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8792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docx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

(经典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

  这是中班科学数学教案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中班科学温度计和温度测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温度,培养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

  2、教幼儿学习观察、测量温度的简单技能。

  3、教幼儿初步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是用于测量温度的。

  4、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温度计,懂得温度计中水银柱升降的原理,让幼儿了解气温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教学时间:

2教时第一教时活动准备:

  1、每组一支气温计,其他温度计(如体温计)若干。

  2、温度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幼儿认识温度计。

  "你们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吗?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现在是多少度呢?

""我们看到桌上的东西就是测量温度的,叫温度计。

它能告诉我们气温的变化,比如今天X度,昨天X度……""你们看看这些温度计有什么不一样?

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2、教幼儿学习怎样测量气温。

  "你们知道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是干什么用的吗?

"请幼儿观察,红柱子指到的数字就是温度。

  "现在我们来用温度计测量活动室里是多少温度"。

幼儿学习观察测量温度,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读数。

  "你们测出来现在温度是多少?

"幼儿交流。

  "我们再把温度计放到外面一会儿,测一测外面的温度是多少,好不好"?

  幼儿继续学习测量,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你们发现温度计有什么变化?

外面的温度是多少?

"幼儿表达、交流。

  3、介绍其他的温度计。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温度计测量房间和外面的温度的方法。

老师这里还有别的温度计,你们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

"出示体温计,水温计。

(体温计用于测量人的体温,看他有没有发烧;水温计用于测量水的温度,了解热水瓶是否保暖,用在实验室测量水的温度等等)幼儿表达、交流。

  活动延伸:

  1、在室内外各安装一支温度计,供幼儿日常观察。

让幼儿在一天种不同时间观察、记录气温的变化。

  课后小记:

  据我了解,多数幼儿家里没有温度计,对温度计的了解很少,但对温度变化很感兴趣。

在活动中由于教师的积极指导,幼儿均能积极参加操作和探究活动,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但他们需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正确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第二教时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支温度计,一杯冷水,一杯热水,自制温度计教具一件。

字卡:

"上升"、"下降"记录符号"↑"、"↓"。

  活动过程:

  1、迷语导入主题。

  "一根红线墙上挂,能变长来能变短,天冷天热去问它。

"幼儿猜出后,让他们讨论:

温度计是做什么用的。

  2、出示温度计教具指导幼儿观察温度计,着重了解温度计中水银柱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

  3、幼儿探究活动让幼儿各自把温度计放在自己的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观察水银柱的升降变化,说出为什么。

教师有针对性地启发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同时教幼儿掌握词汇:

上升和下降,学习用符号"↑"和"↓"记录温度上升和下降。

  4、老师规纳幼儿的发现把温度计插入热水杯中,水银柱就上升;插入冷水杯中,水银柱就下降。

  5、扩散思维训练让幼儿想一想,除放进热水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让水银柱上升。

幼儿通过尝试,知道用手捂、嘴呵气、太阳晒等都可使水银柱上升。

  6、学习看度数,知道它的意思

(1)让幼儿看温度计,读出度数。

教师随机指导。

  

(2)向幼儿讲解0℃以上和以下表示什么意思,各有什么读法。

强调标准读法,如5℃应读5摄氏度,-6℃应读零下6摄氏度。

  (3)教师操作教具,幼儿读出度数。

先请能力强的,再请能力差的。

  (4)让幼儿再次把温度计放进冷、热水杯中,自己读度数,同桌幼儿相互观察纠正,教师指导帮助认识度数有困难的孩子。

  7、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温度计的用途,它跟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提问:

你们知道哪些地方需要用温度计?

这些地方为什么要用它?

  8、让幼儿感受在同一时间里,不同的地点也会有不同的温度。

幼儿自由选择地点测量温度。

如:

室内、室外、阳光下、阴凉处、厨房里等,发现差别,讲述差别并知道为什么。

  活动延伸:

  让幼儿记录一周自己家中客厅里早、晚的温度。

并从中发现规律。

  课后反思:

  在此活动之前,我班大部份幼儿对温度计了解甚少,更不会标准认读温度计的度数,经过此活动后,教师再次测查,全班幼儿都认识了温度计,知道了温度计遇热水银柱会上升,遇冷水银柱会下降的科学性,知道了合理使用温度计能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激发了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

此活动能运用感官探究问题,动手动脑,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2篇、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纸制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纸制品及纸制品的用途,初步了解经过特殊加工的纸制品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探索纸的秘密,了解纸易折,易撕碎,易揉皱,易吸水,易燃烧等特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生活中有接触纸制品的经验

  2物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制品--报纸、信纸、手工纸、皱纹纸、包装纸、纸作品(纸球、纸飞机)、打火机、纸盒、纸箱、纸杯、挂历、明信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经验讲述纸制品的种类及用途。

  师:

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多纸制品,你见过什么样子的纸制品?

