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2529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易错字

丁卯年(mǎo) 躬行(gōng) 商酌(zhuó) 草率(shuài) 生疏(shū) 恳切(kěn) 譬如(pì) 朦胧(ménglóng) 累赘(zhui) 别扭(biè) 拖沓(tà) 妥帖(tuǒ) 诲人不倦(huì) 不耻下问(chǐ) 颠沛流离(diānpèi) 修润(rùn)

2.多音字

3.形近字

4.近义词辨析

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

诲人不倦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

侧重于不厌其烦地再三教导。

用于教育别人。

用于规劝他人。

苦口婆心劝说不辞烦劳、用心像老太太那样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

侧重于反复规劝。

5.词语释义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诲人不倦:

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

妥帖:

稳当;合适。

拖沓:

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

修润:

修改润色。

颠沛流离: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商酌:

商量斟酌。

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创作背景】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本文作者20世纪50年代曾在叶先生领导下从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与叶先生有着长期的交往,情同师友,关系密切。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叶先生去世三个月后的悼念追怀之作。

 文中通过生活和工作中几件小事的记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赞颂了叶先生“确是人之师表”的高尚情操。

 作者张中行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从文中能深深地感受到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

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写作特点上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

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

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种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二是在人物刻画方面。

本文的主旨是记人。

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三是其文风。

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

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挚。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本课为2课时。

 1.识记并积累“不耻下问、恳切、譬如、诲人不倦、拖沓、妥帖”等词语。

 2.理解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3.掌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

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4.体会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

 1.归纳阅读法、讨论交流法、问答法。

 2.通过略读和精读,掌握人物的过人品性。

 学习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重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

 【难点】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第课时

 1.识记并积累“不耻下问、恳切、譬如、诲人不倦、拖沓、妥帖”等词语。

 2.掌握略读技巧。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4.学习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重点】

 掌握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难点】

 体会并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导入自主学习文段探究

导入:

悬念型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更迫切地走进文本,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当前大多教育者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

同学们,你们对这句话也很熟悉吧,那么你们知道这一观点是谁提出来的吗?

对,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儿童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他影响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

你想更多地了解他的处事、生活、工作的点滴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板书课题)

一、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 通过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课堂、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任务一:

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自己不会的字词,给课后“读读,写写”里面的字词注音,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1.易错字

 丁卯年(mǎo) 躬行(gōng) 商酌(zhuó) 草率(shuài) 生疏(shū) 恳切(kěn) 譬如(pì) 朦胧(ménglóng) 累赘(zhui) 别扭(biè) 拖沓(tà) 妥帖(tuǒ) 诲人不倦(huì) 不耻下问(chǐ) 颠沛流离(diānpèi) 修润(rùn)

 2.解释下列词语。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诲人不倦:

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

 妥帖:

稳当;合适。

 拖沓:

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

 修润:

修改润色。

 颠沛流离: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商酌:

商量斟酌。

 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任务二:

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组内交流,自主了解相关内容。

 1.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2.创作背景: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本文作者20世纪50年代曾在叶先生领导下从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与叶先生有着长期的交往,情同师友,关系密切。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叶先生去世三个月后的悼念追怀之作。

 任务三:

自主阅读,认真思考。

 【快速略读课文,自主解决如下问题。

独立思考与组内互助相结合。

 略读就是一个人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来进行的一种阅读,也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阅读方式。

 略读的作用在于用极短的时间迅速浏览全篇,掌握其梗概。

略读的要领很简单,只要在书中找寻出“路标”即可。

一般教科书或技术性书籍,“路标”由章节大小标题所构成。

读者只需要把它们过目一遍,全书的大意就能略知一二了;无标题的书,可读每章中的第一段和每段的第一句。

此外,也可一页页地扫描,注意力集中于重要字眼如斜体字或粗体字等。

如此就能很快地看完全篇,获得完整印象。

 略读的程序是:

首先以普通速度阅读开头的一二段,应做到一字不漏。

阅读开头几段是为了解一下全文的大意、背景、文体风格、口吻语气等。

中间段落只需要阅读关键句子,当然要抓住段落大意。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有时只需要用眼睛粗略地扫一下全段,挑出一两个重要的词、词组就可以了。

结尾的几段因为经常含有总结性的内容,恐怕要读得更充分些。

略读的重要性在于要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念,而不应对故事情节发生兴趣。

 1.文章层次清晰,标注好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

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

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7~9自然段):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2.本文记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德?

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 待人宽:

修改文章、送客、复信、会上发言。

律己严:

作文、做人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叶先生“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4.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很多篇幅记述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

 〔明确〕 表现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5.作者写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对刻画叶先生的形象有何好处?

 〔明确〕 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优秀品格。

二、精读文段,探究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主动阅读发现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了解文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阅读本文第五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自然段反映了叶先生什么品德?

