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5408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docx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没空0.5分,共5分)

主要考察对概念和重要结论的掌握。

题目主要来源于教材每章的总结和概念小结。

比如,信度指行为测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效度指行为测量的准确性。

二、判断题(每题1.5分,共15分)

主要考察一些重要概念的辨析。

题目主要来源于上课强调的容易混淆的一些概念和每章思考题。

比如,科学的观察方法与日常观察并不相同,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的活动,并且能够不断地发现先前的错误并进行修正。

()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主要为课上讲到的内容,需要理解的内容。

四、简答题(2题,共10分)

主要来源PPT思考题。

五、分析题(2题,共20分)

主要来源教材的练习题和PPT上讲到的题目。

六、论述或实验设计(1题,15分或20分)

主要考察内容:

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等和研究报告的解释、撰写和评价等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述

1、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1)对人类行为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2)科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描述:

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什么)

解释:

说明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变化及关系(为什么)

预测:

预测以后的发展变化和特定情况下的反应

控制:

操纵变量,使研究对象发生改变

2、心理学是科学吗?

为什么?

(1)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的真理性认识

(2)科学是一种方法,追求真相的过程

(3)经验和推理共同作用

3、举例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条件和控制条件的含义?

(1)实验组和控制组:

施加处理的那组称作实验组,而未施加处理的那组称为控制组

(2)实验条件和控制条件:

实验条件指的是施加处理的那个条件,控制条件指的是未施加处理的那个条件

4、什么是操作定义?

对变量下操作性定义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举例说明。

操作性定义指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的含义,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5、理论和假设的差异是什么?

简单举例说明?

第二章课题选择

1、如何选择一项研究课题?

(1)从生活经验中获得

(2)从已有的研究中获得

(3)从常识中获得

(4)从新技术中获得

2、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的区别?

(1)研究问题通常涉及一个或多个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研究假设则指明了研究问题可能结果,即变量之间关系的性质以及变量作用的程度

3、怎样提出研究假设?

(1)归纳推理:

由特殊到一般

(2)演绎推理:

由一般到特殊

(3)归纳与演绎的有机结合

第三章研究文献的查询

1、研究报告中讨论的意义是什么?

作者对自己结果如何契合已有理论进行阐释的地方,也是对该研究支持哪个理论、否定哪个理论进行探究。

2、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

中介变量:

AB之间的c,认知期望水平

调节变量:

是影响自变量关系的中间变量,一个调节变量可以增加可以减少,甚至反转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3、摘要从中分出变量

第四章研究设计

1、操纵自变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1)自变量变化范围的缺点

(2)检查点和间距的确定

2、额外变量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随机和系统

3、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1)排除法

(2)恒定法

(3)匹配法

(4)随机化法

(5)抵消平衡法

(6)统计控制法

(7)兼作组法

4、心理研究中哪些环节可以使用随机化法?

心理学研究中,对被试进行分组和安排实验顺序是两个重要环节。

5、使用兼作组法时,研究者着重解决的是什么?

由于同一个被试需要介绍全部条件,而每个条件至少包含一次试验,所以不同条件的试验顺序如何安排,是研究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6、抵消平衡法有哪些具体的方法?

(1)一个条件只测一次

(2)每个条件不只测一次

A完全抵消平衡法

B部分抵消平衡法

a实验顺序随机化

b反向抵消平衡法(ABBA法)

c拉丁方

C区组随机化

D假随机

第五章观察法

1、自然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之间的区别?

自然观察法:

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考察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参与观察法:

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环境之中,并通过与被观察着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2、实验室观察法的优缺点?

研究者需要改变和控制被观察对象。

(1)可以排除偶然和次要因素;

(2)可重复进行,反复观察;

(3)可以分别考察研究对象各方面的心理特性。

第六章访谈法

1、如何设计问题的表达方式和回答方式?

表达方式:

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要求访谈对象在事先确定的几个选择答案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适合的答案

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则是访谈对象根据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语言来做出回答。

确定访谈问题形式的设计:

如何组织和编排访谈问题的形式——

漏斗顺序

简单到复杂

一般到具体

较大到较小

确定访谈问题反应方式的选择:

填空式

量表式

等级排列式

分类式

第七章问卷法

1、问卷法有哪些类型?

