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0676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柴燃烧B.酒精挥发C.水变成冰D.铁水铸成锅

2.下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3.下列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A.烧杯B.试管C.量筒D.锥形瓶

4.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分子B.碳原子C.碳原子和氧原子D.二氧化碳分子

5.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它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下列气体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C.臭氧D.一氧化碳

6.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下列哪一种(  )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7.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白磷在氧气中燃烧D.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8.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B.氧化汞

汞+氧气

C.碳+氧气

二氧化碳D.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9.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C.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和降低而改变

11.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质子数为11B.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C.最外层有1个电子D.该原子有三个电子层

12.【最新】是化学元素周期表问世150周年。

国际权威机构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中国科学家姜雪峰作为“硫元素代表”。

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16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

D.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13.下列方法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A.观察颜色

B.加入明矾

C.溶解食盐

D.加入肥皂水搅拌

14.以下方法得到的水,其纯度最高的是()

A.过滤B.吸附C.沉淀D.蒸馏

15.常温下,某气体无色、无味、无毒、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如果在实验室里采用固体和液体接触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制备该气体,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A.②和③B.①和③C.②和④D.②和⑤

16.用图所示简易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

2

D.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7.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B.+3C.+5D.+6

18.下列关于维生素C(C6H8O6)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5%

二、填空题

19.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用化学用语填空。

(1)钾元素。

____________

(2)2个氮原子。

____________

(3)2个水分子。

____________

(4)标出“MgO”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____

(5)氯化钠。

____________

20.现有①木炭②硫磺③红磷④细铁丝四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问题: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________

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____

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是________.

2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

①液态空气  ②二氧化碳  ③高锰酸钾  ④红磷  ⑤5%的过氧化氢溶液

22.如图所示的①②分别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氧元素属于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铝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2)C粒子属于_____________(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为原子,则x=____________。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23.小冬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

(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

(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

我认为可用_____来检验。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采用_____的方法。

24.如图所示的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采用的过滤操作.

(1)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2)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的原因是________.

(3)操作完成后,该同学发现过滤后的水仍然有浑浊现象,说明可能的原因.________,

三、实验题

2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

②的名称是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序号),收集装置_____(填序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序号),在此过程中二氧化锰的作用_____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_____。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在此过程中先撤______,后熄灭_____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

______。

26.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根据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加入液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把铁丝弄成螺旋状的目的_______________。

(2)丙中的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水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

27.如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与乙试管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____极,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该气体的检验方法是___。

(2)如果用V甲和V乙分别表示甲试管和乙试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则V甲∶V乙约等于_____。

(3)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2L,则生成氢气__L。

四、计算题

28.花青素(化学式为

)具有缓解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该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蔬菜和水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青素由种元素组成___;

(2)一个花青素分子中共有个原子___;

(3)花青素分子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

(4)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

(5)花青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A

【解析】

A、木材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水变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铁水铸成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A。

点睛: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A

【详解】

A、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

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故正确;

B、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否则会引起火灾,故错误;

C、物质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会污染托盘,并且,应“左物右码”,故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故选A。

3.B

【详解】

A、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不可直接加热,故A错误;

B、试管能直接加热,故B正确;

C、量筒不能用于加热反应,否则会因热胀冷缩使读数不准确,故C错误;

D、锥形瓶底面积比较大,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

分子、原子、离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直接构成的,它的化学性质就是由谁来保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故选D。

5.A

【解析】

空气污染物有有害气体和烟尘。

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烟尘包括可吸入颗粒和总悬浮颗粒物,选A

6.C

【详解】

通电时,稀有气体会发出特殊颜色的光,常用作电光源。

故选C。

考点:

空气资源

7.B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产物对集气瓶无危害,故A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有热的溅落物生成,会炸裂瓶底,要在瓶底盛少量水或细沙,故B错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产物对集气瓶无危害,故C正确;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产物对集气瓶无危害,故D正确。

故选B。

8.C

【详解】

A、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氧化汞

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碳+氧气

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D、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9.D

【解析】

试题分析: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放出大量的热;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是实验现象而是产物的叙述;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考点:

实验现象的描述

10.D

【详解】

A、百花盛开,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C、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干,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D、热胀冷缩,说明说明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升高和降低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睛】

