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306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

拉萨市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元旦,元正等,民间有贴春联、舞龙灯、拜亲访友、吃团圆饭等习俗。

B.霜降节气含有开始降霜、天气变冷的意思。

霜降后,气温骤降,意味着小雪马上就会到来。

C.小王向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他应该这样问:

“小明,令堂贵姓?

D.小红生肖属狗,哥哥比她大五岁,她去给哥哥订了一个关于蛇的生肖蛋糕。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五行即水火木金土。

B.《雨说》《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出师表》的作者分别是郑愁予、莫泊桑、施耐庵、罗贯中。

C.我国古典名著中许多文学形象除名字外还有别称,如:

贾宝玉--怡红公子;宋江--及时雨;诸葛亮--卧龙;孙悟空--弼马温。

D.“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妖娆(ráo)  襁褓(qiǎng) 佝偻(gōu) 亵渎(xiè)

B.骈进(pián) 强聒(guō)  宽恕(shù)  睿智(ruì)

C.镇康(zhèn) 枘凿(nà)   拮据(jī)   嗔怒(zhēn)

D.庖官(páo)  腆着(tiǎn)  洗礼(xǐ)   滑稽(jī)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海豹看见了自己的母亲,高兴得拍起手掌,它那滞笨的可爱样子,直惹得我发笑。

B.李明自从偷了东西之后,终日惶惶不安,为自己的行为而深感愧怍。

C.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D.“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散文《草木恩典》,回答下列小题。

草木恩典

李丹崖

①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

②一是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的时候,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被镰刀、被车轮,割断、碾压,散发出奇特的生命的香,这香味,让人觉得有一种拿生命才换得来的美。

我小时候喂过牛,给牛铡过草,当祖母把成捆的青草放到铡刀下,我奋力挥动胳膊,向下一压,咔嚓,草被斩成了两段,旋即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

我追求这种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外爱这些草木滋味。

③另一是在草被熬煮的时候。

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医,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橱边转悠,可以闻到与众不同的草木香氛,就好像这些香味纠缠在一起,我置身其中,可以免除疾病的侵扰一样。

遇到病人前来抓药,父亲把那些或叶、或花、或根、或果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砂锅内熬煮,满屋子的中药香。

在100℃以上的高温作用下,我觉得这样才能彻彻底底地闻到草木的香味。

④旧时,在乡间,我喜欢睡在小溪边的草甸子上,一边看蓝天白云,一边嚼草根,我觉得,这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

小时候,身小力薄的我干不了农活,放羊是我唯一的活,我把羊拴在溪边的小树上,确保它们只吃草,不会啃食庄稼,我就往地上一躺,看着羊羔吃奶,母羊反刍,我呢,则效仿羊的样子,去尝一尝草根。

⑤羊吃草,在我看来,简直是一件艺术。

用舌头把草揽到嘴里,嚓嚓而食,羊毛洁白似雪,羊的嘴唇粉红似桃,青草如翡翠一样耐看,整幅画面简直太有感觉了。

⑥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来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最能吸纳天地灵气的。

所以,维生素多蕴含在很多青草当中,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

这个循环看起来有些吊诡,实际上,又是多么巧妙的一个轮回。

⑦青草,在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

成全人畜,又替人畜打扫垃圾,还这个世界天蓝水碧,它们的一生近乎伟大。

⑧我有一位诗人朋友,他有种奇怪的感觉,每次在城市居住久了,吃得大鱼大肉,诗性会逐渐泯灭,会写不出东西,这个时候,他都会到山区的寺院里,找一处周遭长满茂密树木的禅房来住,日日食蔬,这样,就能诗性重返。

他说,他获奖最多的诗作,一般都是寺院里的那些草木和蔬菜给予的。

⑨——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

⑩有时候,我实在羡慕那些古人,居住的全部是木材架构的房子,戴的帽子是斗笠,披的是蓑衣,穿的是木屐或草鞋,这样,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

