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08758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嵊州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嵊州一中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42分)

一、(18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股市跌破4000点,中国资本时代的画皮被戮破;股改后大小股东利益统一论,也被露(lù)骨的圈钱式再融资无情撕毁。

B.“嫦娥奔月”,它曾经是一个古老的神话,凄美而又令人暇想;它曾经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lài)。

C.多年来,美国在一系列金融衍(yǎn)生品上的严重透支,寅吃卯粮,已经陷入了由金融结构矛盾引发的系统性危机。

世界经济需要带动经济发展新的引擎,中国正在大国的边缘徘徊(huí),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我们就可实现经济崛起。

D.国、亲两党主席几次私下会晤,宋楚瑜表示,国亲合作、“立委”提名甚至两党合并,他的立场都是开放,唯独“入联公投案”,是一些政客煽风点火,他绝不和(huò)稀泥。

2.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日前,南京某公司的业务主管刘奕因谈恋爱“脚踏两只船”而被公司开除。

该公司的这一做法引起了一些网友的______。

②由于女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原因,导致所教育的孩子尤其是处在启蒙时期的幼儿,受老师的______形成一种女性化的特征。

③一些公共场所的设施在安装、设计上存在不安全因素,又不设任何警示标志,致使一些消费者,______是老年人和儿童摔伤或被砸伤。

A.置疑熏陶甚至B.质疑熏陶尤其

C.置疑熏染尤其D.质疑熏染甚至

3.下列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信贷活动中,银行轻易放贷,必然造成呆帐、坏帐的增加,致使尾大不掉,影响资金的回笼和流通。

B.《暗恋桃花源》大受欢迎,先锋话剧新作《水浒传》《包法利夫人》开始向杭州摇橄榄枝,而杭州本地的演出商也开始蠢蠢欲动,对话剧特别留意。

C.与李登辉相比,在“去中国化”这一立场上,台湾当局今日的某些当权者真是过犹不及,比当年更甚了。

D.如果按照“人人生而平等”的观点看人均能源消费,有一些人就不会那么振振有辞地说中国的排放量大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B.我们浏览本地的几个教育网站和学校网站,发现各个学校都在大兴博客工程,教研组博客、教师个人博客、班级博客、学生个人博客,应有尽有。

C.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人民建议征集制度,保障公民的各种权利,领导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献计献策。

D.“艳照门”事件警示我们,网络上一些不雅内容正污染着我们的眼球,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健康文化的防范意识,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A.中日幼教专家探讨学前教育时,日本儿童研究所所长小林登作了“情感的‘儿童科学’”的主题报告。

B.娥皇、女英、辛追、杨开慧……一个个历史、文学中的形象从舞台上款款走来:

柔美而坚贞、神秘而浪漫;婉转的歌,曼妙的舞,整个舞台因此而显得绚丽夺目。

C.台湾2007年历史课本将“大陆”改为“中国”,此举引起了岛内历史学家的强烈抗议。

他们表示,不认同当局以政治立场编写历史课本的做法,这“根本是思想钳制。

D.5日11时15分,“嫦娥一号”卫星首次飞达近月点,顺利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被月球捕获,进入周期12小时,近月点210公里,远月点8600公里的月球极轨椭圆轨道。

6.下面的古诗文默写,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归去来兮辞》

②万里悲秋独作客,百年多病常登台。

《登高》

B.①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②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嬴得仓皇北顾。

《永遇乐》

C.①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扬州慢》

②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

《前赤壁赋》

D.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王勃)

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杜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12分)

说说“律师”

韩栋

“律师”一词出现很早。

汉武帝征服西域后,佛教就开始传入我国,一开始得来的全是梵文佛经。

汉恒帝时才出现汉文佛经,佛经中的借词、译词随之进入汉语系统。

“律师”也是其中之一,《涅粲经·金刚身品》云:

“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

这时的“律师”与法律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个意译的佛教用语,是对通晓律藏僧人的称呼。

