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1806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docx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精编

诗词单选

诗言史、诗言情、诗言志,历史题材的诗词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教材,其间储存着大量的历史知识。

借助诗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诗入题,展示历史文化的博大和深厚,也使严肃的试题多了些诗情画意的味道。

中古史

1.“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这是著名历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1959年视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

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

A.青铜立人像 B.司母戊鼎 C.编钟 D.唐三彩

2.《诗经》曰: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这种现象出现在: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3.“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该诗反映了奴隶社会何种社会制度

A.分封制和井田制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和宗法制D.宗法制与井田制

4.“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从引文的体裁特征判断,它们出自

A.楚辞体《离骚》B.纪传体《史记》

C.编年体《资治通鉴》D.叙事体《通鉴纪事本末》

5.“宣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

杏坛(注:

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

楹联褒扬的是

A.黄帝B.孔子C.孟子D.司马迁

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朝李白的《古风》诗颂扬了秦始皇哪方面的业绩?

A.统一中国B.统一度量衡C.统一文字D.统一车轨

7.“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朝章碣的诗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反击匈奴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D.灭六国

8.“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秦朝民谣反映了百姓痛恨的是:

A.赋税沉重B.徭役繁重C.土地集中D.兵役繁重

9.“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的诗高度评价的政策是:

A.战争政策B.和亲政策C.汉化政策D.开放政策

10.“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是鲁迅先生对哪一部史书的评语?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

1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该诗反映了汉朝什么制度的惨无人道?

A.赋税制度B.徭役制度C.兵役制度D.察举制度

12.“一去紫台连朔漠(北方大漠),独留青冢(墓)向黄昏”。

杜甫这句诗的典故出自于

A.昭君出塞B.甘英出使大秦C.张骞通西域D.文成公主入藏

1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的名句。

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

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农耕文化的发达B.丝绸之路的开辟C.旅游业的发展D.战略位置重要

14.“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对联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A.司马迁B.班固C.司马光D.文天祥

15.“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描绘了景色如画的塞外风光。

这是一首:

A.鲜卑族民歌B.北方汉族民歌C.匈奴族民歌D.羯族民歌

16.“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概括了洛阳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洛阳在历史上曾经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

①东周 ②西汉 ③三国时的魏 ④北魏 ⑤北宋 ⑥清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⑥  

17.李白诗云: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这里咏叹的古都是:

A.西安B.洛阳C.南京D.杭州

18.造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是:

A.封建统治者利用佛教麻痹人民,维护统治B.王公贵族和大臣在各地广建佛寺

C.佛教寺院在政治、经济上势力很大

D.在社会动荡下,佛教教义对部分社会群体的诱惑力

19.造成“世胃嗫高位,英雄沉下僚”的主要原因是:

A.九品中正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士族制

20.(2005·上海卷第6题)“檐yan剪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

A.屈原B.陶渊明C.曹操D.白居易

21.(2005·全国文综卷I第18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

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陈子昂     B.盂浩然C.杜甫    D.杜牧

22.(2007·山东文综卷第11题)白居易诗: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晚唐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王导、谢安两家的破落  B.唐都长安的景色  

C.唐末农民起义打击士族制  D.士族制度的衰落

24.“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A.善于用人B.虚心纳谏C.科举取仕D.勤政爱民

25.晚唐时有一位家住余杭的读书人决定到长安游历并求取功名。

当船驶入长江后,他决定到诗人韦庄发出过“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感慨的古城参观游览。

这座古城最有可能是:

A.洛阳B.建康C.燕京D.汴梁

26.杜甫“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的诗句主要描绘的是唐代的:

A.海上交通B.商品交换C.冶炼业D.造船技术

2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的《忆昔》诗渲染唐朝盛世经济状况的实际目的是:

A.歌颂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B.怀念唐玄宗前朝的清明统治

C.因生活贫困而怀旧D.借怀旧表述对现状的不满

28.“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中唐诗人张渭的《题长安壁主人》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人际关系的淡漠B.社会风气的败坏

C.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D.价值观念的更新

29.“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唐朝温庭筠的《送渤海王子归本国》诗反映了:

A.西域各族对西汉的向往和敬慕之情B.吐蕃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C.北宋人民与契丹人民的友好往来D.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30.“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这些唐诗反映了唐代:

①农业得到发展②江南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③存在不合理的开发现象④中后期战火不断⑤人口增长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③④D.③⑤

31.下列诗句描绘了隋唐的经济发展状况,其中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利的是:

A.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B.海将盐做雪,山用火耕田

C.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D.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麇林鹤来交游

32.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社会现象发生在

A.汉文帝时期B.隋文帝时期C.唐玄宗时期D.唐太宗时期

33.唐朝元稹的《连昌宫词(节录)》诗: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诗中的“妃子”是指:

A.赵飞燕B.武则天C.杨玉环D.慈禧太后

34.“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张祜的诗反映了唐代哪一城市经济繁荣的信息?