现如今,你披着满是塑料味道的雨衣,穿着不透气的胶鞋,能“任平生”吗,任脚气滋生倒还有些可能。

⑪我不是过激。

只是想表达,人一亲近草木,就滋生了健康,就构建了和谐,就培育了高雅。

草木的恩典,也许是它们自己都不知晓的义举,但,一岁一枯荣,它们一直在照做。

也多亏了草木的这份坚守,这种任性,才让我们有机会——食草,刷新自己;闻香,愉悦心智;观色,养眼醒神。

5.从全文看,草木的恩典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用舌头把草揽到嘴里,嚓嚓而食,羊毛洁白似雪,羊的嘴唇粉红似桃,青草如翡翠一样耐看,整幅画面简直太有感觉了。

7.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②段中“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青草被割断、碾压时的痛苦,表达了作者对草的怜惜之情。

B.第⑨段中“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

”,“何其”一词表示程度,强调了草木与人之间特殊而美好的关系。

C.文章在写草木时运用的许多词语如“诱人”“伟大”“美妙”等,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蕴含了作者对草木的感情。

D.全文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从虚到实,逐步揭示了草木恩典的内涵。

E.全文写草木给予人的种种恩典,赞美了草木坚守而不自知的品性,表达了对草木的爱与感激之情。

8.有读者认为将第⑩段去掉后文章会更简洁明了,你认为呢?

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

①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起来,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古他出门,去家附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班了。

②弟弟所谓的工作,在我看来,和他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牌子的人一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

但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他是很认真地说那是他的工作。

③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

“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

”他神秘地笑笑,说:

“我自有办法!

”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便传出了呻吟声。

到了午后,他居然起来了,而且把风衣上的灰掸得很干净,背上琴又要出去。

我叫住他:

“换身行头吧,你穿成这样去,不挨打才怪!

”他留给我一个倔强的背影,走起路来,腿有点微瘸,看来被教训得不轻。

④晚上弟弟回来后神采飞扬,衣服干干净净,看来他下午不但没有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

我打开他的琴盒,却是一个硬币也没倒出来,于是笑说:

“你连一毛钱都没挣到,还乐得像捡了金条一样!

”他故作高深地一耸肩:

“太俗,张口闭口都是钱!

我这高雅的艺术艺是金钱能衡量的?

⑤我曾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过弟弟的长篇玄幻小说,他同时开了两本书,都已经签约上架,也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的第一部。

我常批评他:

“白天的时间用来在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读者对你的作品有多么期待?

你对得起他们吗?

”他回应我的依然是背着琴盒有些酷酷的背影。

⑥快冬天了,弟弟还是那身装束。

我曾对他说:

“你得多买几件风衣了,总穿一件,观众们会有视觉疲劳!

”他却说:

“没多长时间了,冬天我就不去了,太冷,旁边的那些人冬天也很少出来!

”呵呵,他居然跟那些乞丐对比上了。

在我看来,他似乎忘了第一天他们联手揍他的事了。

他还一本正经地说:

“那些人开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都是骗钱的!

⑦天气逐渐冷起来了,从我们小区通往广场的柏油路被银杏树叶染成一片金黄。

像我这种爬格子的人平时是很少出门的,这天却突发奇想,想去看看弟弟是怎样工作的。

正是下班的时间,广场上人来人往,弟弟被那些下班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吉他声、歌声硬是从人群中传了出来。

呵呵,这小子,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流行歌曲,倒是被他整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

我好不客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己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出一脸的得意。

⑧我从人群中退出来,躲在一边。

望着落日那诱人的余晖,我点上了一支烟。

渐渐地,围拢的人群散去了,弟弟艰难地站起来,把琴盒里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们。

呵呵,原来整个秋天,他都是替那些曾经打过他的人讨过冬的钱啊!

我想起弟弟在他的小说中说:

“网上说今年冬天会更冷,这回你们冬天不用出来了!

⑨为了不让弟弟看到我,我先跑回家,站在一楼的窗口,看着弟弟慢悠悠地走回来,凉凉的风吹动他长长风衣的下摆,他脸上依然是满足的神情。

一进门,他立刻接了一副神情,急急地甩了风衣,脱下裤子,把左腿的义肢摘下来,疼得呲牙咧嘴,腿根的断处,已经磨得不堪入目。

我忙为他抹药,再把他抱回房间。

⑩那个夜里,我在弟弟更断的小说中,看到到他借主人公的口说出的几句话:

“现在才发现,幸福的事其实是给别人以帮助。

而且经历之后才知道,在那份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幸福面前,自己的痛苦微不足道。

