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3876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浅谈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docx

《浅谈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docx

浅谈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

浅谈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

浅谈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

  

  作者/潘虹

  

  摘要:

兴趣源于学生对某种东西的好奇。

学习化学同样如此,要让学生学好化学的方式不是强制灌输,而应该是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变得积极,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其中的奥秘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与兴趣。

  

  关键词:

化学实验;培养;兴趣

  

  一、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积极。

一般开课后的20分钟之内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小段时间,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设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对学生上化学元素铍的理论教学时,我就是通过故事引入情境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的。

课堂内容如下: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

在《西游记》中有这样一节,就是唐僧取经途径女儿国。

在他们进入女儿国时是坐船进入的,可是由于他们比较渴,饮用了女儿国的河水,结果到晚上时……大家不会忘记猪八戒肚子疼的表情吧,经太医诊脉说是猪八戒怀孕了!

女儿国的女人们也是一样,他们也都是喝了河水后怀孕,并且都是生的女儿。

可大家知道为什么猪八戒会怀孕吗?

知道为什么女儿国没有男人只有女人吗?

大家都说这是“传奇”“神话”。

这个已经引起学生的关注。

我再举例,据说在广东山区的一个村寨中也是如此,人们也是只生女孩不生男孩。

由于村民迷信,请所谓的风水先生看了风水,说是村子后山的龙脉被破坏才导致村里只生女孩。

村民才想起来前几年有勘测队来村里勘测过。

于是,村民们历尽千辛万苦,找到原来在后龙山勘测过的勘测队讨说法,并要求休整龙脉。

后经精密勘测,在村里的水源中检测出一种叫铍的元素。

由于水中含铍浓度很高,才导致生女不生男。

我们暂不说这两个说法科学与否,但是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很好地引入对化学铍的性质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秘与有趣。

  

  二、趣味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1.趣味实验

  

  实验是化学的组成部分。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远胜于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

通过操作简单,贴近生活、结果鲜明的实验,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验1:

对Na2O2的化学性质学习时,实验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实验题目

  

  将g的淡黄色固体Na2O2用脱脂棉包好并放到石棉网上,然后滴加几滴水,要求写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其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实验目的

  

  观察Na2O2在滴加水之后能否使脱脂棉燃烧起来。

  

  (3)实验步骤

  

  ①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并将男女生、优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开。

  

  ②通过两组比赛,对于实验做成功的组队让他们讲解其中的化学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并对他们给予鼓励和肯定。

对于实验未成功的小组让他们听过讲解后按照步骤规范,重新操作。

  

  ③我将所用到的化学材料和实验器材全部配发给各组,让他们自己动手,按照书本上的操作自己先动身看能做出什么样的效

  

  果。

通过对各组的观察可以看到做实验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比如,Na2O2变为白色,Na2O2用脱脂棉包的一丝缝隙不存,滴加水时完全不管速度和比例等等。

  

  经过十几分钟的实验过程,我让各组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结果两组的实验结果都是Na2O2在滴加水之后不能使脱脂棉燃烧起来。

看着我严肃的表情,大家都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后来我通过对学生的提问,让他们明白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要他们观察Na2O2在滴加水之后能否使脱脂棉燃烧起来。

那么,我很肯定地告诉学生,如果实验成功,那么Na2O2在滴加水之后是可以使脱脂棉燃烧起来的。

大家面面相觑,表现出一种不相信的疑惑。

这个时候就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最佳时间。

因为在大多数学生的观念中,物质要燃烧必须加热或者点燃才行,而灭火用的才是水。

看着学生兴致勃勃的表情,我带动学生一起操作了这个实验,并讲解了其中的注意事项,分析了他们没有做成功的原因。

经过我的讲解和示范之后,学生按照我的提示和注意事项重新做了一遍实验,当大家看到Na2O2在滴加水之后脱脂棉燃烧起来的时候,教室里一阵哗然。

每个学生都激动不已,因为这个是他们自己操作做成功的实验,对于他们的意义不同。

最后大家得出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即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

  

  趁此机会,我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扩散引导,让他们想想空气中还有什么可以与Na2O2反应,并且可以生成什么物质。

令我非常欣慰的是,班里有不少学生都举手说出Na2O2放到空气中时除了会吸收水外,还会吸收空气中的CO2气体,从而可以得到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

真是没有让我失望。

值得高兴的是,班里居然有学生提出:

“如果将用脱脂棉包住的Na2O2放入CO2的集气瓶中,脱脂棉也会燃烧起来。

”讲到这里,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大家都恍然大悟!

都想怎么自己就没有想到呢,想着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现象真是奇妙。

  

  通过这个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他们学会了对知识的关联,在对化学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澎湃。

  

  2.生活实验

  

  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可将学生的实验兴趣提到一个高度,所以在课堂结束时有些学生还是不太尽兴。

所以可以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安全、简单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想象,亲自动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让他们回去做一下,平时家里蒸馒头用的碱面和吃的食醋两者都加到水中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通过两天的时间,当我再次上化学课时,很多学生主动提出在家里做实验的结果:

就是有气泡产生。

当我问学生产生气泡的时间时,只有极个别学生回答出了正确的答案:

将食醋滴加到溶化有碱面的水中时产生气泡的时间要比将碱面水滴加到食醋中产生气泡的时间要晚。

  

  虽然只有极个别学生回答出了正确答案,但是这样的结果已经出乎意料,起码学生回家都亲自参与到这个家庭小实验中,并且积极主动,这已经表现出他们对于化学的浓厚兴趣。

我为此对全班的学生都提出表扬,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对于实验结果产生气泡的时间早晚,我给学生做了详细的讲解,并让他们回去互调滴加顺序进行观察总结,并以写出此实验中的方程式为作业,到时写上姓名上交。

  

  碱面溶解与水中后可得到一种强电解质Na2CO3溶液,它在水中可以完全电离。

食醋CH3COOH溶液是弱电解质,在水中只能有一小部分电离。

当把食醋滴加到碱面水中时,CO32-与H+不能共存,H+浓度低,就只能与CO32-结合形成HCO3-,随着H+的消耗,促进了食醋的电离,H+的浓度也就逐渐增大,HCO3-与H+结合成不稳定H2CO3,最后分解为H2O和CO2。

所以随着食醋的不断滴加,在实验的最后才会放出气体CO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32-+H+=HCO3-

  

  HCO3-+H+=H2O+CO2↑

  

  反之,向食醋中滴加碱面溶液时,一开始的H+浓度就大于CO32-浓度,所以当加入碱面的瞬间就有气泡产生,当然也是CO2气体。

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O32-+2H+=H2O+CO2↑

  

  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写对,但是我们不能对没有写对方程式的学生职责打骂,反而应该更加细心、耐心地进行指导,让他们理解这种化学反应的过程,从而加强他们的记忆,而不是让他们现在不会就死记硬背下来,那样只能适得其反。

  

  学生爱学一门课程,不仅因为这门课堂对他来说好学,关键也要看教这门课程的教师是否和蔼可亲、亲近学生,是否愿意和学生多交流沟通。

普罗塔弋说过:

“人的大脑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

”所以,现代教学要抛弃简单强制性的灌输式教育,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发挥教师“引路人”的作用。

化学充满了探索性和突破性,我们要让学生领悟到它的实用,通过最初的好奇变成对化学的兴趣,最后要让学化学成为学生的一种爱好,这样学生才能保持学好化学的长久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