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灸文化史》征求意见稿之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3173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艾灸文化史》征求意见稿之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艾灸文化史》征求意见稿之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艾灸文化史》征求意见稿之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艾灸文化史》征求意见稿之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艾灸文化史》征求意见稿之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国艾灸文化史》征求意见稿之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国艾灸文化史》征求意见稿之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国艾灸文化史》征求意见稿之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国艾灸文化史》征求意见稿之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国艾灸文化史》征求意见稿之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国艾灸文化史》征求意见稿之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国艾灸文化史》征求意见稿之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艾灸文化史》征求意见稿之九.docx

《《中国艾灸文化史》征求意见稿之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艾灸文化史》征求意见稿之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艾灸文化史》征求意见稿之九.docx

《中国艾灸文化史》征求意见稿之九

第8章建国之后:

艾灸疗法研究新进展

建国以后,我国进入到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艾灸技术也逐渐兴起。

人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艾灸技术,经过不断开发和研究后,艾灸技术推陈出新,无论从器具上,还是从手法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一、艾灸学说的实践与丰富

1.艾灸学的实践发展

艾灸疗法随着时间的发展,渐渐从兴起变得衰弱,其主要原因与艾灸的操作方法有关。

传统的艾灸疗法,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要求施术者必须拥有专业的技术才行。

施灸时因为使用的是明火,所以常常会发生危险,施灸过程中掉落的艾灰会将人的皮肤烫伤。

传统的艾灸在施灸时,施术者必须要手持艾灸持续熏烤患者的穴位,时间久了施术者会感觉十分劳累,而且施灸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浓烟,不仅会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现代人巧妙地将科学技术融入到艾灸学当中,创造出全新的艾灸方法。

现代技术真正做到了解放双手的目的。

施术者再也不用手持艾灸为人施灸了,而且施灸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浓烟,确保室内空气清新。

随着现代艾灸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又将电子技术融入艾灸学当中,经过反复研究后,一个个崭新艾灸器诞生了。

传统艾灸要求施术者具备专业的知识,通常能够为人艾灸的人都是行医多年的大夫。

现代艾灸学与传统艾灸学完全不同,现代艾灸学不再苛求与施术者要具备多么全面的专业知识,这时因为现代艾灸学更加简单易懂。

古时候的一个灸法,可能几代名医都参悟不透,可是灸法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历代医学家的研究后,施灸的方式方法越来越明朗化,经过人们的总结后,一些简单易行的灸法逐渐深入人心。

