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3000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docx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长拳108式要领

吴式太极拳-简化30式要领

身体上准备:

1.虚领顶劲:

行拳过程中要保持头顶悬

2.尾闾中正:

尾闾与地面保持垂直,与头顶悬对应

3.含胸拔背

胸部不要向前挺,放松。

脊背要撑圆,拔背就是用头把中枢神经提起来。

4.沉肩坠肘

肩膀放松,不要拱肩,肘关节垂直对着地面,不要外翻。

5.松腰垂臀

腰部放松,使气下沉丹田,臀部内收不要外撅。

6.裹裆含腚

大腿肌肉外翻,把裆部撑圆,肛门上提,使气不外泄。

7.气沉丹田

呼吸变深使横膈膜下降,气入下丹田。

腹部呼吸使得上下丹田都充满气。

8.胯部要内收一点

9.身体不要前倾太多,头,脊椎和尾闾保持一直线贯通。

第一式:

太极起式

首先:

两脚平行步、与肩同宽、两个胳膊放松下垂、好像挂在肩膀上、感觉手要碰到地面似的,头要虚领顶劲、目光放远处,含胸拔背,肩窝、膝盖窩、腹股沟要松弛下沉、不要向前顶出,膝盖微微内扣,宁静安舒。

闭口,鼻息,舌顶上鄂。

吸气,食指引导双手向前,好像是贴着地面似地,同时要有向远处伸展的意念,到与肩同高的地方,向中间收容,手腕向下按,开始向下落,同时意念气沉丹田,过腹部膝盖自然弯曲,就是气沉丹田的引导。

重心移到右脚,双手打开到30度位置,左脚跟微微抬起,再双手向前合拢,同时左脚伸出,变虚步,阴阳掌。

双手向前合拢时,要有向远方伸出的意念。

阴阳掌这个三角形要有弹性的,不是瘪掉的,就是要虚劲,大拇指领劲,对着鼻尖。

第二式:

揽雀尾

从琵琶手开始,以左脚跟为轴向右转90度,右手上提一点身体带动右手在左手上划一个圆弧,意念向远处伸展,变成阴阳掌,大拇指对着鼻尖,母指根与鼻尖同高,琵琶手要向前伸出展点(两手的肘关节要微微合拢一点)、三角形也是要有弹性并蓄劲(注意大拇指要上翘领劲)。

手伸出同时,右脚向前也伸出,变成虚步,右脚尖微微内扣,重心落在左脚。

脚不动,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边落边转到与肩同高处,再收回一点。

左转45度,脚不动,由虚步变弓步,右手指尖领劲就是意念在指尖、指尖上感受一个螺旋劲(在推手过程中螺旋劲相似切线的作用把对方的力牵引和化解掉)、手往45度方向伸展身体向前挤出、同时眼睛朝着手指方向穿过手指看出去、步伐不动,腰转带动手到右侧30度,转动的过程就是太极拳的崩劲(好像是挤出去一样)。

重心移到左脚成右虚步,身体带动手收回。

第三式:

单鞭

接前式,身体带动右脚跟为轴、脚尖内扣后落平,脚不动、身体重心移到右腿成丁字步(丁字步要站正,腰带动身体转动时注意太极拳动作每一个点都是一个混元桩,手要虚劲),同时右掌向45度方向推出变抓钩(注意推出时候、动作要虚劲不要过快而失控,手向前推出的时候同时有个反作用力传递到脊背,脊背要撑圆。

丁字步转动时依然。

就是说太极拳动作每一个点都是一个混元桩、混元气球要撑圆、不能散掉,右手抓钩是个力的支点、不能松懈),左脚向后退一步先脚跟落地、与右脚相距一块地板的距离,再左手如抽丝一般慢慢向右打开食指意念领气(同时左脚脚跟为轴慢慢跟着手打开),打开时手指也要虚劲,同时开跨重心移到中间尾闾保持垂直(重心可以微微向左,但不可向右),左手打开到尽头时翻掌,翻掌是意念先在食指然后到中指到无名指到小手指。

第四式:

提手上势

接前式,左脚扣正,两手慢慢合拢掌心向下(意念向前远方放出),重心移到左边,左手旋转缠绕劲向上、同时右手往下按右脚伸直往地上蹬(右手和右脚要感觉同时往下的力量是连成一体的),右脚收回划圈,左手和右手分别向上和向下划圈,身体慢慢带直立变虚步,再身体向前两手合拢变弓步,身体带动右手起来,左手下按到身体左侧,两手像抽丝般的右手把人带起来,同时左脚上步变平行步(注意人带起来时左右手有对拔劲,太极混元气不能散掉,百汇穴要顶劲,身体保持中正、肩膀和腰保持一直线),右手翻掌同时移重心再站稳。

第五式:

白鹤亮翅

接前式,吸气身体前屈,左手自然向前划出约30度到45度,右手要有下按的意识,两手保持对拔劲,腰带动手右转90度(注意转动时,不要只顾左手而忘记右手的转动)慢慢意念在左手食指上起身,眼看左手,再意念要放远,回正,两手微微合拢一些(从开到合)。

两手微微合拢抱圆、同时身体左转(变虚步),先是右脚脚跟、再左脚脚尖,两手变琵琶手(注意左手大拇指对着鼻尖、这个琵琶手两手肘关节要合拢一些)。

第六式:

搂膝拗步

接前式,然后身体微微右转、右手微微向上提,左手向下按到右侧肋部位置(注意两手的肘关节不要外翻),再左脚向外调整一小步。

等左手还没有完全按到位置时候,身体顺势向前虚步变弓步,右手出掌向中线方向(食指对着鼻尖,虎口撑圆)是带有螺旋劲,左手下按的劲和出掌的劲对拔,出掌的劲又和背脊的劲对拔,脚上的劲要慢慢从脚到腿到腰到肩到肘到腕,然后翻掌。

掌要守住人的中线。

注意:

左右手按掌和推掌、身体重心虚步和弓步切换的流畅性。

两个肩膀要微微合拢在一条线上,不是打开的。

倒撵猴也如此。

命门要出来一点(跨不要向前顶),手向前推的时候与肩膀微微含着,到尽头后用头领一下,翻掌。

第二个搂膝拗步

腰微微左转、右手往下按同时左手提上来,然后右脚上步,右脚脚跟落地时,变虚步两手到位。

上下换手,前后换脚,做第三个搂膝拗步。

第七式:

手挥琵琶

接前式,重心慢慢后座、右手后撤,左手上提与右手合拢变琵琶手。

保持琵琶手,身体右转到30度处、左手翻掌右手托着左手小手臂向左侧划圆弧到30处、注意眼睛看着左手、意识慢慢放远。

再人慢慢提起,同时右脚上步变平行步,左手要先往前放在胸前划一个圆弧后收到到中线位置,左手竖掌右手托掌。

第八式:

上步搬揽锤

接前式,腰向右转带动手,两手合拢怀抱太极,重心移到右脚、出左脚变虚步。

左脚脚跟落地后,两手将怀抱的太极向前推出,力量要从脚送出传递到腿到腰到肩到肘到腕到手,胯部要慢慢的合拢带动手的推出。

两手到中线时意念放远、由合到分,右手要在左手掌上划过后变拳(同时由弓步变虚步,重心后座)到左手肘部收回到右腰眼。

左手竖掌不变,由虚步变弓步,右拳向前挤出、左掌后移到右手肘关节。

第九式:

如封似闭

接前式,左手后撤到右手肘关节后面竖掌变托掌绕过右手肘关节、同时右手手臂横摆,两手感觉由合到开的过程,同时重心慢慢后座变虚步,两手变掌交叉之后分开,指尖高度不要超过眼睛,两手打开到位时重心后座也到位。

两手打开的宽度略宽与两肩的宽度,两手要撑开有个张力。

意念在指尖上。

第十式:

倒撵猴

接前式,腰部微微左转、右手下按左手指向前,左腿画弧线收回到右腿边不落地、同时左手指向中线并肘关节和右手略微内收并蓄劲、微微含胸气沉丹田,再左腿画弧线变成弓步后退、左手向前旋转推出、左脚脚尖先落地、再左手掌根反掌到位同时左脚脚跟站稳。

两手要有对拔劲,向前推出的力要作用到背脊,使得背脊撑圆。

第二个倒撵猴,右手收回时手上的劲力要放远。

第十一式:

斜飞

接前式,两手撑圆并有个张力,吸气身体带动两手右转过90度位置,右脚向外转45度、同时左手反掌,再左脚上步到右脚边上点地、同时带动左手与右手合拢,与肩同高与肩同宽、两手收缩微微含胸蓄劲,注意人尽可能的下蹲、同时百汇穴上顶,头和身体保持中正不要下底,再左脚平行向外移出一步、脚跟先落地,右脚蹬地一边移动重心一边两手撑开直到右腿绷直为止,两手有个对拔劲,同时把背脊撑圆。

两手撑开时,左手指尖领劲意念在指尖有个螺旋劲。

命门要出来一点,身体转动时候保持倾斜、不要挺起来。

左肩膀要有靠的意识,左手指尖有穿的意识。

第十二式:

海底针

接前式,先扣右脚,两手开始合拢,同时重心后坐,两手合拢变琵琶手同时左脚微微内移。

左脚脚尖点地,同时两手相搓意念放在右手指尖上(感觉两手件有摩擦力),右手向下伸直到左手手掌与右手的肘关节处。

身体保持不动,点地的左脚向前伸直,身体重心慢慢往前移动,意念在右手指尖上往前放远,两手臂要微微合拢,身体慢慢直立起来右手大拇指到鼻尖的位置,两手保持不动扣左脚、此时意念在右手手指还是保持向前放远的感觉,右脚腿一步(左右脚保持在同一线上)同时右手反掌,两手慢慢打开撑圆引导重心移到中间,尾闾保持垂直略微后缩。

第十三式:

扇通背

接上式,身体带动左脚内扣90度,注意此时右手指尖还是继续放远的意念,翻右手同时右脚后退一步,注意两脚要站在同一条线上,尽量不要前后脚。

再重心慢慢移到身体中间,两手慢慢打开,眼看左手意念放远。

第十四式:

云手

接上式,两手慢慢继续打开,身体右转同时右脚以脚跟为轴开45度,带动左手慢慢自由下落且左脚跟着开45度变弓步,右手45度方向慢慢下落意念要放远(落的慢些),左手向上捧与右手交与肩同高处,注意左手上捧时意念放在掌心、感觉是整个肩膀带动左手上捧,右手靠重力自由下落一半时,身体带动左腿左转45度,右脚跟随向左开45度变弓步,左手45度处翻掌意念放远,同时右脚上步并步,右手向上捧意念在掌心,感觉是整个肩膀带动手动作,左手落一半时再身体带动右脚向右开45度,再左脚跟随向右也开45度,再左脚平退一步,两手交与与肩同高处,再身体带动左脚向左开45度,同前面动作直到第二次左脚后退一步(一块地板的宽度),左手向上捧待右手落到一半时,身体带动左脚左转135度,右手放在左手下面跟随,先做大马步此时右手手背在左手的肘关节处,再继续左转右脚跟随向左转正,同时右手划过左手肘关节落到右腰眼处。

云手穿掌

右手向右前侧45度伸展(掌心向外),左手托掌合拢一点对着右手小手臂,左脚向后退半步,左脚脚跟为轴,身体向左转带动右手向左手托掌下穿过,托掌不动,两手交叉于胸前马步,后两手前后拉开(两手两肩有一个从合到开的过程)

第十五式:

左右分脚

接上式,重心慢慢后坐到右脚上,左手慢慢下落同时右手变竖掌向胸前推出,身体左转一点且左脚尖点地两手做左高探马式,注意左手的托掌和右手的竖掌有对拔劲,身体重心略偏左,然后先左手翻掌下按划圆弧,再右手上举划圆弧,眼看着右手,两手慢慢打开把身体带正,两手打开到极限时握拳收拢,同时左腿上步变弓步两手十字交叉与左耳处,头向右侧看,身体保持中正不要驼背,头要保持顶劲,再右腿上步到左腿边同时两手翻掌,右腿往45度处提出,眼和右手同时指向45处,右腿收回摆正后手再做右高探马式,再同样动作踢左腿,左腿收回至右腿脚跟外侧点地。

注意头顶悬,身体中正,气沉丹田、等基本行拳要领

第十六式:

转身蹬脚

接上式,转身两手打开,注意转身时右脚脚尖指向45~60度处(为了下个蹬腿动作不至于身体倾斜),同时左腿向前蹬出,眼看左手向脚蹬出的方向,右手指向右侧90度方向,左脚收回平举,同时两手在左腿前合拢掌心向下,两手往左腿膝盖下按,左腿下落同时两手掌跟下按慢慢打开,左腿下落向前开步,这步可以略大一些。

注意头顶悬,身体中正,气沉丹田、等基本行拳要领

第十七式:

双峰贯耳

接前式,左腿向前做弓步,同时右脚回正,最后两手划圆弧握拳向前,用拳眼击打对方两耳处。

第十八式:

野马分鬃

接前式,弓步、身体带动手左转,右手向左侧划圆弧至左手肘关节下方,左手同时收到右侧脸颊处。

这个是合的动作(蓄劲),接着是打开(发劲),身体转正带动手打开、同时身体起身由弓步(实步)变虚步再到弓步,两手打开由右手掌托着左手肘关节开始、同时带动肩膀向右靠。

如此重复两遍。

最后一遍由弓步变虚步两手交叉平端于胸前打开,右手手掌向前放远为白蛇吐信,左手在与肩同高左侧、手指略上翘。

注意两手打开时,向上的手要带螺旋劲,意念在指尖上,眼睛看着向下按的手。

这个用法是肩膀顶这对方、用手从对方肩膀下穿过,同时手上带着螺旋劲、滚动着把对方顶靠的里给切线式的化解。

对方失去重心而倒地。

第十九式:

玉女穿梭

接前式,琵琶手伸出去时意念要放远,收回时靠身体带动手、为蓄劲,再反掌向外30度推出掌跟要向上翻(发劲)、注意掌跟与背脊有个对拔劲。

第二十式:

下势、第二十一式:

金鸡独立

接前式,身体右转带动右手拉开、右脚向外打开过90度,身体继续右转把左手向右拉、同时左脚向内扣90度,身体下蹲两手下落做燕飞动作、左手贴着左膝盖右手跟随由下而上铲,左脚向外开90度、身体慢慢起身带动右脚提起、注意左脚膝盖不要向前顶借力,身体保持中正,右脚带上做金鸡独立动作,右膝盖上提找胸部,右脚向内缩一点,右脚掌向外斜45度脚底要外露做准备蹬踏之势,左手向下按,右手掌跟向上翻,注意两手和右脚在同一线上,两手间有对拔劲。

第二十二式:

退步跨虎

接前式,先右脚收回,后退一步成弓步,顺势把右手带下来,两手十字交叉,两手落一点时右脚打开90度,接着身体右转左脚向内扣90度,同时交叉的两手下落到腰部翻掌,重心移到右脚,左脚向内收,到两脚并拢时候两手正好分开,再提左脚欲蹬踏动作,注意左脚掌直立腿不要向外翻,右手竖掌对着鼻尖,左手后45度抓钩,眼睛看着左侧。

第二十三式:

迎面掌,接前式,先左腿收回,右手的竖掌放平,注意手腕手臂肘都不要动,左手收回手指指向前,单腿站立转身做迎面掌时,左手动作可以收小一点,以便于转身的稳定。

先左脚下落脚跟着地,左手由身体带动向前推出,而此时右手收拢与左腋下。

第二十四式:

摆莲腿

接前式,做摆莲腿时右脚要内收一点,做完后右膝盖向45度处,脚尖下垂

第二十五式:

弯弓射虎

接前式,右脚下落至后90度处,变马步,两手自然下落贴着地面,转身扣左脚带动两手,眼睛看着手,转至右侧时候两手握拳(实心拳),注意身体保持中正不要歪斜,当右手拳上提到右耳时转身把两拳送出,注意左拳要贴近身体再前送出(实际用来翻拳格挡对方进攻的拳,左手肘关节翻拳后要顶着自己),向身体右侧送出后左拳在后,右拳在前一点。

第二十六式:

上步迎面掌

接前式,先左脚上步,再两手由拳变掌,身体左转,右掌往下按,左手上提,右手按到左手前方(与前一个迎面掌一样),左脚脚跟着地为虚步,身体向前带动左手前向推出,同时右手向左腋下合拢。