它有什么用处?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教师注意总结。

  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纸制品的质地师: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纸制品,请小朋友看一看,有哪些是你认识的,这些纸制品有哪些不一样?

请小朋友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觉一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

请你介绍给旁边的小伙伴听。

  

(1)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2)独立发言。

你认识哪种纸制品,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的,它有什么用处?

谁愿意大声地来说一说?

  (3)集中交流。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

小朋友真聪明。

纸制品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泽,有的暗淡一些。

  3.探索纸的属性。

  师:

刚刚我们玩过的这些纸制品都是纸做的,那么它们有哪些特性呢?

  

(1)出示纸作品,了解纸易折、易揉的特点。

  师:

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你看,老师带来了纸的好朋友,看一看猜一猜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

(出示纸球、纸飞机)幼儿分组自由探索。

  师:

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说看,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

  幼儿自由发言。

  师:

原来纸可以撕出来做纸球、纸飞机,纸的用处真不少。

  

(2)了解纸易吸水的特点师:

现在请小朋友猜想一下,如果纸掉进你了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幼儿发言。

  师:

小朋友们都说纸会湿的,那我们做个试验验证一下好不好?

(实验)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朋友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我们知道了纸遇见水会湿掉的,这说明了纸是有吸水性的。

  (3)通过实验了解纸易燃的特点师:

纸碰到火又会怎样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燃烧实验)小结:

引导孩子自己总结:

纸遇到火会燃烧。

  4、了解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师: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纸,如果没有了纸,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合理想象、大胆发言)教师小结:

纸是我们离不开好朋友,离开了纸,我们的生活会很不方便。

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张纸,不浪费纸张,做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升华情感:

  师:

小朋友,你们知道纸最早是谁发明的吗?

纸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明的,我们中国人是很聪明的,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开始是让幼儿了解各种纸,在这一环节当中,我准备了新闻纸、图画纸、皱纹纸、宣纸、亮光纸、蜡光纸、牛皮纸、彩色卡纸、彩色折纸、卫生纸、复写纸、蒙纸等等。

在这几种纸中,我发现幼儿对蜡光纸、卡纸、折纸、卫生纸、报纸都比较熟悉,对宣纸、牛皮纸、复写纸不是很熟悉,因此我特别介绍了这几种纸,让幼儿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在第二环节了解纸的特征时,我采用的是让幼儿通过在看看、摸摸、比比中,知道有的纸很光滑,有的纸很软,有的纸皱皱的,在这一环节孩子们的表达不太好,浪费的时间也太长,感觉有点乱,需要调整。

  在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的环节上,我精心设计了五有趣的游戏“天空中少了谁”“给老爷爷贴胡子”“纸宝宝变小了”“纸宝宝洗个澡”和“纸宝宝烤烤火”。

自主操作中,让幼儿感知纸易折、易撕、可吸水、易燃的特性。

在实验操作这一环节我发现大多数幼儿都能动脑筋、想办法,而且孩子们对水火都很感兴趣,使幼儿能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知识。

  在让幼儿了解纸的用途这一环节中,本来我想让幼儿发挥各自的想象,向大家介绍纸在我们生活上、学习给我们大家带来的用处,但是由于我过早地拿出了我也为幼儿准备了很多纸制品,从而干扰了幼儿的想象空间,所以在这一环节过程中显得有点乱,下次需要改进。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从整个过程看,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

一是讲解语言要简练准确,语音语调要高低有致,在情绪上要达到调动幼儿积极性的作用。

二是在活动中教师的示范要准确严谨。

  今后的科学活动的开展中,我将继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及时调整着自己的教育策略,寻求更适于幼儿发展的科学教育途径。

在满足幼儿需求的同时,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及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3篇、中班科学各种各样的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不同的鸟及鸟的基本特征。

  2.培养幼儿爱护鸟的意识。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了解不同的鸟

  教师重点介绍蜂鸟,啄木鸟,鹦鹉等。

  1.师:

看,图片上画了很多什么啊?

(鸟),这些鸟长的一样吗?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这只鸟的名字叫“蜂鸟”它的身体很小,就只有蜜蜂这么大,所以叫蜂鸟。

  2.师:

再来看看这只鸟,这只鸟的身体看上去怎么样啊?

它的名字叫啄木鸟,那你们知道它有什么本领么?

它会给树木治病,是鸟中的医生。

  3.师:

再来看看这只什么鸟?

它的名字叫鹦鹉,你看它身上的毛漂亮吗?

都有些什么颜色?

鹦鹉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就是会跟人一样说话,你教它什么话,它就会跟你一起说。

  二、讨论

  1.师:

谁来告诉我什么鸟最小?

什么鸟最大?

什么鸟会唱歌?

  2.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鸟,我们再看看其他的鸟呢?