由于现代灸器操作越来越方便,市面上的养生类书籍也越来越多,所以人们即便不具备专业知识也能够自己在家艾灸养生,未来艾灸养生还会更加普及。

2.艾灸学的专业化

现代艾灸学已经从原本的纯手工操作,逐渐转变成为非手工操作。

人们在使用艾绒施灸的基础上,融入了电子技术和磁疗技术,不燃烧同样可以起到治疗保健作用。

传统艾灸疗法再施灸的过程中当中,艾绒逐渐燃烧会释放大量烟雾,污染室内环境,而且需要专门看护。

传统艾灸需要通过人工来控温,所以很容易出现患者被烫伤的情况,而且不能同时灸多个穴位。

现代艾灸学主张方便有效、安全易行。

现代艾灸技术不需要人工操作,而且也不需要将艾绒点燃,更不需要在施灸时用专人看护。

患者自己就可以设定温度,同时可以灸多个穴位,艾灸的疗效比传统艾灸疗法更显著。

传统艾灸学中规定了24个禁灸的穴位,但是现代艾灸学当中却没有这个说法。

现代艾灸学认为,传统艾灸学当中24个禁灸穴位当中,有大部分的穴位是可以施灸的,而且施灸之后疗效显著。

由此可见,现代艾灸学相比传统艾灸学更加科学、专业。

传统艾灸会给人制造出痒、麻、酸、胀、热等不同的灸感,这是因为艾中的有机成分对人体穴位的刺激反应。

现代艾灸除了会给人制造出上述灸感之外,还会让被施灸者感觉到疼痛、电击、跳动、针刺等灸感,经过研究后发现,现代艾灸比传统艾灸的刺激性更强,疗效更好。

二、中华艾灸的世界化影响

1.灸法传播

据说,西方的灸法最早是由中国传入日本,再从日本传入欧洲的。

有文献记载,十七世纪时东印度公司的一名德国外科医生甘弗,来到日本工作。

结果在日本接触灸法之后,发现通过对穴位的施灸治疗之后,可以彻底消除对应的病症,他觉得灸法十分神气,并且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甘弗回到德国之后,将从日本学习到的灸法也带到了西方,并且在西方国家里开始传播开来。

最初,甘弗的灸法并不被世人看好,人们都崇尚西方科学,而且在西方国家也没有穴位和经络的这种说法。

一直到了世界大战开始后,灸法才逐渐在西方国家流行开来。

当时拿破仑的随军医生就是一个灸法爱好者,战争打响之后,伤病患越来越多,缺医少药的事情时有发生。

这位医生在缺乏药品的情况下,使用灸法为伤病患治病,他用艾灸为眼疾、关节痛、破伤风、麻痹、脊柱损伤的患者解除病痛折磨。

对于一些顾客疾病来说,运用艾灸来治疗效果更佳显著。

他认为无论多么严重的疾病,只要反复用艾灸来治疗,疾病都能够得以消除。

他的艾灸术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而灸法也在欧洲流行开来。

早期西方的灸法在运用的过程中是独具特色的,与我们中国传统的灸法有很大区别。

西方灸法在使用之前,必须先将施灸的部位的毛剃除干净,然后再在皮肤上放上一块湿布。

在布的中间开一个小孔,然后再将艾炷放在中间,将艾炷固定好之后再开始施灸。

西方的施灸方法与众不同,而且花样百出。

施术者会用嘴直接吹艾炷,又或者用玻璃管来吹火,甚至还有人用风箱来吹火。

西方施灸的方法,与我国的化脓灸的施灸方法有些相似。

施灸后,皮肤上会形成灸斑或者水泡。

西方灸法在传统的灸法基础上,又开拓创新了多种方式的灸法,例如:

石灰灸、铁锤灸、棉布灸、灸器灸、火药灸、棉絮温和灸等等,十八世纪灸法曾经风靡一时,但是到了十九世纪之后,灸法又进入到了衰退期。

2.艾灸的国外探索

公元514年,针灸学被传入朝鲜,公元550年,灸法从朝鲜传入日本。

古代的日本崇尚用灸法保健强身,在日本无论男女老少,一生当中最少要灸4次。

在十七八岁的时候灸风门穴,可以有效预防感冒,因为古代日本人认为感冒时万病之源,所以十分注重预防感冒;在二十四五岁时,灸三阴交穴,这样可以增强生殖能力;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在足三里施灸,这样可以促进脾胃功能,防止疾病发生;人到老年之后,一般在足三里穴和曲池穴上施灸,这样可以预防视力衰退,坚固牙齿的作用。

大约在明治四十五年时,日本的医家利用西方的科学方法研究灸法,并且用动物进行试验。

经过试验后证明,艾在燃烧之后会生成一种物质,这种物质会通过灸热对皮肤造成损伤,并且从损伤的皮肤中渗入人体当中。

通过施灸可以刺激人体肌肉当中的某种物质,被激活的肌肉当中的物质,会产生免疫源,起到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后来,中国的灸法通过日本传入到西方国家。

虽说灸法在西方起初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经过世界大战之后,灸法在军队中被广泛使用,人们也渐渐接受了灸法,并且创造出很多新型灸法。

灸法在十八世纪的西方十分盛行,但是到了十九世纪之后,灸法在西方逐渐衰退。

三、国医泰斗钟情艾灸疗法

1.承淡安复兴灸学贡献大

(1)振兴中国灸学事业的先驱者

承淡安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五年,他的祖籍是江苏省江阴县东乡华墅镇,他的祖父是当地有名的儿科医生,他的父亲不仅精通儿科和外科,同时还是一位擅长针灸的名医。

