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7142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部 审 核 报 告.docx

内部审核报告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内部审核报告

上海一钢机电有限公司

2015年09月18日

内部审核报告

一、审核目的

检查本公司管理体系是否有效有序运行,各部门执行管理体系文件的符合性、有效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再发生。

二、审核范围

1、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范围:

冶炼、轧制机电设备部件及备件、大型钢结构件的加工制造、设计、开发、安装和检修;桥式起重机制造、安装和检修;变配电(含电缆)及电气设备安装、试验和修理;冶金工业炉窑检修。

2、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围:

⑴地理范围:

上海市宝山区长江路735号。

⑵工厂范围:

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全部活动场所,包括:

在不锈钢分公司的炼铁、炼钢、轧制等分厂内的活动场所。

⑶活动范围:

冶炼、轧制机电设备部件及备件、大型钢结构件的加工制造、设计、开发、安装和检修;桥式起重机的制造、安装和检修;变配电(含电缆)及电气设备的安装、试验和修理;冶金工业炉窑的检修等涉及的生产、支持性及相关的管理活动。

3、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涉及单位:

炉窑分公司;营销采购部、生产运行部、技术质量部、安全环保部、设备管理部、综合办公室(含工会)、财务核算部等七个管理部门;以及电修、机修、金加工、辊子修复、行车运行、炼铁保修、炼钢保修、轧制保修等八个生产中心。

三、审核准则

1、GB/T19001:

2008、GB/T24001:

2004、GB/T28001:

2001标准;

2、国家、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

3、上级公司及相关方的有关规定;

4、上海一钢机电有限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

5、合同或技术协议等。

四、审核安排

1、审核组:

组长:

张昌华

组员:

韩英华陈绍安虞海红张亮范磊周平徐峰戴华民龚晓娣李荣冠贡献蒋东渝杨勇黄学文左建伟

2、审核时间

2010年10月12日~10月18日。

五、审核综述:

公司管理体系内审组按审核计划的安排,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产品和活动范围进行了现场审核,在对所有审核发现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审核组认为:

一、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方面

1、质量体系方面

公司建立和实施“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具有持续稳定地满足顾客、法律法规要求和持续改进的能力。

主要体现在:

⑴公司年初制定的质量目标,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全面实现。

⑵公司能针对扇形段检修过程问题、以及顾客意见,采用管理改进、和技术攻关等手段,提高检修质量,以持续满足顾客要求。

⑶不锈钢事业部的各类检修(计划内的年修、定修、联合检修,以及非计划内的保修、抢修、操调等)活动,均能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及时予以完成,为不锈钢事业部的顺行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2、安全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方面

⑴公司建立和实施的“以危险、危害风险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为基础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使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主要危险、危害风险有关的活动基本处于受控状态,没有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和职业伤害,安全和职业健康的目标基本得到实现。

⑵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如:

全员培训、专项培训、技能培训、转岗培训、带教、事故案例教育等),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为确保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⑶2011年公司投入安全生产费用300万元(未包括协力员工的防护措施费),包括:

防护用品及消防设施费200万元,各类培训30万元,安全措施费55万元等,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⑷公司关注员工的健康,按期对接触尘毒、高温岗位的员工及全体员工进行了岗位伤害检查和健康检查,并对尘毒、高温岗位采用了有效的防护措施,为公司职业病零发生提供了保障。

3、环境体系方面

公司建立和实施的“以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为核心的环境管理体系,使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增强,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在预防和治理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绩效。

⑴2011年度各类环境污染事故,也未受到环境罚款。

⑵各类生产废弃物排放符合规定要求(包括:

不锈钢事业部的要求)。

二、公司有待重点关注的问题

1、重“安全”、轻“环境”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安全环保部提供的部门职责分工表,明确了部门人员的“安全”职责、权限,而没有明确环境管理的具体职责、权限。

⑵在生产、检修活动过程的控制文件中(包括:

生产运行部组织施工方案、及生产中心编制的施工方案等),均对生产、检修过程中安全、职业健康风险进行了辨识,并明确了各类风险的控制措施。

对环境管理的要求几乎没有,特别是生产、检修过程产生的废物没有明确的控制要求。

⑶公司安全环保部、及各生产单位提供的日常检查记录表明,安全检查的内容齐全,并对发现的问题均能按期予以整改。

但检查记录表中没有环境检查的内容(包括:

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危险废物的控制等)。

⑷2011年初,公司1号文根据上级公司要求制定的环境目标(2011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与2010年同比下降5%),没有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展开,也未明确控制措施和控制准则。

