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昌文同志在 厅党组理论学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1767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昌文同志在 厅党组理论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杜昌文同志在 厅党组理论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杜昌文同志在 厅党组理论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杜昌文同志在 厅党组理论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杜昌文同志在 厅党组理论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杜昌文同志在 厅党组理论学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杜昌文同志在 厅党组理论学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杜昌文同志在 厅党组理论学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杜昌文同志在 厅党组理论学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杜昌文同志在 厅党组理论学习.docx

《杜昌文同志在 厅党组理论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昌文同志在 厅党组理论学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杜昌文同志在 厅党组理论学习.docx

杜昌文同志在厅党组理论学习

杜昌文同志在2010年厅党组理论学习

中心组(扩大)读书会上的总结发言

(2010年9月29日)

同志们:

我们这次读书会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对水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研究探讨实现全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和措施,以支撑和保障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九月中旬开始,与会全体同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了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和水利部关于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文件资料,邀请水利部孙雪涛司长来山东作了专题报告,现场参观了临沂、日照、潍坊、青岛和淄博的部分水利工程项目,两个处、两个厅直单位和三个试点市作了交流发言。

在此基础上,着眼于《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的实施,大家集中研究讨论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意见(草稿)》,对实现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极端重要性和异常紧迫性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依法管好水资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路和办法,取得了丰硕成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现对读书会作一总结,并就做好当前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这次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的主要收获

大家普遍反映,这次读书会收获很大。

从各组讨论交流的情况来看,最主要的收获是对于为什么要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怎样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三个关键问题上达成了高度共识。

(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必需的资源要素、生态基础和安全保障,既不可或缺,又无以替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

在可用水资源总量不足而用水需求又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离开这一前提,经济社会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生存安全也将因此受到威胁。

可以说,能否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战略课题。

就我省而言,有效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

大家都知道,我省年均可补充、可循环、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仅有303亿方,人均334方,不到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6,仅为全球人均水资源量的1/25,相当于世界上最缺水的以色列的水平,而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

按目前用水方式测算,全省年缺水40多亿方,且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极限。

全省地表径流开发利用率已超过50%,远远突破了国际公认的开发利用上限;地下水年均可开采量为125亿方,目前每年开采已达120亿方,开发利用率高达96%;地下水已占到全省总供水量的46%,而同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的广东省仅为4.6%、浙江省仅为2.4%。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的持续增长,不少地方由于连年过度超采地下水,已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漏斗区面积不断扩大,甚至造成了地面沉降、河道断流、湿地萎缩、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全省水资源和水环境已不堪重负!

照此下去,不仅无法保障水资源的持续供给,而且将导致更为严重的生态“灾难”。

在我省连续7个丰水年的情况下尚且如此,一旦遇到干旱、连续干旱年份必将难以为继。

许多有识之士早就提示,水资源短缺将是山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这决不是杞人忧天。

根据省委、省政府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部署,特别是随着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全省供水需求还会大幅增加,水资源缺口还将不断加大,供需矛盾势必进一步加剧。

这就迫切要求我们研究探讨转变用水方式、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和措施,彻底打破水资源短缺这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二)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障从一般意义上说,解决缺水问题不外乎“开源”和“节流”两个途径。

根据山东水资源现状,必须下大气力作好“开源”的文章,但能够新增的水源是有限的。

黄河水每年分配给山东的70亿方指标不但不会增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上游降雨量减少和用水量增加,对山东的实际供水量还会因此减少,就连70亿方也难以保障;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境内工程总投资达510亿元,占地约10万亩,2013年通水后每年也只能为全省增加供水15亿方;省内洪水资源利用的潜力也极其有限,经测算,现阶段能开发利用的只有沂沭泗河的4亿方水和大汶河的1亿方水,即使连同调用的长江水,全省也仅能增加20亿方供水。

不要说满足新上项目和新增取水需求,即使与现状40亿方的用水缺口相比,仍相差20亿方。

当然利用淡化海水也是一个途径,但就目前技术水平而言,成本和生态问题都是尚未解决的难题,至少近期保障发展用水还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海水淡化。

解决山东缺水问题、实现全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出路,无论是当务之急还是长远之计,都在于“节流”、在于转变用水方式。