从小生活在医生世家的承淡安,对医术充满热情,他在年少时便跟随父亲学习医术。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承淡安跟随父亲行医学会了不少医学知识。

后来,承淡安转投同乡瞿简庄门下,跟随瞿简庄学习医术。

瞿简庄为人和善而且医德高尚,他得知承淡安家境贫寒,于是减免了承淡安所有学费。

承淡安用了三年时间研究《神农本草经》、《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温热经纬》等医学巨著,经过瞿简庄的指导,他的医术得到提升。

承淡安在学习期满之后,对医学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

他仍然想要继续拜师求学,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医术更上一层楼。

可是由于家境贫寒的原因,承淡安根本拿不出钱来作为学费,这个时候他的妻子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嫁妆变卖,为承淡安换取学费。

承淡安在妻子的支持下,来到汪铎在上海办的中西医函授学校继续深造。

1921年时,承淡安得知西医周星一正在招聘实习生,他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机会,于是他立刻前去报名。

周星一见到承淡安之后,觉得承淡安对医学充满热情,于是立刻收承淡安为实习生。

承淡安跟随周星一学习期间,西医水平提升非常快。

由于一直学习西医的原因,承淡安渐渐开始产生了忽视祖国传统针灸疗法的想法。

他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与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当时,西医在中国刚刚兴起,人们见到西医用各种针剂和药剂快速治好疾病后,便觉得中医不值得一提,渐渐地便产生了厌弃中医的思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有所成的承淡安带着注射剂和西药回到了家乡。

承淡安的父亲依旧用中医的方法治疗疾病,他当时觉得父亲所用的方法太过老旧,根本无法与西医相提并论。

父亲知道承淡安更加倾向于西医,父子俩一起出诊时,承淡安用西医的方法为病人治疗时,他在一旁并没有指手画脚,反而认认真真地看着儿子如何治疗病患。

一次,一位沉疴重疾的患者上门求医,承淡安用西药为其治疗,结果治疗了一段时间后,病人的病情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

父亲见到后,立刻改用针灸的方法为病患治疗,结果短短的几天时间,便可以让重病的患者病情好转。

虽说父亲用针灸为病患治好了疾病,但是对于承淡安来说,并不足以说服承淡安认可中医。

之后不久,承淡安患上了严重的腰痛病,他自己用了很多西医的方法来治疗,但始终没有好转。

后来,父亲亲自为他针灸了几次,他的病情很快好转,最后通过持续治疗,他严重的腰痛病竟然痊愈了。

西医做不到的事情,中医却能够解决,经过了这件事情之后,承淡安逐渐转变了自己对中医的看法,并开始主动学习针灸。

1925年时,承淡安自立门户,带着妻子来到苏州的皮市街开诊所。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很多善于针灸的医生,平日里承淡安只要有空就会找来他们一起聊关于针灸的话题。

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和时间后,他开始尝试撰写关于针灸知识的文章,并且寄到报社,在报刊上发表自己的文章。

1928年,他与平日里私交甚好的几个人一起办了一所学校,专门教授人们学习针灸。

当时并没有关于针灸方面的教材,他为了方便教学,只能自己亲自将医学典籍当中关于针灸方面的知识,翻译成白话文,然后编辑成教材,供学生们学习用。

这也是他写的第一本关于针灸方面的著作——《中国针灸治疗学》,虽然他在办学的过程中克服了很多困难,可是最终还是由于经费短缺,不得不停止办学。

学校没有办成,但承淡安却下定决心要将中国针灸学发扬光大。

1930年,他在无锡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研究针灸学的医疗机构,即“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由他亲自担任社长。

他提出“振兴中华之绝学”的口号,广纳人才,共同研究针灸学。

我国针灸学到了民国时期后,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一度濒临失传。

承淡安力挽狂澜,号召人们学习针灸,将针灸事业发扬光大。

为了扩大针灸的影响力,他还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关于针灸学的杂志——《针灸杂志》,同时他还建立最终最早的针灸专科医院,为我国中医学的发展和延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承淡安一生行医三十余年,在他行医的这些年里,他将自己学习到的西医知识融合进中医学中,提出要将辨病和辩证相结合来诊疗病患。

