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8694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9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docx

必修3第一章第35讲

第35讲 世界地理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认识大洲:

(1)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b

d

1.归纳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2.阐述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3.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4.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认识地区:

(1)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2)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b

c

d

认识国家:

(1)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

(3)美国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4)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特征

(5)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

(6)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a

b

b

a

b

d

考点一 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

一、亚洲地理位置

类型

表现

海陆位置

东临a太平洋、北临b北冰洋、南临c印度洋,西侧通过黑海、d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纬度位置

地处10°S~80°N,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90°,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且跨热、温、寒三带

经度位置

地处30°E~180°,大部分位于东半球,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相对位置

东北以e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f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与非洲为界

二、亚洲自然环境特点

1.地形

(1)主要地形区:

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大兴安岭(山脉),D乌拉尔山脉,E青藏高原,F蒙古高原,G伊朗高原,H德干高原,I阿拉伯高原,J东北平原,K西西伯利亚平原。

(2)特征:

地形复杂多样;中间高:

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低:

以平原为主。

2.河流

(1)主要河流

注入大洋

主要河流

北冰洋

①鄂毕河、②叶尼塞河、③勒拿河等

太平洋

④黄河、⑤长江、⑥湄公河等

印度洋

⑦恒河、⑧印度河等

(2)特征:

①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②呈放射状流向海洋;③内流区域面积广大。

3.气候

(1)主要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E温带大陆性气候,F热带沙漠气候,G高原山地气候。

(2)特征

①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

②气候大陆性强。

与同纬度地区比较,亚洲年温差大,其中高纬度地区的内陆更为显著。

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外,其他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a级易错易混

 亚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南极洲跨经度360°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而亚洲西起巴巴角(26°10′E,39°27′N)东至杰日尼奥夫角(169°40′W,66°05′N)跨经度约164°10′。

1.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亚洲气候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这体现了区域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如下表归纳:

形成因素

影响

纬度位置

亚洲地处10°S~80°N,跨热、温、寒三带,故亚洲既有温带气候,也有热带、寒带气候

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近海地区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形成湿润气候;大陆内部因距海较远,难以受到海洋上湿润气流的影响,从而形成干旱气候

地形

亚洲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很大,同一纬度地带海拔不同,气温、降水均有差异。

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区,还有高原山地气候,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气候呈现垂直地带性差异

2.亚洲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联系

真题设问

考向和规律

1.简述贵州省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2016·4月浙江选考)

2.比较分析中国东北地区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及其成因(2016·10月浙江选考)

以亚洲热点事件局部区域图为切入点,分析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成因及其影响,多以选择题、综合题形式进行考查。

1.(2016·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下图为贵州省略图。

简述贵州省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

答案 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2016·杭州月考)亚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

据此完成2~3题。

2.与世界各大洲相比,亚洲最为突出的气候特点是(  )

A.季风气候显著B.以热带气候为主

C.海洋性强D.气候类型单一

3.形成亚洲突出气候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D.洋流

答案 2.A 3.B

考点二 认识地区——以欧洲西部为例

一、欧洲西部的范围和地理位置

1.范围

欧洲西半部(如图),多半岛、岛屿:

D伊比利亚半岛,E亚平宁半岛,F巴尔干半岛,G大不列颠岛,H北海,I波罗的海,J比斯开湾。

2.地理位置优越

(1)纬度位置:

主要位于35°N与北极圈之间,大部分属于中纬度地区。

(2)海陆位置:

西临A大西洋,南临B地中海,北临北冰洋。

二、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特点

1.地形

(1)特点:

平原、山地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2)分布:

①平原:

甲波德平原,乙西欧平原;②山脉:

丙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丁阿尔卑斯山脉。

2.海洋性特征突出的气候

(1)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东西渐变明显,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大陆性增强。

(2)主要气候

主要类型

特点

成因

甲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较多且分配均匀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明显

乙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较大

随与海洋距离增加受海洋影响减小

丙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3.畜牧业为主的农业

(1)地位:

英国、法国、德国畜牧业在农业结构中所占比重最高,荷兰、丹麦为著名的乳畜业大国。

(2)形成原因: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热量、光照不足,降水丰富,不利于谷物生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城市密集,人们以乳肉为主食。

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鲁尔区的繁荣

(1)区位优势: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条件。

(2)工业部门:

钢铁、机械、化学、采煤等重工业。

2.鲁尔区的衰落

(1)传统产业衰落

①原因:

廉价石油竞争,爆发了严重的煤业危机和钢铁危机;区内原有的单一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煤炭开采量逐年下降;技术的发展。

②表现:

煤矿和钢铁企业大量关闭;钢铁、汽车、造船业需要的劳动力逐渐减少;传统的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产量下降。

(2)环境污染严重

①原因:

大批能源、化工、冶金企业向莱茵河索取工业用水,同时排入大量废水。

②表现:

水质急剧恶化;周边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3.鲁尔区的新发展

(1)调整产业结构

①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压缩企业数量,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②大力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和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2)调整工业布局,采取平衡战略。

①新兴企业安排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

②钢铁工业布局到莱茵河沿岸港口周边地区。

(3)环境整治

①整治河流。

②控制大气污染。

③加强环境管理。

④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b级易错易混

1.欧洲西部粮食产量不高,需要进口。

欧洲西部地区虽然气候温和,降水丰富,但夏季温度不高,热量不足,不能满足一些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故粮食产量不高,大部分需要进口。

2.鲁尔区发展的基础不是丰富的煤铁资源。

鲁尔区发展的基础是区内丰富的煤炭资源,区内没有铁矿资源。

铁矿石最初从法国洛林铁矿进口,后来从其他地区进口。

3.鲁尔区的衰落,并不仅仅是单一重型工业结构造成的。

鲁尔区的衰落不仅仅是单一重型工业结构造成的,还与其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受廉价石油的冲击)、新技术的冲击、钢铁等产业转移到区外等因素有关。

4.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限制传统产业的发展。

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是对传统产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改造,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1.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的原因

(1)从地理位置看。

本区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地区的大陆西部,大气环流以中纬西风带影响为主,西风来自大西洋,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决定了本区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的海洋性特点显著。

(2)从地形角度看。

本区中部为辽阔的平原,南、北部的山脉接近东西走向,使西风更易深入影响内陆,海洋性气候分布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广、更典型。

(3)从面积和轮廓角度看。

本区陆地面积不大,加上海岸线曲折、破碎、多半岛、海湾,使本区各地距海较近,受海洋的影响较大,增强了本区各地气候的海洋性。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的成因可简化为图示:

2.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3.德国鲁尔工业区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及其产业结构

①鲁尔区区位优势分析

区位优势

影响

项目

表现

丰富的

煤炭资源

鲁尔区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层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离铁矿

区较近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期来自瑞典,鲁尔区离它们都较近

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水源充沛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便捷的水

陆交通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四条人工运河联成一体,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

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

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经济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

②鲁尔区产业结构的特点

鲁尔区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了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工业部门。

经济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主导产业。

各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联系密切,具体如图所示。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及表现

(3)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

主要措施

内容

调整产业结构

集中化、合理化改造传统工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

引进发展新兴工业和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如电子、汽车、旅游、金融等

调整工业布局

由原先的接近原料为原则调整为安排在核心区的边缘地带,对传统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关、停、并、转。

例如,钢铁工业日渐西移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铁路网稠密,高速公路交织成网,内河航运发达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相继建立几十所各种专业院校、技术学院和科研机构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建立完善的回收装置和处理系统,大规模扩大绿化面积

真题设问

考向和规律

1.图中勃朗峰所在山脉是欧亚板块与________板块__________(填“碰撞”或“张裂”)而成。

(2016·4月浙江选考)

2.比较图I中③地和④地冬季气温高低,并分析其原因。

(2016·4月浙江选考)

以欧洲热点事件局部区域图为切入点,分析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成因及其影响,多以选择题、综合题形式进行考查。

 

(2016·丽水模拟)读“德国矿产资源与城市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有关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径流量较小B.航运价值大