”弟弟在说着他自己的心声啊!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划线句子。

我好不客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己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出一脸的得意。

11.设置悬念是本文在写法上的一大特色。

请找出其中的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1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弟弟”是一个善良大度、乐于助人、自立坚强、多才多艺的人

B.第④段中的“神采飞扬”一词,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弟弟”将挣到的钱散发给周围乞丐后的得意与兴奋。

C.“弟弟”的“长风衣”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在文中多次出现,对推动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D.文章最后借“弟弟”所写小说中主人公的话,巧妙地点明文章中心,同时流露出作者对“弟弟”的由衷赞赏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         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C.扶苏以数谏故       不以物喜

D.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5.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世家”是《史记》的一种体例,是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的。

司马迁把雇农出身的陈涉列入“世家”,主要是肯定他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

B.“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句中“……者,……也”是古汉语判断句式的一种标志。

C.“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充分表达了陈涉非凡的个性和远大抱负。

成语“鸿鹄之志”即出自此处,用以指人有远大抱负。

D.“天下苦秦久矣”和“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分别说明了本次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16.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人,你认为是什么样的才能成就了他?

请根据选段内容作答。

四、对比阅读

(二)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7.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云归而岩穴明吾谁与归

B.山间之朝暮也  薄暮冥冥

C.临溪而渔  把酒临风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此乐何极!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感极而悲者矣 泉香而酒洌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其喜洋洋者矣

C.然则何时而乐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禽鸟知山林之乐

19.下列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两文都写于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20.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五、句子默写

21.默写填空。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

(4)茅飞渡江洒江郊,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6)__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其五)》]

(7)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自己忠君爱国,渴望建功立业的男儿豪情。

(8)边塞风光,独特壮观。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描绘出边塞独特的风景。

(从《使至塞上》《渔家傲·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三首诗词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作答)

六、诗歌鉴赏

22.诗歌阅读。

(甲)忆江南(其二)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乙)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①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注释)兰烬:

香油灯结的灯花。

(甲)(乙)两首词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江南景物,(甲)词写的是____季,(乙)词写的是春末夏初。

(甲)词直接抒发了对江南的怀念之情,而(乙)词则通过“兰烬落”“______”“______”等内容抒发了______之情。

七、名著阅读

23.名著导读

《昆虫记》,又称《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___________”,作者是法国的___________。

八、综合性学习

24.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听音台)

(1)阅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

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

节目历经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

它用优美的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

标题:

_____________

(说话吧)

(2)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读书角)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诗句出自________。

 

材料二 “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吧,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

”选段中他是_______。

 

(写作间)

(4)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是一种决定。

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

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25.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三个问题。

【新闻链接】

从现在起,市林业部门将对全市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进行一次普查,全面掌握古树名木现状,为修订《宁波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和实施科学保护提供依据。

纳入普查的古树树龄均在100年以上,名木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

古树后备资源,是指树龄在80年以上100年以下的树木。

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

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树龄300〜499年,国家三级古树树龄100-299年。

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

(摘自《宁波日报》2012年4月26日)

【大树之死】

【你说我说】

在交通不便的山村扩建公路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但奉化松岙镇王家山村却在扩建公路时遇到了一桩麻烦事:

三块年代久远的奇形巨石和六株百年古树,成了扩建公路的绊脚石,是去是留,村民们意见不一:

上了年纪的村民认为这个路段宁可按原路,也不要动这些石头和大树,因为石头和大树对他们有着不同的意义。

据他们讲,抗战时期,日本军队来到这个路段时,看到地形狭窄险要,不敢贸然进入,全村人躲过一劫。

以前村民出外务农,累了就在石头和树下乘凉休息,大家对此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年轻的村民表示,公路扩建后,可以给进出带来方便,为村民增收,说不定今后家家有汽车的梦想也会实现。

48岁的村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将弯道的石头和树移掉一些后,道路就能变得宽阔,同时来往车辆也不会有安全隐患。

(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链接】的主要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观察【大树之死】的两幅图片,用简明的语言探究大树致死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扩建公路是否该为奇石、古树让道?

联系【你说我说】,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

26.初中生富于幻想,易动感情。

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渴望”。

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一个小足球等等。

请以“我渴望___    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要求:

(1)在文题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

(2)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3)作文中不允许出现真实姓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