿都门学

C.总明观

D.崇玄学

答案:

B

[解答]鸿都门学成立于东汉灵帝时,在四个选项中是成立最早的专科学校,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8.唐代地方官学的管理者是

A.长史

B.祭酒

C.学政

D.司业

答案:

A

[解答]祭酒和司业是国子监的长官,负责中央官学的管理,学政是明清时期地方官学的管理者。

在唐代,地方官学由专职官员长史管理。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9.《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师道”的专论。

它的作者是

A.扬雄

B.韩愈

C.柳宗元

D.王夫之

答案:

B

[解答]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师道的专论。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0.随着书院的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方式是

A.大都授

B.下帷讲学

C.讲会

D.转相授受

答案:

C

[解答]大都授、下帷讲学和转相授受,都是书院产生以前的私学教学方式。

讲会是书院教学的特有方式。

开风气之先的是南宋的朱熹和陆九渊。

到了明朝中叶以后,书院讲会之风大盛,促进了学术的交流和学术的发展。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1.“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这强调“朱子读书法”中的

A.着紧用力

B.切己体察

C.循序渐进

D.居敬持志

答案:

A

[解答]“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这体现了“着紧用力”读书方法。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2.第一所主要面向华人的教会学校是

A.英华书院

B.马礼逊学堂

C.宁波女塾

D.崇信义塾

答案:

A

[解答]1818年,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英华书院,这是第一所主要面向华人的教会学校。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3.洋务教育时期,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留学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

A

[解答]1872年的留美幼童是中国近代的第一批留学生。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4.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定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

A

[解答]“壬寅学制”颁布于1902年,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定学制。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5.蔡元培在对北京大学校风整顿中所体现的“大学之道”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B.“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C.“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D.“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答案:

B

[解答]蔡元培在对北京大学校风整顿中所体现出的“大学之道”涉及大学的教育宗旨问题。

在四个选项中,“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以及“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都是蔡元培提出的。

前者反映了他对大学宗旨的理解,后者反映了他对大学办学原则问题的认识。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6.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A.李大钊

B.恽代英

C.杨贤江

D.邓中夏

答案:

C

[解答]李大钊、恽代英、杨贤江都曾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教育问题,但杨贤江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7.针对农民的愚、贫、弱、私“四大问题”,主张以“三大方式”和“四大教育”进行乡村建设的教育家是

A.梁漱溟

B.黄炎培

C.晏阳初

D.陶行知

答案:

C

[解答]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的“症结”在于愚、贫、弱、私,因而主张以“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作为其乡村教育实施的要点。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8.教学心理学出现的时期是

A.1900年之前

B.1900—1920年

C.1920—1960年

D.1960年以后

答案:

D

[解答]桑代克在1913—1914年将他在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扩展为三卷本,分别关注学生发展、学生差异以及学习心理领域,教学心理学这一领域是在1960年以后出现的。

29.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答案:

D

[解答]艾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其中,第一个阶段(O~1岁)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1~3岁)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3~6岁,即幼儿园阶段)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的阶段。

第四个阶段(6~12岁,即小学阶段)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的阶段。

第五个阶段(12~18岁,即中学阶段)是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的阶段。

30.男女两性不存在差异的方面是

A.智力发展总体水平

B.具体智力表现

C.学习动机发展特点

D.学习归因特点

答案:

A

[解答]目前没有任何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的研究结果证实男女两性在智力发展总体水平上存在差异。

31.能够解释“爱屋及乌”的条件反射的规律是

A.条件反射的泛化

B.条件反射的分化

C.高级条件作用

D.条件反射的获得

答案:

A

[解答]任何个体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刺激条件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刺激泛化。

32.一个儿童看到同伴使用锤子将钉子顶到了墙里,他不仅学会了如何钉钉子,还经常使用锤子探究周围的环境,这体现了通过榜样示范学习的

A.习得效应

B.情绪唤起效应

C.环境加强效应

D.反应促进效应

答案:

C

[解答]环境加强效应是指学习者看到榜样的行为的同时可能也会注意到榜样或榜样行为的其他特征。

33.在加涅总结的信息加工模式中不包含的结构是

A.信息流程

B.中央执行系统

C.期望事项

D.执行控制

答案:

B

[解答]加涅总结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包括信息流程、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

信息流程描述了个体对于信息的加工过程。

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动机。

执行控制负责调节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34.阿特金森认为个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受到追求成功的动机、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的影响,影响个体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的因素是

A.追求成功的动机

B.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

C.行为成功后的诱因值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解答]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影响其对不同难度任务的选择。

当个体有较高成就动机时,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

当个体有较低的成就动机时,倾向于选择难度较大或较小的任务。

35.皮亚杰所指的同化过程类似于学习迁移中的

A.横向迁移

B.纵向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

C

[解答]皮亚杰所指的同化是使用原有的图式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即原有的学习内容对于新的学习发生了影响,类似于顺向迁移。

36.某学生画出某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图帮助自己学习,其所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加工策略

答案:

C

[解答]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之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

37.定性研究者与定量研究者相比更可能

A.把从事研究的个人经验作为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

B.研究样本而非个案

C.假定一个恒定的社会现实

D.将社会现实分解为变量

答案:

A

[解答]教育研究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根据它们研究范式不同来区分的。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世界的方法。

定性研究是具有特定情境性的,研究者角色就是这种情境中的一部分。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8.依据假设的形成,下面的分类错误的是