  三、延伸

  鸟类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教学反思

  新《纲要》科学领域提出:

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于是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鸟的世界》,在这个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第4篇、中班科学认识四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四季里常见的花。

  2、知道四季变化的顺序,初步感知四季是不断变化的。

  3、学会表达自己对四季变化的认识。

  教学时间:

2教时第一教时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四季的花儿》、笔。

  活动重点:

了解具有季节代表性的花朵。

  活动难点:

用连线的方法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活动过程:

  1、各种各样的花。

  看图:

"你认识这些花吗?

你见过吗?

你喜欢什么花?

为什么?

"引导幼儿从花的形状、颜色来表述。

  2、教师指导幼儿阅读幼儿数学用书,并讨论:

春、夏、秋、冬各季有季节代表性的花分别有哪些?

  你家里或幼儿园里是否种植过这些花呢?

  3、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第二教时活动准备:

  四季的拼图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了解四季有意的变换顺序。

  教师有意不按顺序出示四季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各个季节的主要特征。

  引导幼儿根据四季的特征正确排列四季的变换顺序。

  2、分组进行拼图游戏。

  幼儿分组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回指导,不断提醒幼儿要按不同的季节进行拼图并排序。

  鼓励各组幼儿按排列的顺序,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四季变化特征。

  3、制作册教师引导幼儿在四张纸上分别画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

  将画好的四季特征按顺序装订在一起制作成四季册,并请幼儿写上自己的名字。

  幼儿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四季册。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能照顾到幼儿的理解能力。

都是用一些幼儿经常接触到的颜色和幼儿比较容易做的动作来上课。

用幼儿容易想到的花朵来代表每个季节,做到层次分明,容易区分。

趣味性强,能挑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5篇、中班科学竹子和竹制品教案反思

  活动内容:

竹子和竹制品

  重点领域:

科学

  活动方式:

集体

  活动目标

  1.感知竹子的外形特征及其生长环境,知道竹子是由笋子长成的。

  2.了解竹子的用处,知道竹子及竹制品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笋、带叶的竹子、竹制品若干。

  2.竹林的图片1张[最好有笋、竹、地下根状茎(竹鞭)及根]。

  3.幼儿用书:

《竹子和竹制品》。

  4.教学挂图:

《竹林》。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

  ◆教师:

这是什么?

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摸摸、捏捏,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如圆柱形、长长的、一节一节的等)

  ◆教师:

再来看看竹子里面是怎样的?

(分别横断、纵剖开竹子,里面是空的,有一层薄薄的膜)

  ◆教师:

竹子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笋,引导幼儿观察笋的一层一层皮,里面也是中空的等)

  ◆教师:

竹子有根吗?

根是什么样的?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竹子在地下也是一节一节的,横着长在土中,叫做根状茎,每一节上都长有须状的根)

  ◆教师:

竹子长在什么地方?

(生长在山坡上,它不怕冷,冬天不落叶)你见过竹子吗?

在哪见过?

是什么样子的?

(竹子有粗有细)

  ◆师幼共同小结竹子的外形特征。

  2.引导幼儿讨论竹子的用处。

  ◆教师:

竹子有什么用途?

有什么用处?

(根据幼儿讲述,出示部分竹制品或图片)

  ◆教师:

还有什么也是竹子做的?

(引导幼儿扩大视野,讲述竹子可以盖房、做竹筏运输、搭脚手架、制笔、做乐器等)

  3.小结。

  ◆教师:

竹子的用处真大,小朋友可以在家里找找,或者让妈妈带你出去仔细看看,还有什么是用竹子做的。

  活动反思:

  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发现,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

第6篇、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镜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乐于发现,乐于探索。

一次,在区角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科学区中关于镜子方面的知识非常感兴趣。

有的孩子在摆弄各种镜子,有的孩子在相互照镜子,还有的孩子在观看有关镜子方面的图书……,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地探索镜子中的奥秘,我便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到镜子王国去寻找更多有趣的事情。

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对镜子感兴趣,乐意探索利用两面镜子看清自己后脑勺的方法。

  2.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活动准备:

镜子40面、水果贴绒20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今天,我给中一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呀?

(出示镜子)

  2.照镜子请你照照镜子,你觉得镜子里的你漂亮吗?

什么地方最漂亮?

  3.小结刚才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从镜子里我们看到了自己漂亮的五官,镜子的本领可真大。

  4.第一次操作

  

(1)等一下老师再让你们来玩一次照镜子的游戏,这一次请你从镜子里去看看自己的后脑勺。

你们知道后脑勺在哪里吗?

请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后脑勺。

好,现在我们轻轻地拿好镜子玩一玩。

(幼儿操作)

  

(2)你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吗?

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到的?

(集体交流)

  (3)小结:

从这面镜子里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的。

  5.第二次操作

  

(1)呆会儿老师请你们每人找一个好朋友,相互合作,用两面镜子试一试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吗?

