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3546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docx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专题

2007年广东省中考考纲解读

   增强语文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古诗词的积累则是语文积累中的一项主要内容,而名句名篇的积累又是积累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各地中考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古诗词积累的考查。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对这项内容都有相同的要求,也就是要注重背诵 和积累,新课程标准中,则要求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同时,新课标还就优秀诗文向7—9年级的学生推荐了50篇应当背诵的篇目。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所考查的主要内容有:

(1)课标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中的内容。

(2)教科书中的古诗文(有些课文不是课标推荐篇目,但课文后面有背诵要求)。

(3)课内与课外相关联的句子和名篇。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沉淀,是传统文化的窗口。

我们学习古诗文,要了解古诗文的有关文体、作者、背景等知识;要了解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古诗词的内容;要从中感悟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分析,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对于名句的学习,要能将名句放在全文中去,并联系全文主旨来理解积累;要能将这些名句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会拓展运用。

   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所所考查的目的,主要着眼于对一些重点词句的检查。

其题型主要是客观填空题。

近两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如选择题、鉴赏题、迁移题、拓展题等题型。

考查范围也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题型也由单一的识记填空向理解、分析、鉴赏的方向发展。

传统名句名篇仍是重点,新增的古诗文的名句则是考查的热点。

名句名篇最大的变化就是更注重名篇的全篇或其中完整段落的默写,这为考生敲响了警钟,不能投机取巧,只背名句,而应重视名篇。

这一举动,将引起各单独命题省市专家的注意。

   积累非一日之功,只要持之以恒地加以识记,多注意前后联系,注重理解归纳,考场就一定可以稳操胜券。

   全真检测

   (测试时间30分钟,共12 题,答对 题,正确率 %)

   1.(2003,广东)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2) ,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3)默写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

   , 。

 , 。

   2.(2004,佛山)默写或按要求填空。

 

   ⑴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⑵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⑶ ,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⑷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李清照《醉花阴》)

   ⑸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

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所说的那样“ ”。

   3.(2004,深圳)把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2)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2004深圳南山副题))古诗文积累 。

   

(1)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即将毕业,与同窗好友分别就在眼前,请以初中学过的有关送别的两句诗或词作为赠言:

 , 。

   (3)古有“松竹梅,岁寒三友”之说,《论语》中含有此意并借松柏喻人的名句是:

   

   5.(2004,广东)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树木丛生, 。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好读书, ;每有会意,便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峰峦如聚, , 。

望西都,意踌蹰。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默写崔颢《黄鹤楼》前四句。

 

   , 

   

   , 

   6.(2004,肇庆)默写或按要求填空。

   

(1)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身五彩凤双飞翼, 。

(李商隐《无题》)

   (3)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 ”。

   7.(2005,广东)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蒹葭》)

   

(2)□□□□□□□,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3)李白《行路难》中表现积极进取精神的两句诗是:

□□□□□□□,□□□□□□□。

 

   8.(2005,梅州课改区)在下列方格内规范书写名句。

 

   

(1)人们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来赞颂那些献身事业的人。

   

(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 。

”(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写)

   9.(2005,茂名)古诗词默写。

 

   

(1)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唐朝诗人贺知章回到阔别50多年的故乡越州永兴,写下了传颂千古的名句是:

   , 。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最能表达送别朋友依依不舍的两句是:

   , 

   10.(2005,湛江)根据上下文或特定要求默写古诗文名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论语》中劝告人们要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05,碧桂园学校)请你填写出下列诗歌名句。

 

   《游山西村》中有两句诗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

造化无穷,机遇迭出,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悲观失望和丧失信心。

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05,深圳)填写下面诗文的上句或下句,并填写相应的作家或作品。

   

(1)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 《 》)

   

(2)李杜诗篇万口传, , , 。

(赵翼《论诗》)

   (3)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合作,与人和谐相处是十分重要的,这正如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所说的“ , ”

   2006广东中考真题精选精解

   1.(2006,广东)用正楷字默写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口口口口口。

(李清照《醉花阴》)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口口口口。

(《诗经•关雎》)