C.含沙量较大D.径流季节变化大

2.图中信息不能反映出的鲁尔区发展条件是(  )

A.丰富的煤炭资源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重要的地理位置

D.高素质的劳动力

答案 1.B 2.D

(2016·杭州六校模拟)读“欧洲西部某区域图”,完成3~4题。

3.图中M国东西两侧的海域分别是(  )

A.地中海 红海B.挪威海 波罗的海

C.北海 地中海D.波罗的海 北海

4.该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 3.D 4.A

5.(2017·11月浙江选考)读“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乙地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农业,按投入分类属于________型农业。

(2)丙为德国鲁尔区,早期工业布局以____________指向型工业为主。

为改变以煤炭、钢铁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鲁尔区大力引进和发展________业及________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3)从气候角度分析英国小麦主产区分布在丁地的原因。

答案 

(1)地中海式(混合) 集约

(2)原料(能源) 新兴工 服务

(3)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阴雨天少;光照充足。

考点三 认识国家——以美国为例

一、美国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1.经纬度位置:

位于西半球,以陆地为主,主要位于30°N与50°N之间,以及120°W与70°W之间。

2.海陆位置:

东临甲大西洋,西临乙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3.领土组成:

50个州和一个特区,其中两个海外州。

M阿拉斯加州

地处北美洲西北部高纬度地区,北临丙北冰洋,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

N夏威夷州

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属于大洋洲

4.首都:

华盛顿。

二、美国自然环境的特点

1.三大地形区,平原面积大,耕地多

西部高山区

主要由海岸山、落基山等山脉组成

中部平原区

以中央大平原为主

东部山地区

主要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2.河湖航运价值大

(1)河流:

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纵贯中部平原,航运便利。

(2)湖泊:

冰川作用形成。

苏必利尔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为美加共有,密歇根湖完全属于美国。

3.以温带气候为主

亚热带湿润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三、美国人文环境特点

(一)美国工业

地区

东北部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发展条件

开发最早,煤铁资源丰富,运输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墨西哥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

科技发达、环境质量好

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化学、机械

石油、宇航、飞机、电子

宇航、飞机、电子信息

主要工业中心

纽约(美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港口)、芝加哥(中部地区最大城市)、华盛顿

休斯敦(石油化工、宇航中心)

旧金山(东南面的“硅谷”是微电子工业中心)、洛杉矶(西部最大城市,附近有好莱坞影城)

(二)美国农业

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①气候:

本土大部分属于温带和亚热带,水热配合条件较好。

②地形:

本土中部是广阔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③土壤:

中部平原广布黑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④水源:

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

①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

②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③国家的政策与法规等。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含义:

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依据:

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3.美国农业带的划分

(1)写出下图中美国主要农业带名称。

①水果和灌溉农业带、②畜牧和灌溉农业带、③小麦带、④玉米带、⑤乳畜带、⑥混合农业带、⑦棉花带、⑧亚热带作物带。

(2)目的:

合理布局种植业和畜牧业,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3)意义:

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

4.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背景:

由于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引起“黑风暴”。

(2)目的:

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3)对策:

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制定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和耕地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农业新技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

四、美国区域发展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比值等。

2.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

较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

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高

空间结构

缺乏大型中心城市,交通线路稀疏,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交通运输建设加快,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形成,区域内部发展差异缩小,对外开放大幅度增强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为主

第二产业迅速上升

第三产业占相当大比重

发展状态

低水平均衡

不平衡的加速发展

高水平均衡

3.产生的影响

a级易错易混

1.美国领土并非全在美洲。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所属大洋洲的夏威夷群岛。

2.美国并非是最大的粮食生产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

3.美国的小麦带种植的并非只是冬小麦。

美国南北纬度差别大,北部小麦带种植的是春小麦,南部小麦带种植的是冬小麦。

4.美国的农业生产专门化并非只生产一种农畜产品。

美国的农业生产专门化是指一个地区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的专业生产区。

1.美国三大地形区对气候的影响

(1)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①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北美大陆的西部,阻挡了湿润的太平洋西风气流深入内地,使大陆西部的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仅分布在西部沿海的狭长地带。

