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6791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收回。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笔的“

(斜钩)”体现了“险而劲”的特点。

(2分)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

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3分)

A.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方驾也。

《九成宫醴泉铭》选帖

D.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二)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

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3--6题。

(共10分)

3.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

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图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1分)

提示语:

《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答:

__________

 

名人故居分布图

4.在鲁迅纪念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规矩,说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和善良。

《朝花夕拾》展品图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

这样的老师令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

曲,令我回味无穷。

5.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

请你根据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横线处填写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2分)

【参观记录】

时间:

2017年4月13日地点: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

《女神》开一代新诗风,是中国现代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

他创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之作。

【对联】

上联:

诗坛领袖,_①_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

下联:

话剧大家,改编老故事,《_②_》乃历史剧先锋。

答:

________

6.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介绍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前言。

从上下文看,前两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三句中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妥。

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4分)

①盛春时节,漫步京城,吸引你的是争艳的百花,还是静穆的名人故居。

②轻嗅一阵阵袭人的花香只会令你享受身心的愉悦,而徜徉于一座座名人故居,却会让你经受精神的洗礼。

③走近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我们敬佩他的革命志向;走

近为民族解放而四处奔走的宋庆龄,我们赞叹她的爱国情怀;走近为唤醒民众而笔耕不辍的鲁迅,我们钦佩他的斗争精神……④这些名人故居的静穆,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

⑤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他们的精神吧!

标点符号修改:

____________

句子修改:

_____________

7.默写(共6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

(1分)

(2)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1分)

(3)《次北固山下》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文言

文阅读(共9分)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8---11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目: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

思。

(4分)

(1)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文()

9.“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10.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2分)

11.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2分)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12、下面是一幅曾悬挂在山东曲阜孔府内的对联。

这副对联可以让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孔子的思想。

请你从上、下联中各选择一个方面,并分别以【链接材料】一则语录中的相关内容为例,生产简要说明你的认识。

(4分)

上联:

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己

下联:

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链接材料】

①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①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惮改。

”(《论语·学而》)

②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②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③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④或谓孔子曰:

“子奚不为政?

”子曰:

“《书》云: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为政》)

⑤林放问礼之本,子曰:

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⑥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论语·里仁》)

答:

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记述了鲁滨逊在自然条件恶劣、人迹罕至的孤岛上的生活经历,他能够在孤岛上艰难地生存28年,靠的是___①___(限4个字以内)这从__②___(限20个字以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来.你由此得到的启示是___③____(限20个字以内)(3分)

14.《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鼎立,争霸天下;《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替天行道;《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磨难,西天取经。

在他们各自的团队中,都有中心人物。

请你从其中一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中心人物,简要说明这个人物的中心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3分)

答:

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5—17题。

(共9分)

【材料一】

太阳能是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

太阳的寿命

至少还有几十亿年。

因此,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太阳能是一种用之不尽的可再生资源。

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统计图

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利用的常见方式是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

这种转换是指将太阳辐射能___①___(收集收敛)起来,直接或间接转化成热能加以利用。

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太阳能热水器。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直是人类美好的理想。

太阳能电池的发明将这一理想变为现实。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最重要的利用方式之一。

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广泛应用在交通、航天、建筑等领域。

尽管太阳能利用会受到自然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太阳能取之不竭,又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太阳能。

2016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材料二】

风能就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

据估算,全球风能约为2.74×10

千瓦,其中可利用的风能约为2×1010千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要大10倍。

目前,风力发电已经成为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能源消耗的持续提升,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日益枯竭,环境持续恶化。

由此,各国都高度重视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所有的新能源中,风能是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

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统计图

2016年世界风能协会发布全球风电发展报告,用详细数据阐说了近年来风电在全球的显著增长情况。

我国风电事业虽起步较晚,但是基于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得到了快速发展。

迄今为止,我国已在张家口、新疆达板城、广东南澳等地建成了多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并且计划在江苏南通、盐城等地兴建10亿瓦特级风电场。

