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0273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docx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13个字只识不写。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3、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4、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2003年春季,我们都曾经历过一场大规模抗击“非典”的战斗。

大家说说在那场战斗中,什么人作出的贡献最大?

一些医务工作者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2、引出课题:

永远的白衣战士

3、围绕课题,说说你想了解什么?

二、自学课文

1、先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3、读后在文中将带有生字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认清字形。

4、思考课文写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正音。

2、按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句。

(2)引导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3、默读课文,思考和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

什么事?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特别注意。

3、教师范写:

“咳”、“测”、“器”。

4、学生在语文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2——7自然段。

1、教师深情地诵读第2、3自然段。

2、出示自学要求,布置学生自学4——7自然段。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

找出来读一读。

(2)边读边想:

这几段课文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用一两句话概括下来,写在各个段落后边。

(3)自己选一两个段落认真读一读,用“——”画出直接描写叶欣的行动或语言的句子,再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也可以在书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组织学生交流。

(1)说说各自概括的重点段的内容。

(2)谈谈选读有关段落的体会。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疲惫”、“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通过理解这些词语,加深对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悟。

根据学生交流过程中所选择的段落,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交流,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

5、指导学生说话。

(1)提出要求:

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6、学习1、8、9三个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又是怎样描写护士长叶欣的?

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3)齐读这三个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深化课题

1、为什么说叶欣是“永远的白衣战士”?

课题可不可以改为“永远的白衣天使”?

2、小组讨论。

3、交流。

四、课外延伸

1、收集介绍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情况的资料,搞一次展示活动。

2、收集叶欣生平事迹的资料,补充阅读

附录2:

永远的白衣战士

——追记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

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记得她那永远穿梭忙碌的身影和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

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7岁的叶欣——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却永远地走了。

她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拼搏的战场上。

担任公司老总的爱人不相信,总是泰然处之、波澜不惊,危险和死亡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地走进明亮双眸的妻子,会永远离开了他和还在上大学的儿子。

以前连家中水电费多少都不知的他,如今要父子相依为命,从烧菜、洗衣开始照料自己。

他强忍悲痛从叶欣工作的科室取来了她心爱的工作服和燕尾帽,让她与人们作最后的诀别。

因为,“她喜欢工作服,哪怕再旧再破她也喜欢”。

眼含热泪,他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

“其实,叶欣是知道这次抗击‘非典’危险的。

她病倒前两周,我们连周末去老人那的聚餐都取消了。

当病魔袭来时,叶欣是迎着上去的。

她没有当逃兵,我们为她骄傲!

“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今年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

2月上旬刚过,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就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为“非典”的病人,最多时一天5人。

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作量,叶欣周密筹划、冷静部署,重新调班时,安排了加强班。

无形的病魔,看不见、摸不着,即便你全副武装,有时也防不胜防。

超负荷、紧张的工作,使人们常常无暇顾及没戴紧的口罩;体力的严重透支,使病魔乘虚而入。

有的护士病倒了,叶欣心急如焚。

每天上班,她第一件事就是亲自打来开水拿来预防药,亲眼看着大家吃下去。

她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落实各项隔离措施,从医生到护工,一个也不能落下。

其检查的严谨和认真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

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

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来电。

这是一场艰难的阻击战。

在对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救治中,叶护士长注意到,很多病情危重的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的疾病。

原本虚弱的身体明显不敌新疾,多脏器衰竭随时可能发生。

此时此刻,挽救生命不仅需要高度的责任心,更要有精湛的技术和医护的通力协作。

原有冠心病,且处于心脏搭桥术后的患者梁先生因发热咳嗽前来急诊,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面色紫绀,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叶欣护士长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使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接上床边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仪,静脉注射强心药、血管活性药、呼吸兴奋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护士长顾不上休息,拖着疲惫的身躯又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因为还有上了呼吸机的危重病人7床冼伯和9床高伯的护理工作等着她去检查……就这样,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一直伴随着叶欣。

她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可谁能想到,此刻的叶欣,是强忍着自身病痛的折磨完成着一次次的抢救和护理。

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除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

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

面对肆虐的非典型肺炎,危险和死亡那么真切地走向医务人员。

“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叶欣和二沙急诊科主任张忠德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急危重“非典”病人的检查、抢救、治疗、护理工作,有时甚至把同事关在门外,声色俱厉,毫无协商的可能。

他们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或少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他们心甘情愿!

