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1858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科学20篇教案.docx

大班科学20篇教案

大班科学20篇教案

《大班科学20篇教案》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20篇教案!

(1)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纸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桥的承受能力发生变化。

2、鼓励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感知,同样的纸折成山形最牢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A4纸,两个油泥盒子,一根吸管。

2、每组一盒塑料积木。

3、折纸扇,石棉瓦,平常的瓦片等等。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

你见过桥吗?

是什么样子的?

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平常我们见过的桥都是用水泥钢筋或者木头做成的,今天我们也要做一座自己的小桥,这座桥能够放一块积木在上面。

教师介绍材料:

积木、纸、吸管。

提出要求:

两块积木座桥墩,吸管是桥下面的流水,纸用来做桥面。

2、幼儿制作纸桥。

(1)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请做好纸桥的幼儿将纸桥展示在桌子上。

提问:

你成功了吗?

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

这次要在桥上放三块积木,你可以把你的纸桥变一变。

(2)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问:

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你的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游戏:

比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刚才大家做出的纸乔都能够放三块积木,现在我请大家来比赛,看看谁做的纸桥能够放的积木最多?

(提出要求:

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并数一数最多在桥上能够放多少积木)

从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来展示:

比一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讨论:

你做的纸桥最多能够放几块积木?

为什么你的纸桥能够放这么多积木?

3、帮助幼儿了解简单原理

结论:

“当纸弯曲之后能够承受的重量变大,弯曲的次数变多,承受的重量也就变大了,而且弯曲的次数越多,承受的重量越大,纸桥也就越牢固。

4、扩展幼儿的经验,日常生活当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便牢固的?

(瓦、折纸扇、瓦楞纸等等)

5、总结,激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制作山形的纸桥,通过弯曲次数的变化,看看谁的纸桥最牢固。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

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

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2)大班科学教案《小豆子的旅行》含反思

设计意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为孩子提供的饮食也越来越富有营养,但依然有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能好好吃饭,孩子的健康不能得到保证,原因是许多幼儿有一些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如:

不吃早饭、大量喝饮料、吃冷饮、不定时大便等。

为了使孩子们明白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学习保护自己的健康,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和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过程

2.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豆子的旅行》PPT、消化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

我们天天都要吃东西,那么吃下往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呢?

又是怎样在我们身体里面"旅行"的呢?

你们想知道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豆子的旅行"的故事!

二、观看"小豆子的旅行",了解各器官的功能今天,有颗小豆子要到淘淘的消化器官中去旅行,它会看到些什么,里面会发生什么事呢?

请小豆子来告诉我们。

(1)放第一段,食物进入口腔的动画。

提问:

口腔里有些什么?

它们都有些什么用呢?

(2)放第二段,食物从口腔到食管的动画。

提问:

小豆子从哪里进去?

看到了什么?

(3)放第三段,了解胃的功能。

提问:

胃有什么作用?

小豆子在胃里还看见了什么?

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的胃呢?

小结:

以后我们要注意,少吃冷、硬的东西,少吃零食,不吃不干净的东西,不能吃得太饱,也不能饿坏了胃,要吃饱早饭少喝冷饮。

(这一部分的目标是让幼儿在了解胃的功能的基础上知道不良的饮食习惯会使胃生病。

(3)放第四段提问:

小豆子到哪里去?

(小肠)小肠有什么用呢?

小豆子在小肠里看到些什么呢?

小豆子为什么没有从小门里出去呢?

(这一部分的目标是让幼儿知道食物没有被磨碎就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

)放第五段。

提问:

小豆子又到了哪里呢?

(4)大肠里都是些什么呢?

什么叫残渣?

能不能让残渣长时间在体内呢?

小结:

我们小朋友要定时大便。

小豆子旅行经过了身体里的哪些器官?

教师小结:

小豆子旅行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最后经过大肠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这些器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是帮助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

三、分组找顺序排图我们知道了每个消化器官的用处,现在,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套图片,请各组小朋友合作,按照刚才小豆子旅行的顺序排列出来。

然后,讲一讲为什么这样排?