佛经主要包括经藏(释迦牟尼说法的言论汇集)、律藏(佛教戒律和规章制度的汇集)、论藏(释迦牟尼后来大弟子对其理论、思想的阐述汇集),称三藏经。

僧人对佛经的习得各有所长,水平较高的根据具体情况有不同的称呼。

“经师”主要是通晓“经藏”或善于诵读经文的僧人,“论师”偏重于称呼精通“论藏”的僧人,“律师”则是通晓“律藏”的僧人。

可见,“律师”最初进入汉语词汇系统是对僧人的一种称呼,而且因佛教的存在而存在,并一直延用至今。

“律师”一词发展到唐代,外延扩大了,不仅佛教僧人有“律师”的称呼,道士也可称“律师”,《唐六典·祠部郎中》云:

“而道士修行有三号:

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

”直到清代,才把传授法律知识的人称之为“律师”,与法律有了一丝联系。

但是,它还不是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律师”。

直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1898年的戊戌变法前后,变法的中心人物和一些开明人士把西方民主主义理论和西方文化传播进来,汉语词汇中增加了大量哲学、政治、经济上的名词术语,其中,有一个旧瓶装新酒的意译词“律师”,它才是今天法律意义上“律师”的源头。

律师源于古罗马的辩护人,他们精通法律,为当事人辩护,并不收取报酬,这是现代律师的雏形。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律师成为一种职业,并有律师制度的保障,中国是在清末起草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中才首次提到“律师”的。

“律师”一词是一个意译词,英文为“lawyer”,“法律”翻译为“1aw”,为什么在意译时“lawyer”翻译成“律师”而不是“法官”和“法师”呢?

法,古作“灋”,《说文解字》:

“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说明法能够主持公正,惩恶扬善。

法形成于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法是公之于众的法典。

律,《尔雅》的解释是律的本质,《说文解字》是讲律的命名,段注“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也”。

律主要指定罪量刑的刑法典。

“律”多指具体的条文,“律”比“法”更具体。

佛教中“律”多为“戒律”,佛教中的“律宗”是依律修行的教派。

因而,律师是解释“律”的人。

现代意义上的“律师”是依照法律条文为当事人辩护的人,而非依“法”定罪的人,依“法”裁定是非并定罪的是“法官”。

这也许就是现代汉语中“律师”和“法官”得名的主要原因。

法、律在法律义上是同义的,区别只是在于时代。

春秋末期,“法”字广泛使用,如李悝作《法经》,后来秦商鞅把《法经》的“法”改称为“律”,以后各代皆把“律”作为法典名称,把“法”改称为“律”,如秦律、汉律、魏新律、晋泰始律、梁律、陈律、北魏律、北周律、北齐律、隋开皇律、唐律、明律、大清律。

今天,习惯上又改称“律”为“法”,然而,“法”字又有“法术”之义,“法师”多指后一义。

由于“律师”意义较为单纯,“法师”意义多,加之国人的惯常思想,佛、道、巫皆可称作“法师”,易产生歧义,所以在意译“律师”时舍“法师”而留“律师”。

以上是现代“律师”一词的由来及演变。

汉语系统本身是一个相对较开放的系统,汉语中有些看似平常的简单词语,背后却是暗流涌动,如不细细探究,难免张冠李戴,只有溯源分流,理清脉络,方得真理。

(选自《文史知识》2007牛第7期,有删节)

7.关于“律师”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律师”词最早源于佛经,在汉武帝时期就进入了汉语系统。

B.佛教中“律师”是依律修行的教派。

C.清代把传授法律知识的人称为律师,这已是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律师”。

D.现代意义上的律师是依照法律条文为当事人辩护的人。

8.下列对“意译‘lawyer’翻译成‘律师’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形成于春秋晚期战国早期,而律师是汉代才有的词汇。