“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2月24日,对于叶欣来说是一个紧张而又寻常的日子。

前天晚上值夜班时只觉得周身酸痛,疲倦得很。

自从急诊科出现“非典”患者以来,她已经没有节日或周末的概念了。

近一段时期以来,她明显地感到精力不济,尤其是颈椎病、腰椎病和膝关节病似乎凑热闹般一齐袭来,可急诊科有太多的事需要她,她放不下。

她更不敢将自己的病痛告诉同事和领导,否则她又要被强迫休息了。

上午,一位怀疑肠梗阻的急腹症患者前来急诊,需要紧急手术,同时患者的某些症状引起了医务人员的高度注意。

随着检查结果的反馈,怀疑终于被证实:

是非典型肺炎!

紧接着患者的病情急转直下,一切严重的症状都出现了,这是一位“毒”性极大的重症患者!

叶护士长与专家组的成员迅速展开了抢救工作:

气管插管、上呼吸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患者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

可“非典”病毒就在这个时候闯进了已经在一线连续奋战了好多天的叶欣身体。

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

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离病房……虽然上班前她就感觉到身体疲倦不适,但还是坚持在科室里忙碌着,密切注意着每一个患者的病情。

劳累了一上午,水没喝一口,饭没吃一口,只觉得周身困痛,不得不费力地爬到床上休息。

中午刚过,极度疲倦的叶护士长开始出现发热症状,不得不到病房隔离留观。

体温在升,补液在滴,但叶护士长记挂的还是科室里的几个危重病人。

通过呼叫仪,急诊科的同事们又听到她那微弱但亲切的声音:

“9床上呼吸机后,血氧饱和度上去没有?

下午每隔两小时的吸痰量多不多?

”“7床每两小时尿量有多少?

危重病人可要按时翻身并做好皮肤、口腔护理哦!

病魔终于没有放过她。

经确诊,叶欣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她不得不住进了她为之工作了27年的省中医院总部。

在她刚进呼吸科的那几天,每当医护人员前来检查和治疗,她总是再三叮嘱他们多穿一套隔离衣,多戴几层口罩。

她甚至提出自己护理自己:

“我是老护士长了,什么不行?

”院领导前来探望,她首先讲的不是自己的疾患,而是检讨自己的不足,责怪自己不慎染病,给医院和领导添了麻烦。

她甚至询问自己科室的覃医生看看还有没有自己可以力所能及干的工作让她在病床上完成。

为了救治叶欣,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治疗小组,抽调一名主任负责全程治疗方案的实施。

吕玉波院长要求医疗小组用最好的治疗方法、手段和药物为叶欣治疗。

治疗小组还特别邀请了中山大学医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的专家参与了整个治疗方案的制订,同时积极向全国寻求支援。

一次专家会诊时,吕玉波院长听说天津有位医学专家对治疗多脏器衰竭有独到心得,当晚即打电话给这位远在天津的专家,专家被吕院长的急切和真情所感动,第二天上午即乘第一班机赶来广州。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叶护士长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

不知有多少人在挂念着叶护士长,不知有多少人一上班就关切地询问“叶护士长怎么样了,好转了吗?

”叶欣的病情几乎牵动了所有人的心。

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委托蔡东士秘书长慰问她和家属;雷于蓝副省长也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亲自到医院了解治疗情况。

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领导也为抢救叶欣提供了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

在叶欣转入icu病房不久,由于戴上了面罩,她已经不方便讲话了。

一天,面对前来治疗的医生,她忽然急切地示意护士递给她纸和笔,颤颤巍巍地写道:

“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护士含泪把纸递给了同事,但大家仍不怕危险,积极抢救。

院长吕玉波回忆:

“叶欣刚入院时,我去看她,为怕**近,隔着老远她就说,‘我39摄氏度,能顶住!

’”现在已痊愈的张忠德主任哽咽着说:

“当时我和叶欣都被传染了,同住在icu病房,我们常写纸条,相互鼓励。

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

就在她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3月25日凌晨1:

30,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

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省中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为她做最后的送别。

花圈如海,泪水如雨。

遗像中,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叶欣是一本书,每一页都燃烧着生命的激情”

一位熟悉叶欣的医学专家说:

“叶欣是一本书,每一页都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和热烈的追求。

叶欣1956年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

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

很快,年轻的叶欣从同期护理班学员中脱颖而出,1976年毕业时她的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

叶欣留院工作了。

光阴荏苒,1983年叶欣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提升为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是该院护士长中最年轻的。

急诊科是省中医院最大的护理单位,下设120、补液室、抽血室、注射室、留观室、治疗室六个部门。

“快速、及时、有效”的工作性质、复杂多变的病情、触目惊心的状况,需要护士长不仅需要超一流的护理专长,更要有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领导能力和冷静快捷的思维能力。

生死一瞬间,在以痛苦、哀号、无助为氛围的工作环境里,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于女性而言,这何尝不是对身心的超级挑战。

而叶欣在急诊科一干就是二十年。

同伴们忘不了,每当急诊科有传染性疾病患者前来急诊时,叶欣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尽量不让年轻的小护士们沾边。

每次她总是说:

你们还小,这病危险!