教师小结:

我们吃下的食物,要经过一段长长的旅行才能被消化。

口腔是消化的第一站,食管是第二站,胃是消化的第三站,小肠是消化的第四站,大肠是消化的最后一站,大肠将残渣和废物质象倒垃圾样的排出体外,被排出体外就是大便。

四、谈话讨论,保护各消化器官的好方法师:

这些消化器官对我们人体来说非常重要,他们为我们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提供营养,所以要好好地保护它们。

怎么样来保护这些消化器官?

请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幼儿相互交流)

1.引导幼儿交流讨论

(1)如何保护牙齿,保持牙齿的锋利。

(如:

少吃糖,不吃或少吃太热、太酸等刺激性强的食物;不咬手指和指甲;吃东西不要太快,要细嚼慢咽;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清洁口腔,保持牙齿的锋利)

(2)如何保护食管(如:

食管旁边有一把小锁,平时是关闭。

如边吃饭边讲话,容易把食物呛入旁边的气管;特别是吃鱼时要仔细的挑出鱼骨头,不小心吃下去的鱼骨头会刺破薄薄的食管壁;吃食物要细嚼慢咽,可以减少食道损伤。

(3)如何保护胃(如:

少吃冷、硬的东西,不吃太热、刺激性强的食物,少吃零食、冷饮和饮料,要按时吃饭,不饿坏了胃,也不暴饮暴食,进食时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饭后不剧烈运动,要休息半个小时-1个小时,这样胃才不会生病)。

(4)如何保护小肠和大肠(如:

吃食物时要嚼碎,小肠才会吸收到更多的营养;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吃生、冷食物;不吃变质、发霉、发臭的食物;不吃垃圾食品,防止"病从口入";多吃蔬菜、瓜果,多喝水,每天保持大、小便通畅,可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2.我们把这些保护消化器官的好办法告诉教室里的小朋友,让他们也要注意,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

教学附录:

附故事:

小豆子的旅行我是小豆子,我可愿意为小朋友服务了。

今天,我要到淘淘的身体里去旅行一次。

瞧,嘴巴已经打开了,哇,淘淘的牙齿可真锋利。

我的朋友们一下子都变成了碎片。

瞧,他们都往下走了,一会儿,我也会变成碎片往下走。

哎!

我怎么整个就被挤下去了;我现在被挤到一根细细长长的管子里,这就是食管。

食管壁很薄,要是遇到鱼刺就可能被刺破,在食管中我被一点一点地往下送。

我现在来到了一个大口袋里,这个口袋就是胃。

它象一个磨子不停地动。

我的朋友在这里不停地转呀转,磨呀磨,变得象浆糊一样。

"哎哟!

是谁,身体硬梆梆的?

""是的,胃大哥。

""你怎么整个儿就下来了?

""是呀,你的小主人吃饭太快,没把我嚼碎,就让我下来了。

""咦,胃大哥,你身上怎么有伤口呀?

你的伤口疼不疼?

""那就要怪我的小主人,平时吃东西不注意,爱吃的就吃得很多,把我撑得很难受,他一会儿吃冰冷的冷饮,一会儿又喝滚烫的开水把我搞得够呛。

有时我很想休息一会儿,可是我的小主人又要吃零食,把东西硬塞进来,让我不停地工作。

我实在是累坏了。

所以,就成了现在这样,我生病时可难受了。

"我又来到了小肠妹妹家,小肠妹妹的家弯弯曲曲的就像一个迷宫。

边上有许绒毛,还有一扇扇小门。

"我是小肠妹妹,欢迎你食物朋友。

从我的小门出去就可到达淘淘的全身,使小淘淘长高,长胖,给淘淘力量。

""我也要出去,为淘淘做点事。

哎,怎么出不去?

""喂,小豆子,到我这里来。

""好吧,你是谁?

""我是大肠姐姐。

""我身边怎么都是脏东西,他们是谁?

