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0194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5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拉萨市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

拉萨市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唐代——文学家

B.孟子——《富贵不能淫》——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C.郦道元——《三峡》——北魏——文学家

D.陶渊明——《饮酒》——东晋诗人——五言律诗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春》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2.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①段:

_______图;第②段:

________图;第③段:

_______图。

3.第②段是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感官角度来描写春风的。

4.赏析下面句子。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从描写角度赏析)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从修辞角度赏析)

5.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

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灯笼

吴伯箫

①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

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②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宏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又跳的鬼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③记得,作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

回家总是很晚的。

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

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

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

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

到家常是二更时分。

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么?

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④“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⑤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

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

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

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⑥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

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

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

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

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⑦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给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

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

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

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⑧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衔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

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⑨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艺,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

自然,若是纱红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⑩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

假定是暖迟迟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

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⑪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

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⑫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6.文章以“灯笼”为题,有什么作用?

7.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语言。

(1)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2)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

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8.联系上下文,研读第④段,分析其作用。

9.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以散文笔法,记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写出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B.文章由点及面,由小时喜欢火、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有灯笼联想起亲人,联想到历史人物。

作者喜欢灯笼的过程是一个感情与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C.“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这一句写出了族姊远嫁后,家里无人照料,朱门掉漆,颜色暗淡,不再鲜艳。

D.本文表达了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10.本文大量引用描写诗词典故中的灯笼,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

在新时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作为中学生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拓展延伸

书香过大年,____________

徐忠彪

①大众网日照2月8日讯(记者张丽)鸡年春节不少日照市民选择了到图书馆读书作为度过春节的新方式。

据统计,8日当天,日照图书馆累计入馆人次千余人。

②春节假期,除了购物与旅游外,静下心来阅读书籍正成为不少人的休闲选择,而日照图书馆随着开馆后迎来的首个春节假期,更是点燃了日照市民们的阅读热情。

8日下午,记者在市图书馆看到,一楼大厅悬挂着一串串红红的灯笼为图书馆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无论是在图书馆一楼还是三楼,各个阅读区的读者都不少。

尤其是在三楼的成人阅读区,大片的阅读休息区域被市民“占领”。

③“孙女的爸妈上班,我带着孙女来看书。

”在儿童阅读区,65岁的宋进尚正在陪着4岁的小孙女读书。

宋进尚告诉记者,假期还是要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他希望带着孙女从小多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来图书馆看看书多学知识。

④“今年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读书任务,列下很多名单,正好可以来图书馆借书了。

”今年正在日照开发区兰州路小学读三年级的陈祥鹏还是第一次到图书馆,找到要借的图书,陈祥鹏迫不及待地在少年阅读区外的休息椅上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神秘岛》《吹牛大王历险记》《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陈祥鹏的父亲告诉记者,从明天开始就要带儿子四处走亲戚串门,这样儿子就可以在走亲戚之余,灵活利用时间多读课外书。

⑤春节假期,市民的读书热情高涨。

据了解,为了满足市民阅读需求,鸡年春节日照图书馆春节假期持续开馆,同时还特意新上架了金庸、古龙等武侠全套图书。

在图书馆三楼阅读区工作的人员张金花,一边整理着新上架的图书,一边忙着在入口处随时做引导。

张金花告诉记者,因为春节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二,连续三天加班,这也是她第一次大年初一没有给亲戚朋友拜年。

得知是记者正在采访,张金花特意跟记者嘱咐道,“很多人会在书上乱写乱画”,她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市民文明读书、文明借书,尤其是一些图书馆的条例规定,建议市民在借阅之前仔细了解。

⑥除了借阅图书,还有不少孩子、市民选择在图书馆自助选片看电影。

68岁的市民王女士在电影播放自助机前刚刚看完《西游·伏妖篇》,王女士告诉记者,家住在图书馆附近的荣誉世家小区,非常方便。

平时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带着孙女来图书馆。

⑦据了解,春节期间,日照图书馆每日开馆时间为上午九点—下午四点,工作人员轮班上岗,确保市民度过一个书香春节。

11.根据选文内容,将新闻标题补充完整。

(补写新闻标题)

书香过大年,__________

1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

(提取新闻导语)

13.分析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及表达作用。

(重点词语的作用)

尤其是在三楼的成人阅读区,大片的阅读休息区域被市民“占领”。

14.新闻中说“很多人会在书上乱写乱画”,请你在图书馆阅读区张贴一则温馨提示语,提醒读者不要在书上乱写乱画。

(拟写广告语)

15.对于此则新闻中报道的“书香春节”这一现象,你怎样评价?