(1)按问题的结构程度:

结构问卷

非结构程度

(2)根据传递方式不同

发送问卷

访问问卷

邮寄问卷

2、如何撰写问卷指导语以及选择问题表达方式、回答方式?

(1)题目、前言、指导语:

⏹题目即问卷的标题,是对问卷的目的和内容的最简洁的反映。

⏹前言是对问卷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的简洁说明,目的在于引起研究对象的重视和兴趣。

⏹指导语是用来指导研究对象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性文字。

其作用是对填表的方法、要求、时间、注意事项等做一个总的说明。

以帮助研究对象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填写。

(2)问题和答案:

⏹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要组成部分,问卷的目的、内容和研究对象都包括在这一部分中。

⏹回答问题的方式:

(封闭式问题回答方式)

(1)是否式

(2)多项选择式

(3)排列式

(4)量表式

(社会赞许性和反应定势)

不见得被试的真实所想;或对同意或不同意的问题选择折中的回答。

可以选择

(1)运用反向题目

(2)匿名作答

(3)编排一些无关题目

⏹问卷表达方式:

(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A内容周密详尽

B概念明确清晰

C措辞规范,简介恰当

D语言的表达及项目设置上力避诱导性和暗示性

E在一些可能有明显的社会要求和规范影响的问卷项目上,应该设法掩盖研究目的,采用透射

3、哪些因素影响问卷法实施的成功率和有效性?

有效性影响因素

(1)问卷设计

问卷本身的错误,是导致问卷无效的最常见因素。

问卷设计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指导语模糊不清。

第二,问卷的内容有偏差。

第三,问卷复杂,数量过多。

(2)被试

被试本身的特点是影响问卷有效率的关键因素。

第一,被试的态度和能力。

第二,被试的心理状态

第三,外界作用。

成功率影响因素

(1)问卷是否科学合理

(2)分发方式是否合理

(3)被试是否合作、胜任

(4)是否得到有关组织机构的支持

第八章测验法

1、什么是实验法?

即实验研究法,指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的情景,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其基本目的在于研究并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2、实验法有什么特点?

(1)操纵或控制变量;

(2)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有严格的研究设计。

3、按照控制程度划分,实验研究有哪些类型?

(1)真实验:

严格控制

(2)准实验:

一定控制

(3)非实验:

不控制

4、介绍真实验设计?

即能随机选择和安排被试,严格控制额外变量,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的实验设计。

5、实验设计的分类、单因素和多因素、被试间、被试内和混合设计?

分类:

(1)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

(2)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

单因素:

(1)雏形

A组后测设计—X-O

B组前后测设计—O1-X-O2

(2)单因素实验设计的一些常见形式

A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B完全随机设计

C不等组设计

D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E所罗门四组设计

多因素:

研究者在同一个实验里同时操纵2个或2个以上自变量,并把被试完全随机地分配到各个处理的组合中,以观察自变量以及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效果的实验设计。

被试间设计:

每名被试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又称作组间设计

–被试间因素或被试间变量

被试内设计:

每名被试接受所有水平或水平组合的处理

–又称作重复测量设计(或组内设计)

–被试间因素或被试间变量

混合设计:

既有被试间因素,又有被试内因素

–2(年龄:

年轻人、老年人)×2(词的具体性:

具体、抽象)

第九章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之间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实验设计一定控制;非实验设计不控制

2、为什么随机分配被试如此重要?

(1)采用随机选取和分配被试的方法,可以控制选择,被试消亡以及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

(2)安排实验组和控制组,可以控制历史,成熟,仪器的使用等因素对实验的干扰.

(3)不进行前测,可以消除练习,熟悉和疲劳效应.

3、当我们说主效应显著时,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主效应:

指的是一个因素的独立效应,即它的不同水平所引起的变异。

(即每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单独效应)

4、当我们说交互作用显著时,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交互作用:

指当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变化趋势不一致时所产生的效应。

5、基线设计在单被试设计中为什么如此重要?

在单被试实验设计中,A指基线测量,基线是指被试的因变量受到自变量和其他额外变量作用的水平。

它是评估自变量是否产生作用的基准和对比。

建立基线是所以单被试设计的第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6、ABAB设计和ABA设计相比有一个显著优势,这个优势是什么?

