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常用成语故事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76377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常用成语故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常用成语故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常用成语故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常用成语故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常用成语故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常用成语故事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常用成语故事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常用成语故事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常用成语故事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常用成语故事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常用成语故事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常用成语故事二.docx

《中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常用成语故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常用成语故事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常用成语故事二.docx

中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常用成语故事二

中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常用成语故事

(二)

41、锦囊妙计

三国时,为联合抵抗曹操,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

后来孙权要收回,可刘备不愿归还。

周瑜设下美人计,招刘备来东吴与孙权的妹妹结婚,然后扣住刘备,逼他归还南郡。

刘备按诸葛亮给他的藏在三个锦囊中的三条计策行事,结果在他的保护下,安全地回到了荆州。

[注释]锦囊:

封藏机密文件或诗稿的织锦口袋。

[提示]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办法。

42、开卷有益

宋太宗赵光义命令宰相李昉组织编写了一部学术价值颇高的百科全书,叫《太平御览》,总字数达四百七十八万个。

他规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

大臣们劝他不要太劳累了,宋太宗回答说:

“只要打开这部书阅读,就能从中获益,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注释]开卷:

打开书本,指读书。

[提示]指读书有很多好处。

43、开天辟地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合在一起的,一片混沌,像一只大鸡蛋。

而人类的祖先盘古,顶破了“蛋壳”。

其中轻而清的物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下沉,变成了地。

盘古头顶天,脚撑地,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盘古也高一丈,用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任务。

[提示]现在常常比喻前所未有。

44、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人坐船过江,不慎将佩剑掉进江里,他立即在剑落水的船身上刻上记号。

同船的人问他:

“你刻这个记号有什么用?

”楚国人说:

“刚才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

一会儿我可以顺着这个记号下去找。

”等船靠了岸,楚国人就从做上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

[提示]比喻办事刻板拘泥不知变通。

45、空中楼阁

从前有一个财主,他看见别人的三层楼房,心里十分羡慕,决定也造一座。

他要求找来的工匠只造第三层楼,第一层、第二层统统不要。

工匠们听了哭笑不得,说: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没有第一层和第二层,怎么能盖起第三层呢?

[提示]比喻脱离实际的谬论或虚构的事物。

46、如释重负

春秋时,季孙、叔孙和孟孙三个家族掌握了鲁国的军政大权。

鲁昭公为夺回权利,派兵去攻打季孙氏。

叔孙氏和孟孙氏知道后,立刻前来救援。

三家联合起来,把昭公的军队打得大败,昭公只得逃亡齐国。

因为他原来已经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觉像放下沉重的负担。

[注释]释:

放下。

负:

负担。

[提示]形容人们解除了负担后的轻松心情。

47、如鱼得水

东汉末年,刘备请到诸葛亮做军师后,经常得到诸葛亮的指点,对天下形势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十分亲密。

开始时,关羽和张飞很不服气。

刘备说:

“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你们应该理解。

[提示]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48、千钧一发

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枚乘,擅长写辞赋。

他在吴王刘濞那里做谋士时,反对吴王反叛朝廷。

他劝吴王:

“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之重的东西,下边是深渊,头发丝一断,那东西你就别指望重新得到了。

你谋反朝廷,危险的程度就像这头发丝一样。

”刘濞不听,其兵反叛,最终被朝廷的大军消灭。

[注释]钧:

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即十五千克)为一钧。

[提示]比喻形势或情况已极其危急。

49、手不释卷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善于领兵作战,立下不少战功。

但他有一个毛病:

不愿读书。

吴王孙权对他说:

“你掌管军政大权,应该多读兵书和史书。

”他回答:

“抽不出时间。

”孙权说:

“光武帝领兵打仗时,手都从来不离开书,你比他还忙吗?