每月安全环保部对公司的安全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验证,并明确下月的控制要求,但安全环保部未能提供公司环境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跟踪、验证记录。

2、对协力单位的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⑴在现场审核过程发现,下发给协力单位实施的项目,生产运行部或生产中心仅提供施工方案、及工作量签证单,均不能提供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记录。

(包括:

现场交底记录、三方确认记录、过程控制记录、验收记录等)。

⑵生产运行部及生产中心也明确相应的控制流程,过程控制的准则和职责及控制细则。

3、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还需进一步规范化

⑴公司应按法规要求,规范应急准备和响应的控制,并针对重点作业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应急预案体系。

包括:

公司应急预案数量、种类(综合类、专业类、现场事故处理类)及各类应急预案的归口单位。

⑵按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综合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

目前,公司相关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从格式、内容上看,与法规规定存在一定差距。

特别是预案中应急设施、材料等资源的配置未进行系统的策划。

⑶同时,应对各类应急预案的演练、培训等进行策划,并对各单位的应急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并保持跟踪、验证记录。

目前,公司对应急控制还未从整个管理层表面上进行策划,也未明确哪些预案应进行演练,哪些进行培训。

4、公司安全、环境投入的管理,与国家法规规定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

⑴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定,明确安全投入的管理内容及控制流程;

⑵公司的安全投入费用也未进行专项统计。

三、本次审核发现的不符合情况

1、本次审核发现:

见附表1。

2、本次审核开具的不符合报告情况

⑴本次内审共发现的75(实际58)项不符合,严重不符合0项,一般不符合56(实际47)项,观察项19(实际11)项。

三体系不符合分布情况见表2。

注:

括号外的数据为三体系单独计算;括号内的数据为三体系整合后实际数据。

表2:

体系名称

观察项

一般不符合

严重不符合

合计

质量体系

2

13

0

15

环境体系

10

19

0

29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

7

24

0

31

合计

19

56

75

⑵质量体系不符合按要素分布情况,见:

附表3;

⑷环境体系不符合按要素分布情况,见:

附表4;

⑸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不符合按要素分布情况,见:

附表5;

这些不符合项已经得到了受审核部门和单位的确认,并向管理者和管理者代表进行了报告。

六、审核结论

1、从内部审核结果来看,管理体系的运行基本上符合所选标准的要求,体系运行有效。

2、受审核部门和单位已承诺尽快提出纠正和/或纠正措施计划,加以实施,在纠正和/或纠正措施完成后,内审组将对改进结果实施跟踪验证,并将结果报告管理者代表。

审核组长:

张昌华

2010年10月19日

附表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发现的问题

整改单位

问题

涉及体系

体系要素

性质

整改措施

备注

安全环保部

1

未按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要求,组织开展本年度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再辨识。

E/O

4.3.1

一般

2

提供的“公司安全管理网络图”未将协力单位纳入。

未能提供“公司环境管理的网络图”,及各层次责任人员的职责、权限。

E/O

4.4.2

一般

3

未能提供公司应急预案数量、种类(综合类、专业类、现场事故处理类)及各类应急预案的归口单位。

同时,也未对各类应急预案的演练、培训等进行策划,并对各单位的应急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并保持跟踪、验证记录。

E/O

4.4.7

一般

4

环境目标(2011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与2010年同比下降5%;危险废物回收处理;废弃物的分类控制等)未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展开,也未制定实现目标的管理方案。

E

4.3.3

一般

5

未能提供2011年度危险废弃物的监控、检查记录(危险废物的处置单位资格、处置的合规性等)。

E

4.5.1

一般

6

未按公司的程序规定,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适用性进行评价。

E

4.5.2

一般

设备管理部

7

提供的《电焊机检查情况记录》中,绝缘电阻的要求为≥1MΩ,而根据GB15579.1-2004《弧焊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及GB15578-2008《电阻焊机的安全要求》,对电焊机的绝缘电阻的要求是:

输入回路对焊接回路≥5MΩ,控制回路和外露导电部件对所有回路≥2.5MΩ。

O

4.4.6

一般

8

不能提供今年上半年新增的自制设备“轴承加热器”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O

4.4.6

一般

9

部门的管理目标中没有环境管理的目标、指标。

E

4.3.3

一般

10

未能提供危险废弃物(如墨盒等)处置记录(处置单位资格、处置记录等)。

E

4.4.6

一般

整改单位

问题

涉及体系

体系要素

性质

整改措施

备注

总工办

11

提供的现行标准目录中,收集的标准目录最晚时间为2005年6月,2005年6月以后收集的标准未纳入目录。

Q

4.2.3

一般

综合办

12

提供的《机电公司行政管理岗位职责》中,还是设备技术部的管理职责,没有将设备管理部、总工办的职责分开。

Q

E/O

5.5.1

4.4.2

一般

13

提供的《员工岗位设置要求》(FG/21.2-2008)中规定,环保员的“教育”方面要满足“初中毕业”要求,而“经验”方面规定需“具有环境工程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三年以上工作经历并熟悉本岗位业务”,存在矛盾。

