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369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初读,列小标题,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自读,资料拓展,引读和情景语言实践,知道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同学们,平时看过跟《三国演义》有关的电视或者书吗?

那你都知道哪些呢?

重点:

点一下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周瑜、鲁肃是吴国孙权的大将。

一、导入出示背景图: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

刘备派了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个时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

二、初读请大家把书翻到96页,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又是怎样的。

这个故事比较长,有些词语很容易读错,你会读吗?

谁当小老师来领读。

1.生字词:

妒忌、都督、草把子、调度、大雾漫天、迟延、擂鼓、丞相、神机妙算领读——指导——齐读。

2.快速简洁地解说人物关系。

鲁肃周瑜诸葛亮曹操3.请大家再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他造10万支箭。

(板书:

造箭)结果呢?

诸葛亮按期交箭。

(板书:

交箭)那经过呢?

除了借箭,还写了什么?

为借箭做准备。

(板书:

借箭,准备)4.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先自己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

今后我们学习课文就可以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明“造箭目的”1.周瑜要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好10万支箭,可他暗中却打算想尽办法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样打算的呢?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

谁来读一读,出示:

……周瑜说:

“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①你来读一读,周瑜是怎样打算的阻挠诸葛亮造箭的?

②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句来说一说吗?

先自己试着说一说。

学生交流,点评,不会说教师示范。

③再加上这句话,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

④周瑜这样想尽办法,百般阻挠,是为了什么呢,这段话里怎么说?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定的是什么罪,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已经立下了军令状。

造不好箭,就得死。

整段连起来读一读。

2.我去查了资料,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这10万支箭的。

3.周瑜这么做是因为什么呢?

——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想除掉他。

让他,到时候造不成,引读——“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这才是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目的。

四、揭“周瑜面目”1.这是周瑜私下里对手下鲁肃说的,可是他在诸葛亮面前,说造箭是因为什么呢?

请你浏览第2自然段,先用横线划出周瑜当时所说的话。

共5处,划对了吗?

课件出示:

①“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②“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③“十天造得好吗?

”④“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⑤“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2.周瑜对诸葛亮说,这造箭是因为什么呢?

曹军交战。

你还从哪些字词也可以看出来这造箭是因为要跟曹军交战呢?

军中缺箭、这是公事、军情紧急。

3.这造箭是因为要与曹军交战吗?

是为了到时候造不成,引读——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军中缺箭吗?

是为了到时候造不成,引读——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这是公事吗?

是为了,引读——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军情紧急吗?

是为了,引读——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这所有的一切,其实周瑜都是为了,一起读,引读——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读到这里,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谁来说?

阴险,狡诈,公报私仇……(板书:

四个有代表性的四字短语。

)五、品“诸葛亮智慧”1.可是诸葛亮却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

他怎么会这样做呢?

请你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说的话,再快速地浏览几遍全篇课文,静静地想一想你从诸葛亮的话里读出了什么呢?

写上批注。

诸葛亮说:

“用弓箭最好。

”诸葛亮说: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诸葛亮说: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诸葛亮说:

“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

“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好,我们一起来重点来交流,你从诸葛亮的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

重点交流:

①“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机动:

你还从这个句子里读出了什么?

(让学生充分地说?

)“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言外之意就是说:

诸葛亮可以用更少的时间造好箭。

他在说这话的时候,早已经算好了什么呢?

第三天有大雾。

带着感受读。

还算好了什么呢?

曹操是不会轻易出兵的。

带着感受读。

其实诸葛亮此时,心里早已知道了周瑜要害他了!

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了!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必引:

必然误了“大事”,对于诸葛亮来说,什么是他的心头大事呢?

请你读这句话——对于周瑜来说,什么又是他的大事呢?

请你读这句话——读到这里,你又读出了其他不一样的感受吗?

诸葛亮造箭是为了顾全大局,周瑜自私自利……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②“只要三天”。

于是,当周瑜问他预计几天可以造好,他说:

“只要三天”。

那是一种怎样的回答啊?

你来回答一下。

还是一种怎样的回答?

你来回答。

2.那么诸葛亮还会怎么样跟周瑜说这一些话呢?

他当时的心理、动作和表情又是怎样的呢?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联系上下文来写一写。

①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

“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想:

(),说: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②周瑜说:

“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又想:

(),就说: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说:

“只要三天。

”③周瑜说: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

“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先写,指名三个学生说,评价。

哪应该怎么说才像诸葛亮呢?

让我和大家合作着来说,再选三个学生连起来,师生合作说。

3.其实,诸葛亮早已巧妙地计划好了借箭,早已知道周瑜要陷害他,可是周瑜却还蒙在鼓里,他还在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4.读到这里,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板书。

5.那诸葛亮又是怎样一步步进行草船借箭的呢?

我们下节课来学习,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