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341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轮复习浙科版 孟德尔定律 单元测试 5.docx

一轮复习浙科版孟德尔定律单元测试5

孟德尔定律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若绿色圆粒亲本与黄色皱粒亲本杂交,F1只表现出黄色圆粒性状,当F1自交得F2个体2400株,其中黄色圆粒性状中有杂合子类型多少株(  )

A.1500      B.450         C.900         D.1200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杂交,F1只有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显性(用Y/y表示),圆粒对皱粒显性(用R/r表示),根据F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F1的基因型为YyRr。

F1自交F2中黄色圆粒占9/16,由于F2共有2400株,所以F2中黄色圆粒有1350株,又因为黄色圆粒中杂合子占8/9,故黄色圆粒中杂合子有1350×8/9=1200株。

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下列有关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评价是()

①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产生雌雄两种配子,其数量之比接近1︰1

A.一种说法正确B.两种说法正确

C.三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称为基因突变,故1正确。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2错误。

在子二代的3:

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故3正确。

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产生雌雄两种配子,但雄配子远远多于雌配子,故4错误。

故正确的是1和3,B正确。

A、C、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辨析能力。

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属于假说的内容,故A错误;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故B错误;孟德尔用测交的方法验证其假说,即F1测交能产生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

1,故C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假说演绎法,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

图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

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

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在亲子代的传递过程中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在亲子代的传递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②由于F1绿色非条纹自交后代有绿色和黄色,说明绿色是显性性状,由于绿色纯合子致死,绿色对黄色是完全显性,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由于绿色非条纹自交后代有四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6:

3:

2:

1,加上致死的个体,则比例为9:

3:

3:

1,因此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③错误,④正确。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点评:

识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解答本题关键。

5.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B.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C.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

D.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答案】C

【解析】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且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相对独立的,且互不融合,C错误;后代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正确。

【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

【名师点睛】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且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对于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来说都遵循分离定律;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相对独立的,且互不融合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组合互不影响,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6.豌豆的高茎基因(D)和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

A.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基因不是

B.D基因能决定生物性状而d基因不能

C.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答案】C

【解析】

7.下列杂交组合中不能判断显隐性的是

A.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

B.一株紫花豌豆与一株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一代都开紫花

C.一个色盲患者和一个色觉正常的人婚后生下一个色觉正常的女儿和一个色盲儿子

D.—株紫花豌豆自交后,子一代既有紫花又有白花

【答案】C

【解析】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白化病为隐性遗传,A正确。

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一代都开紫花,说明紫花为显性,B正确。

色盲患者和一个色觉正常的人婚后生下一个色觉正常的女儿和一个色盲儿子,色盲基因为显性、隐性均可,C错误。

紫花豌豆自交后,子一代既有紫花又有白花,说明紫花为显性,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名师点睛】学生对显隐性性状的判断理解不清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8.关于科学家与其贡献连线错误的是

A.孟德尔——————提出遗传学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B.摩尔根——————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C.赫尔希和蔡斯————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答案】B

【解析】孟德尔提出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9.科研发现,哺乳动物的雌性细胞有两个X染色体,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两条X染色体中的任意一条浓缩形成“巴氏小体”的概率相同,导致雌性动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一个巴氏小体和一条能转录的X染色体,而雄性哺乳动物的体细胞有一条可转录的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

随着细胞分裂,巴氏小体也要复制,但上面的基因从不转录。

现将基因型为BbXAY和BbXAXa的雌性个体杂交,则后代中表现为双显的个体,理论比例为()

A.15/32B.9/16C.3/4D.19/3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Bb和Bb杂交后代出现显性的概率为3/4,XAY和XAXa杂交,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雌性有一条X染色体形成巴氏小体,且概率相同,当Xa成为巴氏小体时,1/2XA和XAY杂交后代都是显性个体,XA成为巴氏小体时,1/2Xa和XAY杂交后代有1/4个体是显性个体,因此XAY和XAXa杂交,后代出现显性个体的概率为5/8,所以BbXAY和BbXAXa杂交,后代表现出双显性个体的概率为3/4×5/8=15/32,故A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0.该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已知I-1基因型为AaBB,且II-2与Ⅱ一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

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A.III-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