   (3)好读书,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杜牧《泊秦淮》中表达了作者担忧唐王朝命运的两旬诗是: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5)把杜甫《望岳》默写完整。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思路点拨:

这道题是对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识记和理解性的考查,特别是第4小题,它让考生根据作者、题目以及诗句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来写出相应的诗句,考生只要对在背诵的基础上,再加上对诗句准确深入地理解其内容、意境及思想感情就可以有的放矢地答题了。

   解答:

(1)人比黄花瘦⑵辗转反侧⑶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⑷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⑸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2.(2006,广东课改区)用正楷字默写

   

   

(1)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2)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 ,山水之乐,得知心而遇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希望两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共享美好月光的诗句是:

 , 。

   (5)默写龚自珍《己亥杂诗》。

   , 。

 , 。

   思路点拨:

1——4题是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和理解的考查,其中第4小题侧重于对名句的理解,第5题则是对整篇名篇的默写考查,这5个小题,都给出了所选篇目的题目作者,应该说是给了考生很大的提示,只要课本上的重点古诗文能够背诵和默写,这类题目应该是把握性较大的。

   解答:

(1) 恨别鸟惊心

(2) 黑云压城城欲摧 (3)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2006,湛江)根据上下文或特定要求默写古诗文名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

   

(2)———— ,————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登飞来峰》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

   思路点拨:

这道题中,第1题是对名句的考查,第2句是对哲理句的考查,第3句是对理解运用句的考查,前二个小题只需熟练地背诵古诗文,同时不要写错别字就行了。

第3题首先要题干中的古诗内容完成理解透彻,然后再在熟练的古诗中寻找相类似的诗句,最后比较鉴别,选择最佳答案。

   解答: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2006,江门) 语言积累及运用

   阅读理解,填写原文,完成1~5题。

   

(1)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

   

(2) 海上生明月, 。

   (3) 纷纷暮雪下辕门, 。

   (4) ,小人长戚戚。

   (5)三峡工程蓄水之时,面对汹涌澎湃的江水,我们不由得想起郦道元《三峡》中表现夏水湍急的句子:

 

   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

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三句,填写在横线上,完成6~8题。

   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苏拭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

   (6) 

   (7) 

   (8) 

   (9)仿照示例,运用古诗文名句,再写一句话(不要涉及1~8题的内容)。

 

   示例:

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

结识古仁人, 

   思路点拨:

1——4题是最典型的补写题,内容包括名句及写景抒情句的考查,对于这类考题,只要能够把课标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扎扎实实地背好就行了。

5——9题的难度稍微增大了一些,它既有记诵,又有理解,更考查运用,可谓一题多能,答题时,首先要能回忆起相关诗文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中所隐藏的提示信息,认真揣摩,再找出相应的答案。

   解答:

(1)在水一方

(2)天涯共此时(3)风掣红旗冻不翻(4)君子坦荡荡(5)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或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8) 莫道不消(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五句话任意写出三句即可)(9) 我慨叹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离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悲壮。

   5.(2006,广州)古诗文默写

   

(1)据初中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北风卷地百草折,忽如一夜春风来。

胡天八月即飞雪,千树万树梨花开。

   B.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C.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拼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明月与愁心,随风直到夜郎西。

   E.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鸡犬相闻,阡陌交通。

   F.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根据初中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

(六题只选四题回答)

   ①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③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④——————,甲光向日金麟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

(《论语》)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①为必答题,②为加分题)

   ① 王安石登上飞来峰,极目远望,不禁豪情满怀,写下了富有人生哲理的不朽的名句:

 

   。

   ②人们在探究学问时,时常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时往往会有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的那种“ ”的感觉,茫然不知方向。

但如果能怀有李白在《行路难》中的那种“ ”的信心,继续前行,锲而不舍,就一定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辉前景!

