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0573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docx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1.1《运动和位置》教案

课题

运动和位置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科学探究目标

1.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的位置。

科学态度目标

1.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2.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重点

知道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难点

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新课聚焦

展示滑雪的课件,提问:

滑雪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师:

他既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吗?

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怎样准确的判断物体的位置?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学习新的课题《运动和位置》,板书课题。

运动的

 

不知道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对已有的认知开始动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科学探索

一.观察图片,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

(1)提问:

甲、乙同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我们把地面作为参照物(以什么为参照物,那么参照物是假定不动或者静止的),甲和乙同学都从一个位置跑到了一个新的位置,因此甲和乙都是运动的。

我们把乙同学作为参照物,乙同学是静止的,刚开始甲乙同学的位置是在一起的,跑了一段距离,甲同学比乙同学跑的快,跑在了乙同学前面,相对于乙同学,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甲同学是运动的。

(2)观察公共汽车站,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

相对于站台的人来说,他们自己是静止的,车中的人是运动的。

相对于车中的人来说,它们自己是静止的,站台的人是运动的。

(3)观察大草原的图片,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

相对于空中的老鹰来说,它是静止的,而白云是运动的。

相对于白云来说,它们是静止的,而老鹰是运动的。

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

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是假定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观看图片,对图片中的问题进行回答。

结论:

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运动的结果不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女同学的位置。

两人静止不动,用卷尺测量两人之间的距离为1米。

描述女同学的位置为:

位于男同学的东北方向,1米处。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

做一做,确定女同学的位置。

图中男同学静止不动,女同学多次改变位置,用方向和距离和描述女同学的位置。

即位于男同学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

三、想把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告诉同学,该怎么说?

观察图片,应如何告诉同学你的位置?

方法:

(1)确定图片中的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2)对位置进行描述:

①选择参照物;②确定物体与参照物的方向;③确定物体与参照物的距离。

参照物:

学校正门;方向:

西北方;距离:

50米

描述方法:

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50米处。

参照物:

操场;方向:

东南方;距离:

50米

描述方法:

我在操场东南方向50米处。

根据课件图片,用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你的位置。

观察图片

运动的

 

观察图片

 

以汽车作为参照物,汽车里的人是静止的,等车的人是运动的。

以等车的人为参照物,汽车里的人是运动的,等车的人是静止的。

 

学生可根据教材图片进行活动,描述女同学的位置。

 

学生描述位置方法。

 

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

了解参照物的知识

知道判断运动或者静止的方法

 

学习准确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交流研讨

研讨一:

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要想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必须先选定参照物。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这一物体是静止的。

研讨二:

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1)首先选择参照物;

(2)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方向。

(3)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距离。

例:

描述方法:

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50米处。

交流、讨论、回答。

 

交流、讨论、回答。

 

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加固,正确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描述自己的位置。

熟悉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步骤。

4.科学拓展

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向东行驶,因发生故障停在离车站1500米的地方,请用圆点在图中标出汽车的位置。

参照物:

车站;方向:

车站东方;距离:

1500米。

标出正确的汽车的位置。

因为地球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所以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转动,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

因此,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

 

拓宽自己的认知,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方法;能够通过参照物准确描述自己或者物体所处的位置。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1.1运动和位置

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1.2《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

课题

运动和位置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2.与同伴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重点

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难点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新课聚焦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展示课件图片

轮胎秋千前后摆动

摆钟摆锤左右摆动

汽车雨刷器左右摆动

跷跷板上下摆动

想一想还有什么不同的运动?

比如羽毛球、跳绳、火箭发射、旋转木马等,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运动》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描述运动形式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描述运动形式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科学探索

一、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

展示课件,用多种方法让这些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比较,它们的运动形式一样吗?