B.I-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C.II-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D.III-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Ⅰ-1基因型为AaBB而个体不会患病,由此可推知基因型为A__B__的个体表现正常。

再根据Ⅰ-1基因型可知患病的个体Ⅱ-2的基因型必为aaB__。

由于第Ⅲ代不会患病,第Ⅲ代个体的基因型一定为AaB__,故Ⅱ-3的基因型必为AAbb,同时确定Ⅱ-2的基因型必为aaBB,则Ⅰ-3的基因型为A__Bb。

Ⅲ-1与Ⅲ-2的基因型都是AaBb,故A、B错误,C正确;Ⅲ-2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子代中,正常的概率为9/16,而患病的概率为7/16,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1.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小桶里的乒乓球模拟的是()

A.亲本配子B.亲本基因型C.F1配子D.F1基因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是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甲乙两个小桶代表雌雄生殖器,甲乙小桶内的小球模拟的是F1的配子,甲乙两小球上的字母模拟配子基因,甲乙小球字母组合模拟F2的基因型。

故选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12.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表现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雌蝇

6

2

0

0

雄蝇

3

1

3

1

设眼色基因为A、a,翅型基因为B、b。

亲本的基因型是

A.AaXBXb、AaXBYB.AaBb、AaBb

C.BbXAXa、BbXAYD.AABb、AaBB

【答案】C

【解析】略

13.人的IA、IB、i基因可以控制血型,一般情况下,基因型ii表现型为O型血,IAIA或IAi表现为A型血,IBIB或IBi表现为B型血,IAIB表现为AB型血。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父母分别为AB型和O型,则必有与父母血型相同的子女

B子女中有A型血,则双亲之一可能有B型血

C子女中有A型血,则双亲中至少有一方一定为A型血

D双亲中有O型血,则子女不可能是A型血

【答案】B

【解析】

14.豌泛在自然状态下均为纯种的原因是

A.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是异花传粉的植物

C.相对性状数量多D.花未开放时已完成受粉

【答案】D

【解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花未开放时已完成受粉,所以其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故选C。

15.关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种群中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具有等位基因的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之比,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C.自交是鉴别和保留纯合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单的方法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和产生配子的数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1、以A、a为例,种群中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即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2、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3、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解:

A、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种群中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A错误;

B、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

C、鉴别和保留纯种抗锈病(显性)小麦的方法有自交法和测交法,其自交法是最简易的方法,C正确;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和产生配子的种类,但不能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D错误.

故选:

C.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6.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绵羊的长毛和狗的短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17.已知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马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1匹小马。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A.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反之,则白色为显性

B.随机选出1匹栗色公马和4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4匹马全部是白色,则白色为显性

C.选择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D.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马为显性

【答案】B

【解析】A、由于两者的基因频率相等,则A=1/2,a=1/2,则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后,谁是显性性状,则后代性状就会多,A正确;

B、随机选出1匹栗色公马和4匹白色母马交配,若所产4匹马全部是白色,但由于后代数目少,例如Aa(栗色)×aa(白色)→aa,由于后代数目少,存在偶然性,4匹马可以全是白色,所以仍不能确定白色为显性,B错误;

C、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最可能为隐性,因为如果是显性,应该会出现性状分离,C正确;

D、由于两者的基因频率相等,则A=1/2,a=1/2,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马为显性,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由于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所以遵循基因分离规律.要区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让生物杂交,有两种情况可以作出判断,若是两个相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有另一个新的相对性状出现,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是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只出现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

18.某哺乳动物的背部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组合在一起时,各基因均能正常表达。

如A1A1(纯合子)表现为褐色,A2A3(杂合子)表现为白色等等,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B.背部的皮毛颜色的基因型有6种,褐色个体是杂合子

C

.背部的皮毛颜色为棕色或黑色的个体一定为杂合子

D.某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雌性个体交配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知,基因A1、A2和A3分别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合成,进而控制该动物的体色,能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A正确;A1、A2和A3三个复等位基因两两组合,纯合子有A1A1、A2A2、A3A3三种,杂合子有A1A2、A1A3、A2A3三种。