”从此,吕蒙努力学习,成了一个有学问的将领。

[注释]释:

放开。

卷:

书本。

[提示]形容勤奋学习或看书入迷。

50、鹬蚌相争

一只大河蚌躺在河滩上晒太阳。

它张开贝壳,一只鹬鸟闪电一般扑过来,长长的嘴像剑一样刺入贝壳。

河蚌立即关紧贝壳,把鹬鸟的长嘴夹住了。

在他们互不相让地争斗时,一位渔翁恰巧路过,很轻松地把它们俩都捉住了。

[注释]鹬:

鹬鸟。

[提示]比喻两者相争,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一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连用。

51、名落孙山

宋朝时候,有个名叫孙山的读书人,他与同乡的儿子一起去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最后一名。

看完榜后,他马上高兴地回家去了,同乡问他:

“我儿子考中了吗?

”他幽默地回答;“您儿子的名字排在孙山后面呢!

[提示]比喻投考不中或选拔时未被录取。

52、塞翁失马

古时候,边塞有位老人,人称塞翁。

有一天,他丢了一匹马。

别人来安慰他,他说:

“这不一定是坏事。

”后来,丢失的马带回来一匹好马。

大家来祝贺,他说:

“这不见得是好事。

”不久,他儿子骑这匹好马时,摔瘸了腿,他说:

“没准是好事呢。

”后来爆发了战争,他的儿子因腿瘸没有当兵而活了下来。

[注释]塞:

边塞。

翁:

老头儿。

[提示]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53、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广纳人才,想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他听说在隆中卧龙冈隐居的诸葛亮是个奇才,就去请他出山。

一连去了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

第三次,诸葛亮正在屋里睡觉,刘备站在院里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

诸葛亮被感动了,答应出山相助。

后来,刘备在诸葛亮帮助下建立了蜀国。

[注释]顾:

拜访。

茅庐:

草屋。

[提示]比喻真诚地再三邀请人家。

54、悬梁刺股

战国时,苏秦发愤读书,深夜感到瞌睡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

后来终于成为那个时代著名的政治家。

汉朝的孙敬,为了不让打盹影响学习,用绳子系着头发,悬在屋梁上,一打盹,头皮就会被绳子扯疼。

他后来成为一位儒学大师。

[注释]股:

大腿。

[提示]形容学习非常刻苦。

55、举一反三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注释]反:

推及,推论。

[提示]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

56、班门弄斧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善于使用斧头砍削木器,所以人们认为在他的门前舞弄斧头是不自量力的行为。

明代诗人梅之涣讥讽在李白墓前题诗的人,写过这样一首诗: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注释]班:

鲁班,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匠。

[提示]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57、囫囵吞枣

从前,有个人在路上边走边吃梨。

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位医生。

医生对他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却会伤脾。

”那人从口袋里掏出几颗枣,问道:

“那么吃枣呢?

”医生说:

“枣补脾,可是会伤害牙齿。

”那人说:

“我有办法了,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

”说完,他把枣一口吞了下去。

[注释]囫囵:

完整,整个儿。

[提示]多用来比喻学习时不加以分析和理解,而笼统地全部接受。

58、凿壁偷光

汉朝时,有个读书人叫匡衡,因为家境贫穷,买不起蜡烛和灯油,晚上无法看书。

他发现隔壁富户每天晚上都点着蜡烛,屋里被照得通亮,就偷偷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光亮就从这个小孔里照过来。

匡衡就在这光亮下刻苦读书。

他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注释]壁:

墙壁。

[提示]指想尽办法刻苦读书。

59、草木皆兵

东晋时,秦王苻坚率兵百万南下攻打东晋,而东晋只有八万兵马应战。

没把对方放在眼里的苻坚却在首战落败,士气大伤。

一天晚上,心中烦躁的苻坚登高观察晋军,只见晋军布阵整齐,再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形。

他对弟弟苻融说,敌兵很多呀。

后来,在淝水的决战中,秦军大败。

[注释]皆:

都。

[提示]比喻失败者恐惧、多疑的心理。

60、持之以恒

元朝,有个叫陶宗仪的人,考进士落榜,并不气馁,继续刻苦读书。

他在下地劳作间隙时,总是读书。

田野里没有纸,他就把心得记在树叶上,回家后装进瓦罐里,十几年时间装满了十几个瓦罐。

有人不理解,他说:

“学习就应持之以恒。

”后来,他整理树叶,编了本《南村辍耕录》的书,很受欢迎。

[注释]持:

坚持。

恒:

恒心。

[提示]指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61、出类拔萃

孟子是春秋末期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说:

“麒麟和一般走兽是同类,凤凰和普通飞禽是同类,圣人和百姓也是同类;而孔子作为圣人,远远超越同类人中的佼佼者,没有人比他更伟大了。

[注释]出:

超出。

类:

同类。

萃;聚集。

[提示]比喻人的品德和才能超出一般人。

62、从容不迫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庄子,在一次与另一位哲学家惠子辩论时,指着水中的鱼说:

“它从容不迫地游来游去,多快乐啊!

”惠子说:

“你又不是那条鱼,怎么知道?

”庄子说:

“鱼快不快乐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我们自己快乐,所以可以认为水里的鱼同样非常快乐。

[提示]形容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63、大器晚成

三国时,有个叫崔林的人,年轻时既没成就又无名望,被亲朋好友看不起,只有堂兄崔琰常对人说:

“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就,崔林以后一定能成大器的。

”后来,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曹丕当政时做了大官。

[注释]器:

指才能。

[提示]比喻有大才能的人要经过长期磨练,往往成名较晚。

64、亡羊补牢

战国时,楚襄王沉湎于享乐,不理朝政。

大臣庄辛劝他也没用。

后来秦军攻占了楚国不少地方。

这时,他问庄辛怎么办。

庄辛说:

“丢失了羊,赶紧修补羊圈还算不迟。

大王现在振作起来,楚国还有希望。

”楚襄王采纳了庄辛的建议,后来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注释]亡:

丢失。

牢:

牲口圈。

[提示]比喻出了问题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再受损失。

65、口若悬河

晋朝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叫郭象。

他在对老子和庄子学说的研究上很有造诣。

由于他学识渊博,表达能力强,对任何复杂的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学者王衍称赞他说:

“听郭象讲话,好像是悬于山上的河流倾泻而下,从无枯竭的时候。

[注释]若:

好像。

悬河:

形容像激流倾泻而下。

[提示]比喻口才好,能言善辩。

66、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专门成立了三百人的大乐队。

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不会吹竽,他混进了乐队里,摇头晃脑地“假吹”,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

齐宣王去世,继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无法再混充下去,只好悄悄溜走了。

[注释]滥:

蒙混。

充:

冒充,凑。

竽:

古乐器名。

[提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里面充数,也用来表示自谦。

67、柳暗花明

南宋诗人陆游被朝廷免去官职后,闲居在家乡山阴。

有一次,他去西山游玩,路过一个鲜花怒放、绿柳成荫的小村庄,美丽的景色激起了他的灵感,他写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游山西村》。

诗中就是用“柳暗花明”一词来描绘这个小村庄的景色的。

[注释]暗:

浓绿。

明:

亮丽。

[提示]本意是形容美丽的景色。

后来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68、买椟还珠

据说,楚国有位珠宝商人,为了把一颗贵重的珍珠卖个好价钱,请人做了一只非常精致的珠宝盒来盛放这颗珍珠。

一位郑国人出高价把它买了回去。

谁知,过了没几天,这位买主竟然拿着珍珠来找商人,对他说:

“你把这珍珠遗留在盒子里了,我买的是盒子,这珍珠还给你吧。

[注释]椟:

盒子。

[提示]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69、门可罗雀

西汉时,翟公曾经做过廷尉,因为这是一个很有权势的官职,所以当时家里宾客很多。

后来,他被免了职,立刻门庭冷落,很少有人出入,倒是门口鸟雀成群,简直可以用网捕捉了。

翟公叹息之余,在门上写下了: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注释]罗雀:

用网捕鸟。

[提示]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

70、门庭若市

战国时期,齐国的邹忌问妻子和客人,自己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他们都说邹忌漂亮。

他遇到徐公,发觉自己比不上。

他对齐威王说:

他们这样说,是因为偏爱和有求于我;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比我多。

齐王觉得很对,下令能指出自己缺点的,一律重赏。

于是,门口进谏的人像赶集的人一样多。

[注释]庭:

院子。

市:

集市。

[提示]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71、孟母三迁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人称“亚圣”。

他三岁那年,父亲去世了。

开始,母子俩住在墓地附近,常看到出殡的场面,孟母怕影响他学习,把家搬迁到集市附近。

在集市常看到杀猪卖肉也不行,又搬到一所学堂附近。

孟子每天看到的是读书郎,就喜欢读书了。

于是,他们才住了下来,不再搬家了。

[注释]迁:

迁移。

[提示]比喻注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

72、目不识丁

唐朝时,张弘靖手下有两个部将,他们没有什么文化,经常聚在一起喝酒发牢骚。

每当喝多了酒,他们就责骂士兵:

“现在天下太平,不需要打仗了,你们空有拉开硬弓的力气,有什么用?

还不如认识一个字。

”后来被误传为“识一丁字”。

[注释]丁:

指简单的字。

[提示]形容没有文化,一个字也不认识。

73、鹏程万里

传说远古的时候,北海里有一只叫鹏的大鸟。

它的背就像泰山那么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层。

它在海面上击水而行,一去就是三千里。

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能飞出九万里。

[注释]鹏:

传说中的大鸟。

[提示]比喻前程远大。

74、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常常看着天空发愣,吃饭不香,睡觉不着,站着不是,坐着也不是,不知不觉就消瘦了许多。

朋友问他怎么啦,他说:

“要是天掉下来怎么办?

”朋友开导他,天是空的,掉不下来。

他又担心太阳、月亮和星星岂不是要掉下来了吗?

[注释]杞:

地名。

[提示]比喻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75、人杰地灵

唐朝诗人王勃应邀参加滕王阁落成的宴会,有人倡议为滕王阁做序,宾客纷纷推却。

王勃沉思之后,挥毫即书。

起初众人都一笑置之,但写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时,众人皆拍手叫好,夸赞他为当今的才子。

[注释]杰:

才能超过一般人,杰出。

灵:

特别美好。

[提示]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76、同甘共苦

战国时,燕昭王继位之后,想恢复国力,为父报仇。

他去请教郭隗应该怎么做。

他按郭隗的意见,筑了黄金台,以招揽天下贤才;同时,他关心臣民的疾苦,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

用了二十年时间,使燕国国富民强,在讨伐齐国时打了胜仗。

[注释]甘:

甜的。

[提示]比喻同享欢乐,共度患难。

77、闻鸡起舞

东晋名将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

他们年轻时看到朝廷腐败,深为国家的前途担忧。

于是互相勉励,立志要为保卫国家做出贡献。

每天鸡叫头遍时,祖逖就叫醒刘琨,一同起床舞剑,苦练杀敌本领。

后来祖逖率军北上,收复了大片国土。

[注释]闻:

听到。

[提示]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时奋发努力。

78、退避三舍

春秋时,晋国内乱。

公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待他很好。

当问及如何报答时,重耳说:

“如我当上国君,要是两国交兵,我就退兵九十里以谢恩。

”后来,重耳成了晋国国君,称晋文公。

不久,楚晋两国发生了战争,重耳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注释]舍:

一舍为三十里,今为十五千米。

[提示]比喻退让和回避,以免引起冲突。

79、完璧归赵

战国时,秦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赵王的宝玉“和氏璧”。

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秦国。

秦王看到玉后,只字不提城池的事。

蔺相如捧着玉说:

“大王如不用城池来换,我就和玉一起撞个粉碎。

”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带着完好的和氏璧回到赵国。

[注释]璧:

圆形扁平而中心有孔的玉。

[提示]比喻将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80、卧薪尝胆

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虏。

勾践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

被释放回国后,他发誓要报仇血恨。

为激励斗志,他睡在柴草上,还在旁边挂了一个苦胆,每天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

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注释]薪:

柴草。

胆:

苦胆。

[提示]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