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2522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7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docx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

第1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及糖类和脂质

考纲、考情——知考向

核心素养——提考能

最新考纲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3.实验: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生命观念

结构与功能观:

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作用,细胞中糖类、脂质的种类及作用

全国卷考情

2018全国卷Ⅱ(3)、2018全国卷Ⅲ(4)、

2017全国卷Ⅰ

(2)、2016全国卷Ⅲ(3)、

2016全国卷Ⅱ

(1)、2015全国卷Ⅱ

(1)

社会

责任

健康生活:

注重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科学

探究

制订并实施方案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考点一 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及无机物

1.剖析细胞中的元素

(1)

(2)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种类和含量上的关系

2.细胞中的化合物

3.细胞中的水

(1)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

(2)自由水/结合水与代谢、抗逆性的关系

自由水/结合水

■助学巧记

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功能“一、一、二”

教材

高考

1.高考重组 判断正误

(1)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2018·全国卷Ⅲ,2B)(  )

(2)风干种子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2018·全国卷Ⅱ,4D)(  )

(3)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2016·全国卷Ⅱ,4B)(  )

(4)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2016·全国卷Ⅲ,3D)(  )

(5)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和休眠种子的相同(2014·海南卷,5D)( )

(6)血浆中的HCO

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2012·海南卷,12C)(  )

提示 

(1)√ 

(2)√ (3)√ (4)√

(5)× 萌发种子含水量远多于休眠种子。

(6)√

2.教材·拓展·拾遗

(1)(教材必修1P10“细胞中无机盐的作用举例”拓展)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输入葡萄糖盐水,大量排汗的人多喝淡盐水,两者共同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渗透压和正常的生命活动。

(2)(教材必修1P12“拓展视野”发散思维)小麦幼苗的正常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某种无机盐“A”是否为幼苗生长所必需的?

请写出实验思路,并指出对照组设置方法及作用。

提示 ①实验思路:

②实验分析:

本实验中采用甲组、乙组之间的空白对照,以及乙组中实验前(无A)与实验后(有A)之间的自身对照,甲组使用完全培养液,乙组实验前缺A,此时乙组为实验组;与乙组实验前相比,乙组实验后加A能正常生长,则乙组实验后应为实验组。

[重点·串讲整合]

1.衍射法归纳细胞中的水

2.9种常考无机盐参与组成化合物或功能举例

 围绕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1.(2016·海南卷,26)水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风干种子只有吸收足够的水才能进行旺盛的代谢活动,使胚生长。

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中的水通常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

风干种子细胞中的水主要是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

经阶段Ⅰ吸水后,种子中的水主要是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在阶段Ⅱ,种子吸水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阶段Ⅰ,呼吸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阶段Ⅰ。

(3)从细胞组成和结构的角度来推测,水分可经过细胞膜中的________、________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慧眼识图 获取信息]

答案 

(1)结合水 自由水 

(2)小于 大于 (3)磷脂(或脂质)双分子层 水通道

2.(2019·湖南四校联考)互花米草是一种沿海滩涂草本盐沼植物,对水淹的生态环境有很强适应能力。

下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互花米草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K+吸收速率与潮汐水淹时间的关系。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进行水淹处理时,实验用水应为自来水

B.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3h/d的环境下,抗逆性最强

C.水淹时间为24h/d的互花米草长势最差的主要原因是光

D.随水淹时间延长,K+吸收速率逐渐下降,主要与细胞膜上载体数量不足有关

解析 本实验所选植物互花米草是一种沿海滩涂草本盐沼植物,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中选用的水应为采样地点的海水,能更好地模拟植物的生存环境,A错误;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旺盛程度和抗逆性有关,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从图中信息可知,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3h/d的环境下,抗逆性最强,B正确;在水淹时间为24h/d时,植物因缺氧而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积累酒精,酒精会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从而影响长势,C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随水淹时间的延长,K+吸收速率逐渐下降,主要与植物水淹后进行无氧呼吸供能不足有关,D错误。

答案 B

 围绕无机物考查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

3.(2018·全国卷Ⅰ,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解析 在酸性土壤中,小麦不能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A错误;农田适时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增强农作物根系的有氧呼吸,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对矿质元素进行吸收,B正确;土壤微生物可以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离子等,植物的根系能吸收这些无机离子用于生命活动,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土壤渗透压升高,当其高于玉米根的细胞液渗透压时,玉米会因根系水分外流而出现“烧苗”现象,D正确。

