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5211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docx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B46教案

江苏省姜堰市张甸中学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论述类文本中重要概念及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文本能力。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结构,概括主旨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过程和步骤:

一、学生读书(10分钟)

二、教师介绍作业情况

 

三、学生讨论(10分钟)

四、师生研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蹊跷/独辟蹊径黑黢黢/疏浚河道谛听/瓜熟蒂落

B.震悚/束手无策整饬/哀而不伤淬火/猝不及防

C.荷塘/荷薪而归勉强/强词夺理偌大/一诺千金

D.仿佛/沸反盈天踞立/前倨后恭殷红/殷殷照拂

(B.A项“蒂、谛”都读“dì”;C项两个“强”都读qiǎng;D项“倨、踞”都读“j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3分)

A.大陆八项惠台政策不仅是对目前台湾经济的“雪中送炭”,更把两岸投资关系由原来的台湾对大陆的单向格局转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局面。

B.当初,日本丰田汽车秉持“顾客第一”的经营理念,在美国市场脱颖而出,如今却因质量问题陷入“找回门”泥潭,其昔盛今衰的境遇令人深思。

C.首届海峡两岸国学高端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开讲,国学大师坐而论道,具体讨论了国学的经世致用,国学文化对现代的一些值得人们深思的话题。

D.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

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A。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适用对象错误;“坐而论道”泛指空谈大道理,贬义;“不可思议”指神秘奥妙,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这里不合语境。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要点,不超过15个字。

(4分)

战争是实力的较量,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当年,孙中山先生痛感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日本军国主义敢于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处于分裂、战乱状态,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新中国60年建设发展的经验和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说明,强大的国力是一个国家免受外来侵略和压迫,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发展则是实现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根本途径。

答案示例,自强是一个国家自立的根本保证。

(“自强”和“国家自立”各2分)

4.温家宝总理曾化用吴敬梓的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巧答记者。

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从寓意角度写出对这副对联的理解(至少两点)。

(5分)

4.①无论做什么事,学好才是根本,行行能出状元;②难与不难是辨证的,若能知难而上,谨慎为之,则能化难为不难。

(每点2分,语句通顺1分)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考生的悲哀

梁实秋

我是一个投考大学的学生,简称曰考生。

   常言道,生,老,病,死,乃人生四件大事。

就我个人而言,除了这四件大事之外,考大学也是一个很大的关键。

   中学一毕业,我就觉得飘飘然,不知那里是我的归宿。

“上智与下愚不移”。

我并不是谦逊,我非上智,考大学简直没有把握,但我也并不是狂傲,我亦非下愚,总不能不去投考。

我惴惴然,在所能投考的地方全去报名了。

   有人想安慰我,有人想恫吓我,有人说风凉话:

“考学校的事可真没有准,全凭运气。

”这倒是正道着了我的心情。

我正是要碰碰运气。

也许有人相信,考场的事与父母的德行祖上的阴功坟地的风水都很有关系,我却不愿因为自己考学校而连累父母祖坟,所以说我是很单纯的碰碰运气,试试我的流年。

   话虽如此,我心里的忐忑不安是与日俱增的。

我把铅笔修得溜尖,锥子似的。

墨盒里加足了墨汁。

自来水笔灌足了墨水,外加墨水一瓶。

三角板,毛笔,橡皮……一应俱全。

   一清早我到了考场,已经满坑满谷的都是我的难友,一个个的都是神

头鬼脸,龇牙咧嘴的。

   听人说过,从前科举场中,有人喊: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我想到这里,就毛骨悚然。

考场虽然是很爽朗,似也不免有些阴森之气。

万一有个鬼魂和我过不去呢?

   题目试卷都发下来了。

我一目十行,先把题目大略的扫看一遍。

还好,听说从前有学校考国文只有一道作文题目,全体缴了白卷,因为题目没人懂,题目好像是“卞壶不苟时好论”,典出《晋书》。

我这一回总算没有遇见“卞壶”,虽然“井儿”“明儿”也难倒了我。

有好几门功课,题目真多,好像是在作常识试验。

试场里只听得沙沙的响,像是蚕吃桑叶。

我手眼并用,笔不停挥。

   “拍”一声。

旁边一位朋友的墨水壶摔了,溅了我一裤子蓝墨水。

这一点也不稀奇,有必然性。

考生没有不洒墨水的。

有人的自来水笔干了,这也是必然的。

有人站起来大声问,“抄题不抄题?