A.归纳假设

B.演绎假设

C.解释假设

D.研究假设

答案:

C

[解答]依据假设的形成,假设分为归纳假设、演绎假设和研究假设。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9.现从8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0名进行测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0人是总体

B.10人是样本

C.样本容量是80

D.样本容量是10

答案:

D

[解答]总体是80名学生的测验成绩,样本是10名学生的测验成绩,故应说总体容量是80,样本容量是10。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40.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文献检索的新途径,主要有

A.命令检索

B.光盘检索

C.联机检索

D.国际互联网检索

答案:

C

[解答]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文献检索的新途径,主要有脱机检索和联机检索两种形式。

脱机检索是指研究人员向计算机操作人员提问,建立用户提问档,按提问档定期对新到文献进行检索,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研究者。

联机检索是指用户利用检索终端,通过卫星通信网络可以与任何与之相联系的情报检索系统联机,运用特定的指令和检索策略与检索系统的电脑进行“人机对话”,从预先编制并储存好的数据库中查找所需的文献情报。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1.按照观察的实施程序和方法,教育观察可分为

A.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B.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C.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答案:

D

[解答]观察法按观察实施程序和方法的标准化程度,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根据观察目的,预先确定观察范围,以标准化的观察手段、观察程序和观察技术进行有计划的系统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是对观察的目的、程序和步骤等不作严密的规定,也不用标准方法进行记录,比较灵活,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宝贵资料。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42.教育调查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其分类标准是根据

A.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

B.调查研究的目的

C.调查手段

D.调查材料的性质

答案:

A

[解答]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按照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教育调查可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43.一个真实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除了

A.把研究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B.对实验组进行处理干预

C.测量完因变量后选择控制组

D.比较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因变量上的表现

答案:

C

[解答]在真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都能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

被试随机选择并随机分派到组。

当然实验的目的还是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因变量上的表现。

但是绝对没有测完因变量之后才选择控制组的。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4.关于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下面哪句话是对的?

A.保持了较高的外部效度

B.克服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弊端

C.适用于大规模的教育实践活动

D.有利于宏观的理论问题的探讨和解决

答案:

B

[解答]教育行动研究更适用于小规模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利于宏观的理论问题的探讨和解决。

同时,不能对研究的外部效度做过高的要求。

不过它可以克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弊端,是解决教育研究中理论脱离实际倾向的良好途径。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45.变量A和变量B之间完全负相关的含义是

A.个体在变量A上的分数与在变量B上的分数没有关系

B.个体在变量A上的分数越高,其在变量B上的分数也越高

C.个体在变量A上的分数越高,其在变量B上的分数越低

D.个体在变量A上的分数变异导致了个体在变量B上可观察到的分数变异

答案:

C

[解答]负相关说的是变量B随着变量A的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的现象。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二、辨析题

要求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矛盾的。

答案:

[答案要点]错误。

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没有全面和谐的发展,也不会显示出完美的个性,也不会有个性的很好发展。

德、智、体等各种素质在个体身上的和谐发展,正是个性完美发展的表现。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不矛盾。

[解答]本题出自“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

(一)条“教育目的”之第4点“我国的教育目的”。

本题旨在考查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即培养“劳动者”、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就是说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二者并不互相排斥。

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指德、智、体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民初的“新教育方针”完全否定了清末颁布的“教育宗旨”。

答案:

[答案要点]错误。

民初的“新教育方针”改造了清末颁布的“教育宗旨”,而不是完全否定它。

[解答]本题考查考生对“新教育方针”与清末颁布的“教育宗旨”关系的掌握情况。

清末颁布的“教育宗旨,,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在民初的教育方针中,“忠君、尊孔”因与共和政体和思想自由不符而被废除,“尚公、尚武、尚实”分别被改造为公民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

3.强化总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

[答案要点]错误。

斯金纳使用强化理论对学习本身的论述就是对学习动机的论述。

个体的行为因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概率增加就是动机增强,个体的行为因受到惩罚而发生的概率降低就是动机减弱。

当个体缺失学习动机时,使用强化原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强化,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个体具有强大的内在学习动机时,使用强化原理奖励学生的学习行为,可能使学生的学习与强化物联系起来,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第四章中强化理论的内容。

在分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时,要联系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外来动机的分类,既看到强化对外来动机的激发作用,又要看到它对内在动机的削弱作用。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案:

[答案要点]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

(1)教育的文化传递和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和批判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和创造功能。

[解答]本题出自“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三)条“教育的社会功能”之第3点“教育文化功能”。

本题旨在考查教育的功能。

教育一方面受到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也对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功能。

把教育功能与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结合起来有助于对教育与社会发展诸关系的把握。

相应地,教育也具有一定的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文化的保存与传递、选择与批判、交流与融合、更新与创造。

2.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答案:

[答案要点]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

(1)道德教育;

(2)思想教育;

(3)政治教育;

(4)法制教育。

[解答]本题出自“教育学原理”第九章“德育”第

(二)条“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本题旨在考查德育的概念及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道德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品德;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立场;法制教育即引导学生养成自觉维护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

3.简述《大学》的教育思想。

答案:

[答案要点]

(1)“三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儒家对大学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达。

(2)“八条目”:

《大学》认为人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可分为八个步骤: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解答]本题考查考生对《大学》教育思想的掌握情况。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篇章。

其中心思想是提出大学教育的“三纲领”和“八条目”,并进行了论证。

它涉及整个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