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11.B

【解析】

A、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1,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D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6,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故A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硫,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6,表示原子序数为16;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故C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3.D

【详解】

A、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的,故不能通过观察颜色判断,A错误;

B、明矾形成的胶体只能吸附一些不溶于水的微小固体颗粒,而硬水中含有的是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无法区分,故B错误;

C、无论硬水和软水,都能溶解食盐,没有明显现象,无法区分,故C错误;

D、通常区别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

向水中分别滴入等量的肥皂水,泡沫丰富的为软水,泡沫很少的为硬水,故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

A、过滤只是将可溶物和颗粒较大的不溶物进行分离的一种操作;

B、吸附主要是吸附色素和异味;

C、沉淀是使较大的颗粒沉降下来;

D、蒸馏是将水转化为水蒸气再进行液化的一项操作,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故选D。

15.D

【详解】

根据题意“实验室里采用固体和液体接触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制备该气体”,气体的发生装置选②;根据气体的性质“无色、无味、无毒、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装置⑤。

因此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是:

②和⑤。

故选D。

16.C

【分析】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

2。

【详解】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C、正负两极产生气体分别是氧气、氢气,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8:

1,体积比是1:

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17.D

【详解】

钠的常见化合价为+1,氧的常见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2×(+1)+X+4×(-2)=0,所以X=+6。

故选D。

18.C

【解析】

A.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正确;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6=176,正确;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4﹕3,故说法错误;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4.5%。

故选C。

19.K2N2H2O

NaCl

【详解】

(1)钾元素的符号为:

K;

(2)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

2N;

(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水分子可表示为2H2O;

(4)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可表示为:

(5)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

NaCl。

20.②;③;①;④.

【解析】

试题分析:

(1)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选②

(2)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③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故选①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故选④

考点:

物质燃烧的现象

21.①⑤②③④②③②④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而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不同又可以分为单质(一种元素组成)和化合物(多种元素组成),化合物中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详解】

根据物质的分类标准可以知道:

液态空气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而剩余的其他物质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故都属于纯净物;

在剩余的物质中红磷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而二氧化碳、高锰酸钾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化合物,其中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故属于氧化物。

22.非金属1326.98阴离子7BCB

【详解】

(1)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铝元素的质子数是13;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2)C粒子属于阴离子,化学符号为S2-;若D为原子,则x=17-2-8=7;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C,这是因为它们的核内质子数相等;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这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23.过滤吸附色素、异味等可溶性杂质肥皂水煮沸

【详解】

(1)小卵石、石英沙和蓬松棉的作用是过滤,将难溶性的固体颗粒物按从大到小的顺序逐级过滤,提高了效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2)检验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浮渣的是硬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不利,会在人体内形成结石;降低水的硬度常采用的方法有煮沸、离子交换和蒸馏等,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

【点睛】

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有煮沸、离子交换和蒸馏等,蒸馏一般多应用于医疗、科研部门,离子交换属于高端的水的净化,只有煮沸是生活中采用最广、最为普遍的方法。

24.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详解】

(1)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是为了防止液体飞溅;

(3)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5.长颈漏斗集气瓶AC或D

分解B起催化作用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固体进入导气管A导管酒精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详解】

(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②的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选C或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该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A,因为高锰酸钾固体在加热时容易进入导气管而堵塞导管,故需要在导管口处塞一团棉花;收集气体结束时,先撤玻璃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以防冷水倒吸、炸裂试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否则刚冒出的气泡是装置内的空气使收集的气体不纯。

26.

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

(1)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需要在集气瓶中事先放少量的水或细沙;把细铁丝盘成螺旋状目的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由题意可知,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知反应物为硫与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开始前应先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的水,用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7.正极氢气燃着的木条点燃,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2:

14

【详解】

(1)甲管内产生的气体多,乙管内产生的气体少,根据电解水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可断定与甲试管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负极;甲管内是氢气,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因为氢气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

(3)该实验中产生氧气2L,则生成氢气4L。

28.

(1)三

(2)32(3)15:

8(4)287(5)33.4%

【详解】

(1)由化学式可知,花青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由化学式可知,一个花青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共32个原子;

(3)花青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

(16×6)=180:

96=15:

8;

(4)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1+16×6=287;

(5)花青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33.4%。

【点睛】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