对待这类病人,她护理得格外耐心、细致,没有一丝的嫌弃。

对于家境贫寒的病人,她甚至主动出钱为病人买这买那。

她常常对护士们说:

“病人得了传染病已经够不幸了,但社会的歧视给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也许比病痛更难受!

作为护士,我们一方面要解决他们身体的痛苦,更要给他们爱的力量,生活的力量。

2001年,一位来自福建某山区的重症患者到急诊科治疗,病情刚稳定就急着要求回家。

叶欣苦心规劝,但病人就是不听,于是科室决定用救护车送病人回家。

叶欣又主动申请沿途护理。

22小时的颠簸和护理,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却累得直不起腰来。

为了尽快赶回上班,第二天一上午,叶欣自己出钱乘飞机回到了广州。

在叶欣的护理生涯中,她的温情护理不知感动了多少绝望的患者。

救死扶伤已经化成了她人性的一部分,护理工作对叶欣而言几乎就是一种本能的奉献!

院长吕玉波忘不了,叶欣是知青返城后和他同时进入省中医院卫训队的。

在他做院长后,叶欣只在电话里找他两次约谈。

一次是二沙分院刚建立,她主动提出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负责繁重的护理组建工作;另一次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时引发了病人的不满,叶欣主动到患者家登门道歉,然后打电话给他作自我批评。

伴随着急诊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急诊救治设备的快速更新,叶欣从没有放弃对新知识的钻研。

她总是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技术,连那些自视甚高的小护士都觉得汗颜。

1995年,叶欣关于《甲黄膜液对褥疮治疗护理的应用研究》,获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现了该院护理课题在科技创新中零的突破。

直到去世前,她前后共有13篇论文发表。

在叶欣担任护士长期间,她始终把培养护理人才作为本科室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她常利用午休给护士们上业务课,让刚进急诊科的姑娘们在她身上练习扎针。

院领导戏言:

急诊科是医院培养和输送人才的窗口。

叶欣是一个性格恬淡的人,她不求闻达,只讲奉献。

作为领导,她的宽容、平和、正直,她的忍让、内秀和公正,无不深深折服着她的同事和朋友。

科室里的小护士曾诗意地说:

叶护士长简直就是阳光和微笑的化身,那么透明,又是那么明媚。

加班、顶班,对她可谓司空见惯,尤其是节假日,她会主动给自己排上班。

叶欣去世后,她爱人动容地说:

“我和叶欣结婚22年了,但只有结婚那年我们一起在家过了春节,其余她全是在医院度过的。

在叶欣的办公桌上,留下了一本本厚厚的工作记录,那是用废弃的化验单背面写的工作记录。

点点滴滴,记载着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拼搏的足迹,凝聚着她一生对护士职业永恒的热爱与追求。

附录3:

《永远的白衣战士》资源帖

我爱的人走了(7月7日)

北京武警总队医院的军医李晓红,不久前在全军技术比武中夺得了第一名。

就是这位业务精湛的内科医生,在确认自己被感染上“非典”之后,为了及时救治其他战友,而一再延误了自己的治疗,最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今晚,她的爱人同时又是同事的刘会昭,将在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含泪讲述妻子那些撕心裂肺的感人故事。

一、机遇等待她选择

2003年3月26日,和往常一样,刘会昭和李晓红夫妻俩一起下班。

回家途中,刘会昭觉得李晓红的情绪不怎么好,关心地问:

“晓红,今天怎么了,是不是科里有什么重病人抢救很累?

”李晓红答:

“我们科收治了一个发热病人,从病人目前的症状情况看,怀疑是‘非典’。

”刘会昭一听,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担忧道:

“不会这么快吧,一来就是‘非典’?