答案 A

4.(2018·郑州一测)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

B.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含量不同

D.点燃后产生的CO2中的C全部来自种子中的糖类

解析 种子晒干过程丢失的是自由水,细胞仍有活性,而烘干过程失去的是结合水,因此①能萌发,②不能萌发,A错误;③为种子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错误;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前者在细胞中以游离形式存在,后者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二者在细胞中的含量也不同,C正确;种子中除糖类外还有其他有机物,因此产生的CO2中的C也可能来自其他有机物,D错误。

答案 C

考点二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细胞中的糖类

2.细胞中的脂质

教材

高考

1.高考重组 判断正误

(1)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2016·全国卷Ⅱ,1D)(  )

(2)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2017·海南卷,5A)(  )

(3)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2017·海南卷,5B)(  )

(4)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2014·海南卷,2B)(  )

(5)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2014·海南卷,2C)(  )

提示 

(1)× 

(2)× (3)× (4)× (5)×

2.教材·拓展·拾遗

(1)(教材必修1P17“图示拓展”)营养学家建议,人们日常膳食中要注意限制高胆固醇类食物,其依据是什么?

请你列举几类胆固醇含量较高的日常食物。

提示 饮食中如果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危及生命,故应限制高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入,胆固醇在许多动物性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鱿鱼等)中含量丰富。

(2)(依教材必修1P14图2-5改编)下图为几种多糖的分子结构示意图,请思考:

1)请具体指认甲、乙、丙名称。

此三类分子有何共性?

2)就功能而言,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 ]________你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按照多糖分布或功能的分类,最科学合理的应该是①~④中的哪一种?

为什么?

提示 1)甲:

淀粉 乙:

糖原 丙:

纤维素;三类分子均为多聚体且葡萄糖作单体

2)丙 纤维素 纤维素不作为储能物质,糖原、淀粉均作为储能物质

3)按分布分类:

③最科学合理,因糖原为动物细胞所特有,纤维素和淀粉为植物细胞所特有。

按功能分类:

②最合理,因糖原、淀粉均作为储能物质,纤维素不作为储能物质。

 结合糖类、脂质的种类及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1.(2018·经典高考)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B.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果糖

C.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

D.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解析 单糖不可以再被水解,A错误;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错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在细胞识别中,糖链主要起着信息分子的作用,C错误;按干重计,糖类占植物体的85%~90%,故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D正确。

答案 D

2.(2017·海南卷,3)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

B.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解析 糖原属于多糖,其元素组成只有C、H、O,B错误。

答案 B

[名师点睛]

糖类和脂肪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氧化分解产生CO2、H2O,同时释放能量。

但脂肪中碳氢的相对含量远远高于糖类,所以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脂肪耗氧量多、放能多、产水多,释放CO2多。

 围绕糖类、脂质等考查营养与人类健康

3.(2018·经典高考)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

B.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蛋白而导致溶血

C.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D.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解析 脂肪具有缓冲、减压的作用,A正确;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而导致溶血,B错误;反式脂肪酸是一类对人体健康不利的脂肪酸,人摄入过多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C正确;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含少量胆固醇,人体内的胆固醇还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答案 B

4.(2019·湖南名校联考)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有助于人们了解一些基本保健常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过多摄入有益无害

B.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虽然受到严格限制,但不具甜味的米饭、馒头等可随意食用

C.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水,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

D.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变性,不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难消化

解析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但是人体如果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A错误;米饭、馒头中所含的成分主要是淀粉,能够转化成葡萄糖,糖尿病患者不能随意食用,B错误;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C正确;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容易消化,D错误。

答案 C

考点三 实验: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检测原理

(1)糖类的检测

①还原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②淀粉+碘液―→蓝色。

(2)脂肪的检测:

脂肪+

(3)蛋白质的检测: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实验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

结果分析:

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组织样中含有可溶性还原糖;若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组织样液不含有还原糖。

(2)脂肪的检测

方法一:

待测花生种子匀浆或豆浆+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是否变成橘黄色。

方法二:

取材:

花生种子(浸泡,去掉种皮)

切片:

将子叶切成薄片

制片

观察:

先在低倍显微镜下寻找已着色颗粒,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结果分析:

若圆形小颗粒呈橘黄色,则证明待测种子中存在脂肪

(3)蛋白质的检测

结果分析:

若试管中液体变成紫色,则说明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若试管中液体没有变成紫色,则说明组织样液中不存在蛋白质。

1.下图是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1)如下图示的处理,2min后试管内将呈现何种颜色?

