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2082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一﹑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

它干了没有?

最终是什么结果?

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

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

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

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心动不如行动。

二﹑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

1、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参考标题:

1、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

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

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

7、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

三﹑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

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

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

“喔!

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

”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提示:

我们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样的罪犯;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

怎样对待这些人与物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

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辟的阐述,即存其精华,去其糟粕。

按照新型话题作文“抓其一点不顾其余”的原则,我们可以只对其中一点立意。

参考标题:

1、远离毒品,小心交友(着眼于第一种人)2、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于第二种人)

3、归来吧,慈悲之心(着眼于第三种人)4、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四种人)

5、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种人)6、成功之道:

化腐朽为神奇(着眼于第四种人)

7、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全部材料)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全部材料)

四﹑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只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就能化难为易了。

材料中曹植的《七步诗》“广为人知”,便点出了是一种传统的认识法。

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若站在豆的一面”和“若站在萁的一面”等语句,则运用了逆向思维,说明看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

这样一分析,就不难确定出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

1、对待事物可有不同的看法。

2、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

3、不能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问题等等。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座荒芜了的花园里。

美丽的池子干得见底了。

美丽的花木枯萎尽了。

玫瑰死了,夜莺好久没有飞来了。

除了蟋蟀在草丛中悲鸣,只有有毒的恶草与刺人的荆棘生长着。

有一天,忽然有几个人到园里来。

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出现这样的凄凉情况,个个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几乎要痛哭了。

一个叹气道:

“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

”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身来,答道:

“不,决不!

我们应该大家努力把它整理好。

”于是他们讨论怎样改造这座芜的花园的方法。

一个人说:

“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砍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另一个人说:

“不然。

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去砍除恶草和荆棘,因为——”另一个人说:

“我表示同意A君的话,恶草和荆棘如果不先除去,佳木好花是决不能栽种的。

因为——”

其余的人说:

“不然。

你的话错了。

我赞成B君的意见。

因为——”他们各举了许多理由,互相辩论着,还引了许多例子来证明他们的话,由早餐的时候一直辩论到正午,家家炊烟起了,还没有停止;甚至于因为意见不合,互相谩骂……而且扭打了。

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这则材料哪些角度较好,哪些属于符合题意的呢?

构思提示:

“花园照旧荒芜着”的原因是什么?

切合题意:

“空谈不如实干”、“行动胜于空谈”、“临渊漾鱼,不如退而结网”等

六、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有威力。

风说:

“我来证明我比你行。

你看到那儿穿大衣的老头了吗?

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

  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大到成了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愈急,老人把大衣裹得愈紧。

终于,风放弃了。

然后太阳从云拮走出来,对老人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不久,老人开始擦汗,然后脱掉大衣。

太阳对风说:

“你看,还是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有威力。

【提示】写作时要注间以下几点:

  第一,准确领会材料精神。

不仅要诠释“友善”的重要性,还要拿它与“愤怒”“暴力”作比较。

  第二,可以小处着笔,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可以大处着眼,谈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友善相待,不要战争,不要恐怖等等。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枭逢鸠。

鸠曰:

“子将安之?

”枭曰:

“我将东徙。

”鸠曰:

“何故?

”枭曰:

“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

“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

“你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

“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

“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

“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

“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

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立意:

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治标不如治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八、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

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

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

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

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文中的人物有卖马人、伯乐和买马人(未点明),但主要人物是卖马人。

中心事件是卖马人请伯乐帮忙,以好价钱卖掉了一匹劣马。

立意角度:

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

抨击不择手段害人谋利的行为;从伯乐的角度立意:

批评名人为劣质产品作广告的错误行为;从买马者的角度立意:

指出盲从的后果。

九、猪八戒照镜子

猪八戒坐在镜子前照镜子。

镜子中出现的它,长耳朵,翘鼻子,十分丑陋。

它一见就十分恼怒,抡起铁耙,将镜子砸得粉碎。

可当它再看时,无论大小,每一块碎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它。

这则材料可横向分解为三个立意角度:

猪八戒、镜子、猪八戒和镜子。

从猪八戒的角度看,它自己长耳朵、翘鼻子,十分丑陋,却责怪镜子,迁怒于镜子,足见它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据此,可立意为:

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或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从镜子的角度看,尽管猪八戒将它打碎了,但它依然反映八戒的丑陋,并不因为被打碎而作丝毫的改变。

依此可立意为:

要学习镜子不畏强暴、坚持真理的精神。

从二者合一的角度看,猪八戒打碎镜子,可以看成邪恶与暴力向真理挑战;镜子碎了仍反映八戒的丑陋,可看作真理是战胜不了的。

所以,其立意可为:

邪恶与暴力是战胜不了真理的。

10、《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世界有了我们而更美丽/相互欣赏/营造共赢的风景/相映成趣的美丽(共同的风景)/你也是一道风景(欣赏你)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

父亲却老泪纵横。

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

下面提供几种参考构思:

(1)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3)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4)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十二、珍珠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

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

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及给你的启示,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认真读诗,我们了解到,“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是关键句,它告诉我们:

生命离不开苦难,只有经历了痛苦,战胜磨难,才能铸就生命的辉煌。

作者的意图就是要引导我们去思考:

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失败和打击时,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不能正视磨难,而是整日痛苦不堪,以泪洗面,那么我们就只能永远沉沦下去,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的生命就会黯然无光。

可见,“珍珠”对应的本体是:

成功与磨难,生命与挫折,让生命在磨难中闪光。

十三、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首先明确关键字词:

“最前”、“最后”、“痛苦”。

第一,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是痛苦的。

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屡遭排挤、迫害。

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被烧死在罗马广场。

第二,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不痛苦。

陶渊明、李白,走在蝇营狗苟谋取官位的人群的最后,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不扭曲自己的人格,他们何来痛苦?

谭嗣同是为变法而流血的第一人,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怀着为进步而献身的热望而死,他是幸福的。

袁隆平、钟南山走在科技的最前端,为全人类造福;刘翔跑在世界的最前面,站在主席台的最前端,他面带自信的笑容;牛顿、爱因斯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前人的理论,发现不足,不断改进能够获得骄人的成就。

丘吉尔学生时代功课在全校最后,锲而不舍,努力奋斗,终成大器。

第三,走在最前和最后的人既有痛苦,又有幸福。

屈原始终站在政治斗争的前沿,他为国家的衰败而痛苦着,但最后能以死报国,他也是幸福的。

范仲淹既在最前、又在最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永远都是一个最痛苦的人,但也是最幸福的人。

鲁迅走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最前面,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他既是最痛苦的,又是最幸福的。

14、依据下列材料,写一篇文章。

文体除诗歌外不限。

不少于800字。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

“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弟子甲说:

“用铲子铲。

”乙说:

“用火烧。

”丙说:

“撒上石灰。

”丁说:

“连根拔去。

”哲学家说:

“都试一下。

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

”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

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

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来源:

学.科.网]

这个故事让人明白:

欲无必有,欲有必无。

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

这必须经过选择、鉴别和心灵的“巷战”,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

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

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

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己的心灵等。

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15、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来源:

学+科+网Z+X+X+K]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切合题意

1.露珠在枫叶上呈现红色,在荷花上呈现白色——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品性,环境影响人的成长/环境改变人生(包括写家庭教育、社会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可以)/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人生(际遇),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

2.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从反面立意)

3.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来源:

学§科§网Z§X§X§K]

4.借助了枫叶、荷花,露珠显现出不同的色彩——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

(从露珠这个侧面考虑)

5.寻找合适的位置

6.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

16、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来源:

Z*xx*k.Com]