(幼儿操作)

  

(2)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的?

(交流)

  (3)小结:

用两面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6.第三次操作(以游戏的形式)

  

(1)好,老师手上有许多的水果,等会儿老师再给你们每人一面镜子,请你自己用两面镜子来帮忙,看看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

(幼儿操作)

  

(2)你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呢?

(幼儿回答)

  7.延伸活动今天,我们又发现了镜子的一个秘密,用两面镜子能看清自己的后脑勺。

等一下老师把这些镜子放在科学区,请你有空再去玩一玩,你还会发现什么奥秘呢?

  活动反思:

  幼儿玩两面单面镜组装好的镜子,发现两面镜子夹角大小与物体成像数量的多少的有关系。

幼儿先自己探索镜子玩的方法,在第一次探索中,有的幼儿发现镜子能照到后面的东西;有的幼儿发现镜子平放照时,脸被分成了两半;有的幼儿发现镜子折起来照时,能看见很多个自己。

  发现镜子中能看到很多个自己的幼儿将这种玩的方法与幼儿们分享。

并进行第二次探索,让幼儿们数数镜子中有多少个自己,有的幼儿照到4个自己;有的幼儿照到了6个自己。

想一想:

为什么镜子里的自己会变呢?

让幼儿通过思考想到在照镜子时,手在不停地动,镜子也在不停地动,镜子中间的角也在动,从而使得镜子中的自己会有变化。

同时告诉幼儿由两条边组成的角叫做夹角,并让幼儿猜一猜夹角大的看到自己的多,还是夹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

  而后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证明:

夹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夹角大的看到自己的少。

  在第一次探索中,有刚开始有5、6个幼儿发现镜子折起来玩的方法,而后一些幼儿看见好玩后,一些幼儿开始学习他们的玩法。

  在第二次探索后,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发现,镜子合的越拢看到的自己越多。

在猜测的环节大部分幼儿猜的是夹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

  在第三次操作实验环节,我教幼儿如何记录时先在橡皮泥上打开,数数镜子中有几个自己;然后再橡皮泥上压一压,压出夹角的印子,最后在橡皮泥的下面写上看到几个自己的数字。

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幼儿数了数后,在压得过程中镜子会移动。

应该对实验操作的顺序步骤做出调整。

先在橡皮泥上打开镜子,将镜子压在橡皮泥上,而后数一数镜子中自己的数量,并记录,最后再拿走镜子。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的完成度很高,也符合幼儿自己操作探索的需要,但是整个活动的重难点都在一个维度,对于大班的幼儿简单了些。

可以刚开始增加探索游戏的难度,用两面没有组装好的镜子,让幼儿想一想可以怎么玩。

第7篇、中班科学活动树叶探密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探究树叶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的特点,初步了解叶脉。

  了解树叶的用途,激发对树叶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树叶(形状、大小、颜色不同)。

  幼儿用书第3~5页。

  柔和的音乐,如班得瑞的《童年》。

  三、活动过程:

  初步感受秋天树叶的美丽。

  教师(播放轻音乐):

秋天到了,一片片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落到了地上。

(教师边讲诉边往空中抛树叶。

  1、探索树叶的特点。

  观察比较,了解树叶的特点。

  --教师:

请你挑选几片树叶,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请幼儿挑选几片树叶,引导他们在树叶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的特点,并与同伴轻声交谈。

)--请个别幼儿描述树叶的外形特点。

  -教师小结:

树叶有不同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2、摸摸树叶,发现正反面的不同。

  --教师:

请你看一看。

摸一摸,叶子的两面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探索后进行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

颜色比较深、摸上去比较光滑的一面是正面;颜色比较浅,摸上去比较粗糙的一面是背面。

  3、观察、发现叶脉的秘密。

  --教师:

请你拿起一片树叶,看一看里面有什么?

(里面有细细的、像线一样的东西。

)--教师:

这个细细的、像线一样的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叶脉"。

  --教师:

请你观察一下,自己手里的树叶的叶脉是什么样子的?

像什么?

和其他小朋友的叶脉长的一样吗?

  --教师小结:

叶脉也有不同的样子。

  引导幼儿发现落叶的其他秘密?

(例如:

落叶有什么不同的气味。

)--教师:

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这个秘密的?

  --教师小结:

原来落叶里还藏着这么多的秘密,每个小朋友的发现都不一样!

  4、说说树叶的用途。

  教师:

树叶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请幼儿想象、讨论。

(引导幼儿讨论树叶的用途和玩法,如树叶拼贴画,在树叶上画画、把树叶做成艺术品等。

)教师小结:

除了你们想到的,树叶还有许多其他的作用,比如:

它可以作为动物的饲料;落下来的树叶能给土壤带来丰富的营养,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