在努力“开源”增加可用水量的同时,必须眼睛向内,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循环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全省上下对此早已形成共识,并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我省的用水效率在全国也是比较高的,但缺水的现状仍令人堪忧。

不少地方一方面喊缺水、抓节水,另一方面还在大量浪费水;一方面抱怨漏斗区扩大、地面下沉、海水入侵,另一方面仍在深井取水、竭泽而渔;一方面投巨资花大钱调水买水、淡化海水,另一方面却在侵占湖泊坑塘,大量放水出境、“入海为安”;一方面对水体污染危及健康、有水不能用的状况痛心疾首,另一方面又在大量排污,人为破坏水生态、践踏水环境。

导致以上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对水资源有限性、缺水严峻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也有水价政策不合理,导致节水不增效的问题;既有水利投资跟不上、工程措施不配套、节水技术难普及的问题,也有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贯彻科学发展观不自觉,急功近利对长远发展不负责的问题,等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除加大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和水利宣传力度外,最根本也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制度建设。

在当前社会整体自觉程度不够高的情况下,只有建立起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依靠制度将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在可补充、可循环、可持续的范围内,并真正使浪费水资源、破坏水生态的受到惩罚,让保护水、节约水的得到实惠,才能实现全省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

着眼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把住“三关”。

一是把住用水总量关,把区域实际取用水量控制在以年度为周期可补充、可循环的范围内,严禁超采地下水,保障地下水采补平衡,对突破区域可用水量控制“红线”的地方行政首长要进行“问责”。

二是把住用水效率关,超过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的新增取水一律不予审批。

通过限制用水需求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对违法许可、非法取水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人的相应责任。

三是把住纳污容量关,引导中水回用、循环利用,实现达标排放,避免因过度排放加重污染,影响水质安全,导致可用水量减少,真正使造成水体污染者付出相应代价。

只有把住这三个关口,才能从制度上促进和实现“两个转变”,即用水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而保障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严格新增取水许可审批是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建立和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许多环节的协调配套,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新增用水许可,抓住了新增用水许可就抓住了整个制度发挥效能的关键。

从发挥制度的导向功能上说,只有严格按不同产业的用水定额标准审批用水许可,才能有效引导各地“自觉”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布局结构,发展节水型经济,使当地经济社会布局和总体发展战略与水资源禀赋条件相适应。

从发挥制度的约束功能上说,也只有把住新增用水许可关,才能真正控制住取水总量,从而形成“倒逼机制”,引导各地眼睛向内挖潜力、找出路,通过节约用水、循环用水,转变用水方式,拓展发展空间。

这就要求新增用水许可制度的设计要严密、执行要严格。

申请新增取水许可至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必须符合年度用水计划。

二是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

三是必须符合用水定额标准。

四是必须通过“三项论证”,即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论证和防洪论证。

五是节水和污水处理必须符合“三同时”要求,即与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运行。

六是必须使用符合技术标准的节水和计量设施,并据实统计报告取用水量、如数缴纳水资源费。

这样才能通过取水许可审批制度的约束,从根本上避免突破区域用水总量、过度超采地下水、超定额用水和超标准排放污水等违法现象的发生。

这里必须特别强调的是,对过去已审批用水许可的项目,凡许可到期的须按上述规定重新办理用水许可审批;未到期的应对超定额标准用水实行水资源费累进加价制度。

这样既有利于促进用水户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也有利于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有利于地方政府统筹配置水资源,引导和促进接近或超过区域用水总量的地区作“存量”的文章,通过淘汰高耗水项目和抓好现有项目的节水增效置换新增用水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说,抓节水增效就是为新上项目创造新增用水条件,就是拓展当地的发展空间,就是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科学发展,就能在不突破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的前提下,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这次读书会达成的上述三点共识及相应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念,集中构成了保障全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总体思路,为尽快建立和推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奠定了至关重要的思想基础。

可以说,这次读书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践行新时期治水方略,开拓山东统筹治水、科学用水和依法管水新局面的一个新起点。

二、实施《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的基本要求

为有效解决山东缺水的突出矛盾,加快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而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的政府规章,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制度保障人水和谐的自觉行动,充分体现了省政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自觉和对山东未来发展的高度负责,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水利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此为标志,我省作为在全国先行先试、率先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省份,坚定地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

为确保这一《办法》从明年开始正式实施,有几项基本要求必须明确:

一是抓紧建立控制指标体系。

《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工作负总责,并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重要控制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据此要求,省对市、市对县要依据省及各市政府批准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划定的水功能区,确定全省及各市、县的用水总量指标、用水效率指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容量指标,年底前报省厅备案。

在用水总量指标中,应依据区域可用水量和今年实际取用水量,测算出明年的计划新增用水控制量,并分别明确新增取用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水的指标;在用水效率指标中,应分别计算和核定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业节水灌溉率;在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容量控制指标的同时,还应明确市、县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上述各项指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缺一不可。

在确定指标时必须着眼于地下水采补平衡、水源地水质达标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切实把实际取用水量控制在可补充、可循环、可持续的范围内,不是凭感觉、拍脑袋分指标,更不能超越各地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定指标。

指标确定之后要正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还要纳入当地“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并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重要依据纳入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内容。

二是尽快完善取水许可制度。

按照《办法》规定,用水许可审批必须限定在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内,并明确设定否决条件,包括超过年度控制指标的、超出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的、未通过“三项论证”的、不符合“三同时”要求的等,以使区域限批制度得以严格执行。

在完善用水许可审批制度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确保人民群众公平用水权益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最大限度促进用水效率的提高。

要加强与发改、经信、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对未获用水许可的一律不予批准立项,不予通过环评报告。

同时,对违规审批许可、未经用水许可而批准立项和环评,以及擅自非法取水的责任人,要明确设立处罚条款。

对负责许可审批和水政执法的人员要进行资格审查和系统培训,避免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现象发生。

三是切实健全取水监测系统。

全省区域用水总量监测由水文部门统一负责,各地用水户用水计量监测由批准取水的地方水行政机关负责。

从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际需要出发,各级都要下大气力建立完善监测系统,对监测程序、技术标准、设施配套、数据统计、绩效评价结果要制定统一规范的操作方案,保证监测方法简便易行、监测结果真实公平,同时还要明确规定操作规范和工作纪律,对违规操作影响监测效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目前,监测系统建设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设施配套滞后、技术手段落后。

要把水文监测设施和数据平台建设作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突出重点来抓,争取政府投资支持,并纳入规划、列入预算,必要时也可先融资建设再逐步还账。

对用水户的用水计量设施各市、县都要督促配套并加强监管。

今后要坚持走“工程带水文”的路子,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文监测设施配套。

包括农业用水工程建设项目和水土保持项目都要配套安装相应的监测设施,否则将不予申报立项和验收,有关处室要把好关。

在此基础上,还要按照预警管理的要求,尽快设定35个城乡重要供水水源地地下水位警戒线、190个重点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警戒线和36个大中型水库可供水量警戒线,分别建立黄、橙、红色预警机制,并相应制定预警管理办法,明确预警的发布权限、解除条件和响应措施,以防止地下水超采,促进水功能区水体修复与改善,有效保障水安全。

四是严格建立考核奖惩制度。

考核制度既包括对政府履行水资源管理职责情况的综合考核,也包括对用水户节水计量的监督考核。

要根据各市、县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实施办法和奖惩措施,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核定区域年度用水量和评价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及发展实绩的重要依据。

对突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指标和水质保护指标的,要对政府和水利部门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对超出用水定额的用水户要累进征收水资源费,对违规取水的要依法吊销用水许可证。

对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

中央正在组织起草加强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文件也已完成部门会签。

我省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拟于近期筹备召开全省水资源管理工作会议进行全面部署,我们水利部门的工作要尽量往前赶。

按照明年1月1日起正式在全省实施《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的要求,对上述四个基本环节规定的措施,各市都必须在今年年底前落实到位,为明年实施《办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争取主动。

在抓好上述四个环节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研究六项配套措施:

一是规范水政执法,二是深化水价改革,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四是加强工程建设,五是完善管理体制,六是健全信息系统。

淄博、临沂、菏泽三个试点市要先行一步,为全省摸索经验、提供示范,其他各市也都要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不遗余力争取政府支持,千方百计加快工作进度,力争早日实现全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三、年底前必须完成的水利重点任务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现在距年底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全省水利工作面临的任务相当艰巨繁重。

除要为实施《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加快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外,各市、各处室和单位都要认真对照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逐项研究落实具体工作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水利规划目标任务,并为制定实施“十二五”水利规划夯实工作基础。