应该说是前期,我们对这病都有些了解。

”但从后来李晓红较为肯定的解释里,刘会昭心中突然萌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由于李晓红患有严重的妇科疾病,她已准备休假养病。

由于这位发热病人的到来,使李晓红改变了计划,留下来继续在医院上班。

作为内科医生,她深知与这类病人接触,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但她还是决定先治好这位病人后再休假。

两天后,李晓红收治的这位病人,被确诊为“非典”。

随后,与这位病人接触过的医护人员相继发烧,最终也被确诊为“非典”,其中就有李晓红。

紧接着,北京武警医院全院被封控。

李晓红的丈夫刘会昭,是医院院务处干部,他边被隔离观察边工作。

因此,刘会昭和李晓红被分到了一起。

此时的李晓红,已是3天高烧未退了。

作为一名在医院机关工作的干部,刘会昭觉得自己完全有条件,给妻子李晓红找一间比较好的病房。

因为他们科里有3个带卫生间的高级病房,每间房里两张病床,同住的病人少,相对来说要清静得多,上厕所也比较方便。

但李晓红搬上去后,却自己调到一个3人间没有厕所的病房里,和另两个病人挤在一块儿。

刘会昭得知后,专门去找李晓红,责怪地说:

“你是不是这两天发烧给烧糊涂了,好病房你不住,要和别人挤在一起,又不方便?

”李晓红说:

“那么多主任和一些领导都没有住好房间,我能去住吗?

再说你是在这儿协调工作的,如果我住进高级病房,别人会怎么说你?

如果大家都认为你这么自私,后面的工作你怎么干?

”妻子的一番话,说得刘会昭无言以对,他觉得自己更理解妻子了:

妻子是在支持他的工作。

李晓红被确诊感染“非典”的3天后,病情迅速恶化。

见此情景,北京武警医院马上向当时全国治疗“非典”条件最好的解放军302医院求援。

虽然当时302医院床位异常紧张,但仍挤出4个转院名额,给了李晓红所在的北京武警医院。

此时,北京武警医院的每一位被感染后正在接受治疗的医护人员,心里都非常清楚,这样的机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脱离危险的生还和朝气蓬勃的痊愈。

刘会昭也知道了这次有转院名额,而且也明确知道转院人员名单上有李晓红,他对妻子说:

“晓红,今天下午就把你转到302医院去。

早点儿去早点治疗,对你的病情恢复有好处。

”而李晓红的回答,却出乎他意料之外。

二、“傻妻”急坏了丈夫

刘会昭没想到,令医院里那些正在接受治疗的“非典”感染者求之不得的转院治疗名额,李晓红却不以为然,不为之所动,她对刘会昭说:

“老公,我不想去。

”刘会昭大吃一惊:

“为什么?

这是好的一次机会,你知道争来这几个名额多么不容易。

现在大医院的床位都特别紧张,咱们医院争取来这几个名额,多么难啊,你知不知道?

”李晓红说:

“不是这么回事。

我知道我转到那里后,肯定是接受‘非典’的专门治疗,可是你别忘了,我们身边还有一些被‘非典’感染的战友倒下了,那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呀!

他们更需要转到条件好的医院去治疗,让他们先去吧。

在李晓红的坚持下,她留了下来,她的4名被‘非典’感染的战友,转到了302医院。

由于“非典”病毒传播快,救治时间的早晚、救治条件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救治效果。

本就是医生的李晓红,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一点,她自己的病也因此未有好转。

解放军302医院得知李晓红及北京武警医院的情况后,再次克服困难,又给他们挤出了4个名额。

这次,武警医院领导首先将李晓红的名字,写到了转院名单上。

为妻子所染‘非典’着急的刘会昭,又第二次向妻子说起此事:

“晓红,第二批转院名单又下来了,4个名额里还是有你。

”李晓红说:

“老公,我还是不想去。

”刘会昭弄不懂了:

“为什么呀?

”“我想跟你在一块儿!

”李晓红说这话时,还带有点撒娇的味道,“老公,我不想跟你分开。

知妻莫若夫。

刘会昭知道妻子的这句话是言不由衷的,口头上说毕竟是小两口儿,尽可能地想呆在一起,但这不是她的本意。

果然,在刘会昭的一再追问下,李晓红说的还是她第一次说的那个理由:

“还有重病人没有转院,我年轻,先把机会留给其他病人吧。

”刘会昭当时真急眼了,他大声道:

“晓红,你是医生,难道不知道转院意味着什么吗?

我告诉你,名单里已确定有你李晓红,你现在就给我走,马上收拾东西赶紧走。

你不走,你是在找死啊!

