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3060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教学内容

第七单元单元导读

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2、了解课文大意,明确学习任务,激发阅读兴趣。

3、初步感受人物真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理解的良好品质,初步感知本组课文的典型写法。

4、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的名言、警句,为本单元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理解,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难点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过程中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

课前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实施

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

调整建议

一、激情入境,引出主题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来.谁能告诉我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都有哪些国家呢?

(中国、英国、美国、法国、印度、马来西亚……)。

同学们的知识很丰富,知道的可真不少。

在地球上一共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家虽然语言不同,肤色不同。

但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可以说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现在老师请大家看几张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国人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1、(出照片)

刚才老师给大家看的这些照片,记录的都是国际之间的友好往来和无私援助的场面,表达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那么我们课本中第七单元的几篇文章体现的也是这个主题,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单元的导语。

(出示导语、师范读)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现在请大家打开目录,看看第三单元中有哪几篇课文(指名说)。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

《一面五星红旗》和《卖木雕的少年》是叙事性文章,这三篇为精读课文,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用心的去品读感悟。

另外一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是新闻报道,为略读课文,大家只要能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就可以了。

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浏览一下这几篇课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课文讲述了怎样感人的故事。

  

1、《太阳是大家的》:

首先请大家来看一看本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太阳是大家的》(出示插图),下面就由老师来为大家朗诵这首诗歌(教师配乐朗读)。

谁来说说听完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感受?

2、《一面五星红旗》: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出示插图),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蕴涵着深刻的含义,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地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由读)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卖木雕的少年》:

(听课文录音)谁来说说通过听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

是啊,在异国他乡,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非常友好,下面这篇课文讲的也是发生在中国人民和外国人民之间的事情,但是和前边两篇课文有所不同。

(出示课文插图)前两篇课文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这篇课文是写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

请同学们课下阅读这篇文章,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上就是第三单元所要学习的四篇课文,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具体学习每篇课文的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从而懂得“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是相互的,是没有国界的。

让我们伸出友谊之手,搭建起友谊的桥梁,让全世界人民同在一片宁静祥和的蓝天下,享受这和平快乐的生活。

三、结合生字新词,扫清文字障碍  

1、这个单元的生字词语,你能很快掌握吗?

  

出示单元的词语:

  

红彤彤的晚霞陪伴趁早无影无踪宽窄壮胆一段河面脖子漆黑一座小镇摊开鼻子犹豫更换摔倒横竖买卖出售驮米构思顶端掏钱宾馆晚饭清晰可辨一堆岩石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牙齿  

四、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学生选定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自己读感兴趣的文章,思考最想了解(或探究)哪些内容--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你最想怎样学习这篇文章?

你最想了解文中的哪些问题?

最想查阅或搜集哪方面的资料?

)  

学习这样的叙事性文章,我们首先要……(出示课件)  

 

交流最想了解文中的哪些问题?

  

交流最想查阅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

 

五、教师总结

 

(我觉得这首诗歌很美;我知道了太阳是全人类的朋友;我知道了大家都离不开太阳。

)是啊,阳光普照万物,孕育了生命。

“太阳是大家的”象征着“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的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大家团结友爱,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景色十分壮观;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大家听得很认真,收获可真不少。

 

自由读——指名当小老师读——齐读

同桌互读——检查会读情况——齐读——快速抢读——生字组词两个,会的擦掉。

  

预设:

(汇报:

我们组喜欢《一面五星红旗》,我们要把文中感人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再抄下来;我们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我喜欢《卖木雕的少年》,卖木雕的少年很可爱,我要读出他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我想把这课中的四字词语抄下来。

我们组喜欢《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我们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国际理解和友好

《太阳是大家的》

《一面五星红旗》

《卖木雕的少年》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教学内容

第七单元《25太阳是大家的》

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文中二个生字,能正确读文中的一些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让学生领悟到世界需要和平,各国儿童要团结友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并领悟到世界需要和平及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读、领悟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课前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以各种形式(如:

诗歌、谜语、歇后语、歌曲等)搜集到的与太阳有关的资料。

预习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实施

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

调整建议

一、课前游戏,自然导入

(一)课前游戏,自然导入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传话游戏,传话内容分别是:

艳阳高照旭日东生阳光明媚

2、想一想传话内容有什么共同点?