要到哪里去。

""他们是残渣,他们将被排出体外。

""那我呢?

""你也会被排出体外。

""那我还疫有为淘淘做事。

""那没办法,因为你没被嚼碎,不能变成营养,被身体吸收。

"我出去以后,一定要把看到的告诉小朋友,让他们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使他们更健康。

活动反思:

你好又到春暖花开时,孩子们来到学校最多的话题就是: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春游去了。

孩子们说到春游都比较兴奋,有的看到了粉色的桃花、有的看到了白色的梨花、有的看到了金黄色的油菜花、有的还在公园里放风筝呢!

一个个说的眉飞色舞,那是一个热闹啊!

但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在外出活动时,场地宽敞,对外界新鲜事物特别好奇,以及幼儿与生俱来的活泼、好动,孩子经常会好奇地去“探险”,他们不能预见行为的后果,非常缺乏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我在本次主题中我设计了《快乐春游去》的安全教育活动。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活动一开始的谈话导入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教师:

春天有哪些美景呢?

幼儿将自己在春天里看到的,听到的进行讲述,有的说“油菜花”、有的说“有蝴蝶”、有的说“小草绿了”……幼儿讲述后我将春天的美景图片展示在幼儿的面前,幼儿都感叹到:

真美啊!

从而提高对春天大自然的向往。

教师:

在周末爸爸妈妈和我们都去哪里春游了呢?

幼儿踊跃回答,自豪地介绍了自己的春游经历,有的去了花海、有的去了公园、有的去了动物园……幼儿的活动情绪一下子提高了,为下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故事贯穿,联系实际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在活动中经常会忘记规则的存在。

我就运用故事中八只小熊在春游中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制作成了PPT,在与孩子一起讲述故事的同时,孩子们越来越明白,原来排队可以避免发生危险,原来遵守纪律可以让很多人都想做的一件事情又快又好地完成,防止意外的发生。

遵守纪律能让本来很拥挤的地方变得不拥挤,大家很容易就通过,保证了安全。

这些故事情节很快将孩子带入了情境并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孩子户外游戏时,我抓拍了几个幼儿争抢玩登高游戏的镜头,在与幼儿讨论时孩子的参与积极性也非常高,激起了幼儿的经验回忆,引发了幼儿的共鸣。

三、判断对错,积累经验幼儿在《八只小熊春游去》懂得了遵守纪律,排队等待,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平常的生活行为。

在能够遵守纪律懂得排队的同时,在春游活动中还有一些我们经常忽略的安全细节,在活动第三环节我将一些常见的安全小知识制作了PPT让幼儿直观地进行判断。

在观看每一幅图,首先让孩子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它提醒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孩子们平时的安全知识比较丰富,很快准确的判断出了图中小朋友行为的对于错,这个环节提高了幼儿辨别是非的实际能力。

四、抢答游戏,巩固知识为了让幼儿巩固知识,加深印象,我设计了一个抢答的游戏,男女小朋友分为两组,各组推选一个拿抢答器,当老师说到“抢答开始“两队就敲响抢答器,最先敲响的回答问题,回答错误就把回答问题的权力让对方,这个游戏我们在平时课堂中也玩过,所以幼儿熟悉了游戏规则,玩起来也相当投入,一个个情绪高涨,这个环节更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快乐中巩固了安全知满意请采纳。

(3)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含反思

活动意图:

在人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大小、位置会有什么变化?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此次活动。

让孩子们在玩中知道光和影的形成条件,在探索中了解物体、光源和反射面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2、准确地记录人、太阳、影子之问的关系。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阳光充足的日子、户外场地、记录纸、自制的日晷、时(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

2、经验准备:

知道太阳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体、光源、反射面三个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钟表与日晷对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问的工具等。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

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间的关系。

2、难点:

引导幼儿对影子的变化进行猜想与验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前,教师在户外选定地点,放置一个大钟表和调置好的日晷。

请幼儿猜测:

假如上午9点,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儿?

不同时问,太阳的位置会怎样变化?