由图知,只要基因A1或基因A1表达就会产生酶1,但无基因2、3或基因2、3不表达,体色就为褐色,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1A1,所以褐色不是杂合子,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背部的皮毛颜色为棕色的个体基因型只能是A1A2,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C正确;分析题图可知,该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棕色(A1A2)个体,说明该白色个体必定含有A2基因,其基因型只能是A2A2或A2A3,若为A2A2,子代只能有A1A2棕色和A2A3白色两种类型,若为A2A3,则子代会有A1A2棕色、A1A3黑色和A2A3白色三种类型,D正确。

考点: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名师点睛】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19.某种药用植物合成药物1和药物2的途径如下图所示:

基因A和基因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bb或Aabb的植株能同时合成两种药物

B.若某植株只能合成一种药物,则必定是药物1

C.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能合成药物2的个体占3/16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药物1的合成需要有A基因,药物2的合成需要有A和bb基因,所以基因型是AAbb或Aabb的植株能同时合成两种药物,故A正确;根据题图,如果不产生药物1就没有药物2,所以要产生药物2就必须有药物1,故B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而表现型有产生2种药物、只产生药物1、不产生药物三种,故C错误;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A_B_(药物1):

A_bb(2种药物):

aaB_(不产生药物):

aabb(不产生药物)=9:

3:

3:

1,后代中能合成药物2的个体占3/16,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0.如果某生物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则该生物的基因型为

A.AABbB.AaBBC.AaBbD.aaBb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生物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而测交中隐性类型产生的配子为ab,因而该生物个体产生的配子为AB和aB,所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

故选B。

【考点定位】测交

【名师点睛】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

21.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D.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代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则F1中黑斑蛇为杂合子,并且黑斑为显性性状,因此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含有黑斑蛇基因,故A正确,B错误;根据亲本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后代有黑斑蛇和黄斑蛇,可以推知亲本黑斑蛇为杂合子,故C正确;根据题意,F2代黑斑蛇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2.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

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

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

Fl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不同的概率是

A.6/64

B.36/64

C.48/64

D.58/64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已知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三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c决定白色。

因为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据叠加性,所以后代表现型与Aabbcc相同的个体有Aabbcc、aaBbcc、aabbCc.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就是AABBCC与aabbcc杂交,则F1为AaBbCc.让F1AaBbCc自交,将三对基因分别考虑,Aa×Aa后代是Aa的概率为1/2,后代是aa概率为1/4;Bb×Bb后代是Bb的概率为1/2,后代是bb概率为1/4;Cc×Cc后代是Cc的概率为1/2,后代是cc概率为1/4,所以后代表现型与Aabbcc相同的概率为Aabbcc(1/2×1/4×1/4=1/32)+aaBbcc(1/2×1/4×1/4=1/32)+aabbCc(1/2×1/4×1/4=1/32)=3/32=6/64,不同的概率是1-6/64=58/64,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23.一个男人把X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传给孙子的概率是  ()

A.1/4  B.1/2

C.0   D.1/8

【答案】C

【解析】男性性染色体为XY,色盲基因位于X性染色体上,因此,色盲基因只能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不可能传给孙子。

24.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百分之五十的死亡率。

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DD:

Dd:

dd=2:

3:

1B.DD:

Dd:

dd=2:

2:

1C.DD:

Dd:

dd=4:

4:

1D.DD:

Dd:

dd=1:

2:

1

【答案】A

【解析】基因型为Dd的一杂合子植株,产生的雌配子及其比例为D∶d=1∶1;因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说明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只有50%的存活率,所以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及其比例为D∶d=1∶50%=2∶1。

该植株自交,由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其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DD∶Dd∶dd=2∶3∶1,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忽略了题意中“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百分之五十的死亡率”,在求雄配子的比例时,按理论值“D∶d=1∶1”计算,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25.M、m和N、n分别表示某动物的两对同源染色体,A、a和B、b分别表示等位基因,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如图所示,下面对该动物精巢中部分细胞分裂情况分析合理的是()

A.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含有MMmmNNnn这8条染色体,则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此时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C.在形成次级精母细胞过程中,图中的染色体发生复制、联会、着丝粒分裂等变化

D.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MmNn这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细胞中含有MMmmNNnn这8条染色体,A正确;

B、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可见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此时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错误;

C、在形成次级精母细胞过程中,图中的染色体发生复制、联会等变化,但不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C错误;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