”这也是必然的。

   考场大致是肃静的。

监考的先生们不知是怎样选的,都是目光炯炯,东一位,西一位,好多道目光在试场上扫来扫去,有的立在台上高瞻远瞩,有的坐在空位子上作埋伏,有的巡回检阅,真是如临大敌。

最有趣的是查对照片,一位先生给一个考生相面一次,有时候还需要仔细端详,验明正身而后已。

     榜?

不是榜!

那是犯人的判决书。

   榜上如果没有我的名字,我从此在人面前要矮下半尺多。

我在街上只能擦着边行走。

我在家里只能低声下气的说话。

我吃的饭只能从脊梁骨下去。

不敢想。

如果榜上有名,则除了怕嘴乐得闭不上之外当无其他危险。

明天发榜,我这一夜没好睡,直做梦,净梦见范进。

   天亮,报童在街上喊:

“买报瞧!

买报瞧!

”我连爬带滚的起来,买了一张报,打开一看,蚂蚁似的一片人名,我闭紧了嘴,怕心脏从口里跳出来,找来找去,找到了,我的名字赫然在焉!

只听得,噗通一声,心像石头一般落了地。

我和范进不一样,我没发疯,我也不觉得乐,我只觉得麻木空虚,我不由自主的从眼里迸出了两行热泪。

15.梁实秋这篇《考生的悲哀》,正好为我们传神地刻画了一位“投考大学”(犹如今天参加“高考”)的学生在考前、考中、考后的种种遭遇及其间的情绪变化、心理波动。

请概述这其中种种遭遇、情绪变化、心理波动情况。

(6分)

情境一,考前,中学毕业—迷茫,备考中—焦虑(2分);情境二,考中,临考时--不安,进入考场之后—紧张(2分);情境三,考后,等待发榜—忧虑,看榜前—急迫,看榜后—悲喜交加(2分)。

16.作品以“我是一个投考大学的学生”开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试说说这样叙述有何好处?

(6分)

一是能迅速的将读者带入作品的“情境”之中,时而在倾听,时而在观察(2分);二是让作品中俯拾皆是的内心独白、心理素描显得更加自然而真实(2分);三是行文的线索,便于感情的抒发(2分)。

17.试探究一下本文作者写作的特色和情感取向。

(6分)

作者从生活中发现典型,敏锐的捕捉细节,并对其进行恰到好处的艺术夸张与变形处理(2分);诙谐机智的语言,幽默而又深刻。

(2分)

通过对学生在考前、考中、考后的种种遭遇及其间的情绪变化、心理波动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考生的关切,同情,(1分)就有对考试的针砭,又有作者对人、人性的深切关注。

(1分)

五、小结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记

 

张甸中学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

编号:

B47编者:

贺国莉审核:

周芳时间:

2012.0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论述类文本中重要概念及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文本能力。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3、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4、分析结构,概括主旨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过程和步骤:

一、学生读书(10分钟)

二、教师介绍作业情况

 

三、学生讨论(10分钟)

四、师生研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挨饿/挨家挨户生肖/惟妙惟肖煞尾/煞费苦心勾当/勾心斗角

B.澄沙/澄清天下数轴/恒河沙数熏陶/陶冶情操丧钟/丧魂落魄

C.冠冕/年方弱冠哄笑/一哄而散尽先/物尽其用提供/供认不讳

D.症结/对症下药中饱/造谣中伤目的/众矢之的曲牌/曲尽其妙

(C(guān/guànhōng/hòngjǐn/jìngōng/gòngA项,ái/āixiào/xiàoshā/shàgòu/gōuB项,dèng/chéngshù/shùtáo/táosāng/sàngD项,zhēng/zhèngzhōng/zhòngdì/dìqǔ/q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这些旧的线装书尽管不值多少钱,封面和书脊也有多处破损,但我抱残守缺,一直保存至今。