《灵枢》中提出: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明代名医李梴提出: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承淡安研读历代医学典籍后,认为:

“艾灸之力,诚非其他药石所能及。

”他还曾在自己所著的《中国针灸治疗学》特别强调了艾灸的疗效和作用。

他认为艾灸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可以调节机体功能,既可以治病又可以强身健体。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后,他发现灸法的疗效要远远好于针刺。

这是因为艾灸的传感力更大,会刺激到人体的神经末梢。

20世纪30年代,承淡安提出了“灸科学”的理念,晚年时期他著有《灸法草稿》、《简易灸治·丹方治疗集》。

他的一生不遗余力地办学校、创期刊、立学社、建医院、著书,他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延续灸学事业,为复兴灸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2)承淡安灸法特色

承淡安所生活的年代里,西医备受推崇,他在人们摒弃针灸学时,却执着于复兴针灸学。

他是我国中医学高等教育的先驱者,他是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的第一任校长,这所中医学校也是现如今南京中医大学的前身。

承淡安的父亲擅长针灸疗法,承淡安从小跟随父亲学医,深受父亲影响。

虽然,承淡安成年后曾学习过西医,但是在长时间的行医过程中,他发现中医的针灸疗法的疗效要远远好于西医疗法。

民国时期,他在人们都赞同废除中医的时候挺身而出,为中医正名,他利用各种不同方式延续中医针灸疗法。

承淡安对灸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晚年时期致力于钻研灸法。

1957年,承淡安提出:

“灸法的效力比针强”,他认为艾灸疗法的非特异性效应和特异性效应都远远强过针法。

承淡安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后,他总结灸法具有通经活络,调节人体脏腑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等作用。

此外,他认为灸法不仅仅具有治病的作用,还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他提出,人如果能够经常艾灸,不仅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还可以让人精力充沛。

为此,他还在自己的专著中详细记载了艾灸养生的各种方法。

灸法起源于数千年前的北方,当时人们用灸法来治疗寒症,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创造出数十种不同的灸法。

承淡安认为,只要是在人体上艾灼,并且起到治病防病功效的方法,都可以叫做灸法。

他在众多灸法当中,最推崇的便是艾炷灸法。

这种灸法主要用艾绒制成艾炷,然后再用艾炷直接在皮肤上燃灼,一个艾炷为一壮,这种灸法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灸法——直接灸。

承淡安所著的《中国针灸学》一书当中,曾记载了205个案例,其中有多达37个案例都采用了直接灸的治疗方法。

虽然他提倡使用直接灸来治疗疾病,但是他也强调在使用直接灸之前,必须要经过患者同意才行。

这是因为直接灸在施灸时,艾炷会直接接触人的皮肤,在艾灸的过程中,皮肤会感觉到疼痛,甚至还会受到灼伤。

通常患者都无法承受直接灸的痛苦,对此他也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对于无法承受艾灸痛苦的人,他则采用隔物灸的方法来为患者治疗。