3、板书诗题,学生和老师一起认真书写课题,齐读诗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检查读诗效果:

指名朗读诗歌,一人读一节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特别强调“彤”的读音:

“彤”字本音读第二声,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

三,展开想象,感情朗读1、自由读第一节诗,边读诗边想象,用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1、自由读第一节诗,边读诗边想象,用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2、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读出太阳落山时那美丽神奇的画面。

(学生在理解、想象的基础上会很自然地产生读诗的兴致。

3、指名朗读并进行评议,读出变化之快,变化之奇以及景色之美

4、教师小结:

多奇妙呀,太阳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一转眼就给白云穿上了一身绚丽的衣裙,从这节诗中我们知道了太阳是属于谁的?

5、自读第二节诗,思考:

从这节诗中可以知道太阳还属于谁?

边读书边动笔在书上做标记,同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6、继续运用边读诗边想象的方法感情朗读并描述自己看到的最美的画面。

①“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教师引导:

太阳给原本就美丽无比的鲜花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嬉水,

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③”“她把小树往高处拔”,运用刚才的方法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教学预想:

学生也许会想象到如下画面:

在温暖的阳光的照耀下,小树茁壮成长;太阳就好像长着一双神奇的大手,把小树苗拔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7、教师过渡:

瞧,诗人用短短的几句诗就能把那么美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再来读读这节诗,陶醉在这美的意境中吧!

8、猜猜看,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太阳还会照在哪里?

学生尝试做小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也像诗人一样用凝练的语言(一句话即可)写写太阳照在其它景物上时的美景并读给大家听

9、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三节诗。

(理解是朗读的基础,而有感情地朗读又能反映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点评。

四、拓展诗歌,课外延伸

1、老师还找到了这位诗人写的另外一首诗,并从中截取了一节,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到的其他国家儿童的生活情况来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明媚的阳光中,温柔的月光中享受到这份和平、安宁和幸福呢?

课件出示(配有生活在贫穷、战争中的人民的生活场景)读了这节诗你有什么感受?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总是倾其所有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

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2、教师小结:

五、指导学生字

1,出示生字: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四个生字吗?

2、指导写字:

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书写要点,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比一比:

谁写的字最漂亮,评出“小小书法家”。

(以评奖的形式激励学生认真书写。

 

学生找特点:

都和太阳有关

 

同位相互学习生字读音。

 

相机借助课件出示夕阳西下的画面引导学生激发丰富的想象并进行描述。

 

教学预想:

学生也许会想象到如下画面:

在温暖的阳光的照耀下,小树茁壮成长;

太阳就好像长着一双神奇的大手,把小树苗拔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太阳带给小树苗充足的阳光,使它浑身充满了力量,不停地长啊,长啊太阳带给小树苗充足的阳光,使它浑身充满了力量,不停地长啊,长啊……

3学生尝试做小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

 

4,读出那种万分惋惜、依依不舍的心情。

 

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到的其他国家儿童的生活情况来读一读。

 

说一说记字的好办法

书写生字

 

25、太阳是大家的

  世界是大家的

 

 

教学内容

《一面五星红旗》

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与热爱及老板对“我”的敬重与理解。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学习运用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教学重点

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用外在神态、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前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预习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实施

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

调整建议

一预习探究

1.出示多媒体课件:

升国旗仪式短片

2.教师导入:

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

3.导引课题:

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

1、自由朗读全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想一想:

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用自己的话粗略概括文章大意。

3、课题是“五星红旗”,文章从头到尾,都紧紧围绕“五星红旗”展开。

请你再整体阅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五星红旗的句子,看看课文有几处写到“五星红旗”?

(1)、将学生找到的关于红旗的句子在课件上显现。

随机正音。

(2)、引导学生概括第一处标题:

手举五星红旗

(3)、再读句子,照样子列出其他标题

脖系五星红旗 拒换五星红旗 花拥五星红旗

4、在四处描写国旗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部分?

交流,让孩子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的情况下,面包是我的救命粮食。

但我不能拿国旗去交换,因为她是祖国的象征。

她的价值高于救命的面包,高于我的生命!

B、我在漂流时带上国旗,说明我是中国人,希望祖国陪伴我,希望国旗能陪伴我渡过漂流中的困难;在遇到危险时,我先想到把国旗系在脖子上,她不能丢。

在历经困难后,国旗仍然那么鲜艳,她那么神圣、庄严不可侵犯。

我不能拿她换面包。

(3)、朗读指导

●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

(1)、摇头:

断然拒绝!