别看刘会昭在气势汹汹地对妻子吼叫着,其实他感到又心痛又难受。

为了让妻子转院治疗,他已从开始苦心的规劝,到此时这愤怒的吼叫了。

可这时李晓红的一句柔里有刚、娇中含嗔的话,又把他的嘴给堵塞住了:

“老公,到这时候,我都成这样子了,你还对我嚷呀?

”刘会昭立时无法再说下面的话了。

他明白,妻子不是在怪他,她只是在想方设法地让别人先转院治疗。

刘会昭也知道:

如果强行让她走,妻子执拗着不走,俩人弄僵了,那种局面可能就更加难以控制,她肯定不会走;她既然这么说了,她就会这么做。

他深知妻子历来是个说得出、做得到的人。

李晓红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把转院治疗的机会让给别人,而她自己的病情却不见好转,令刘会昭心情沉重,十分不安。

三、再见却未能再见

不久,又下来了4名病人的转院治疗名额。

而此时的李晓红,已病情加重不能自理。

302医院得知此情况后,马上再次为李晓红挤出床位,并点名要求她转院。

刘会昭这次直接到妻子的病床边劝说她。

而这会儿,李晓红连说话都很吃力了,已无法用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了,她和刘会昭的交谈,只能是边说边加上些手势来辅助。

在妻子的病床边,刘会昭说:

“晓红,今天无论如何我也不能再听你的了。

”李晓红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刘会昭知道,一旦李晓红说话肯定就要咳嗽、要难受,即阻止她说:

“你不要说了。

今天不论你怎么说,哪怕是打我、骂我,我也得把你转院走。

”李晓红已不能说话了,她用手比划着问刘会昭:

其他人怎么样了?

刘会昭说:

“你担心谁呀?

担心重病人?

你可以告诉我,还有谁比你重?

还有谁你觉得应该转走?

”此时,李晓红还在想着别人。

这次,作为丈夫的刘会昭为妻子的固执,感到既痛心又气愤,他攥着妻子的手,一时说不出话来。

俩人僵持了5、6分钟后,李晓红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她已没理由再说不走了。

刘会昭和几个人一起把她抬上救护车,转至解放军302医院。

他知道,妻子这一去,少则十数天,多则数十天不能见面了。

开车前,刘会昭依依不舍地凝视着李晓红。

他万没想到,这是对妻子的最后一次凝视;这次凝视,竟成了与爱妻的永久诀别。

这最后一次,刘会昭凝视着李晓红,李晓红也看着他,俩人深情地凝视了约半分钟。

短短的半分钟里,谁也没说话。

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憔悴不堪,处于危险之中的妻子,刘会昭心里一阵难过,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情不自禁地滚落脸颊。

他还想说点什么,但又什么也说不出来,仓促之中,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他此刻的心情。

他流着泪,紧紧攥着妻子的手使劲摇了摇,说:

“晓红,你一定要坚持住,你一定能挺过来!

此时,极度虚弱的李晓红也无力地给他做了个手势,告诉刘会昭:

你放心,我没事的。

李晓红终于转院了,按规定,“非典”病人不允许家属陪伴和探望。

从此,刘会昭和李晓红只能用手机来进行夫妻间的联系和问候。

就在那天晚上10点多钟,刘会昭的手机响了,他一看是李晓红打来的。

这是李晓红转院后给刘会昭打的第一个电话,刘会昭赶紧接听。

电话里传来一阵特别微弱的声音,刘会昭知道,李晓红是在控制自己的声音,否则,就会引起一阵干咳。

他对着电话激动地说:

“晓红,是你给我打电话了?

你现在是不是好点儿了?

”电话那头的李晓红马上打断了他的话:

“老公,你先别说,听我说。

我现在说话很困难,我尽量少说话,一会儿我给你发个信息,这个信息你千万要记住。

四、爱你永远的遗言

夫妻俩谈了会儿,挂断电话后,刘会昭就从手机上收到了李晓红发来的一条信息。

看着李晓红发来的这条短信,刘会昭心里又涌起一股复杂和难受的滋味。

李晓红发来的这条信息,既不是妻子说给丈夫的情话,告诉刘会昭说:

老公我想你;也不是告诉丈夫她的病情,说:

老公,我难受了!

等诸如此类的病中感受,而是李晓红把她在302医院所受治疗用的服用药物、治疗方案,写在手机上给刘会昭发过来了——

2003年4月6日,李晓红的治疗方案:

生理盐水100毫升,加利巴韦林600毫克静点2/日……后面的就是怎么用药?

多大剂量?

一天用几次?

等等。

在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