B.已经被启用多年的教工大礼堂,因为我们这帮文工团员的到来一下子蓬荜生辉,热闹非凡。

C.身为部门经理,张明同志经常深入基层,倾听大伙的想法,很多事自己也事必躬亲,深受群众好评。

D.时间紧,任务重,同志们都认为不能像往常那样按部就班地干了,必须打破常规,才能完成任务。

答案D(A项“抱残守缺”应改为“敝帚自珍”;B项“蓬荜生辉”应用在表谦恭的语境中;C项“事必躬亲”与“自己”语义重复。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抓住主要信息,为“拍客”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个字。

(4分)

在互联网图文时代,有这样一类人群,他们虽然年龄和职业各异,他们使用各类相机、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或其他数码设备,他们也许并无专业技巧,但他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能随时随地将自己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用图片形式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发送彩信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将照片发布到网络上与大家分享。

他们关心社会热点,记录日常生活,捕捉感人细节。

拍客的诞生,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流行文化的盛行。

网络人士古永锵先生表示:

“拍客们眼界宽广,善于思考,习惯用影像表达和记录心情,表达出个体对纷繁世界和人文环境的真实感受。

”拍客在国外已经是个非常流行普及的文化现象,在国内也在迅速升温。

拍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通过彩信或电子邮件发布网络与他人分享的一类人群。

3.拍客指在互联网图文时代,以各类相机、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或其它数码设备随时随地用图片形式记录,并通过彩信或电子邮件发布网络与他人分享的一类人群。

4.2010年9月,第四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专家论坛在古城扬州举办。

“低碳与市民生活”是此次运河名城专家论坛的重要论题,请设计一句倡导低碳生活的宣传标

语,不超过20个字;运河畔的扬州是一座文化名城,她也曾经遭受兵燹战祸,古人曾对此吟咏抒怀。

请举一例,写出篇名和作者姓名。

(5分)

⑴示例:

低碳走进千万家,节能环保我参加。

⑵《扬州慢》姜夔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论儒学的复兴

汤一介

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兴相关联,在我国历史上虽说是由儒、道、释三家构成中华文化,但儒学却一直曾居于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儒学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分不开的,这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

儒学自孔子起就自觉地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从历史上看它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子斩断。

因此,只能适时地在传承这个文化命脉的基础上,使之更新。

就目前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在21世纪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

为什么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有经济的原因,但与“西学”(主要指作为精神文化的西方哲学等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所进行的全方位的冲击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是由于“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得我们得到对自身文化传统有个自我反省的机会。

我们逐渐知道,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应该发扬什么和应该抛弃什么以及应该吸收什么。

因而在长达一百多年中,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这为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

新的现代儒学必须是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应该是有益于促进各国人民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的儒学。

新的现代儒学必是“反本开新”的儒学,“反本”才能“开新”,“反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开新。

中国文化必须在传承中更新,这样中国文化才得以真正的“复兴”,而“重新燃起新的火焰”。

在本世纪初,中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这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十分重要,它会对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和谐”是儒学的中心观念

,在我国传统儒学中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以及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礼记·礼运》的“大国”思想可以说为中华民族勾画出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

《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这就是说“和谐”将会对调节人们社会生活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和而不同”又可以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提供了理据。

特别是《周易》中的“太和”观念经过历代儒学思想家的发挥,已具有“普遍和谐”的意义,这就是说,“和谐”应该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等诸多方面的“和谐”,才可以称为“普遍和谐”。

所以王夫之说“太和”是“和之致”,“太和”是最完美的“和谐”,如此等等,在儒家思想中比比皆是。

近两百多年来,由于对自然界无量的开发、残酷的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由于人们片面的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至于残酷的战争。

由于过分注重金钱的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类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已成为一种社会病。

因此,当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身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这些无疑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其中人们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有自我觉醒。

针对上面说到的三大矛盾,我们认为,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某些有益的思想资源。

当然,必须注意,我并无意说,上述三大矛盾仅靠儒家思想可以完全解决,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还是要靠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地在

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来逐步解决。

但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为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智慧。

15.新的现代儒学应该如何“返本”,又该如何“开新”?