(2)、吃力、趔趔趄趄、摔倒:

无法支撑却还不愿意交换国旗。

维护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

(3)、读得干脆,坚决。

品评比较:

1、文中除了我,还有另外一个主人公,那就是——面包店的老板。

面包店的老板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找出描写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句子,读读,体会他的态度。

●“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

“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我身无分文,只好脱下新买的大衣。

老板接过去看了看,耸了耸鼻子,还给了我。

●“他见我醒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

“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2、老板前后的态度为什么会截然不同呢?

(他被感动了。

被什么感动了?

被“我”感动。

被“我”不用国旗换面包所感动,被“我”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精神所打动。

齐读最后一段。

二、合作交流

从三次选择中,悟爱国之情。

当“我”饥肠辘辘的走进面包店后,发生了什么事呢?

自由朗读课文第4至12自然段,找找你最有体会的句子,写写感受。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品读句子。

三品读领悟  

▲饥寒交迫,首次选择。

1.品“我”首次选择的句子。

2.体会当时“我”的饥饿。

(相机减少板书)

▲面对国旗,取舍两难。

1.品读“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

①理解“犹豫”,结合动作词,感受内心的挣扎。

②指导感情朗读。

2.品读“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①理解“愣”、“久久地凝视”。

②揣摩“我”的内心世界:

“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复品读。

▲最终选择,令人敬佩。

1.品读“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①通过“摇摇头”、“吃力”、“趔趔趄趄”动作词,感受“我”身体的虚弱。

②仔细品读,领悟作者选择时态度的坚定,爱国情感的深厚。

(相机减少板书)

③体会用外在神态、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手法。

回归整体,配乐深情引读关于描写红旗的三段话。

从态度变化中,感敬重之情:

1.默读课文,找老板态度变化的句子,对比体会。

2.小组交流,品老板的态度。

3.出示老板态度变化句子,感受敬重之情。

4.小记者采访。

四、巩固延伸

1.同学们,你们又曾经在哪里看到这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2.课件再现五星红旗在各地高高飘扬的图片。

(背景音乐《红旗飘飘》)

3.小练笔。

(设计意图: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学生在感人的氛围和爱的旋律中,深刻地领悟文章的主旨,真正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随笔练习,在学生真正地感受浓浓的爱国之情后,从而生成自己的爱国情,既可以提升情感,又可以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五、作业:

1.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2.推荐阅读《五星红旗的故事》。

(设计意图:

课后的习题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进一步渗透爱国之情。

 

说一说自己会想到什么?

 

自由朗读全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想一想:

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找出写到红旗的句子

交流描写红旗的句子

 

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品析

 

学生汇报

 

小组交流,品老板的态度。

26、一面五星红旗

 手举五星红旗

 脖系五星红旗

 拒换五星红旗

 花拥五星红旗

 

教学内容

27《卖木雕的少年》

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积累词语。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边读边画有关句子,体会任务的内心活动。

2、指导学生对课文对话的朗读,注意独处不同的语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通过任务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买木雕的少年队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任务的内心活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前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收集关于中非有好的事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实施

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

调整建议

一预习探究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

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

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板书课题)

4、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5、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并自己想办法认识。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2、指名读难读的句子。

出示难读的句子: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指导朗读)

3、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体验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2、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3、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出来的写少年的句子。

4、出示“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指名读这个句子)思考:

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他怎样对待遗憾呢?

师:

对了,这些问题就是引领我们深入阅读的向导。

我们先看少年的遗憾是怎样产生的。

5、研读第一次对话

出示对话: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

‘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

’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1)自由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2)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

(诚恳地说该怎么说。

猜测的话谁来试一试。

(3)分角色朗读。

(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

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4)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

6、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

’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

‘不,不要钱。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⑴指导朗读:

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

(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⑵分角色朗读:

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感情;谁想读读“我”的话,高兴高兴,感动感动!

⑶读着读着,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7、你认为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8、.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9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10、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

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

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1、学生到台前展示图片。

2、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3、齐读课题

 

4、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思考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组长带读。

 

2、生自由练读句子

 

3、学生思考并试着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画句子。

 

2、自由读对话,学生分角色读对话。

 

3、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4、体会卖木雕少年的美好心灵。

 

1听课文录音,说出自己的感受。

2、自由朗读课文。

3、说出自己的发现。

27卖木雕的少年

 

遗憾笑了

中非人民友谊深厚

 

教学内容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章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跳读默读等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细节描写,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

教学重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课前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预习搜集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实施

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

调整建议

一预习探究

教师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文读流利。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查找关于地震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二合作交流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查找关于地震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

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3年5月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词语信息: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词语信息: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

请你们也来称赞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把你的赞誉之词写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