 〔明确〕 待人宽厚,为人正直。

 2.本自然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刻画人物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 复信。

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叙述,以小见大,体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文中通过生活和工作中几件小事的记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赞颂了叶先生“确是人之师表”的高尚情操。

 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了解叶圣陶先生和张中行先生的作品。

第课时

 1.理解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掌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

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3.体会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

 【重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难点】

 找出文中的评价性语句,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课前准备思考探究语句品析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引出本堂课要探究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叶圣陶先生生活和工作中的几件小事,知道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

我们除了学习叶老先生的优秀品质外,对于他的写文章的主张我们必须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叶老先生的语文观。

一、思考探究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采用“发现式”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文章的“美”之所在,并主动发表见解或观点,以提高其鉴赏语言,发现文章美的能力。

 1.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示例: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这些语句从品德、待人、律己方面概括了叶圣陶的过人之处,有些句子在结构上总领全段,使文章层次清晰。

 2.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这种风格具体讲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明确〕 “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3.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文学主张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明确〕 

(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是不成问题”。

(2)从现实看,叶先生的主张是切中时症的。

二、语句品析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问题的引领,帮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帮学生在不断的梳理中探究内容与中心的关系。

 【指导学生细致研读课文,或研读课文的某一部分,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末尾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 旧年将去,叶老去世。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有何作用?

 〔明确〕 抒情和议论。

一方面表达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哀痛,另一方面表现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深远影响。

三、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梳理、探究、归纳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以培养其归纳概括能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可以从语言、结构、修辞、内容等角度进行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

 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

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

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种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二是在人物刻画方面。

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三是其文风。

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

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挚。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同学们,“写话”与“简洁”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牢记叶老先生的主张,把它们落实到写作中。

 学习了本文后,叶老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

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一、叶圣陶先生名言

 1.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2.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5.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6.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8.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9.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10.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11.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12.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13.理想是事业之母。

 14.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二、叶圣陶先生论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节选)

 ●从前教人作文,别的不讲,只教把若干篇文章读得烂熟。

我们且不问其他,这读得烂熟的办法并不能算坏。

读书就是要把一些成例化为习惯。

 --《“通”与“不通”》,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现在一说到学生国文程度,其意等于说学生写作程度。

至于与写作程度同等重要的阅读程度往往是忽视了的。

因此,学生阅读程度提高了或是降低了的话也是没有听人提起过。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写作程度有迹象可寻,而阅读程度比较难捉摸,有迹象可寻的被注意了,比较难捉摸的被忽视了,原是很自然的事情。

然而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

 --《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

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常常有人要求出版社出版“怎样作文”之类的书,好像有了这类书,依据这类书指导作文,写作教学就好办了。

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

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

这样,老师临时指导和批改作文既可以少辛苦些,学生又可以多得到些实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

因此,必须好好教阅读课。

譬如讲文章须有中心思想。

学生听了,知道文章须有中心思想,但是他说:

“我作文就是抓不住中心思想。

”如果教好阅读课,引导学生逐课逐课地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

 总而言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多方面地讲求阅读方法也就是多方面地养成写作习惯。

技术拙劣与思路不清的毛病自然渐渐减少,一直减到没有。

所以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

--《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一、〔参考答案〕 例: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这些语句从品德、待人、律己方面概括了叶圣陶的过人之处,有些句子在结构上总领全段,使文章层次清晰。

二、〔参考答案〕 “双层的悲哀”指的是“旧年将去,叶老去世”。

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还有: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中第一个“朦胧的”是指“朦胧诗派”,“顺势朦胧的”指表意不明确,含糊其词的败笔文章。

三、〔参考答案〕 “写话”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即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本文具有“写话”的风格,例如:

“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

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

”此用语平易自然,鲜明简洁,似“写话”。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躬行(gōng)   别扭(biè)

妥帖(tuǒ)  诲人不倦(huǐ)

B.商酌(zhuó)  草率(shuài)

生疏(shū)  不耻下问(chǐ)

C.恳切(kěn)  譬如(bì)

累赘(zhui)  热泪盈眶(kuàng)

D.拖沓(tà)  修润(rùn)

天坛(tān)  颠沛流离(pèi)

2.下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朦胧 眩目 寒暄 仓皇失措

B.累赘 伶俐 辩论 不计其数

C.蹒跚 躬行 抱歉 唉声叹气

D.咀嚼 生蔬 执拗 颠沛流离

3.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吸烟的人数却是有增无减。

B.《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的标志。

D.公共场所吸烟害人害己,如今成立新规并全国实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当前国民身体素质。

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着重写了叶先生的语文主张,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简洁  B.幽默

C.严谨  D.平和

5.填空题。

(1)叶圣陶,又名    ,二十世纪著名作家、    、    。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    、    家。

(3)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

(4)仁者见仁,    。

二、课内语段阅读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

“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

“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他说:

“好,就这样。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

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

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6.第①段,写叶圣陶先生描标点和让他人为自己修润普通话,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品质?

7.第②段,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交往中细枝末节的小事,能不能删掉使文章更简洁呢?

8.第③段,写作者与叶圣陶先生未能相见的事,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

三、课外语段阅读

我所见的叶圣陶  朱自清

 ①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

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

“叶圣陶也在这儿。

”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我。

我好奇地问道:

“怎样一个人?

”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

“一位老先生哩。

”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②记得见面的那一天是一个阴天。

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

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

延陵告诉我每星期六圣陶总回甪直去;他很爱他的家。

不久,中国公学忽然起了风潮。

我向延陵说起一个强硬的办法;--实在是一个笨而无聊的办法!

--我说只怕叶圣陶未必赞成。

但是出乎我的意外,他居然赞成了!

后来细想他许是有意优容我们吧;这真是老大哥的态度呢。

我们的办法自然是失败了,风潮延宕下去;于是大家都住到上海来。

我和圣陶差不多天天见面,这样经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实在是我的很好的日子。

 ③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

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

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

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

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

他对于世间妥协的精神是极厌恨的。

在这一月中,我看见他发过一次怒;--始终我只看见他发过这一次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