ABAB适应条件:

(1)实验只有两种条件;

(2)练习效应为线性的时候;

(3)每种条件的重复次数必须为偶数;

(4)通常条件数比较少;而且每种条件要重复的次数也比较少;

7、描述多重基线被试间设计,多重基线情景间设计以及多重基线行为间设计之间的区别?

多重基线设计:

是在同一研究中A-B设计的重复。

在基础的多重设计中,研究者同时对两个或更多的基础基线表现进行重复的测量,在获得一个稳定的、可预测的基线后实施干预(自变量),并记录这段时间内所得的结果,以证明干预的效果。

(指在同一行为改变方案中,必须同时建立和测量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行为基线。

(1)跨行为多重基线设计:

即在相同情境中对同一个人的两个或更多的目标进行相同的处理

(2)跨情境多重基线设计:

即在两种或更多的情境下对目标行为进行相同的干预

(3)跨被试多重基线设计:

即在相同情境下对两个或更多个体的目标行为进行相同的干预。

8、多重基线设计在什么情况下最为有用?

(1)跨主体的多重基线设计对于一群人都需要改变某一种问题行为时是非常有用的。

 

(2)跨行为的多重基线设计广泛用来探讨矫正措施与行为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9、明明在学校期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拽女生头发,总在上课时打断老师讲课,请针对他的问题设计一种干预措施,并证实其有效性?

 

10、针对下来假设,设计出一个被试内设计:

临床诊断为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在团体任务中比在个体任务中更加容易分心。

a.确定自变量

 

b.确定因变量

 

c.你的实验假设是什么?

 

d.描述你将如何选取被试并将被试分配到不同组中。

 

e.你将采用什么统计方法进行检验?

 

11、为什么没有证实实验假设?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被试丢失,匹配任务)

 

12、判断题

A实验中变量越多越好,因为可以发现多个变量的效应。

B实验中自变量水平设置最好为3-5个。

C完全随机设计是指实验处理呈现顺序的随机化。

13

(二)选择题

(1)所罗门四组设计可能采用的统计方法。

A.单因素方差分析;B协方差分析;C.2×2方差分析;D独立样本T检验。

(2)3×4的多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可能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A.主效应分析;B多重比较;C简单效应分析;D交互效应分析。

第十章准实验设计

1、如果你不能将个案研究的结果推广,那么这种研究还有什么用处?

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资料搜集与解释的方法。

单被试设计在临床心理学中具有特殊价值,它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在不中断医患关系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研究。

在发展和学校心理学中,它也是非常有用的。

使用“实验的”术语是因为这些单被试研究设计也能明确地鉴定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2、时间序列设计与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得区别?

 

3、个案研究与单被试实验研究有什么区别?

 

作业

1、心理学研究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

 

2、如何评价一份研究报告,包括问题提出部分,方法部分和结果的解释讨论部分?

 

3、什么是推论?

为什么我们需要推论统计?

 

4、概念假设、研究假设和统计假设的关系?

 

5、你的研究假设是女性比男性拥有更敏锐的嗅觉。

你将人们在室内能闻到的最少量的香味作为嗅觉敏感度的测量方式。

通过你对男性和女性的抽样,你发现女性确实比男性拥有更敏锐的嗅觉。

你的推论性统计结果:

p<0.02,这就意味着这种差异不太可能出于偶然。

你决定拒绝虚无假设,接受备择假设。

你得出结论:

女性拥有更加敏锐的嗅觉。

你有没有可能犯Ⅰ错误?

有没有可能犯Ⅱ型错误?

你如何能够确信你的结论是正确的呢?

 

6、对于下列额外变量,你认为使用什么方法可以最好地将其控制?

为什么?

(1)训练方式为自变量,训练者的性别为额外变量

 

(2)食物为自变量,喂养老鼠的方式为额外变量

 

(3)强化方法为自变量,儿童的智力、态度、能力以及动机为额外变量

 

(4)训练计划为自变量,被试的体能为额外变量

 

1.如何理解:

生态学方法论、准实验设计、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2.如何理解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学方法论和生态学趋向?

 

3.时间序列设计研究的一般过程如何?

该设计有什么缺陷?

 

4.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研究结果如何处理?

 

5.概括准实验设计的优缺点。

 

6.您能设计一项准实验研究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