承淡安一般选用蒜、附子、姜、豆豉等物做隔物灸。

承淡安通常会使用隔蒜灸治疗痈疡初期,在使用隔蒜灸时,需将大蒜切成三分厚,然后在蒜片上用针扎无数小孔,然后将蒜片放在对应的穴位上,将艾绒点燃后放在蒜片上。

当感觉到有灼痛感产生时,不要移动,如果灼热感逐渐增添且病患无法忍受,可以停止艾灸。

隔姜灸的灸法与隔蒜灸相同,当患者的皮肤在艾灸的过程中出现水泡,则可以持续艾灸,不用顾忌火热的轻重。

用隔姜灸可以治疗麻痹、慢性疼痛等症。

隔附子饼灸可以用于治疗疮瘘,艾灸之前需要先将附子磨成粉末,然后将少量白及粉,用水将附子粉末与白及粉和成厚约三分的面饼。

然后在面饼上用针扎无数小孔,将艾灸置于附子饼上,让艾灸的热气顺着附子饼上的小孔进入人体,当附子饼变干后,可以取湿润的附子饼替换,直至患者感觉身体内部发热为止。

隔豉饼灸主要用于治疗疽疮不起,使用隔豉饼灸之前,需将豆豉、姜、葱、椒、盐混合在一起捣碎,制成三分厚的豉饼。

将豉饼直接放在疮上,用艾灸直接灸,当患者感觉皮肤过热时,可以将灸条提起一定距离,当患者感觉温度适宜后再继续灸。

直至患者的皮肤变得红润,身体内部感觉发热后停止。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灸法外,承淡安还喜欢用温灸器和温针灸法来为患者治病。

承淡安不仅热衷于灸法事业,他还喜欢研究各种灸器。

他根据太乙神针以及雷火神针的制作原理,总结两者之间的优缺点,经过自己的不断摸索研究后,他终于研制成念盈药艾条,这种艾条不仅药性平和,而且药效显著,使用起来还比传统艾条更加方便。

承淡安除了在选用艾灸方法上特别讲究之外,在灸量的把控上也格外精细。

他认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疾病也分轻重缓急,因此艾灸时必须要根据不同疾病来掌握灸量的大小。

他将艾灸的刺激量分为强、中、弱三种不同的形式。

艾炷的大小、松紧程度以及壮数都是掌握灸量的重要参数。

为了进一步让人们掌握艾灸的灸量,他亲自制定了一个临床应用标准。

强刺激的标准为:

艾炷大小犹如绿豆,将其捻成硬丸,每次灸12~15壮。

中刺激的标准为:

艾炷大小犹如老鼠粪大小,将其捻成中等硬度丸,每次灸7~10壮。

弱刺激的标准为:

艾炷大小犹如麦粒大且质地松软,每次灸1~5壮。

承淡安除了制定了艾灸的刺激标准,他还为灸量的大小制定了一系列标准。

例如,儿童(指10岁以下的儿童)或体质虚弱的患者,艾炷大小如鸟雀粪大小,每次艾灸5~10壮为宜。

成年人艾炷如米粒大小,每次灸5~10壮为宜。

每次艾灸壮数不宜过多,如壮数过多,被施灸者会感觉到身体疲劳。

此外,承淡安还认为灸量也有男女之分,男人在艾灸时可以壮数多一些,而女人要相对少一些。

另外,身体肥胖的人,由于身体内的脂肪过多,所以艾灸不宜传热,建议比普通人艾灸壮数更多一些。

承淡安在灸量的使用上格外细致,他根据不同人的体质来判断灸量大小。

他认为对艾灸敏感的人,艾灸时灸量可以相对少一些。

没有施灸经验的人,在初次艾灸时,艾灸壮数不宜过多。

此外,他还视人的劳动情况来判定使用灸量的多少,他认为体力劳动者的灸量要大于脑力劳动者。

营养不良的患者不宜灸量过大。

承淡安总结出的灸量标准,极具操作性,对后人掌握灸量大小有很大帮助。

承淡安在灸位的选择上别具特色,他针对患者的证候来选择施灸的部位。

他通常会选择在患处附近施灸,他认为在患处附近部位施灸,可以促进患处血管扩张,让血液流通加速,有利于缓解浮肿、疼痛、痉挛等症状。

对于一些需要通经活络才能够治愈的疾病,他认为需要采用远部施灸的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对应穴位进行艾灸,起到通经活络、调理血行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承淡安在灸位的选择上,分别遵从了《医学入门》中局部施灸以及《素问·五常政大论》当中所记载的远部施灸的医学理论。