(6分)

适时传承旧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反省传统自身的弊处,明白有所发扬和有所抛弃;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16.文章题目为“论儒学的复兴”,但有人说最后一段似乎与“复兴”无关,说说你的理解。

(6分)

最后一段与“复兴”有关。

文段先言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对物利的疯狂追逐,指出“复兴”的迫切性;再言人类面对种种矛盾必须自我觉醒,点明“复兴”的针对性;最后提出依靠全世界的合力解决矛盾,委婉地指出“复兴”儒学对人类贡献的有限性。

17.儒家思想可能为解决三大矛盾提供什么“智慧”?

请依据文本加以说明。

(6分)

儒家的中心观念是“和谐”。

对于“人与自我身心”的诸种矛盾,“和谐”可以指导人们调节生活,获得内心的安定;而“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引领不同民族、国家在保持个性的基础上和平共处,从而构建和谐的新的社会关系;“普遍和谐”最终使人类与自然、社会达到高度的相融相合。

五、小结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记

 

张甸中学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

编号:

B48编者:

贺国莉审核:

周芳时间:

2012.0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论述类文本中重要概念及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文本能力。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5、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6、分析结构,概括主旨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过程和步骤:

一、学生读书(10分钟)

二、教师介绍作业情况

 

三、学生讨论(10分钟)

四、师生研讨

1.下列各项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果脯(fǔ)风靡(mǐ)一时瞑思苦想振聋发聩

B.模(mú)样不着(zhuó)边际文过饰非作壁上观

C.间(jiān)架强(qiáng)词夺理别出心裁既往不究

D.下载(zǎi)罪行累(lěi)累再接再励山清水秀

(选BA.冥思苦想;C.强(qiǎng)词夺理既往不咎;D.下载(zài)再接再厉)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分子料理是研究在烹调过程中加入不同物质,令食物产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在充分掌握之后再加以重组、解构和运用,从而做出颠覆传统厨艺的全新烹调方式。

B.专家认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只是加工的工艺不同,形态和口感有所不同。

两种加工方法都可以制作出优质的酸奶,因此工艺尚不能成为制定酸奶品质优劣或营养高低的标准。

C.2013年将出现一个火星离地球最近的时段,如果机会错过,则要多等几年,因此,中国航天界考虑届时将第一次发射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卫星。

D.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正在制定向意大利施以数千亿欧元的一揽子救助计划,以使该国新总理马里奥·蒙蒂能够在未来18个月的时间里实施本国的改革方案,无需为现有债务再融资。

(选DA.语序不当,应该是“解构、重组和运用”。

B.“制定”与“品质优劣或营养高低”不能搭配。

C.“第一次”与“首颗”语意重复,也造成不合逻辑。

3.请为下面这段新闻拟一个标题,要求用到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5个字。

(4分)

新华社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16日宣布,根据“天宫一号”“神州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会议决定,“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将于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北京时间16日18时30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

在完成返回前状态检查测试和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于17日对飞船实施返回控制。

目前,着陆场系统已做好飞船搜索回收的各项准备。

——选自2011-11-17《扬子晚报》

参考答案:

神八告别天宫将于今晚回家(说明:

答案须包括新闻对象神八;新闻事件神八与天宫飞行器分离,返回地面;新闻时间今晚。

此外还要满足修辞要求)(4分)

4.为响应教育部号召,从11月起,我校全面实施校园禁烟,以保护生命健康。

请根据下面设定的对象,拟写恰当的禁烟宣传口号,要求句式对称,不必工对,表达意思鲜明,每句不超过10个字。

(5分)

对老师:

对家长:

参考答案:

对老师:

拒绝吸烟,呵护学生又:

自觉戒烟,健康教书(3分)

对家长:

一人吸烟,全家受害又:

吞云吐雾,全家受苦(2分)

(说明:

综合考虑宣传对象、宣传内容与格式,句式不要求工对)