试加以分析说明。

(2)向某试管内无色液体中加入斐林试剂,经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表明试管内含有葡萄糖,对吗?

提示 

(1)应为蓝色(斐林试剂的颜色,因未经水浴加热,只有将试管置于50~65℃温水中,经水浴加热后,方可呈现“砖红色沉淀”)。

(2)不对。

只能证明含有“还原糖”,但不能具体证明是哪种还原糖。

2.下图为某种物质鉴定方案,请推测:

(1)图示的实验方案用于鉴定何类物质?

其中“某试剂”是什么?

A液、B液分别指什么?

提示 蛋白质及多肽化合物;双缩脲试剂;A的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B的质量浓度为0.01g/mLCuSO4溶液。

(2)若溶液中果真有被检测的物质,则右侧试管“摇匀后”变成何种颜色?

若在加入“某试剂”前,先向该试管内加入被测物质的“水解酶”,然后再继续图示操作,是否还可能呈现颜色反应?

为什么?

提示 紫色。

是。

若被检测物质为蛋白质,当加入蛋白酶(本质为蛋白质)后其水解产物若为“肽”类,多肽与水解酶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颜色反应(呈紫色),若水解产物为氨基酸,水解酶仍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颜色反应。

 教材基础实验的考查

1.下列关于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鉴定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四个实验中,只有一个实验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B.鉴定用的主要化学试剂依次是:

斐林试剂、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碘液

C.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时都使用NaOH和CuSO4溶液,原理基本相同

D.在四个实验中,鉴定的都是细胞中的化学成分,一般应先提取组织样液或增加膜的通透性

解析 鉴定还原糖利用的原理是还原糖可将Cu(OH)2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而鉴定蛋白质应用的原理是碱性条件下,铜离子可与蛋白质形成紫色络合物。

答案 C

2.下列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探究实验设计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探究主题

实验试剂

预期实验结果

结论

A

某“色拉油”是否含有脂肪

苏丹Ⅳ染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红色

不含有脂肪,但可能含有固醇

B

某“早餐奶”是否含有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

含有蛋白质,但含量少于淀粉

C

某“奶片”是否添加淀粉

碘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蓝色

含有淀粉,不含有蛋白质

D

某“无糖”无色饮料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斐林试剂

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

一定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

解析 脂肪能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因此实验结论为该“色拉油”含有脂肪;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无法通过该反应判断其含量;淀粉遇碘液变蓝,某“奶片”用碘液检测后出现蓝色,说明该“奶片”含有淀粉,但不能说明该“奶片”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答案 D

 围绕拓展实验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3.细菌具有细胞壁,为探究其化学成分,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且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

分析回答:

(1)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2)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编号为A、B。

(3)取A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并加热,取B加双缩脲试剂,摇匀。

(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则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

②若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则细菌细胞壁中________________。

③若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则细菌细胞壁中________________。

④若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则细菌细胞壁中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出现砖红色沉淀 出现紫色 ②出现砖红色沉淀 不出现紫色 含有糖类而不含蛋白质 ③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出现紫色 含蛋白质,不含糖类 ④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不出现紫色 不含糖类和蛋白质

澄清易混易错·强化科学思维

[易错易混]

易错点1 谨防“元素”中的2个易错点

(1)混淆元素的“含量”与“数量”

点拨 关注元素“三多”

(2)微量元素:

含量微小≠功能微小

点拨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依据元素的含量划分的。

二者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

易错点2 风干种子并非不含水

点拨 种子风干过程中主要减少自由水,此时种子中仍含一定量结合水及少量自由水,如干种子置于试管中烘烤时仍可在试管壁上发现“水珠”,这主要是结合水。

注:

减少自由水细胞代谢减弱,但未丧失活性,而丧失结合水时,细胞将丧失活性

易错点3 混淆“能源物质”及其供能次序

点拨 

(1)能源物质之“根本”、“主要”、“直接”与“储备”

(2)能源物质的供能顺序:

先由糖类氧化供能,糖类供能不足时,依次由脂肪、蛋白质供能。

能源物质为生命活动供能的过程如下:

易错点4 不可将物质鉴定时“无颜色变化”说成“无色”

点拨 无颜色变化≠无色。

进行物质鉴定时,有些检测剂本身带有颜色,将其加入到含有某些化合物的试管中,若不呈现特定颜色反应,表明试管中不含被检测物质,但不可说成“试管中无色”,此时试管中可显示试剂本身颜色(如斐林试剂原本为“蓝色”,碘液原本为橙黄色等)。

[深度纠错]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

B.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低,但不可缺少,如叶绿素的合成离不开Mg

C.生物体内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有机物一定不含S

D.P是磷脂、蛋白质、ATP和核糖等多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解析 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是O,A错误;叶绿素的合成离不开Mg,但Mg是大量元素,B错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有机物是tRNA,其组成元素只有C、H、O、N、P,C正确;磷脂和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中一定含有C、H、O、N,有的含有S等,核糖的组成元素只有C、H、O,D错误。

答案 C

2.下图所示为对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所做的不同处理方式,下列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

刚收获的种子

残留物丙

A.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

B.丙在细胞中主要以分子态的形式存在

C.晒干、烘烤过程使小麦种子失去的物质是相同的化合物

D.乙种子在适宜条件下一定能萌发

解析 由于碳元素在燃烧的过程中主要随二氧化碳而散失,所以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不是碳,A错误;丙为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态的形式存在,B错误;晒干、烘烤过程使小麦种子失去了相同化合物水,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自由水(有活性,能进行呼吸作用等),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C正确;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会导致种子死亡,所以乙种子在适宜条件下一般不会萌发,D错误。

答案 C

3.下列关于细胞中能源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和纤维素

B.葡萄糖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C.在细胞中,能源物质中的能量通过化学反应逐步释放

D.脂肪因储存能量多,故可作为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解析 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A错误;葡萄糖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ATP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B错误;和体外燃烧不同,在细胞中,能源物质中的能量通过化学反应逐步释放,C正确;脂肪因储存能量多,故可作为细胞的良好储能物质,D错误。

答案 C

4.下表的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溶液

溶质的元素组成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溶质的基本单位

C、H、O

砖红色

葡萄糖

C、H、O、N等

双缩脲试剂

A.甲可能是麦芽糖溶液

B.①是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蔗糖溶液如果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加热后应为无色

C.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

D.②是紫色,③是蛋白质

解析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经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故①是斐林试剂,若蔗糖溶液中加斐林试剂,加热后,试管内溶液应呈蓝色而不是无色。

甲是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还原糖的一种,一分子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形成的。

答案 B

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

(一)

[教材原型1]

(教材必修1P11“评价指南”第5题拓展)观察一种叶绿素分子和血红蛋白分子局部结构简图,请思考:

(1)有一种贫血症叫缺铁性贫血症,为什么缺铁会导致贫血?

提示 人类贫血症中有缺少红细胞和缺少血红蛋白两种类型,它们都可导致贫血。

而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不能缺少的一种元素就是铁,所以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障碍,引起贫血。

(2)植物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为什么?

提示 光合作用不能缺少叶绿素,而叶绿素的分子结构中不能缺少的元素之一就是镁。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因此,镁对于光合作用有重要意义。

缺镁时叶绿素的形成受到阻碍,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转换视角]

转换视角1 直接考查相关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2013·海南卷,1)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

C.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D.胰岛素含有碳元素

解析 脱氧核糖属五碳糖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 C

2.

(1)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2018·全国卷Ⅱ,1C)(  )

(2)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2013·全国卷Ⅱ,2A)(  )

提示

(1)× 参与氧气运输的血红蛋白中有Fe2+,而没有Mg2+。

(2)√

转换视角2 给予其他分子结构或影射考查相关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3.(经典高考题)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发中,发现了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结构如图。

下列与蒿甲醚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

A.纤维素     B.胰岛素

C.叶绿素     D.甲状腺激素

解析 由图示信息可推断,蒿甲醚分子中只含“C、H、O”,而A~D中元素组成中,只有纤维素含C、H、O,其他三类还含有其他元素,如胰岛素含N、叶绿素含N、Mg,甲状腺激素含N、I等。

答案 A

转换视角3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4.(2018·海南卷,6)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

的含量下降,下列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