A.长安B.洛阳C.扬州D.成都

35.郭沫若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概括了谁的伟大成就?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杜牧

36.“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筒车B.翻车C.曲辕犁D.水排

37.有唐诗云: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①唐初经济发展状况②唐政府征收茶税③唐代某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④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38.“圆鬟垂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椎面赭非华风”。

下列有关白居易首这诗歌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髻椎面赭”原是少数民族的妆梳习惯B.反映了当时的民族融合状况

C.白居易对当时的民族状况高度赞扬D.唐代中后期出现了反对胡化的动向

39.9世纪中后期的诗人陈陶的《陇西行》写道: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下列对该材料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这可能指的是文成公主入藏的事情B.这可能指的是金城公主入藏的事情

C.黠虏可能指的是吐蕃D.黠虏可能指的是契丹

4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词的创作风格是:

A.风格委婉,感情真挚B.豪迈奔放,气势磅礴

C.缠绵悱侧,一往情深D.风格沉郁,悲惨凄凉

41.“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其中的“匈奴”指: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42.岳飞词云:

“靖康耻,犹未雪。

”“靖康耻”是指:

A.宋辽订立“澶渊之盟”B.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对金称臣

C.宋高宗解除岳飞兵权D.金军掠走来徽宗、钦宗,北宋灭亡

43.“怒发冲冠,只缘二帝蒙尘(注:

指两位皇帝被掳走),壮志欲餐胡虏肉;精忠报国,而竟千秋遗恨,英雄未复旧河山。

”下列选项中与此联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白登之围B.安史之乱C.靖康之变D.土木之变

44.“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对联中的“忠骨”、“佞臣”分别指:

A.魏征、杨国忠B.岳飞、秦桧C.周恩来、江青D.孙中山、袁世凯

45.南宋初期的一首诗歌写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A.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       B.西湖景色秀丽迷人

C.统治者的腐败和苟且偷安      D.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46.某一寺院的墙壁上题着这样一首无名诗:

“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

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

”这首诗主要反映的是①临安交通发达②那时已经有交通地图了③人民渴望收复失地④南宋统治腐化苟安

A.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

47.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所写的习俗发生在

A.元旦B.端午节C.春节D.中秋节

48.“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此诗赞颂的是:

A.杜甫B.苏轼C.辛弃疾D.陆游

49.“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宋代文人刘迎的诗从民族关系的角度看,最佳分析是:

A.宋辽民族交往十分密切B.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C.宋辽对峙局面形成

D.尽管出现战乱,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可阻挡

50.“胡骑长驱扰汉疆,庙堂高枕失堤防。

……退避固知非得计,威灵何以镇四方?

中原夷狄相盛衰,圣哲从来只自强”。

李纲的《述怀》诗中的“胡骑”是指:

A.辽兵B.金兵C.元兵D.清兵

51.明亡后,某位明朝遗老说某些人: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因此他将

A.反对理学和心学,提倡民主启蒙思想B.从才德两面,全面地批判这些人

C.反对空谈义理,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D.弃文从武,联络起义军,为君王报仇

5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

其出现的背景是

A.宦官刘瑾专权B.权臣严嵩当道

C.崇祯帝时,宦官魏忠贤专权D.明朝后期,知识分子提倡经世致用

53.反映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D.“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54.“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此联称颂的英雄是:

A.戚继光B.郑成功C.刘铭传D.左宝贵

55.“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此联是对何人作品高度而又恰如其分的评价?

A.罗贯中B.吴承恩C.吴敬梓D.蒲松龄

56.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接替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B.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C.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

57.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直接原因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B.实施该政策后与外国完全断绝往来

C.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答案:

1—5:

BCAAB6—10:

ABDBA11—15:

CABAA16—20:

BCAAD21—25:

CBDCB

26—30:

ADCDB31—35:

BCCCB36—40:

ABCDB41—45:

BDCBC46—50:

BCDDB

51—55:

CDDBD56—57:

BB

中近史

1.“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清末的这一民谣反映了:

A.土地集中B.闭关锁国C.吏治腐败D.男耕女织

2.“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李大钊《圆明园故址》)“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3,“租借东洋驻重兵,保商何必要连营。

可怜卧榻横陈夜,时听旁人鼾睡声。

”这首近代汉口竹枝词(《东洋兵房》)反映了

A.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出现B.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

C.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4.(2008宁夏文综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5.“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马尾海战B.丰岛海战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

6.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章》诗: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其写作背景是:

A.《北京条约》签订B.《中法新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D.《辛丑条约》签订

7.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8.“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去年今日”是指:

A.1893年4月17日B.1894年4月17日

C.1895年4月17日D.1896年4月17日

9.“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

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

”曹润堂的这首诗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什么战役?

