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102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docx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61212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的能力。

2.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 等等。

3.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 等几种。

4.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 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5.功能法 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6.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

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 。

7.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 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8.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

这种假说称为临界期 假说。

9.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预测 四个步骤。

10.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观光期、挫折期 、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三、解释术语(每小题2分,共8分)

1.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2.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

评估分两种:

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3.“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提出来的,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4.(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持结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一、填空题

8.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加强调____________

9.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____________、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

10.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12.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

13.听力课一般分为两种:

精听和泛厅,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力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____________。

14.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____________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

15.水平测试和____________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16.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___________;最基本的目的观是:

培养学习者的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7.从评分角度来看,作文属于_______。

A客观性试题B主观性试题C分立式试题D理解性试题

18.________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准确度

19.从课程设置的角度看,《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学》一类的教材属于_______。

A特殊用途语言教材B语言技能类教材C语言知识类教材D文化知识类教材

20.强调在第二语言教学忠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排斥机械性训练,主张“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法流派是_______。

A认知法B听说法C直接法D功能法

21.初、中等HSK(汉语水平考试)不含_______。

A客观性试题B主观性试题C分立式试题D理解性试题

22.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是______。

A喜欢和讨厌B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C动机和态度D沉思型与冲动型

23.______理论认为,外语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干扰。

A对比分析B偏误分析C中介语D普遍语法

24.按照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来编排教学内容及其水徐,同时又考虑到结构所表达的功能,这类教材属于______的教材。

A结构型B功能型C结构——功能型D功能——结构型

25.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有监控假说和______等。

A普通语法假说B内在大纲假说C中介语假说D输入假说

26.“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从广义上将,包括用计算机辅助制定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学习效果分析、测试与管理等。

狭义的“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指的是______,即只针对语言训练。

A教材编写B学习效果分析C语料分析D教学与学习

2004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一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____评分的客观性_____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2.认识法的理论性基础是____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______和__认知心理学_____。

3.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_声调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______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4.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__初,中等___汉语水平考试、高级汉语水平考试三种,共分为_____11___级。

5.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__语言习得机制LAD______。

6.就语言学习而言,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__认知方式________。

7.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__学习成果________。

8.___言语交际能力______指的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专用语言教学(LSP),是在_______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语法翻译法B.直接法C.认知法D.功能法

2.保证_________的关键是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要与测试目的相一致。

A.难易度B.效度C.区分度D.信度

3.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

A.编写最好的教材B.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C.设计最有针对性地考试D.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4.按照先后顺序可以把一个人所习得、掌握的语言划分为_________。

A.母语和外语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C.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D.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5.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

A.中介语理论B.认知语言学C.结构主义语言学D.心理语言学

6.《入门阶段》、《英语初阶》是_________的纲领性文件。

A.功能法B.听说法C.认知法D.听说法

7.教材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报刊阅读》、《新闻听力》是按_________划分出来的

A.教学方法B.教学对象C.教学手段D.课程类型

8.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学环节是由若干个_________组成的。

A.教学技巧B.教学步骤C.教学单位D.教学对象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

语言学、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学理论。

2、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3、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4、教材评估的基础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交际性和科学性。

5、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功能构成的。

6、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种。

7、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两部分。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语法讲解B、课堂教学C、听说训练D、教材编写

2、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属于。

A、水平测试B、诊断测试C、成绩测试D、潜能测试

3、“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之一。

A、方法B、目的C、技巧D、内容

4、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选词标准是。

A、口语中常用的B、意思单一的C、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D、适用范围广、文化内涵丰富的

5、非语言交际主要表现为。

A、面部表情B、服装打扮C、体势语D、手势

6、直接法的“直接”是指。

A、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的语B、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C、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D、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

三、术语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第二语言2、表达能力3、负迁移4、语境练习

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40分)

1、为什么许多口语教材都以会话为基本形式?

2、功能教学法的优点是什么?

3、课堂上怎样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4、为什么要区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5、考察语言测试质量的标准有哪些?

2002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上标号,每空1分,共6分)

1、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

()

A、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B、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

C、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

2、完成测试(clozetesting)中“完形”一词来自:

( )

A、转换生成语言学B、行为主义心理学派C、格式塔心理学派D、结构主义语言学

3、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

()

A、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B、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C、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D、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

4、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

A、语言材料的性质B、语言知识的内容C、语体风格D、语言技能

5、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

()

A、分立式测试B、标准化测试C、模参照测试D、水平测试

6、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

A、技能训练B、知识传授C、课堂教学D、教材编写

三、术语解释(每小题2分,共8分)

1、第二语言学习策略2、迁移3、测试的效度4、教学技巧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5分)

1、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

A、母语教学B、外语教学C、第二语言学习D、对外汉语教学

2、《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

()

A、王还B、邓懿C、吕叔湘D、周祖谟

3、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

()