承淡安在施灸的过程中,注重观察施灸过程中的效应变化。

他擅长直接灸,因为直接灸往往会造成一定火伤,所以他格外留意患者火伤状态。

他将火伤状态分为三种,即强、稍强、轻三种。

火伤强的患者,在艾灸的过程中,皮下肌肉会呈现坏死状态,皮肤表面会出现大水泡,甚至还会出现化脓溃疡的症状。

经过一段时间后,皮肤表面会结痂,但会留下黑色的斑痕,斑痕上的黑色会在一两年内逐渐消退,但是最终会留下斑痕。

火伤稍强的患者,皮肤表面会形成水泡,数日后会结痂痊愈。

火伤轻度的患者,皮肤表面会出现赤晕,患者会感觉有一定的热痛感,待艾灸停止后,赤晕的现象会随之消失,最后只留下微黄的瘢痕。

关于火伤留下的水泡如何处理,承淡安也做了详细说明。

如火伤较重,且已经出现了化脓溃烂的现象时,则可以先将泡皮除去,然后用黄碘软膏涂抹患处,直至患处找出新的肉芽为止。

如果水泡较大,且已经有糜腐的状态,则需要将泡皮除去,对患处进行消毒,直至患处痊愈为止。

如果水泡如蚕豆一样大小,则需要用针挑破,让水泡中的液体流出,然后用硼酸软膏涂抹患处,直至痊愈。

如果水泡的大小如米粒一样,则无需将其弄破,待水泡自然干燥即可痊愈。

承淡安强调,在治疗疑难杂症时,艾灸一定会产生灸疮,并且留下疤痕。

承淡安格外重视灸法,他不仅善于用灸法治病,还致力于宣传灸法。

他在晚年时期曾编写《灸法草稿》、《简易灸治·丹方治疗集》。

他在艾灸的禁忌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风雨雷电以及寒冬暑天,气候骤变的时候不宜艾灸。

面部、眼部、心脏、腹部、血管神经比较浅的部位以及孕妇的腹部都不宜艾灸。

此外,古人在医学典籍中很少点明什么样的病症禁忌艾灸。

承淡安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后总结,对于一些传染性疾病以及急性病,都不宜艾灸。

例如:

鼠疫、天花、赤痢、猩红热、白喉、肺结核末期等症。

另外,醉酒的人以及身心俱疲的人,同样禁止艾灸。

承淡安倾尽一生心血,致力于研究针灸学,他对艾灸效应的规律以及灸量的把控更加准确,他所提出的各类灸法以及灸后护理方法别具特色,他的灸法值得后辈们认真研究和学习。

(3)承淡安与京剧大师梅兰芳

承淡安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江阴当地的名医。

他从小耳濡目染,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又拜当地名医瞿简庄为师,学习期满后他不满足于自己所学习到的医术,转而又来到上海接受西医函授教育。

学成之后,他受父亲影响,致力于复兴针灸学事业。

他曾在1926年时,带着妻子来到江苏皮市街和吴县行医,后来又与友人创办中医学校,推广针灸学术。

1929年,他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并面向全国招收学员。

不少学员慕名而来,这让承淡安备受鼓舞,让他坚定信念,一定要将针灸教育事业发扬光大。

1934年,承淡安安排好社里的大小事务后,自身来到日本游学,与当地的医生切磋针灸术。

虽说当时他已经是国内有名的针灸学专家,可是他在日本期间,却以一个普通学生的身份,进入东京高等针灸学校中学习针灸。

1935年,承淡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授予针灸专攻士学衔。

他在日本游学期间,意外得到了中国早已经佚失的元代医学家滑寿所著的《十四经发挥》。

他将这本书带回国内,经过校注后将其刊行。

他的这个举动,为后人们研究十四经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日本学习期间,承淡安受到现代医学影像,他认为必须要用科学的语言来解释针灸,一定要让针灸越来越“科学化”。

只要坚持让针灸科学化,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推崇针灸学,针灸学才能逐渐发扬光大。