   思路点拨:

在这个古诗文默写题中,第1题是选择题,针对这种类型的选题,关键之一还是对诗文的识记问题,考生只要熟练地掌握了该背颂的古诗文,读题时逐个逐个地检查,这样就很快地可以发现:

6个备选答案中,有词句顺序颠倒,有的出现错别字,有的漏句。

在找到默写的正误后,水到渠成地可以选取正确答案。

第二小题属于补写题,仍是属于识记类的考题,比较容易。

第3小题的特点在于它充分发挥了题目的效能,它是一道对考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一个综合检测,这类题型都有关键的词句提示所要求回答的内容,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抓住语句仔细联想筛选,然后选择正确答案。

   解答:

(1)B、F

(2)①风正一帆悬;②江山代有人才出;③一览众山小;④黑云压城城欲摧;⑤长烟落日孤城闭;⑥人不知而不愠(3)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只)缘身在最高层;②山重水复疑无路/长风破浪会有时。

   6.(2006,佛山).默写或按要求填空。

   

(1)无可奈何花落去, 。

   

(2) ,风正一帆悬。

   (3)沉舟侧畔千帆过, 。

   (4)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5)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认清“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正如我们在课本里学过的《论语》中孔子所说的 , 。

   思路点拨:

1—4句是对名句、哲理句、写景句的补写类考题。

只要能熟背,不写错别字就行了,5题属于迁移运用题,考生要抓住“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以及孔子这两个切入点,然后把两者联系起来就可以水到渠成地找到符合主旨的句子。

   解答:

(1)似曾相识燕归来 

(2)潮平两岸阔 (3)病树前头万木春 (4)八百里分麾下炙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2006,肇庆)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残缺部分。

(任选其中12小题作答。

   

(1)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

   

(2)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3)———————,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4)野竹分青霭,——————。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5)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秋风病欲苏。

(杜甫《江汉》)

   (7)——————,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8)——————,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9)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10)———————,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11)———————,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

   (12)———————,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1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14)子曰:

“见贤思齐焉,————————。

”(《<论语> 十则》)

   (1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思路点拨:

这道典型的补写题,考查的全是名篇名句的默写,除了诗词以外还有文言文的名句。

这道题题量多,要求从15道小题中任选12个小题,分值也达12分之多。

但此题难度不大,只要熟练地背诵课标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不写错别字就行了。

   解答:

(1)带月荷锄归

(2)白云千载空悠悠(3)长风破浪会有时(4)飞泉挂碧峰(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落日心犹壮(7)想得家中夜深坐(8)晴空一鹤排云上(9)虫声新透绿窗纱(10)鸡声茅庙月(11)过尽千帆皆不是(12)无可奈何花落去(13)莫道不消魂(14)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命题规律与复习策略命题规律与复习策略

   2002年-2006年题型、分值统计表

   年份 试题 题型 小题 分值 说明

   2002 广东省统考 积累与运用

   根据要求填空 8分 

   2003 广东省统考 积累与运用

   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0分

   增加2分

   2004 广东省统考 积累与运用

   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0分

   没有变化

   2005 广东省统考 积累与运用 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0分

   没有变化

   2005 广东课改试验卷 古诗文阅读

   默写古诗文 10分 没有变化

   2006 广东省统考 积累与运用 用正楷字默写 12分 增加2分

   2006 广东课改试验卷 古诗文阅读 用正楷字默写 12分 增加2分

   命题规律

   02年来,广东的中考命题一直不断探索,走在前列。

“古诗和名句名篇”的考查,五年来一直比较稳定。

02分值是8分,安排在“积累与运用”中进行测考。

   03是放在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中的第一小题进行考查。

分值是10分,增加了2分。

   04年该知识点设题、位置、样式、分数等都与03年相同,没有变化。

   05年在该知识点的设题、位置、样式、分数依然与03年、04年相同,没有变化。

05“课改实验区”卷中,该知识点的设题、样式、分数还是与以上几年相同,只是该知识点的考查放在第二大题“古诗词阅读”这一大板块之中。

   06年的统考和课改卷在设题、位置、样式和05年一样,只是分数全部增加了2分。

   综观5年来广东其它各地的中考命题,分值大都在8——12之间,且大部分在“积累与运用”中设题考查,有些它放在文言文阅读篇目中进行考查,还有一些分散在现代文阅读篇目中,在现代文的读写中活化古诗文,如:

读文段联想诗句等,重在考查文言文古为今用的能力。

不管古诗文记诵积累以何种题型考查,在平时加强诵读,注重积累,始终是我们学习古诗文不变的出发点。

   本考点考查采用的题型主要是采用客观填空题,从该考点在各地中考试卷中单独命题的趋势来看,该知识点的考查定位已经很明确。

   但从省招试题来看,对“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的考查一直非常重视,12分的权重也是挺大的。

   新一年中考命题,对“古代诗词和名句名篇”的考查,会将课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祖国发展等方面接轨,既考查我们对古诗词和名句名篇的积累,又考查我们的理解、运用能力。

因此,备考中,要特别注重对古诗词和名句名篇的归纳整理。

各地分值一般不会降低,将介于8——12分之间。

   复习策略

   近百篇古诗文,堆在一起就如同一座小山压在我们的头上,我们要出奇制胜,提高复习效率,首先要摸透名句名篇的特点,抓住重点,减少负担,轻装上阵,其次要注重方法:

(1)注重准确的基本积累,准确背诵指定的古诗文,包括字词的正确书写;

(2)注重理解的知识积累,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积累,深刻领会,融会贯通,才会灵活地进行运用,(3)注重搜集、归纳、整理的资源积累,将相关的诗文名句按照不同的类别归纳整理,进而把握其特征,理解其要义,熟读成诵。

(4)注重联想积累,借助类比联想的方法积累名句,或由某一诗句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句子,或由某个作家、作品联想到某一名句。

   知识精讲

   古代诗词和名篇名句的默写,常见题型有三种,一种是直接默写;一种是理解性默写,即试题提供有关的情境或提示相关课文内容,由考生填写需默写的内容;还有一种就是联想性默写,即由某一个诗句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诗句。

   复习时,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三个考点和重点:

(1)、古诗文中的经典名句,尤其是律诗、绝句的千古佳句;

(2)、古诗文的一些绝妙的比喻句、主旨句、哲理句和写景句;(3)对诗文的理解,能联系实际地运用,对内容相似的诗文名句进行归纳,此外,对一些重要的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也不容忽视。

   

(一)经典名句

   对古诗文和名篇名句的考评,主要是古诗文中的经典名句,尤其是律诗、绝句的千古佳句。

所以我们首先要对律诗、绝句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

   律诗是诗歌的一种,属近体诗,因格律严密而得名。

它的篇章形式、句式都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即所谓限字句,定韵脚,调平仄,讲对仗。

常见的格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

五言律诗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每两句组成一联,每联都有专门的名称:

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颔联和颈联的出句与对句必须对仗。

   绝句又称绝诗,每句四句,常见五言、七言两种。

绝句体制短小,格律限制不十分严密,能集中、凝练地截取一个生活片段或画面,以特写的形式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律诗和绝句中的千古佳句是古诗文积累中的重中之重,律诗的考查,对它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考查也不少。

   

(二)绝妙比喻句、主旨句、哲理句和写景句

   从近几年中考对古诗文的考查情况来看,考题越来越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而这些,除了对名句能让学生受到熏染之外,还有许多的绝妙比喻句、主旨句、哲理句和写景句,也是我们学习考查的重点。

   (三)归纳运用名句

   近年来,背诵默写沿着“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融内外、多积累”的方向发展。

如把内容、思想相近或相反的名句加以归纳并准确默写,与语言的迁移运用以及阅读理解相结合而记忆默写的,有的甚至深入到结构、修辞和表达方式等等的理解检测。

   此外,部分地区还对一些重要的诗词的作者作品进行了考查,如全真检测中选用的2005年的深圳考题就属此例,广东以外的许多考题都涉及此方面的知识,我们也不能忽视。

   全真演练

   

   1.(2004,鄂州)根据课文填空。

   ①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②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2004,大连)默写填空。

 

   

(1)头上倭堕髻,————————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陌上桑》)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3).在商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