指尖陀螺:

在指尖上转动

直尺:

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使直尺振动或平移等。

玩具小汽车:

车身在地面平移,车轮为滚动。

弹簧摇马:

马身是摆动,弹簧的拉伸与收缩是振动。

溜溜球:

绕线上下滚动

教师总结:

不同的物体,可以有相同的运动形式,也可以有不同的运动形式。

比如指尖陀螺与溜溜球主要的运动形式是转动,溜溜球可以是转动还可以是滚动;玩具小汽车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前后平动;直尺上下振动;弹簧摇马则可以上下运动,前后左右摆动。

教师点拨:

物体的运动形式不同,常见的有:

前后运动、摆动、转动等,而且不同的方法可以让物体产生不同的运动形式。

二、观察物体上某一点的运动形式。

在这些物体上贴上圆点,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观察和记录圆点的运动形式并交流。

1.观察直尺与某一点的运动方式。

方法一:

(1)在直尺的最外侧贴上小红点。

(2)用手压住直尺的另一端。

(3)下压后快速松开

观察结果:

直尺上的“小红点”快速的上下往复振动。

方法二:

(1)在直尺的一端(无孔一端)最外侧贴上“小红点”。

(2)让吸管或圆珠笔管等细管穿过直尺的小圆点。

(3)拨动直尺,让它摆动,再用力拨动,直尺会绕细管转动。

观察结果:

直尺上的“小红点”快速的左右(前后)摆动或转动。

2.指尖陀螺。

方法一:

(1)在陀螺“叶片”的最外侧贴上“小红点”。

(2)用食指和大拇指捏住陀螺中心,用其他手指拨动陀螺的“叶片”。

(3)当陀螺快速旋转后,慢慢松开拇指。

观察结果:

陀螺上的“小红点”在快速地旋转着。

方法二:

(1)在陀螺的一端贴上“小红点”。

(2)用食指托住陀螺中心,让它平衡在手中。

(3)慢慢地用手带着陀螺上下运动或左右运动。

观察结果:

陀陀螺上的“小红点”随着陀螺上下运动或左右运动。

3.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

如果换个位置贴上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和之前一样吗?

结论:

圆点贴在不同位置,会观察到不同的运动形式。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较它们的运动形式。

 

学会认真听讲,学习记录。

 

按操作方法进行探索活动,注意观察结果。

 

按操作方法进行探索活动,注意观察结果。

 

按操作方法进行探索活动,注意观察结果。

 

按操作方法进行探索活动,注意观察结果。

 

熟悉这些物体的运动形式,对它们的运动形式进行比较,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不同。

 

通过两种操作方法,观看的结果是直尺的运动方式是不同的,引出结论。

 

通过两种操作方法,观看的结果是指尖陀螺的运动方式是不同的,引出结论。

 

了解多个物体的运动形式和它们运动时的运动轨迹。

 

3.交流研讨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

(1)移动(滑动):

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而且物体各个点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2)转动:

也叫旋转运动,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整体不发生位置的变化。

(3)滚动:

在围绕中心轴转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有位置的移动。

(4)振动:

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

(5)摆动:

一个物体来回摇摆时做的运动。

教师总结:

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

滑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五种,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

学生交流、谈论、回答。

 

认真学习,思考,记录。

对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总结,告诫学生平时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从中总结,发现其中的运动规律,这样才能学好科学,用好科学。

4.科学拓展

你坐过旋转木马吗?

请画出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

人绕中心轴的运动形式是转动。

人在木马上的运动形式是上下往复运动。

我们站在外面看木马上的人的运动形式是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做圆周运动。

尝试说出运动形式以及画出简单的运动轨迹。

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活学活用。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各种各样物体运动的形式,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物体的运动方式有:

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五种,能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式。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1.2各种各样的运动

物体的运动形式:

滑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

板书设计

 

2020-2021年某某市第六小学

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情况

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物体的运动”“动物的一生”和“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

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预计一学期共需30课时。

本册的三个单元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都强调学生建构科学模型。

例如,“物体的运动”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机械运动中质点的模型,“动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建构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日地月的天体模型……这些科学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系统地认识世界。

特别要注意的是,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

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

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2.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本单元是将机械运动作为研究对象的主题单元。

对于运动,学生有许多正确的生活经验,但也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无法准确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习惯用感觉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等。

本单元希望学生经过对机械运动的系统学习,对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等有初步的科学认识,由此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重新审视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

此外,本单元还将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从而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综合应用跨学科和跨领域知识,体会科学实践的成功和乐趣。

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如下:

第1到6课,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这三方面展开;第7课,设计制作;第8课,综合应用。

本单元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其中第7课延伸到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第8课回归到本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知识应用,实现跨领域的综合学习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

