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时鸽巢问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3034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时鸽巢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时鸽巢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时鸽巢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时鸽巢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时鸽巢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时鸽巢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时鸽巢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时鸽巢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时鸽巢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时鸽巢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时鸽巢问题.docx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时鸽巢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时鸽巢问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时鸽巢问题.docx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鸽巢问题

六_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

第_5章(单元)节1课时

课题

鸽巢问题

设计者

刘俊俏

课标分析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数学思考:

1.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1.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用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教材分析

本教材专门安排“数学广角”这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使学生理解“鸽巢问题”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加以解决。

学情分析

在学习圆柱圆锥之前,我们也对图形有所了解,我们学习过常见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正方体,长方体,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来学习圆柱与圆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来帮助理解圆锥,圆柱的体积与表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参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充满探索与创造。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

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

难点

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圆锥圆柱教具

预设教学流程(含评价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老师们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一副牌,取出大小王,还剩52张牌,你们5人每人随意抽一张,我知道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相信吗?

2、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1、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师:

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

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1.教师用投影仪展示例1的问题。

同学们手中都有铅笔和文具盒,现在分小组形式动手操作:

把四支铅笔放进三个标有序号的文具盒中,看看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组织学生分组操作,并在小组中议一议,用铅笔在文具盒里放一放。

教师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时会说出:

1号文具盒放4支铅笔,2号、3号文具盒均放0支铅笔。

教师:

不妨将这种放法记为(4,0,0)。

〔板书:

(4,0,0)〕

教师提出:

(4,0,0)(0,4,0)(0,0,4,)为一种放法。

教师:

除了这种放法,还有其他的放法吗?

教师再指名汇报。

学生会有(4,0,0)(0,1,3)(2,2,0)(2,1,1)四种不同的放法。

教师板书。

教师:

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教师:

通过刚才的操作,你能发现什么?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教师:

“总有”是什么意思?

(一定有)

教师:

“至少”有2支什么意思?

(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支,也可能是多于2支)

教师:

就是不能少于2支。

(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

把5支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总有一个文具盒要放进几支铅笔?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且说一说为什么?

教师:

把4支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和把5支铅笔放进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的这个结论。

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教师:

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学生会说:

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教师:

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

(学生操作演示)

教师:

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桌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教师:

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学生:

平均分。

教师:

为什么要先平均分?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汇报:

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支”,先平均分,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支”。

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支笔了?

教师:

同意吗?

那么把5支铅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

(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教师:

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想法汇报一下?

学生:

(一边演示一边说)5支铅笔放在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

把6支铅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

还用摆吗?

生:

6支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

把7支铅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支铅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支铅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

教师:

你发现什么?

学生:

铅笔的支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教师:

你们的发现和他一样吗?

(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

同桌互相说一遍。

把100支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里会有什么结论?

一起说。

2.教学例2。

①出示题目:

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时,可以利用每组桌上的7本书。

活动要求:

a.每人限独立思考。

b.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

c.如果需要动手操作,可以利用每桌上的7本书,要有分工,并要全面考虑问题。

(谁分铅笔,谁当抽屉,谁记录等)d.在全班交流汇报。

(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学生汇报。

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方法?

把你们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a.动手操作列举法。

学生:

通过操作,我们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b.数的分解法。

把7分解成三个数,有多种情况。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总有一个数不小于3。

教师:

通过动手摆放及把数分解两种方法,我们知道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

(3本)

②教师质疑引出假设法。

教师:

同学们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知道了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但随着书的本数越多,数据变大,如:

要把155本书放进3个抽屉呢?

用列举法、数的分解法会怎么样?

(繁琐)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适用各种数据的方法呢?

请同学们想想。

如果有8本书会怎样?

10本书呢?

板书:

7÷3=2……1(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8÷3=2……2(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10÷3=3……1(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4本书)

师:

3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

生:

完成除法算式。

7÷3=2……1(商加1)

8÷3=2……2(商加1)

10÷3=3……1(商加1)

师:

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

“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师:

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学生: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2,用“商+2”就可以了。

学生有可能会说:

不同意!

先把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还剩2本,这2本书再平均分,不管分到哪两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师:

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

谁的结论对呢?

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交流、说理活动。

可能有三种说法:

a.我们组通过讨论并且实际分了分,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b.把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余下的2本可以在2个抽屉里再各放1本,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c.我们组的结论是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教师:

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

那么怎样才能够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个物体呢?

学生回答:

如果书的本数是奇数,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教师讲解:

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

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提问:

尽量把书平均分给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你们能用什么方式表示这一平均的过程呢?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

7÷3=2……1。

集体订正后提问:

这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

把7本书平均放进3个抽屉,每个抽屉有两本书,还剩一本,把剩下的一本不管放进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三本书。

③引导学生归纳鸽巢问题的一般规律。

a.提问:

如果把10本书放进3个抽屉会怎样?

13本呢?

b.学生列式回答。

c.教师板书算式:

10÷3=3……1(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4本书)

13÷3=4……1(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5本书)

④观察特点,寻找规律。

提问:

观察3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

把某一数量(奇数)的书放进三个抽屉,只要用这个数除以3,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书的本数比商多一。

⑤提问:

如果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会怎样,为什么?

8÷3=2……2

学生汇报。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认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3本书;一种认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4本书。

学生讨论。

讨论后,学生明白:

不是商加余数2,而是商加1。

因为剩下两本,也可能分别放进两个抽屉里,一个抽屉一本,相当于数的分解(3,3,2)。

所以,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3本书。

⑥总结归纳鸽巢问题的一般规律。

要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里,如果a÷n=b……c(c≠0),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放(b+1)个物体。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教材第69页“做一做”。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解答。

(2)指名学生汇报解答思路及过程。

答案:

(1)因为11÷4=2(只)……3(只)2+1=3(只)

所以一定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3只鸽子。

(2)因为5÷4=1(人)……1(人)1+1=2(人)

所以一定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

五、课堂总结

“鸽巢原理”

(一)也叫“抽屉原理”

(一)

把(n+1)个物体任意放进n个鸽巢中(n是非0自然数),一定有一个鸽巢中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

“鸽巢原理”

(二)

把(kn+m)个物体任意放进n个鸽巢中(k、m、n是非0自然数且m≤n),那么一定有一个鸽巢中至少放进了(k+1)个物体。

六、布置作业

请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三第1题、第2题。

七、教学板书

第1课时鸽巢问题

(4,0,0)(0,1,3)(2,2,0)(2,1,1)

学生铅笔的支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7÷3=2……1(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8÷3=2……2(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10÷3=3……1(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4本书)

13÷3=4……1(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5本书)

要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里,如果a÷n=b……c(c≠0),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放(b+1)个物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