从全省角度考虑,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六项重点任务,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

一是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年底前列入除险加固规划的所有水库要全部完成竣工验收或投入使用验收。

目前,大中型水库中只剩下沐浴、门楼两座未达到时间节点要求,列入国家2010-2012年除险加固规划的163座重点小型水库中还有66座没有开工建设,按照省政府要求,今年年底前要一并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可以说,这项工作总体上已进入最后决战阶段,任务仍很艰巨,切不可有丝毫的松懈。

下一步必须全面加快各项工作进度,尤其是对未实现节点目标的两座水库,要立即组成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工作组,进驻工程现场,限期解决影响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千方百计将进度赶上来,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66座小型水库要立即组织招标,10月底要全部开工建设,年底前要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凡已完工工程要集中技术力量,抓紧组织验收,必要时要进行分片打捆,压茬推进,避免到年底扎堆验收。

要以对人民群众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和程序,实行工程验收终身追究责任制,真正把好竣工验收关,确保影响安全运行的所有隐患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进一步加快水网骨干工程建设步伐。

着眼实现2013年建成通水的总目标,进一步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年底前两湖段、鲁北段、济南以东段要全面开工建设,已下达的58.41亿元投资计划要如期完成,济平干渠工程要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为确保与干线工程同步投入运行,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要按照配套工程建设规划,尽快研究制定投资建设方案并加快工程建设进程。

胶东调水工程要如期完成门楼水库至米山水库段主体工程建设。

治淮东调南下工程除湖西大堤力争完成80%以上的工作量外,其余工程要全部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同时要加快进一步治淮的前期工作。

三是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

当前已进入农田水利建设大好时期,要按照“投入多于往年,措施优于往年,效益好于往年”的要求,以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为目标,根据全省今冬明春农建规划,尽早部署实施,确保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243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57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87万亩。

要以水毁工程修复、田间工程配套、雨洪资源利用、回灌补源、小水源等五类工程为建设重点,尤其要迅速展开水毁设施恢复重建工作,突出抓好重点河道堤防、重要涵闸以及水库附属项目水毁重建等工程,同时做好冬春抗旱工作准备。

在抓好面上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要集中力量加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力度。

按期完成48个小农水重点县和12个小麦产业示范县年度建设任务,确保绩效考核继续在全国领先。

各重点县在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要全面推行“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农民用水组织建设和水价改革,逐步建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全省26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投资计划已下达,各地要按照省市签订的责任书的要求,千方百计落实好市、县配套资金,确保明年3月底前投资计划100%完成、工程质量100%合格。

四是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

年底前各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投资计划要全部完成,确保实现全省新增275万饮水安全人口、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0%的任务目标。

要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服务,围绕实施《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加快农村供水管理服务规范化、制度化步伐,特别是制定《办法》实施细则、健全管理服务机构、设立工程维修基金和完善供水安全应急预案,以确保全省农村公共供水安全。

五是着力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各市要继续深入开展创建“规范化运行管理工程”活动,以“体制理顺、机构健全、权责明确、运行高效、良性发展”为总体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

以省级规范化管理试点单位为重点,在全省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年度考核。

继续抓好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与小塘坝规范化建设管理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同时要将水库除险加固后的运行管理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对管理设施不配套的一律不予竣工验收。

要尽快制定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办法,落实运行管理经费,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确保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形成安全运行长效机制。

六是按时完成“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

要按照国家和省政府要求,加快推进全省和各市“十二五”水利发展综合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编制进度,特别是南四湖流域水利发展规划、水系生态建设水利规划等规划要及早完成并提交审查。

要抓紧对中小河道治理、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水利信息化、节水型社会建设等项目进行梳理,尽快形成专项规划成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全国“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盘子。

要尽快启动一批防洪隐患较多的重点河道治理工程规划建设,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支持,超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待国家批复后立即实施。

同时要认真组织开展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各级水利普查组织机构要尽快建立,为明年全面展开普查做好充分准备。

同志们,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全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法律赋予水利部门的重要职责。

面对山东水资源短缺的严峻现实,面对转方式、调结构,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的客观要求,面对全省人民群众对保障饮水安全、改善水生态环境的殷切期盼,我们应当不负重望、不辱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破难攻坚,创新探索,努力推进传统水利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水利转变,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