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课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3541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物体课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观察物体课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观察物体课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观察物体课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观察物体课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观察物体课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察物体课例.docx

《观察物体课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物体课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观察物体课例.docx

观察物体课例

观察物体--课例

《观察物体》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对观察物体的目标要求通过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体会从三个不的方位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应注重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

(一)教材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本课教材是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从不同方向(正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积木)。

这一单元要让学生从三个方向观察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三个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方位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为学生第三学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作用。

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三、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重点: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3-4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2体会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可能不同。

难点:

结合观察和操作进行简单的直观推理,展开合理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突破难点的办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拼摆、观察和交流等活动体会。

关键:

1.掌握正确观察的方法。

2.小组合作有效开展观察活动。

四、教材特点1以观察物体为载体,不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本套教材在不同年级分层次安排观察物体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前面学习了观察实物及单个立体图形时,学生通过操作已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本课要求学生对34个小正方体的组合,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数目上的增加,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相应地,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先想一想,摆一摆,再想一想,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由易到难逐步丰富学生对空间的认识。

教材先让学生观察3个正方体的组合,再观察4个正方体的组合,先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确定观察的方向,再根据动手操作,发现观察到的图形的形状,进而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可能不同,通过这样一些有层次的活动,逐步丰富对空间的认识。

五、课时划分观察物体1课时根据看到的形状确定物体的摆放1课时机动1课时《观察物体》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9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9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二、课标解读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9版)》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

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因此,在实施具体教学时,应始终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细读上述课标内容要求,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整体把握教材结构,循序渐进的落实教学目标在小学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9版)》对观察物体在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第一学段:

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第二学段:

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两个学段的要求既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相应地,关于观察物体的具体编排,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优化知识结构,按以下三个层次加以编排:

第一层次(二年级下册):

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积木);第二层次(四年级下册):

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第三层次(五年级下册):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

综上所述,教材编排先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的形象,头脑中建立表象,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

进一步由建立的几何直观进行空间想象,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

如此,在整体目标要求的统领之下,层层分解,拾阶而上,螺线式上升编排,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4-77页红点和绿点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

在此基础上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一组(4个)正方体拼搭成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

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2.通过观察、辨认、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和空间观念。

3.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辨别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教具,正方体学具(每组12个)。

学生准备:

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古诗导入。

师:

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

(师生吟诵,课件出示)师:

同是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2.引入课题。

师: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庐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色,这里诗人是从不同角度对实物进行观察,如果用若干个小正方体拼搭成立体图形,在观察中又会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3.观察情境图

(1)梳理数学信息:

三个同学分别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

(2)提出问题:

小文、小刚、小丽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教师谈话:

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学生借助经验,大胆猜测。

(1)教师谈话:

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小文、小刚、小丽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学生大胆猜想。

下面几幅图分别是谁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呢?

(课件出示)①②③谈话:

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猜测说一说每组形状是谁从哪个方位谁看到的呢?

指两名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

第①组形状是小文从正面看到的;第②组形状是小刚从侧面看到的;第③组形状是小丽从上面看到的。

2.学生模拟操作,认真观察,验证猜测。

教师谈话:

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出示学习提示:

(1)小组同学利用3个正方体摆成然后轮流从前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及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观察物体时,眼睛要平视被观察物体表面。

(3)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内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平视,并请一名学生示范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

3.学生小组合作,边观察边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小组代表汇报,集体交流。

指定两个小组的小组长上台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并汇报,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

第①组形状是小文从正面看到的;第②组形状是小刚从侧面看到的;第③组形状是小丽从上面看到的。

2教师提问:

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变换位置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小组同学讨论,互相交流。

指两名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教师评价:

你们真善于发现!

师生共同总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组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师板书)3从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师:

刚才我们用3个小正方体拼摆后进行观察,现在我们用4个小正方体分别拼摆成如图①②③形状的立体图形,你分别从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你分别会看到什么形状?

小组活动提示:

(1)小组内利用正方体分别摆出图①②③,位置保持不变。

(2)小组同学从前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并及时把每次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3)通过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

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小组合作,边观察边交流,教师巡视。

4.二次汇报交流。

(1)小组代表汇报,集体交流。

指定两个小组的小组长上台分别汇报,集体交流。

从前面看到的形状不同,分别为: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2)师生共同总结:

从同一的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教师板书)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教师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通过观察、猜测、验证、从而得出结论,学会了从不位置观察物体的方法知道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有是不同的;从同一的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我们经历了一个由猜测到观察再到验证的探究过程,这是数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你们的表现非常棒!

下面用我们学到的观察物体的方法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5.师生总结教师谈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方法知道了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有是不同的。

从同一的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更多的美,在学习上,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面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组物体,看到的形状和位置一般是不同的。

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观察物体》课后反思1.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情景图的引入在学生质疑中,开始小组的观察活动,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通过本课教学,再一次给了学生与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

(2)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课的教学在学生观察完情境图后,教师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再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想然后引导学生用长方体摆一摆进行验证操作。

还有在练习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精准点拨,注重方法指导。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教师演示,教给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明确了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使用建议。

教学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去操作,去发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学中需注意的地方:

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大胆放手,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去交流自己的发现观察物体》评课古邵镇坊上小学:

李华猛《观察物体》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1.教师注重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活动的形式力做到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

从教学一开始,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由三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物体入手。

再让学生在原有物体上添上一个进行观察。

本课的重要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小组探究──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3教学活动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识、识图方法还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光靠传授、讲解学生很难建立三维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知识。

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传授的方法,而是舍得花时间、空间给学生去观察、去展示、去评析。

这样做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真实的、完整的、生动的、牢固的。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设计多种多样的观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课件的有效使用将实物图发展为平面图,使抽象而难以描述的图形具体呈现,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同时,也恰到好处的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