A、《基础汉语》B、《汉语教科书》C、《实用汉语课本》D、《初级汉语课本》

4、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是:

()

A、总体设计B、教材编写C、课堂教学D、语言测试

5、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

()

A、听说法B、直接法C、认知法D、功能法

2000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___学生_____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__以学习为重点________。

2、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___汉字难__________。

3、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______语言学习_____和____语言教学_____的规律。

4、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

___听__、___说__、__读__和__写___。

5、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_认知法________。

二、选择题(每空0.5分,共2分)

1、《跟我学》是80年代较有影响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材,它的编写意图和对象是______。

A、以情景结构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B、以结构功能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C、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儿童学习的。

D、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2、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______。

A、对比分析B、中介语理论C、结构主义语言学D、心理语言学

3、_______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

A、口语训练B、技能操练C、教材编写D、课堂教学

4、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

A、重视思维和理论知识的作用。

B、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

C、促成学生第一语言的正迁移。

D、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__外语教学______。

2、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_____

3、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__总体设计_教材编写___、__课堂教学___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___课堂教学____。

4、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___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

H、S、K是一种_水平测试________。

5、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二、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

A、全面分析语言教学规律B、选择最佳教学方案C、协调各教学环节D、对具体的课堂教学作出规定

2、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____。

A、《初级汉语课本》B、《基础汉语课本》C、《汉语教科书》D、《实用汉语课本》

3、功能法产生于__________。

A、30年代的苏联B、40年代末的美国

C、60年代初的北欧D、70年代初的西欧

4、认知法产生于__________,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

A、英国B、美国C、法国D、加拿大

E、结构主义语言学F、社会语言学G、转换生成语法H、系统功能语法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

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2、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

语言迁移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

3、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二、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横线上,每空2分,共10分)

1、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正试题___________的方法之一。

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难易清晰度

2、“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

A、认知心理学B、构造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

D、儿童心理学E、巴甫洛夫F、斯金纳G、皮亚杰H、华生

3、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___________研究的重要领域。

A、语言学B、心理学C、教育学D、对外汉语教学

4、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___________。

A、80年代初B、80年代中C、80年代末D、70年代末

一、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等四大环节。

(二)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四个方面。

(三)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四)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尊重的态度。

(五)HSK的全称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制订的,其初、中等共分八级。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上标号,每空1分,共6分)

(一)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

A.《基础汉语课本》B.《基础汉语》

C.《汉语教科书》D.《实用汉语课本》

(二)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______国,其语言学基础是______。

A.法国B.美国C.英国D.加拿大

E.结构主义语言学F.转换生成语言学G.历史比较语言学H.机械语言学

(三)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______,该刊物为______。

A.《汉语学习》B.《世界汉语教学》C.《语言教学与研究》D.《学汉语》

E.月刊F.双月刊G.季刊H.双季刊

(四)学过800学时(在中国,相当于初等一年级)的零起点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约为______。

A.1000B.1500C.2000D.3000

一、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1.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知识文化或知识性文化。

2.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3.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

4.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

5.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6.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

它是由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

7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8.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性试题。

9.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10.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学习对象/教学对象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学习目的/教学目的分的。

8.对比分析的目标是找出学生在学习目的语中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

9.认知法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

10.HSK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和高等汉语水平考试三种,共11级。

11.按照不同的测试目的,可以将语言测试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等。

12.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语言习得机制LAD。

13.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一般分为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记忆性练习等。

14.就语言学习而言,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

15.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语言的迁移作用

16.应用语言学广义上是跟理论语言学相对的,如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狭义上则专指语言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

17.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是语言要素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其中语言要素指的是

A.听、说、读、写B.听、说、读、写、译

C.语素、词汇、句子D.语音、词汇、语法

18."专用语言"(LSP)教学,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语法一翻译法B.直接法

C.认知法D.功能法

19.文化休克主要出现在对目的语文化适应过程的

A.观光期B.挫折期

C.逐渐适应期D.完全复原期

20.保证的关键是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要与测试目的相一致。

A.难易度B.效度

C.区分度D.信度

21.教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报刊阅读》、《新闻听力》是按划分出来的。

A.教学方法B.教学对象

C.教学手段D.课程类型

22.错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A.对比分析B、中介语理论

C.结构主义语言学D、心理语言学

23.语言教学中所说的言语技能指的是

A.组词造句的能力B.口头表达的技巧

C.听说读写的能力D.解释词义的能力

24.按照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

A.分立式测试B.标准化测试

C.常模参照测试D.水平测试

25.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可以归纳为四大环节。

A.理论研究、总体设计、课堂教学、测试

B.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

C.教学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评估

D.教学任务、教学过程、课外活动、评估

26.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来划分的。

A.语言材料的性质B.语言知识内容

C.语体风格D.言语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