本单元是研究动物生命周期的主题单元。

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循环往复,使种族得以延续,呈现出动物的生命周期现象。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两条线索:

一条是研究蚕的生命周期现象;另一条则是由蚕拓展到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在此过程中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

本单元的饲养、观察、记录、交流、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等能力。

本单元共8课,包括两条线索,第1、3、4、5、6课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

第2、7、8课是对蚕卵、蚕的繁殖、蚕的一生认识的延伸,引导学生形成对更多动物卵、繁殖和动物一生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本单元是研究三个天体的本质特征以及相互关系的主题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三个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地球上万物正常运作的基础,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探索热情,小学生也是如此。

本单元将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个天体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同时,本单元也将充分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享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共8课,通过学习,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天体的认识将更上一层楼。

前3课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

第4到第7课,学生将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足够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者关系。

第8课,学生将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索。

三、教学目标

1.“物体的运动”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物体的运动有不同形式。

●物体的运动按运动轨迹(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可以用“当运动距离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和“当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2)科学探究目标

●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描述某个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和描述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

●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借助秒表、软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

●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制作、评价、改进自己小组的“过山车”。

●基于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开展基于证据的科学论证活动。

(3)科学态度目标

●亲历对物体运动的探究活动,表现出相应的探究兴趣。

●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讲述有关物体运动的信息。

●体会到重复测试在提高证据有效性中的意义。

●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过程。

●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2.“动物的一生”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像蚕一样,动物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不同动物从生到死经历的时间不同,具体过程也不相同。

●动物有卵生和胎生等不同的繁殖方式。

●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动物与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动物生存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适宜的条件。

●动物可以分为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不同的类群,每类动物都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同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制订研究蚕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

●能根据观察计划进行长期观察,研究蚕的一生。

●能运用摄像、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使用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能基于证据描述蚕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

●能利用建模的方法呈现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能抓住主要特征对动物及动物卵进行分类。

●能根据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对蚕的生长发育的趋势进行预测。

●能对自己饲养和观察蚕的过程、方法进行反思和评价。

(3)科学态度目标

●对饲养蚕以及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表现出浓厚兴趣。

●能客观记录蚕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能坚持不懈对蚕的一生进行长期观察。

●能在养蚕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可爱和可贵。

●愿意与人分享养蚕经验和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先进的技术有利于人类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

●了解人类生活可能对生物环境造成破坏。

●初步具有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一天之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

●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2)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观察比较图片的方式获取天体信息,并描述天体的外部特征。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推理、论证实验猜想。

●能使用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模拟实验结果。

●能在一天之中坚持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制作和使用简易日晷。

●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资料。

●能利用维恩图的方式收集、整理、对比两个天体的信息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对探索天文保持兴趣。

●通过模拟实验收集事实证据,根据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探究,体会发现规律的乐趣。

●愿意与他人合作,善于分工协作,乐于分享自己的收获。

●能用科学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别人意见,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亲历人类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过程,感受技术的进步对人类认知深度的推动作用。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掌握能对人类生活、技术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意识到与其他星球相比较,地球是十分特别的星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地球。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6.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2.17-2.21

始业教育课;一1.运动和位置

 

2

2.24-2.28

一2.各种各样的运动;

一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

3.2-3.6

一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一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4

3.9-3.13

一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机动

 

5

3.16-3.20

一7.我们的“过山车”;一8.测试“过山车”

 

6

3.23-3.27

第一单元复习;第一单元测验

 

7

3.30-4.3

二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机动

清明节

8

4.6-4.10

二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二3.蚕长大了

 

9

4.13-4.17

二4.蚕变了新模样;二5.茧中钻出了蚕蛾

 

10

4.20-4.24

二6.蚕的一生;二7.动物的繁殖

 

11

4.27-5.1

二8.动物的一生;机动

劳动节

12

5.4-5.8

第二单元复习;第二单元测验

 

13

5.11-5.15

三1.仰望天空;三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4

5.18-5.22

三3.影子的秘密;三4.月相变化的规律

 

15

5.25-5.29

三5.月球——地球的卫星;三6.地球的形状

 

16

6.1-6.5

三7.地球——水的星球;

三8.太阳、月球和地球

 

17

6.8-6.12

第三单元复习;第三单元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