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2、验证9点影子的位置。

参加活动的幼儿每人负责画一个时问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记录时间和自己的名字。

上午9点开始,请一幼儿选定面向太阳的方向站立,便于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再请一名幼儿把他的影子画下来。

引导幼儿观察人、太阳、影子的位置,特别是人与影子的连接点。

3、根据9点的影子,再次猜测。

“10点影子会出现在哪儿,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影子逐渐变大)引起幼儿对问题的思考,然后进行验证。

4、11点影子在哪儿。

同样方法猜测、验证。

然后通过三次影子的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太阳升得越来越高,影子越小,反之,与之相反。

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5、12点的影子在哪儿。

做完11点影子的记录后,引导幼儿猜测12点的影子会在哪儿。

(人的正背后)。

6、猜测下午的影子在哪儿。

记录12点影子的时候,请幼儿再次猜测推断下午的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影子又由小逐渐变大,而且左右影子对称)然后逐一进行验证。

7、根据记录结果,幼儿自己总结规律。

记录完影子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结果,自己总结出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

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太阳越高,影子越小;太阳与人重叠时,影子最小。

而且还发现了9点与15点的影子一样大、10点与14点的影子一样大、11点与13点的影子一样大,左右对称。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一整天谈论的话题都是影子,总是提醒老师:

“范老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

”中午午饭后,迫不及待地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兴奋地睡不着。

轮到每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

活动前,当教师提出“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都说自己是正确的。

正因为答案出现的分歧比较大,想实验的愿望就越强烈,都想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9点影子出现时,大家都惊讶了,“啊!

原来影子在这呀!

”在猜测10点影子时,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断出下一个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争议。

12点时,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测,“以后影子是什么样?

”有人说长,有人说短,王郡桐小朋友说:

“1点时你不就知道了吗”。

中午1点我请没睡的i名幼儿上楼画了影子。

起床后,周岐伤心地哭了,“老师,为什么不叫我?

”当大家看到1点的影子后,一下推断出以后每个时间段影子的位置了。

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每隔一小时,孩子们就画一次影子。

记录全过程后,不用老师做任何讲解,孩子们自己就很清楚地得出了结论:

上午9点影子最大,以后越来越小。

中午12点,影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

下午1点后影子逐渐变大。

也就是说,随着太阳(光源)位置的变化,影子也在变化着,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则相反。

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很清晰地表达了这一变化规律。

太阳与影子观察记录表

(一)

太阳与影子记录表

(二)

研究太阳、影子、日晷

活动反思:

“光和影”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师从偶发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活动。

通过教师敏锐地观察,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决定了下一次活动的发展方向。

整个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有效地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使活动一步步向前推进。

不足之处:

教师的提问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启发性,只是表面性的提问,例如,“9点的影子在哪儿?

”“10点的影子在哪儿?

”同时,每小节活动之后及活动的最后教师没有进行总结性的提升。

(4)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空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

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乐、袋子、气球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1、教师:

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啊?

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

2、教师:

这是什么?

(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

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

是什么样的毛巾啊?

是块干毛巾。

3、教师:

这是什么呀?

(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一猜毛巾会不会湿?

(请你说一说)

4、教师:

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

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湿了没呀?

(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气原理。

1、教师:

老师再来变一个魔术,这是什么?

(毛巾)这是什么?

(杯子)我们也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仔细观察哦。

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气泡产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没有湿呢?

(请你说说看)

2、教师:

到底毛巾湿了没有?

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

(湿了)为什么会湿了呢?

3、教师:

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朋友说一说什么跑进去了?

(水)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

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没有?

(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

刚才老师给小朋友变了两个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

(三)身边捕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

1、教师:

那么空气它在哪里呢?

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气,看看老师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用袋子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气,你们说一说我是从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师:

老师捉了一袋子的空气,你们也想来捉捉空气吗?

老师帮你们每人准备好了一个袋子,都有了吗?

现在我们把袋口张开,来捉捉空气,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我看看,谁捉空气又多又快?