1、要有商品意识(没有从材料的整体出发。

2、要不知足(没有领悟材料的情感意向。

3、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从材料本身出发,而是从头脑中固有的概念出发。

4、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符合材料要求,为最佳立意。

17、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概;人们也崇尚“老黄牛”生命不息,犁耕不止的精神。

然而有的人总感到不如意,总想让“千里马”与“老黄牛”搞优势互补,从而派生出“千里马”式的“老黄牛”或“老黄牛”式的“千里马”。

这则材料谈的是人们对“千里马”与“老黄牛”的态度,如果将材料中的动物联系到人类社会,容易找出材料的主旨:

对人不能求全责备。

18、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

铁棒好奇地问:

“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呢?

”钥匙说:

“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钥匙、铁棒都有象征意义。

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中的“锁”“钥匙”“铁棒”都运用了比喻,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锁”比喻为问题、矛盾;“钥匙”和“铁棒”比喻为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钥匙——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说明做任何事情必须以了解为基础,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②铁棒——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说明做事不讲究方法,一味蛮干。

所以,做事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一味蛮干,只会把事情办糟。

19、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资深会计,一位女大学生去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了,可她却坚持参加笔试并且拿了第一。

于是人事经理亲自复试,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

经理失望了:

“以后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

”女孩点点头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

“不管是否录用,请都给我打个电话。

”“如果没被录用,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请告诉我,哪些方面我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好改进。

”“那两块钱……”女孩微笑道:

“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话费。

请您一定打。

”经理笑了:

“你把两块钱收回。

我现在就通知你:

你被录用了。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尽管没有工作经验,但是面试细节反映了她具有一个财务人员所应当具有的良好素质和人品。

我们可以从“良好的素质和人品,有时比资历和经验更为重要”切入来构思作文。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女大学生应聘之所以成功的原因,选择某方面切入来构思作文:

⑴从坚毅的品格切入。

她应聘一开始便遭拒绝,但却毫不气馁一再争取。

财务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

⑵从诚信的品格切入。

明知外企要招聘的是“资深会计”,她却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这种诚信的品格对搞财务工作尤为重要。

⑶从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切入。

即使没被录用,她也勇于直面不足,敢于承担责任,要求听到别人对她的批评意见。

⑷从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切入。

女孩自掏电话费,这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更是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

当然,也还可以从人事经理善当伯乐,善于见微知著,从一个个细节发现一个优秀的人才切入来构思作文,等等。

20﹑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

“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

“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横向立意: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反向立意:

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延伸立意:

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

类比立意: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21﹑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

“我可以摘一朵花吗?

”牧师问:

“你要哪一朵?

”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

牧师接着说:

“这朵花是你的。

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

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

你把它怎么样?

”孩子想了一会儿说:

“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

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提示:

①“爱和美”话题(爱的方式)②“教育方法”话题③“共享”话题④“转变思维”话题

22﹑《新京报》7月16日报道:

包括今年文科状元在内的北京90名学生入围香港大学内地本科生录取计划名单。

《北京晨报》7月12日报道:

这些高分考生有多名已被北大、清华录取。

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港校火爆的招生阵势引起部分社会人士和学者的担忧。

目前关于“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成二流”的观点在网上引发的激烈争论便是明证。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其实,说到底,这一现象的核心折射出来的还是一个关于生存、竞争、发展的话题。

针对目前“香港很多大学和外国个别大学到内地纷纷招生”“内地学生青睐香港高校,清华、北大沦为二流高校”的说法,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譬如:

①最好的学生进入最好的大学学习,对于名校的继续发展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是双赢;

②港校内地招生有助于打破高校垄断;

③内地名校不改革将丧失优势;

④内地名校遭遇国际化冲击;

⑤港校招生必将推动高校改革;

⑥“百花齐放、齐头并进”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等等。

  同时也让人们产生很多联想,譬如:

①鲶鱼效应;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③没有永远的第一;④发展才能进步,止步就会落后;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