第二十七式:

翻身劈身捶

接前式,左手下落一点,掌跟下按跟随左脚内扣90度,同时右手握拳于左腋下,右脚向后90度处落地时右拳打到鼻子处,然后身体变马步时打到对方鼻子处,继续转带动左脚扣正。

注意,左手下按转身后擦着胸前最后与右拳对拔。

第二十八式:

上步揽雀尾,第二十九式:

单鞭

接前式,左脚上步同时左掌竖掌变斜平掌(注意左手肘关节不要动),右手拳变成穿掌,身体左转,同时左脚跟点地为虚步,身体向前虚步变弓步,同时带动右掌在左侧45度处伸出,身体带动左手/掌划圈(相似抹桌子),过中线时变成揽雀尾收回,由弓步变虚步,手不动身体向前变弓步,右脚上步身体左转变虚步(注意这个虚步步子不能太大),由虚步再变弓步,右手(琵琶手)向左侧30度处伸出,划一个圆弧到右侧30度处收回,注意先身体重心收回,在做虚步做揽雀尾,接着单鞭。

注意,单鞭、右手抓钩时手腕要绷紧、此为一个力的支点,左手打开时要身体带动手,眼睛看着左手,注意力不要太放在左脚上,左脚打开至左侧45~60度处,重心可以往左但不可往右。

两手的肘关节找膝关节。

第三十式:

收式合太极

接单鞭,当左手翻掌下按时意念不要断,重心右移眼睛看右手,左脚扣正,两手打开到最大处时合拢,两手合拢时意念要向前放远,两手合于中间时掌根下按,人慢慢直立起来,气沉丹田。

吴式长拳108式,细化后89式

第一段

第一式:

预备式

第二式:

太极起式

第三式:

揽雀尾

第四式:

单鞭

第五式:

提手上式

第六式:

白鹤亮翅

第七式:

搂膝拗步(先打一个,接着琵琶手,再打三个)

第八式:

手挥琵琶

第九式:

进步搬揽锤

第十式:

如封似闭

第十一式:

豹虎推山

接前式,两掌心继续打开,意念在小手指指肚上,先身体向前由虚步变弓步,两手掌向内旋转之后向前推出,手指微微向前扣,掌心跟随,同时要腰劲配合,直到变成弓步,两手臂推至微直为止;两肘尖对着地面,两腕与肩平,眼看着两掌;弓步不变,两肘下沉,两掌齐向下按,落至与膝平为止,指尖翘起,眼看两手。

第十二式:

十字手

接前式,两掌以掌跟为中心向外旋转,到掌跟转向前之后,慢慢上捧,左脚脚跟向内转90度,带动右手向右侧45度或60度方向伸展,同时腰部跟随,然后右脚脚跟跟着向右侧转90度,注意不要转过头,眼睛看着右掌,左手跟随伸展(注意身体带动手的转动而伸展,右手有一个从下往右侧上方窜的意识,不是手自己妄动,两手展开到极限位置后再手再向上合拢做十字手),同时左脚上步变平行步,与肩齐宽,站稳后两手合拢在额头前变十字手(左手在内,右手在外),肘与肩平行,膝盖微微弯曲。

十字手微微向外有个崩劲。

第十三式:

斜搂膝拗步

接前式,身体以右脚尖为轴向左侧斜45度转(注意右脚不要转的过多),把左手往外带,重心后座到右脚,之后左手向下按,身体微微右转右手指尖指向斜45度处,左脚向斜45度处伸出为虚步(这步可以调整好斜正45度方向,角度必须正确以免下个动作角度偏离),做一个搂膝拗步。

第十四式:

翻身斜搂膝拗步

接前式,身体微微左转带动右手往左侧下按,同时右手上提脸部高度,身体带动左脚向内扣90度,再右脚脚尖点地以右后侧90度方向退一步距离(与玉女穿梭一样),同时把身体带过来打一个搂膝拗步,此时两个脚都是斜45度,注意转身过程中左手划圆是不停顿的。

第十五式:

揽雀尾

接前式,重心后坐到左脚,右手从45度处提起,做琵琶手,注意两手合拢时带动右脚向内调整一小步,两手下落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此为阴阳掌,再身体左转同时右脚向外调整一小步,做一个斜揽雀尾。