(表扬幼儿)

3、教师:

现在我们把袋口慢慢张开,用眼睛看一看空气,你能看得见里面的空气吗?

(看不见)对,空气是看不见的。

那么袋子里的空气有颜色吗?

(空气是没有颜色的)

4、教师:

(用同样的方法来捕捉)袋口张开,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是有没有味道的呢?

(对,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用你的小手伸进袋子里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气吗?

(空气是摸不到的)

(四)周围捕捉空气,加强对空气的认知。

1、教师:

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捉空气好不好?

试试能不能捉到空气?

(带领幼儿到各个地方捉空气,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

好,请小朋友把袋子收回来,我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

(你告诉旁边的小朋友在哪里捉到空气的,自由发言)

3、教师:

好了,你们刚才是不是在各个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气啊?

那么你们说空气能看得见吗?

有颜色吗?

有味道吗?

摸得着吗?

教师总结:

原来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的东西,实际上空气是的确存在的。

我们用小手扇一扇空气,有什么感觉?

说明空气是存在的,流动的。

(五)与空气宝宝做游戏。

1、教师:

小朋友们玩过气球吗?

(玩过)今天老师也请你们来玩气球,高兴吗?

不过,你们先想一想,怎样让气球变大呢?

2、教师:

如果气球小说明我们吹进去的空气是多还是少呢?

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个气球。

(幼儿操作,个别指导)吹好了以后捏紧你的气球。

3、教师:

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气球最大,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多。

谁的气球最小,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少。

好了,气球宝宝累了,我们让它在边上休息一下。

(六)保护空气,争做环保小卫士。

1、教师:

现在老师和小朋友来做一个实验,把你的嘴巴闭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来,我请小朋友来说说是什么感觉?

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觉呢?

为什么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教师小结:

因为我们把嘴巴闭上,把鼻子捂起来,空气就不能进入我们的嘴巴和鼻子里,我们就不能进行呼吸了。

所以我们就会感觉喘不过气来,非常难受,你们说我们人需不需要空气呀?

2、教师:

我们人需要空气,动物呢?

花草树木呢?

它们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气。

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呢?

会无法生存。

3、教师:

我们虽然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怎样的空气呢?

是干净的空气还是受到污染的空气呢?

如果我们吸进了不干净被污染的空气就会生病,对我们的身体就不好,所以小朋友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空气,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垃圾能不能乱扔,能不能随地吐痰,爸爸抽烟了,我们应该怎么对他说?

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

我们来看一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好不好?

小朋友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幼儿说一说)他们在做环保小卫士,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干净,我们吸入干净的空气,我们的身体才会棒棒的,身体才会健康。

活动反思:

一、在游戏中鼓励幼儿积极主动探索。

在本次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探索与空气袋做朋友的方法,鼓励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探索与空气袋接触的方法,用身体部位与空气袋接触。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交流、尝试,想出了许多与空气袋做朋友的方法。

有的小朋友向上跳,用手触碰空气袋,这是大部分小朋友想到的办法;有的幼儿想到了用头顶、用脸颊去触碰空气袋,也得到了成功尝试,还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脚,但失败了。

尝试有成功,有失败,但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是他们良好学习品质的体现,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不足之处

在活动中,我先鼓励幼儿探索、尝试与空气袋做朋友的方法,再分组进行游戏。

在游戏的过程中,个别幼儿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宜的高度,如:

个别较矮的小朋友选择了一个高的空气袋,他用手纵跳触物较困难,也无法体验到其他的触物方法;个别较高的小朋友选择了较矮的空气袋,他没有跳起就能用手触碰空气袋,没有达到纵跳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可以调整绳子的高度问题。

请幼儿从矮到高排列,将绳子一头系矮,一头系高,鼓励幼儿初步探索。

再将绳子调高高度,增加难度,鼓励幼儿探索、尝试,教师小结纵跳触物的方法:

较高的空气袋可以用手纵跳触物,较矮的空气袋可以用头、手臂等纵跳触物,在感知并有一定经验之后,再鼓励幼儿自由选择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