②部分海拔较高的山地形成高山气候,落基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降水稀少,成为半干旱地区。

(2)中部宽广的中央大平原贯通南北,是冬、夏冷暖气流的通道。

①冬季,极地冷气流从北冰洋长驱直达墨西哥湾,形成寒潮等天气,给交通和南方农作物带来灾害,墨西哥湾的暖气流偶尔进入内陆,带来短期反常的温暖天气。

②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本区中部和东部普遍暖热。

(3)东部古老的高原山地

低缓的山地,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由于本区海陆面积对比不如亚洲东部强,因而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势力不强,加上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夏季风只能影响北美洲的东南部地区,形成亚热带湿润气候,而且分布范围不广。

2.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影响

(2)美国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水资源缺乏:

发展节水农业,如改进灌溉技术,实施喷灌、滴灌。

②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营造农田防护林。

③农药污染:

实施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④土壤肥力下降:

实施休耕与轮作制度。

⑤土壤侵蚀:

实施免耕耕作制度。

(3)美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①限耕政策:

分配和限制农场主生产某些农产品的最大面积。

②休耕政策:

对生产严重过剩的农产品所使用的耕地实行休耕。

③补贴政策:

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和农作物灾害保险补贴。

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通过扩大农地、草地、湿地等保护面积,加大对耕地保护、水利设施等方面投资,改善土壤状况和环境质量。

d级拓展延伸

我国主要农业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典型地区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农耕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①过分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②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

①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②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③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立绿色农产品基地

牧区

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

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

①保护草地、建人工草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②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

林区

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

只采不育、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

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

(4)美国主要农业带区位条件分析

位置

农业带

区位条件

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地区

乳畜带

气候冷湿,无霜期短,土壤较贫瘠,适合多汁牧草生长;接近东北部工业区,市场需求量大

乳畜带以南地区

玉米带

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无霜期较长,年降水量较多,自然条件有利于玉米生长

中部(冬小麦)

小麦带

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适合小麦种植

北部(春小麦)

35°N以南、亚热带作物带以北

棉花带

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纬度低,热量充足;春季降水多、秋季干燥,适合棉花生长

西部山区

畜牧和灌

溉农业带

山地、高原、山间盆地为主,气候干旱

3.美国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

(1)美国东北部地区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从区位条件、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等三个方面总结如下:

(2)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工业化阶段

①工业化进程

②工业化带来的问题

③发展特点和趋势

④美国东北部地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从区位条件、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等三方面总结如下:

(3)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的特征

真题设问

考向和规律

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等国家尝试了许多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下图示意的是(2015·10月浙江选考)

以美国热点事件局部区域图为切入点,分析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成因及其影响,多以选择题、综合题形式进行考查。

(2016·杭州月考)美国国家步道系统是指可以是专门建设的,也可以是人走出来的,可供一人或多人通过的步道线路。

读“美国部分国家步道示意图”(①②为大陆山脊国家景观步道),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步道东段以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为主

B.①步道沿途自然景观变化的基础是热量变化

C.②步道大致是美国东西部的分水岭

D.②步道南端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洋流

2.①步道西端附近(  )

A.农业类型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B.旧金山东南硅谷兴起的主要条件是环境优美

C.全年受西风控制,温暖湿润

D.贸易船从横滨到旧金山比从旧金山到横滨省时、省燃料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①步道东段以温带草原景观为主;沿途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景观变化,变化的基础主要是水分的变化。

②步道沿落基山脉山脊,大致是东西部的分水岭;南端自然景观是热带沙漠,主要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常年控制。

第2题,①步道西端附近,农业类型以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为主,为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高新技术产业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科技。

贸易船从横滨到旧金山可以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比从旧金山到横滨逆流而行省时、省燃料。

(2016·嘉兴期末)读“美国部分农业带分布图”,完成3~4题。

3.有关图中乳畜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B.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面积种植牧草

C.经济发达,城市众多,乳畜产品需求大

D.气候干旱,地广人稀,适宜大规模放牧

4.目前,该地区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现代农业阶段

C.工业化阶段

D.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