B.“法”是公之于众的法典,而“律”比“法”具体,多指具体条文,比较符合现代意义上律师的职业特征。

C.尽管“法”和“律”在法律义上是同义的,只是在各个时代称呼不同,但“法师”中的“法”多含“法术”之义。

D.“法师”一词在佛、道、巫中都有此类称谓,为了区别于人们的惯常思维,避免混淆,故取“律师”而舍“法师”。

9.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律师一词是一个意译词,是在西方民主主义理论和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时,汉语词汇中新增的一个名词术语。

B.律师一词与法律有联系最早出现在清代,在此之前,律师只是对佛教僧人的一种称呼。

C.“律师”最初进入汉语词汇系统是对通晓经藏僧人的一种称呼。

D.现代律师的雏形出现在古罗马,他们精通法律,为当事人辩护且不收取报酬。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律师一词出现在汉代,随佛教的传入而存在,汉代以前佛教没有在我国出现。

B.在中国,律师成为一种职业,并有律师制度的保障,可能出现在清末戊戌变法前后。

C.律师当初是一个意译的佛教用语,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一个专有名词。

D.由律师一词的由来与演变,可以看出汉语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大量借词、译词还将进人汉语系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尚节亭记

【明】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

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

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

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

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

指《易经》;②传:

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右之器以欹;欹:

倾斜,这里指“倾斜的物品”

B.于是乎有裨焉裨:

好处

C.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宜:

应该

D.必有义焉,不可胶也胶:

固执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是诚有大过人者裘马过世家焉

B.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D.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特卉木也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B.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C.而早以节立志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D.岂徒为玩好而已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4.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涵的精神,并不是只为了好玩。

同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修了一座“尚节亭”。

作者看到了以后很喜欢。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极难做到的中庸之道。

D.《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

为人处世,平时在家就开始讲究,他日必能做到应对自如。

黄中立却不是这样的。

第II卷(共108分)

四、(17分)

15.

(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②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3分)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梓州李使君②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③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④。

文翁⑤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罟师:

渔夫,诗中借指船工。

②本诗是诗人送友人李使君赴蜀地上任时所作。

③树杪:

树梢。

④“汉女”“巴人”两句:

写蜀地民情。

⑤文翁:

汉景帝末年的蜀郡太守,力主兴学,成绩斐然。

(1)请分别概括这两首诗的意境特点。

(2分)

(2)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它们分别采用什么手法写情?

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

(4分)

 

17.下面句子都有文学常识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2分)

(1)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作家,一生创作六十多剧本,以《窦娥冤》《牡丹亭》《单刀会》最为著名。

(2)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麦克白》《威尼斯商人》《奥赛罗》四大悲剧及《罗密欧与朱丽叶》。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一21题。

(19分)

今夜的泪水

李汉荣

那个星期天,我在山上漫步,沿着野草缠绕的小径随意走着,我不想寻找确凿的目的地,我把双脚交给这些古藤般时隐时现的小道,就由它们把我带到哪里算哪里,即便被带进密不透风难辨方向的林莽,我也不会埋怨,就迷一次路吧。

这么多年,周而复始地走着明白无误的路,想迷一次路都没有机会,一切都设计好了,规定好了,人只要一动身,就进入了固定的程序,就踏上了锁定的路线,红灯停,绿灯行,就这么笔直地走来走去,直至终点。

一条路走到黑,这使我们失去了对路的感激。

这就如同把一个无味的梦做到天亮,而且夜夜重复,那个梦早就不是梦了,全然没有了梦的神奇浪漫。

被同一个梦占据的睡眠与无梦的睡眠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对死亡的提前预演。

我就在野草杂树中胡乱走着,天渐渐黑了,我正可以在夜色里迷一次路,对黑夜的到来我有了一种隐隐的快感。

一条野径把我带入一片竹林。

早听人说过,南山上有一个竹海,与更南的四川相连,在南山的“海域”也有近千亩。

那么我是下海了?