承淡安从日本回到中国之后,决定要创建针灸专科学校。

他号召社会有识之士一起参与到其中,但是由于当时国民党对中医教育持反对态度,所以在办学的过程中,承淡安遇见了很多困难。

面对重重阻扰,承淡安利用自己从日本带回来的针灸资料结合自己对针灸的研究,毅然决然地创建了我国第一所针灸专科学校,即“中国针灸学讲习所”。

随着学员逐渐增多,1934年他将讲习所更名为“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

承淡安本以为自己即将要圆了多年复兴针灸学事业的梦想,可他万万没有想到,1937年7月爆发了卢沟桥事变,中国进入到一个战争的年代。

日军的飞机投下的一枚枚导弹,将承淡安利用多年心血创办的学校夷为平地。

为了避难,承淡安只能被迫西迁,在他西迁的过程中,他途径安徽、江西等地时,都曾办过短期针灸培训班。

最后,他辗转来到四川成都,在成都创办了成都国医学校和中国针灸讲习所。

在他创办学校期间,他培养了数百名学员。

新中国成立以后,承淡安立刻投身于针灸学教育事业。

1951年,党和政府得知承淡安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复兴针灸学事业,于是给予大力支持。

1954年,他被聘任为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的校长。

1955年时,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率领中国的京剧团来到当地演出。

梅兰芳先生对承淡安的大名早有耳闻,得知承淡安担任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的校长,慕名前往承淡安先生的住处拜会。

当梅兰芳赶到承淡安家后,恰逢承淡安过生日。

梅兰芳得知此事之后,立刻将一幅“梅花牡丹图”赠予承淡安,作为贺寿的礼物。

这幅梅花牡丹图是梅兰芳与姜妙香先生一起合作的名画,画上还有梅兰芳亲笔题的一首诗:

“不同花卉斗芳妍,醉艳温香两莞然,花纵多情如解语,为君祝嘏万斯年。

”这幅画画工精美,配文绝妙,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此外,梅兰芳还亲自为承淡安奉上自己的戏票,希望承淡安可以去看自己的演出。

隔天,承淡安热情邀请梅兰芳以及马连良来到家中做客,承淡安的夫人亲自下厨为客人烹饪美味的佳肴。

一餐饭过后,梅兰芳告诉承淡安,接下来他会去日本演出。

承淡安知道后,告诉梅兰芳。

日本的针灸术是一千多年前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但是日本人经过了上千年的研究后,对针灸有了新的认识,一些成就也是中国所没有的。

日本关于针灸的著作也很多,但是在国内却很难找到。

一些宝贵的中医资料,中国难以找到,但是却可以在日本找到。

他希望梅兰芳到日本演出时,能够抽空帮他买几本日本的针灸书刊回来。

梅兰芳谨记承淡安的嘱托,来到日本演出之余,购买了大量有关针灸的书籍和资料。

梅兰芳回国后,亲自将这些书籍和资料交到承淡安手上,再由承淡安翻译成中文,分享给国内的同仁们。

梅兰芳与承淡安彼此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此后梅兰芳到各地演出时,都会留意当地有关针灸的书籍和资料,他将收集到的书籍和资料带回国后再转交给承淡安。

承淡安先后翻译了三本日本有关针灸和经络的书籍,但由于长期疲劳工作的原因,让早已经患上心脏病的承淡安不堪重负。

1957年,承淡安仙逝,他的一生都在探索针灸医术,即便是在动荡的环境当中,他依旧坚持办学,力求将针灸事业发扬光大。

他在针灸医学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复兴针灸学方面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他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大力宣传针灸,将即将失传的针灸学延续下来。

2.韩世荫惯用灸法治百病

(1)韩世荫灸法特色

(2)韩世荫善用围灸法治疗带状疱疹

3.中华心脑灸王的内治外炙法

(1)中国心脑血管之父——连汝安

(2)连汝安从医60年只为一件事

4.中医灸法的拯救者——田从豁

(1)轰动日内瓦医坛的中国人

(2)中国灸学的救世主

5.廖方正善用传统灸法治急症

(1)现代女医廖方正灸法自成一家

(2)传承传统灸法治急症

四、艾灸疗法的创新与实践

1.陈日新的热敏灸疗法

(1)陈日新热敏灸治妇科急症

(2)陈日新创“开通经络”特色灸法

2.吴焕淦特色灸法治肠病

(1)吴焕淦的特色艾灸

(2)吴焕淦温灸解决上班族苦恼

3.赵百孝的艾灸疗法量效研究

(1)赵百孝推进灸法创新

(2)潜心研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