【材料三】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能等天体的引力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现象,这个涨落不断重复,永不停息,这种无能运动现象就是潮汐。

海水的潮汐有着巨大的能量。

潮汐能的利用和太阳能、风能一样,对环境没有污染。

于是,在水力发电的基础上,人们又用潮汐能发电。

据初步统计,全球海洋可开采利用的潮汐能约为6.4×107千瓦,我国位于亚洲东部,濒临太平洋,海岸线长且港湾交错_____②__(蕴含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潮汐能源。

据普查,如果我国沿海可开发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的话,年发电量将达到600亿-——800亿千瓦时,相当于现在全国发电总量的7%——8%。

我国潮汐能资源丰富的浙江、福建、广东、辽宁等省,都拥有建万千瓦级以上潮汐电站的良好条件,如杭州湾潮汐电站方案,计划装机4.72×107千瓦,年发电量130亿千瓦时以上。

此外,英国、美国、阿根廷、西班牙、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也都有各自的潮汐发电计划。

15.三则材料中两个加点的字注音和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阐说(chǎn)濒临(pín)①收集②蕴含

B、阐说(chǎn)濒临(bīn)①收集②蕴藏

C、阐说(shǎn)濒临(bīn)①收敛②蕴含

D、阐说(shǎn)濒临(pín)①收敛②蕴藏

16.相对于石油、煤炭这些常规能源而言,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被称为新能源。

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解释什么是新能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统计图,结合这两则材料的相关内容,你对“新能源”的利用作出的判断是__________________(用一个四字词语表述)(3分)

(二)阅读《黎明》,完成18—20题。

(共12分)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①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

小小院落里,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

于是我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感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心有灵犀地朝我微笑着呢。

②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

当年我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有暇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

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

初夏,小院姹紫嫣红。

蒲公英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

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清香阵阵,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似有似无的幽香。

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

③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

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伴我晨昏。

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④上世纪的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

当时讲授语文课的老师四十出头的年纪,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

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

入学后的第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老师与我们同去。

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他也参与其中。

⑤青青的原野上,野菜种类很多,尤其是蒲公英随处可见。

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

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老师平静地说:

“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

我此前的学生不乏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

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

”他顿了顿,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

“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

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

劳动返校后,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让大家写一篇作文。

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⑥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

⑦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可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但是蒲公英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年年岁岁,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吹拂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即使无人问津。

夏日,蒲公英又要将栉风沐雨培育出的无数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

多少年过去了,这株蒲公英散放出的“小伞”都飞向了大江南北,山冈、坡地、湖畔、田野、贫瘠的荒漠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

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

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之中,也保持着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

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

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⑧明年春风拂面之时,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它的倩影,而它也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有删改)

18.阅读文章,请你说出作者在与蒲公英的“默契”中等到了哪些感悟,这些感悟又是怎样形成的。

(4分)

答:

____________

19.老师在田野上的讲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

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师讲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4分)

答:

________

20.阅读前三段,就其内容或写法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这个问题对于你阅读这篇文章会有怎样的帮助。

(4分)

问题:

______________      

说明:

     

(三)阅读《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完成21—23题。

(共9分)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

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

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

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①”。

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

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

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

③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

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抵抗,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

④_________________。

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

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想信念,红军就不会成就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

⑤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种“人间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取材于姜广辉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注:

①[正性]最根本的品性。

21.下列词语中,对理解本文中心论点起关键作用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分)

名节操守理想志向不可改变人间正气大义凛然出生入死

22.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既然个人如此,群体理应也是这样

B个人尚且如此,一个群体更是这样

C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也是这样

23.请你从阅读过得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文天祥除外),借这个人物说说你对“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的理解。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10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大家兴致勃勃地回忆起小时候玩过的游戏。

请你也描述一个曾带给你快乐的游戏(如下棋、猜谜、拼图、折纸、放风筝、抖空竹、踢毽子、捉迷藏……),与同学们分享童年的快乐。

题目二:

班级将要举办“讲述历史故事,传颂中华文明”主题班会。

作为一个准备发言的同学,请你结合下面的连环画,拟写一段发言稿。

要求:

(1)内容符合

要求,语言使用得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4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古人云:

“万物贵其真。

”这句话启示我们,无论是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

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做事,都贵在一个“真”字。

请将“_______贵在真”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不限文体。

(诗歌除外)

题目二:

假设你走进一个神秘莫测的森林王国。

你能听懂那里花草树木的语言、飞鸟

虫鱼的交谈、泉水山石的对话,并且还能和它们一起交流、生活……在那里,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

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01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答案和解析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

(1)【答案示例】楷体  7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书法体式的掌握,同时兼顾笔顺考查及书法作品鉴赏。

《九成宫醴泉铭》作为考查点,相信考生都不陌生。

该作品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

武的笔顺:

横、横、竖、横、竖、提、斜钩、点。

【答案示例】C

【解析】“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是明陈继儒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此碑书法的评论。

“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充分体现了其书法特点。

(1)【答案示例】老舍

【解析】本题考查形式新颖,但难度不大。

通过审读题干,可确定该题的入手点,即文常考查。

提示语中提到了《骆驼祥子》,看到这一点,答案自然跃然纸上。

【答案示例】D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赏析,答案一目了然。

“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不能来形容“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二者矛盾。

(3)【答案示例】①自创 ②屈原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需结合材料信息与对联内容综合分析。

第②空,难度不大。

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制作”与上联中的《女神》可直接写出答案。

第①空,则需要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女神》开一代新诗风”,且与下联提到的“改编”词性相对应。

(4)【答案示例】

标点符号修改:

①句中的“。

”改“?

句子修改:

④句应改为“这些静穆的名人故居,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非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

【解析】

①句是选择问句,要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用逗号。

④句有两处表达欠妥。

一,主语判定错误,该句主语为“名人故居”;二,用词不当,“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中的“平凡”一词不恰当,结合上下文语境不难看出,可改为“非凡”。

3.默写

略【解析】难度较低,结合提示语《行路难》中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可以确定,注意字的书写。

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

答案:

4.(4分)

(1)约定

(2)才(3)丢下、舍弃(4)拉

5.(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或:

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6.(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

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7.(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三、名著阅读(10分)

8.【答案示例】上联中提到“择朋友”,就是要选择朋友,比如链接材料一中提到“无友不如己者”,孔子认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选择朋友,选择有益于自己的朋友,要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

下联中提到“慎言语”,要求说话谨慎,比如链接材料六提到“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认为做人言语要谨慎。

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与人交往中要谨慎言语,说正确的话,说合适的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要注意审题,分别从上联和下联中选择一个方面,然后以链接材料中具体的语录为例来谈自己对这两方面的认识。

然后,上联中提到了“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四个方面;下联中提到“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四个方面,学生可从中分别提取。

其次,材料一讲“忠信、择友”;材料二讲“礼”;材料三讲“孝”;材料四讲“为政”;材料五讲“礼”;材料六讲“讷于言而敏于行”。

最后在对联和材料之间建立联系材料一对应上联的“择朋友”,材料二、材料五对应下联的“守礼法”,材料三对应上联“别尊卑”,材料四可以对应上联的“别尊卑”,或者下联“无愧于心”,材料六对应下联“慎言语”。

这道题整体难度不大,材料一和材料六容易判断,也容易与上下两联建立联系。

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对《论语》内容的理解和分类。

【答案示例】①坚韧不拔②鲁滨逊制作独木舟

③要向鲁滨逊学习遇到问题,不放弃,坚强面对。

【解析】这道题考查《鲁滨逊漂流记》,重点考查人物及能体现人物特征的相应情节。

要特别注意的是字数的限制。

10.【答案示例】

《三国演义》中,刘备是蜀国团队的中心人物,他心系黎民,胸怀天下,广布仁义,使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黄忠等文物忠臣聚集左右,赢得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水浒传》中,宋江是一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