A.黄海海战B.平壤战役C.辽东之战D.威海卫战役

10.1895年有人题联京师城门: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其中“割地”是指

A.割九龙司给英国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割台湾、彭湖列岛给日本D.划分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1.谢瓒泰题《时局图》诗:

“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该诗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A.鸦片战争的失败B.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

C.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2.“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这副对联反映的是中国什么时期的历史状况?

A.19世纪早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D.20世纪早期

13.“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清朝诗人张维屏的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三元里抗英C.金田起义D.天京保卫战

14.“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其中“煮豆燃箕”是指:

A.永安建制B.北伐失利C.安庆失守D.天京变乱

15.太平军中曾流传“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的歌谣,与其出现相关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D.永安封王C.定都天京D.天京变乱

16.(2006·广东卷第6题)“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

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

”这首曾在安徽芜糊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

17.“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拜如寒鸡”。

这是历史工作者在湖北汉口发现的一条宣传标语。

这条标语应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北伐战争D.红军长征

18、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那么此民谣应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

B、义和团运动期间?

?

C、辛亥革命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

19.(2006·四川卷第16题)“危局如斯敢惜身?

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篇。

她在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

A.浙皖起义B.黄花岗起义C.萍浏醴起义D.镇南关起义

20.“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

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唤沉沦。

剪刀除辫人称快,铁槛捐躯世不平。

风雨巴山遗恨在,至今人念大将军。

”吴玉章诗中的“少年”、“大将军”指谁?

A.孙中山B.章炳麟C.邹容D.陈天华

21.“江左识丹忱,多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流碧血,恨我今招侠女魂。

”孙中山先生写的挽联是纪念谁?

A.徐锡麟B.秋瑾C.陆皓东D.宋教仁

22.“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黄兴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

23.“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

”这首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24.(2007·上海卷第8题)“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

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护法运动

25.对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非常有趣地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26.20世纪初,河南新安县某乡绅在其《新年杂咏》一诗中这样写道:

“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

那么,该诗的写作时间不会早于

A.1910年元旦B.1911年元旦C.1912年元旦D.1913年元旦

27.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

“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

该诗反映了

A.西方文化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B.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守旧势力对近代文化的抵触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被动摇

28.“或在圜中,拖出老袁还我国;余临道上,不堪回首话前途。

”与这幅对联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A.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B.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C.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D.袁世凯复辟帝制

29.“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身畏死勿入斯门”。

对这副对联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黄埔军校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办学宗旨

B.说明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C.说明黄埔军校培养的全部是中国革命的精英人物

D.体现了孙中山通过黄埔军校创办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的革命理想

30.《新四军军歌》中唱道: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1926年,在武汉地区被北伐军消灭主力的反动军阀是:

A.张作霖B.孙传芳C.段祺瑞D.吴佩孚

31.(2003·上海卷第13题)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

“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

”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

32.章太炎1904年为某人70大寿所作的讽刺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

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七十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做七十大寿的“某人”是:

A.光绪皇帝B.慈禧太后C.李鸿章D.袁世凯

33.以理学自命的大学士徐桐送给义和团的对联曰:

“攻异端以正人心,仗神威以寒夷胆”。

由此可见,徐桐是一位

A.爱国者、顽固派B.叛国者、维新派

C.叛国者、洋务派D.爱国者、革命派

34.“君不见:

黄海波涛怒气冲;吴淞老将立国门;菜市横刀血溅笑;……”丁芒的《气节颂》诗中没有提到的英雄人物是

A.林则徐   B.陈化成   C.邓世昌   D.谭嗣同

35.“作民权保障,谁非死后者?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这是孙中山为谁而作的挽联?

A.徐锡麟B.秋瑾C.陆皓东D.宋教仁

36.(2007·海南卷第14题)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

“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37.(2007·天津文综卷第19题)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

“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撤口边开。

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

”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38.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说: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对该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②当时,不缠足运动推广普及很快

A.①②都正确B.①②都不正确C.①正确,②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正确

39.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谣》这样写道:

“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

土布没有要,饿倒哥哥嫂嫂”。

这反映了①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②作者提倡用国货③五四前后,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强烈关注④作者反对西方机器生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