E

4.4.2

一般

生产运行部

14

查:

《炼铁厂1BF、2DL年修策划书》中《1BF重力除尘搅拌机整体更换》项目,未明确“联轴器三位控制精度”、及回装“控制尺寸”等技术参数具体要求。

Q

7.1

一般

15

联合检修项目完成的实际情况,与计划项目数不一致,但生产运行部不能提供计划变更的相关信息。

Q

7.2

一般

16

2011年5月,组织编制的《热轧年修策划书》,其中:

炉修施工方案,A2、A3输送辊检修施工方案,电机拆检施工方案等,均没有环境的控制要求(包括:

各类废弃物如何处置的要求)。

E

4.4.6

一般

17

提供的危险源辨识表中,未对专职驾驶员酒后驾车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也明确控制要求。

O

4.3.1

一般

18

提供的《机电公司员工岗位设置要求》中,缺少专职驾驶员岗位要求。

Q

E/O

6.2.1

4.4.2

观察项

19

未能提供“车辆运输和吊装作业”安全控制的准则。

O

4.4.6

一般

营销采购部

20

未按公司要求,每半年一次,对业务损失、担保索赔、顾客意见之类的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改进需求。

Q

8.2.1

一般

21

“环境影响评价表”中涉及废弃油漆桶排放,采取措施为:

集中回收,交开发公司,实际是由上海安亭环保有限公司回收.

E

4.4.6

观察项

22

五金仓库现场安全通道被堵、照明灯有2只不亮。

O

4.4.6

一般

整改单位

问题

涉及体系

体系要素

性质

整改措施

备注

炼铁保修

中心

23

未能提供检修、保修过程中应执行的不锈钢事业部的制度、规程等管理文件及清单。

Q

E/O

4.2.3

4.3.2

一般

24

现场使用空气呼吸器碳纤维瓶有效期已过。

O

4.4.6

一般

25

提供的《定期安环综合检查记录》中,无环境方面的检查记录。

E

4.5.1

一般

26

中心未进行2011年度的合规性评价。

E

4.5.2

观察项

炼钢保修中心

27

公司管理手册规定,在线保修项目、检修项目,按项目的计划号进行标识(等记),由生产中心保持。

但中心未能提供委托单项目的登记记录,使项目追溯困难。

Q

7.5.3

一般

28

2011年5月新承接了“炼钢厂熔清炉区域保修”业务,但未对这一活动所涉及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

E

4.3.1

一般

29

2011年重大风险清单中有重大风险8项,而危险源评价表中只有1项评价为重大风险,两者不一致。

O

4.3.1

一般

30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无培训计划,实施后的考试试卷中未明确是2011年,资料不清。

O

4.4.2

一般

31

叉车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标识不清,无编制、无审核、无批准。

O

4.4.5

一般

轧制保修中心

32

目前在用的《检修派工单》、《安全确认书》、《安全交底确认书》、《高处作业签证单》、《定修评价表》等均未纳入中心的记录一览表。

Q

E/O

4.2.4

观察项

33

提供的《定修评价表》无用户单位确认,且不能提供今年以来的全部定修记录。

Q

8.2.4

一般

34

中心提供的“公司应急响应人员名单”为过期版本,上面仍出现辊修中心,同时未将炉窑分公司纳入。

E/O

4.4.7

观察项

35

未能提供磨辊间区域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准则及甲方要求。

E

4.4.6

一般

36

编制的2011年冷轧CAPL线年修施工方案中,对环境的要求为口号式(如:

按ISO14000标准进行控制),无针对项目特点制定相应的控制准则(如:

产生何种废物,该废物的具体处置方式等)。

E

4.4.6

一般

37

中心未进行2011年度的合规性评价。

E

4.5.2

观察项

整改单位

问题

涉及体系

体系要素

性质

整改措施

备注

轧制保修中心

38

2011年2月,中心发生一起轻伤事故;6月发生一起火灾事故,但中心不能提供针对上述事故进行的原因分析,及措施记录。

O

4.5.2

一般

电修中心

39

中心未建立电气试验设备台帐,也未制定日常维护规定,及保持日常维护相应的记录。

Q

7.6

一般

40

2011年7月9日,中心对金加工27号行车齿箱修理,但中心未能提供竣工验收记录。

Q

8.2.4

一般

41

查:

编号为11-9-119-1粗轧立辊电机现场拆装项目(昂电施工),及编号为:

2#废气风机拆检项目(中亚施工),电修中心均没有提供施工过程的控制记录及三方确认记录。

Q

8.2.4

一般

42

中心已建立应急预案(7只),并按要求对预案进行了演练,但未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也未对应急预案适用性进行评价。

E/O

4.4.7

观察项

43

抽查中心提供的安环监察记录,对查出的各类缺陷只反映已整改,未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

E/O

观察项

44

中心按要求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抽背,但对插入式协力员工从未进行过安全规程的抽背工作。

O

4.5.1

一般

45

2010年11月10日,行车点检员对炼铁保修中心使用的1T*11M的电动葫芦进行了点检,发现指示灯坏,需要修理。

但点检人员不能提供对该行车修复后的验证记录。

O

4.5.2

一般

机修中心

46

公司下发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清单,机修中心未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识别、更新。

E/O

4.3.2

观察项

47

2011年中心安全目标指标与公司年初下达的指标不符,其为:

生产性工亡事故为0,轻伤事故伤害频率≤1.1,伤害严重率≤116,而公司对各中心目标指标均为轻伤及以上事故为0。

O

4.3.3

一般

48

未针对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O

4.3.4

一般

49

机修工场间一消防箱前堆满备件、现场有四个照明灯不亮。

O

4.4.6

一般

50

对法律法规适用性未定期进行评价。

E

4.5.2

观察项

整改单位

问题

涉及体系

体系要素

性质

整改措施

备注

金加工中心

51

在金加工中区生产现场,作业编号2011-9-132,图号640-11697加工辊子原外径尺寸?

346,现场改为?

336,无修改人签名,也无技术文件修改通知书。

Q

7.5.1

一般

52

提供的9月份“二级目标、指标验证”记录中,刀具消耗5979.16元,油品消耗3483.01元,但中心提供不出消耗费用的统计依据。

E

4.5.1

一般

53

中心未对“消防和交通”目标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O

4.3.4

观察项

54

公司规定中心每月4次进行安全、环境综合检查,但中心出示每月1次的检查记录(定期安环综合检查记录),并且提供的《定期安环综合检查》中检查人员、被检查人员的姓名均为打印,不能体现现场检查的真实性;

同时,中心未提供消防安全检查记录。

O

4.5.1

一般

行车运行中心

55

中心2007年10月制定的《作业区考评细则》(目前在用),无编制、审核、批准、和实施日期,也未纳入中心的文件清单。

E/O

4.4.5

一般

56

公司下发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清单,但行运中心未识别出符合其实际的法律法规(包括不锈钢事业部的要求等)。

O

4.3.2

一般

炉窑分公司

57

提供的安全目标、指标未和公司的目标指标一一对应,遗漏职业病体检率100%的指标。

环境目标仅“环境事故为零”一项,而未结合分公司识别的重大环境因素进行制定。

E/O

4.3.3

一般

58

作业现场使用的钢包烘烤作业指导书规定:

烘烤温度为800度,而现场正在烘烤的钢包温度为780度,与实际偏差20度。

Q

8.2.3

一般

附表3:

质量体系不合格项分布表

标准

条款

综合

生产

运行

营销

采购

设备

管理

总工办

炉窑分公司

轧制保修

炼钢保修

炼铁保修

机修

中心

电修

中心

金加

工中

合计

4

4.1

4.2

4.2.1

4.2.2

4.2.3

1A

1A

2A

4.2.4

5

5.1

5.2

5.3

5.4

5.5.1

1A

1A

5.5.2

5.5.3

5.6

6

6.1

6.2

6.3

6.4

7

7.1

1A

1A

7.2

1A

1A

7.3

7.4

7.5

1A

1A

2A

7.6

1A

1A

8

8.1

8.2

8.2.1

1A

1A

8.2.2

8.2.3

1A

1A

8.2.4

1A

2A

3A

8.3

8.4

8.5.1

8.5.2

8.5.3

合计

1A

2A

1A

1A

1A

1A

1A

1A

3A

1A

13A

A为一般不符合,B为严重不符合

附表4

环境体系不合格项分布表

标准

条款

管理

总工办

炉窑分公司

轧制保修

炼钢保修

炼铁保修

行车运行

合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