至少已来到浅海湾。

我折了一根干瘦的竹竿作为探路的拐杖,边走边敲敲这根竹子,敲敲那根竹子,既是为自己壮胆,也顺便对寂寞中坚守的竹子们表示敬意和问候。

天似乎完全黑下来了,在林子里行走更能真切地看到夜晚是怎样一笔一笔很快涂染了它漆黑的形象。

然而林中似乎又有了亮色,竹子与竹子之间断续传递着神秘的光线,我仰头一看,竹叶交叠的高处,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小孔,光,正是从那里漏下来的。

此时,我体验到自然界那些生灵们有限的幸福,比如野猪、松鼠、刺猬、山羊、兔子、猫头鹰……虽然,在这严酷的世界上,没有谁帮助它们同情它们,在自生自灭的命运里,它们是何等孤独悲苦,天敌的伤害,饥饿的打击,病痛的折磨,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提心吊胆地活着。

然而,我似乎夸大了它们的痛苦。

至少,阳光雨水对它们是免费供应的,还有,在黑夜降临的时刻,天上那些伟大的星星绝不因为它们卑微就不关照它们,相反,与它们的实际需求相比,大自然把大额度的光亮赐给它们。

走了大约两个小时,我折回身,向来时的方向走。

我没有迷路,星星们不让我迷路。

莫名其妙地,我竟流出了眼泪,我觉得这伟大的宇宙固然充满莫测的危险和深奥的玄机,但壮阔的宇宙毕竟对人、对生命体现了无微不至的仁慈。

此时已是深夜,这寂寞的山野也许只有我一人独行,当然也许还有一些保持着夜游习惯的伙计,比如猫、狗、松鼠也在夜的某个角落散步或恋爱,但是,毕竟此地就我一人呀,宇宙却为我准备了一万盏一千万盏一千亿盏华灯!

整整一条银河都陪着我漫游,天国里全部的照明设施都归我——一个凡夫俗子使用!

这是怎样的大恩大德啊。

我就想,在如此壮丽无比的夜色下,谁能忍心辜负这皎皎明月盈盈星空?

这伟大深邃的星空,正是神的无边胸怀,在这神圣星光的映照下,人只能去热爱,去歌唱,去进行美好的创造和劳动,去沉思,沉思存在的源头,沉思无限时间和空间向我们暗示的神秘寓意,或者怀着感恩的心情进入睡眠……我想,历史上那些道德高尚智慧卓越心灵伟大的人,除了特殊的禀赋和所传承的高深优美文化影响了他们,他们更重要的道德和心灵源头当是这伟大不朽的宇宙星空——这浩瀚无涯的时空之海光芒之海召唤和启示了他们心灵里潜藏的浩瀚崇高的道德冲动:

必须熔铸一颗崇高清澈的大心,才配面对这星空。

经过虔诚的磨砺、修养、吐纳,他们终于有了一颗与宇宙对称的伟大灵魂。

可是,曾几何时,这崇高的精神的星空渐渐成了物理学的星空,化学的星空,气象学的星空,商业的星空,间谍卫星的星空。

它渐渐从心灵的天幕暗淡下来。

古典的、天真的激情退潮了。

人类的目光,更多地锁定在自己制造的符号网络里;人类的心灵,更多地沉溺于物质福利的狭小池塘里。

星空依旧如公元前一样浩瀚壮美,星空下,却少有与之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

星空,徒然地照着失去神性失去信仰的现代的荒滩。

我在竹林里,借着朦胧而亲切的光线一边走着,一边想着,一次次流出了眼泪。

18.作者为什么想“迷一次路”?

(3分)

19.文章第二段写“野猪、松鼠、刺猬”等小生灵的幸福有什么作用?

(4分)

 

20.作者认为,要有“一颗与宇宙对称的伟大灵魂”需要哪些条件?

(6分)

 

21.“一边走着,一边想着,一次次流出了眼泪”,统观全文,作者为什么而流泪?