论说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中国文化的重建

余英时

仅仅以学术思想的主要流派而论,中西文化的内部已经是如此复杂,则如何斟酌尽善以消纳西方思想于中国文化系统之中自然是一种不可想像的巨大工程。

从前佛教传入中国,从汉末到宋代,经过近一千年的发展才有理学出来总结了思想重建的历史事业。

但佛教不过是一种宗教,其最初的影响大体上仅限于信仰方面。

西方文化之侵入中国,其冲力及影响面都远非佛教所能比拟于万一。

中国人在尚未正式触及西方思想之前,早已在政治

、经济各种生活层面上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这种总体性的文化挑战是中国史上前所未有的遭遇。

如果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足供参考,那么中西学术思想的真正融合必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历程。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

西方思想绝不能简单地和佛教相提并论,佛教的基本立场是出世的,因此与中国思想的主流格格不入。

西方思想则千门万户,其中颇不乏精微的入世理论,足与中国的旧说互相印证。

尤其重要的是:

前已指出,西方文化一开始就撼动了中国文化的根本。

百余年来,不但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基本的改变,而且思想和语言也早已非复旧观。

换句话说,中国的思想传统一直在迅速地转化之中,远不像六朝、唐、宋时代那样容易保持“本来民族之地位”了。

在步伐快速的现代世界中,中西思想的融合也许不必像佛教中国化那样要八百至一千年的长时期才能完成。

但是回顾我们70年来在学术思想方面的工作,无论就“整理国故”或“吸收输人外来之学说”而言,我们所取得的成绩都还是很有限的。

因此这个巨大的工程恐怕决不是短时间内便能够告一段落。

献身于学术思想的人永远是甘于寂寞的工作者;他们必须从热闹场中“退”下来,走进图书馆或实验室中去默默地努力。

佛教之所以能震荡中国,正是由于有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许多大师不断地在那里埋头从事译经的工作。

这种工作记载在历史上好像非常热闹,其实他们当时的生活却是隐退而寂寞的。

如果我们承认输入吸收西方各种学说是中国文化重建的重要一环,那么这些佛教大师的范例依然是值得我们师法的。

但是这种“退”并不是消极逃避;相反的,从整个文化史的观点看,乃是最积极的进取。

孔子晚年返鲁编定六经,便可以说明“退”的涵义。

汤因比(ArnoldToynbee)论文明的发展曾提出过“退却与重回”(withdrawalandretum)的公式,则尤足与“退而结网”、“退而更化”之意互相发明。

佛教虽主出世,但是中国的华严宗却有“回向”之说,可见得“退”就是为了“回”,而且也只有在“退”的阶段中才能创造出“回”的条件。

愿以此意,与有志于文化重建的朋友们共勉之。

——节选自《试论中国文化的重建问题》

15.第二段中,多次提到佛教传入,其意图分别是什么?

(6分)

佛教传入中国,经过近一千年的发展才有理学诞生总结了思想重建的事例,证明“中西学术思想的真正融合必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历程”3分;将佛教和西方思想比较,用时代与佛教传入时的时代差异,说明当今中西思想融合的复杂性。

3分

16.结合第三段,请解释“他们必须从热闹场中‘退’下来”中,“退”字的具体含义。

(4分)

远离热闹,甘于寂寞;献身学术,为中西文化的融合而努力进取。

每点2分

17.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博爱都属于西方的入世理论,请用《论语》《孟子》中你熟知的相关语句,来证明“西方思想则千门万户,其中颇不乏精微的入世理论,足与中国的旧说互相印证”这句话。

(8分)

①与“科学”相印证的有“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等(《论语•阳货》)。

②与民主相互印证的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的“诛一夫”非为“弑君”思想等。

③与平等相互印证的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等《论语•季氏》

④与博爱相互印证的有“仁者爱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等《孟子•梁惠王上》。

每点答出一条得2分。

五、小结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记

 

张甸中学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

编号:

B49编者:

贺国莉审核:

周芳时间:

2012.0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论述类文本中重要概念及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文本能力。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