第十六式:

斜单鞭

接前式,注意转身做丁子步时候,身体带动右脚向内扣45或60度,右掌在右侧90度推出抓钩,左脚后退(平退)一步带动左手向左侧打开后翻掌。

注意,左脚在45度处,左脚和右脚在一条线上。

 

第二段

第十七式:

肘底看捶;第十八式:

倒撵猴

接前式,注意单鞭的两脚45度位置,以左脚脚跟为轴身体带动左脚转到正左侧,同时两手伸平掌心向下,右脚跟随从45度位置转到90度位置做调整,接着右脚继续跟随身体转到正左侧,注意两脚间距不能太大。

左手不动,右手向左手下方合拢,然后两手握拳,身体重心后坐弓步变虚步,带动两手,右手拳眼顺势滑向左手肘关节,左手拳眼顺势指向自己的嘴巴。

身体带动左拳左转,身体和左拳有股拧劲(左拳要向内拧一下),左转到右侧45度处左拳变掌伸出,右手不变,身体带动左手做一个揽雀尾到左侧30度处收回弓步变虚步,同时在左手肘关节处的右手向左手前切过去后下按,做三个倒撵猴。

第十九式:

斜飞式;第二十式:

提手上势;第二十一式:

白鹤亮翅;第二十二式:

搂膝拗步;第二十三式:

海底针;第二十四式:

扇通背

斜飞注意出左脚在左侧30度方向(左脚脚尖在后,右脚脚尖在前,两脚尖不在同一条线上),两手打开后,要撑圆有个倗劲,肩膀处有一个向外撑开的力,左脚向内扣正,同时把身体带正,重心移到左脚,左手从上划圆,右手从下划圆,同时收右脚变虚步,做提手上势,白鹤亮翅,一个搂膝拗步,海底针,扇通背

第二十五式:

撇身捶

接前式,两手打开下落,眼看右手,重心移到右脚,两手握拳,左脚内扣30度,同时重心移到左脚,两拳内收下落,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踮右脚尖,出右脚向后90度处落地,转身到正右侧,右手拳向下砸,左手变竖掌跟随,最后左脚跟随向内扣正。

第二十六式:

卸步搬拦捶;第二十七式:

上步揽雀尾;第二十八式:

单鞭;第二十九式:

云手;第三十式:

单鞭

接前式,重心后坐,同时两手向前伸,右手为拳,左手为掌(掌心向下),重心慢慢移到左脚,右脚收回一步(注意两脚之间的距离为一步的距离或一块地板的间距),右手拳收到左上臂时把身体拉开,重心移到右脚,左脚变虚步,接着做上步搬揽锤(同简化里上步搬揽锤)。

接着后坐做揽雀尾,单鞭,云手,注意最后一个云说动作,身体朝着右侧45度方向,右手不动左手上提掌心向上,中指碰到右手腕时,右手抓钩,再左脚后退一步,右脚再内扣一点然后做单鞭。

第三十一式:

高探马

接前式,身体带动右脚内口90度,两手变掌伸平,接着右掌变竖掌,左掌变托掌,两手由开到合,左脚件点地,身体保持中正,做高探马式。

第三十一式:

左右分脚,三十二式:

转身蹬脚(同简化),三十三式:

搂膝拗步(2个)

注意转身蹬脚后左腿收回,左手收到胸前,右手变掌指向前中线处,左腿向前跨一步(间距不能太小,左右步伐之间一脚宽距离)打一个搂膝拗步,右手推掌到位同时右脚扣正。

接着再一个搂膝拗步。

第三十四式:

进步栽捶

接前式,重心移到右脚,左脚上移变虚步,同时带动两手,左掌向内划圆弧往下按,右手从下往上兜着左手上提握拳到耳朵处,此时左脚跟点地虚步,两手把身体撑开有个对拔劲,再由虚步变弓步,右手拳拳眼往人的中线出下砸到腹部处,左手上提护住前胸。

第三十五式:

翻身撇身捶

接前式,身体带动左脚内扣90度,左手不同右手右手往上提跟随,到了90度时候,右手拳翻拳,右脚向后90度处跨出一步,跟简化翻身劈身捶一样。

第三十六式:

上步高探马,第三十七式:

披身踢脚

接前式,重心移到右脚上,左脚移到前面点地做高探马式。

接着做左右分脚中的向右侧45度踢出,再收回右脚,右手掌心往下捋到腹部,左手恒摆(好像是按住对方肩头)右脚往后45度出退一步(注意这一步要稍大一些),同时带动左手往下捋,左手手心向下,右脚站实之后,左脚再向内扣45度,右手做一个穿掌的动作,左手往右手下划到肘关节处,重心在右脚,左脚脚尖不要上翘。

两脚都是斜左侧45度方向。

第三十八式:

退步打虎

接前式,右手掌慢慢反掌,左脚往后退一步,再身体带动右脚内扣90度,左脚再向外扣90度,右手跟随在腹部处,左手往外侧向上划圆弧,身体转正,眼睛看着右侧,左手上托,右手下按,有个对拔劲。

身体带动左脚内扣45度,重心移到左脚,同时两手握拳,身体转过来后,重心还是在左脚,身体保持向左侧45度,右手拳下落一点,同时右脚碾地后虚点,右拳提起右脚做一个斜蹬,右脚尖要斜勾起(好像可以挂个篮子),右拳在胸前含着。

第三十九式:

双峰贯耳

接前式,重心保持在左脚,右手拳变掌同时跟随右脚向前蹬出/划出,左手拳从额头处向左侧变掌划圆弧,再收回右腿,两手变掌交与右脚前面落下,再做双锋贯耳,同时左脚向内扣正。

第四十式:

翻身二起脚

右脚尖向外45度扣出,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并都变拳落于右耳侧,重心移到右脚,微微屈膝,左脚尖踮起,再人慢慢起立,重心还是保持在右脚,两手变掌打开,左腿向正前方踢出,左手也向前划出,左腿和左手要同步,右手往右侧划出。

左腿收回,脚尖落在右脚右后侧45度处,两手收回变握拳于右耳处,注意此时右手在外而左手在内,再以两脚脚尖为重心,脚尖都同时踮起,转身360度,此时两手交叉拳在左耳处,重心在左脚,右脚向正前方蹬出,同时右手向前划出。

第四十一式:

高探马

先右腿收回,脚尖收拢,右手不动变托掌,再右脚向前伸出做弓步,同时左手变竖掌慢慢与右手做右侧高探马式。

第四十二式:

进步搬揽锤,第四十三式:

如封似闭,第四十四式:

豹虎推山,第四十五式:

十字手,第四十六式:

斜搂膝拗步,第四十七式:

翻身斜搂膝拗步,第四十八式:

揽雀尾,第四十九式:

斜单鞭

重心移到右脚,两手在右侧做抱球式,弓步变虚步,做上步搬揽锤,直到斜单鞭(与之前第一段相同)。

第四锻

第五十式:

野马分鬃

先左脚向内扣正,重心后座与左脚,虚步,右脚和右手同时向内与左手合拢,做琵琶手。

身体微微向左转带动右手向左侧下方斜劈,同时左手护住右耳,眼睛看着劈下的右手,再右脚向外调整一小步,做斜的野马分鬃毛三个。

第五十一式:

玉女穿梭

接前式,身体重心后座到左脚,虚步做琵琶手,再右手向左下侧斜劈,再做平的白舌吐信,再做两个玉女穿梭,再重复一遍(身体重心后座到左脚,虚步做琵琶手,再右手向左下侧斜劈,再做平的白舌吐信,再做两个玉女穿梭)。

第五十二式:

揽雀尾,第五十三式:

单鞭,第五十四式:

云手,第五十五式:

单鞭

接前式,身体重心后座到左脚,虚步做琵琶手,接着做揽雀尾。

直到单鞭。

第五段

第五十六式:

下势

接前式,先左脚向左侧口正,左手不动,身体带动右手从右侧上方划圆落于左手处合拢,再右脚跟随向左侧扣正。

做下式。

第五十七式:

金鸡独立

接着做重心在左脚的金鸡独立,注意右脚尖斜45度向外露出鞋底,做蹬踏式。

右手与右脚同时开始下落,同时左手做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