(6分)

 

六、(12分)

22.下面这则新闻报道披露了有关奥运会的两条重要信息。

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

(不超过40字)(4分)

本报讯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将拉开帷幕。

历届奥运会的开幕时间都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初这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也正是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雨季,北京在这一阶段的降雨能达到全年降雨量的四分之一,奥组委根据这一点向奥委会申请把开赛日期推迟到了8月8日。

明年的8月8日正好是立秋后的第一天,“立秋过后凉风至”,届时温度会让人觉得更加舒适,非常有利于比赛。

对于开幕式当天可能下雨的情况,北京奥组委也早有准备。

在中央气象局内专门有一个奥运气象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是该中心为明年奥运会提供的一项天气保障措施。

如果开幕式遭遇下雨,工作人员就会采取“人工减雨”的措施。

 

23.下面是一位同学致老师的赠言,请仿照示例,以“人间的友情”开头写一段文字,送给你即将毕业的同学。

(4

示例:

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生活是一组乐曲。

亲爱的老师,愿你永远拥有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

人间的友情______

 

24.下面一段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错误,请找出两处并加以修改。

(4分)

①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中小学的学生所写的周记、作文、书信等受网络语言影响,有时连老师们也看不懂。

②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除了网络技术的普及外,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痕迹,不少广告、商号招牌等语言不规范,大量网络语言充斥电脑屏幕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③对这种发展倾向,教育界一部分人士杞人忧天。

④他们认为,应加强对广告、屏幕等语言文字的规范管理,注意过滤掉一些影响传统文化传播的生造字词。

⑤老师也应注重教育引导,让下一代在吸收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时刻不忘进步的外来文化的滋养。

不当之处(序号)______改正______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体育的百米赛跑是这样的:

参赛队员一字排开,裁判大喊:

“各就各位——预备——跑!

”随着发令枪一响,大家箭一般地冲出起跑线……

但是现实生活不是体育比赛,发令员经常缺席,众人还在“各就各位”,胆大的就已经冲向终点了。

你也许会说他们“犯规”“耍赖皮”,但历史无数次证明,机遇往往青睐抢跑者。

因为这些抢跑者懂得人生没有发令枪,只要自己能跑,比赛随时都可以开始。

与其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如掌握主动,先声夺人。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浙江省嵊州一中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8分,每题3分)

1.D。

A戳破B遐想C徘徊(huái)

2.B。

“熏染”,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甚至”,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此处应为表示更进一步的副词“尤其”。

3.D。

A尾大不掉,比喻机构乡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至指挥不灵;B过犹不及,事情做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C中指敌人或坏分子策划或开始进行攻击、破坏活动。

4.A(B“教育网站”包含“学校网站”,C用词不当。

“领导”应改为“引导”,D成分残缺)

5.A。

B冒号错误C最后的句号应在引号外D“周期12小时,近月点210公里,远月点8600公里”中逗号改为顿号

6.DA.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杜甫)

B.①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李商隐)

②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C.①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前赤壁赋》苏轼)

D.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王勃)

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客至》杜甫)

二、(12分,每题3分)

7.D(A.律师进入汉语系统是在汉恒帝时B.佛教中的律宗是依律修行的教派c.是传授法律知识的人还不是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律师)

8.A(答非所问)

9.D(A.中律师一词是旧瓶装新酒,不是新增了一个名词术语B.不只是对佛教僧人的一种称呼,唐代“道士”也可以称律师c.是对通晓律藏僧人的一种称呼)

10.c(第二段“律师因佛教的存在而存在;并一直延用至今”可见,今天的律师并非法律意义上的一个专有名词)

三(12分,每题3分)

11.C(适宜、适合)

12.B(遭受,继承。

A超过胜过C完备周到D少)

13.A(只是B连词,不译;连词,表递进C介词,凭借;介词,因D副词,只是;名词,一班人)

14.D(《礼记•中庸》的注书上是说:

“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

”另外,在作者看来,黄中立正是这样的)

四(17分)

15.

(1)①的确,内里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

②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是人很难表现得恰到好处的,于是才有合乎中庸的(一个标准)。

(2)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附:

《尚节亭记》参考译文

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想从中获得深义的,难道仅仅是好玩罢了?

所以兰花是取它的芬芳之义,谖草是取它忘忧之义,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之义。

不只是花草树木,(其它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做座位右边的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这样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