(个性表达)

品梅花之风格

才有梅花便不同

丁立梅

①趁着天黑,去邻家院子边,折一枝梅回来。

这有偷的意思了,——我是,实在架不住它的香。

②它香得委实撩人。

晚饭后散步,隔着老远,它的香就远远追过来,像撒娇的小女儿,甜腻腻地缠着你,让你架不住心软。

我向东走,它追到东边。

我向西走,它追到西边。

我向南走,它追到南边。

我向北走,它追到北边。

黑天里看不见,但我知道它在那里,它就在那里,在邻家的院子里。

一棵,只一棵。

③白天,我在二楼。

西窗口。

我的目光稍稍向下倾斜,就可以看到它。

邻家的院子,终日里铁栅栏圈着,有些冰冷。

有了一树的梅,竟是不一样了。

连同邻家那个不苟言笑的男人,他在梅树下进进出出,望上去,竟也有了几分亲切。

一树细密的花朵,不急不徐地开着,隔了距离看,像镶了一树的宝石。

枝枝条条,四下里漫开去,它是想把它的欢颜与馨香,送到更远的地方去。

一家有花百家香。

花比人慷慨,从不吝啬它的香。

④梅是大众情人,人见人爱,这在花里面少见。

梅的本事,是一般的花学不来的。

谁能在冰天雪地里,捧出一颗芬芳的心?

谁能在满目的衰败与枯黄之中,抖露出鲜艳?

只有梅了。

它从冬到春,在季节最为苍白最为寂寥的时候,它含苞,它绽放。

它是冬天里的安慰,它是春天里的温暖。

⑤喜欢关于梅的一则韵事。

相传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某天午睡,独卧于自己寝宫的檐下。

旁有一树梅,其时花开正盛。

风吹,有花落于公主额上,留下一朵黄色印记,拂之不去。

宫人们惊奇地发现,公主因这朵黄色印记,变得更加娇媚动人了。

从此,宫人们争相效仿,采得梅花,贴于额前,此为梅花妆。

——原来,古代女子的对镜贴花黄,竟是与梅花分不开的。

⑥我对着镜子,摘一朵梅,玩笑般地贴在额前。

想我的前身,当也是一个女子吧,她摘过梅花么?

她对镜贴过花黄么?

想起前日里,去城南见一个朋友。

暖暖的天,暖暖的阳光,空气中,有了春的味道。

突然闻到一阵幽香,不用寻,我知道,那是梅了。

果真的,街边公园里,有梅一棵,裸露的枝条上,爬满小花朵,它们甜蜜的一张张小脸儿,笑逐颜开。

有老妇人,在树旁转,她抬眼,四下里看,趁人不备,折下一枝,笑吟吟地往怀里兜。

她那略带天真的样子,让我微笑起来,人生至老,若还能保持着这样一颗喜爱的心,当是十分可爱且甜蜜的吧。

⑦亦想起北魏的陆凯。

那样一个大男人,居然浪漫到把一枝梅花,装在信封里,寄给好朋友范晔,并赋诗一首: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他把他的春天,送给了朋友。

做这样的人的朋友,实在是件幸运且幸福的事。

⑧我折回的梅,被我插在书房的笔筒里。

简陋的笔筒,因了一枝梅,变得活泼起来俏丽起来。

南宋杜耒写梅: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诗里不见一字对梅的赞美,却把梅的风骨全写尽了。

梅有什么?

梅有的,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啊!

一地清月,满室幽香。

那样一个寻常之夜,因窗前一树的梅,诗人的人生,活出了不寻常。

16.“才有梅花便不同”,通读全文,概括一下梅花带来了哪些不同。

17.第④段中“梅的本事,是一般的花学不来的”,“梅的本事”具体指什么?

18.请赏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晚饭后散步,隔着老远,它的香就远远追过来,像撒娇的小女儿,甜腻腻地缠着你,让你架不住心软。

19.怎样理解第④段中“它是冬天里的安慰,它是春天里的温暖”一句?

20.积累链接:

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

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描摹愁思的绝妙佳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沿溯阻绝 ()  

(2)猛浪若奔  ()

(3)故渔者歌曰()  (4)经纶世务者()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3.找出甲、乙两文中所使用的通假字各1个,并写出其意思。

(1)甲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乙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静的句子是_____。

25.甲、乙两文都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突出_____________,乙文以“有时见日”来突出____________。

四、句子默写

26.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回延安》)

(2)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天网恢恢,_____________。

 (《老子》)

(4)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

 (《尚书·旅獒》)

(5)_______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一反离别时的缠绵悱恻,而是写了对友人的激励和鼓舞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以下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7.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也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8.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六、名著阅读

根据阅读的名著,完成相关题目。

29.请在横线处填写对应的内容。

1936年,___________(人名)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________(地名),深入根据地,根据采访和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此书一问世便引起轰动,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几个星期内就连续再版7次,销售10万册以上。

30.《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请你列举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所写事实的读书方法。

七、综合性学习

3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因为在妇女,美丽、风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1)上述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找出并改正:

____改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为”的第四笔笔顺是横折。

B.“娇媚”的词性是名词。

C.句子中“资质”的意思是人的天资和素质。

D.句子中所有的标点符号用法均正确。

八、作文

32.题目一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爱,爱来自我们身边的许多人。

爱伴随着我们成长、战胜困难与挫折、走向成功……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作文。

“爱使我                    ”

要求: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字数在500字以上,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4、

三、对比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