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6674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docx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

1《典论·论文》:

1中国文论史上的第一篇文学批评文章;2丕在论著中反对古来“文人相轻”之习气,论及有关文学价值、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文体、文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并提出了“气”说的美学畴。

2《玉台新咏》:

徐陵奉萧纲之命所编的一部诗歌总集。

全书十卷,选录自汉迄梁的诗歌660余首,其中多为五言四句的小诗,成为后来五绝之前身,风格上宫体情调颇明显。

《玉台新咏》之收录对《文选》有所补充。

3《汉书》: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是由东汉班固创作。

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四个部分组成,全书共100篇,八十余万字。

主要记载高帝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的历史,目的是宣扬“汉德”。

汉初史实,多承《史记》之义,并进行一些裁剪、订补。

4《后汉书》:

南朝晔所撰,全书纪十卷,列传八十卷。

晔其人不满现实,不肯媚事权贵这在其著中表现为“贵德义、抑权势”的进步倾向。

书中首列《文苑列传》,记录后汉作家事迹。

他最自负的是书中序论,骈文体式,笔势纵横,整齐密丽,后多为《文选》收入。

5《诗品》:

作者钟嵘,成书于齐梁,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讨论五言诗的专著,语言骈散相间,把自两汉至梁代的122位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对每一位诗人以扼要品评,指出其诗体的本源。

提出了“自然英旨”、“直寻”的吟咏性情观。

6《文选》:

是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诗文总集。

以萧统的文学观为指导,并在其实际主持下完成。

共三十卷,以文体和体裁分类,共分三十七体,收录以前至梁代的作家130人,作品514篇(一题数篇按一篇计)。

《文选》不仅收集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起到保存和流布的作用,而且提供了文学本,对于推动文学沿着自身的轨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文心雕龙》:

成书于南梁,作者勰,是中国第一部文艺理论著作,全书50篇,分为上下两编。

上篇阐明文学的本源,指出文学创作应该取法的规则;下编主要是批评,涉及到作家作品及时代风气以及批评态度和方法。

8《世说新语》:

作者义庆,它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反映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揭露晋时期的黑暗社会、腐败政治以及统治集团的残暴和荒淫。

其容体现了当时一些真实的社会史实和文学思想,具有史料价值。

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以短小文字突出事件的中心,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

对后世的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9《孔雀东南飞》:

是汉乐府中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中国叙事诗的代表作。

它讲述了兰芝和焦仲卿因受礼教迫害而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

诗中对人物的描写曲尽其妙:

兰芝的贞刚,焦仲卿的温厚,焦母的霸道,兄的势力,无不入木三分。

此外,个性化的对话和恰如其分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作者的高明叙事技巧。

10《搜神记》:

是东晋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干宝,今本二十卷。

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

《搜神记》,具有完整的结构,离奇的故事,浪漫的想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注意细节描写以及对话的生动。

对后世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11《陌上桑》:

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赋,五言。

题目出自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又叫《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

诗歌通过罗敷拒绝使君调戏故事的叙述,歌颂了她坚贞的品质和不慕权贵、敢于反抗的精神,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表达力劳动人民维护自己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凛然正气。

 

12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为东汉赋家.

13体:

“体”是指南朝齐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

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

这种新诗体,人称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约、眺。

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14宫体诗:

宫体诗发端于齐梁之际,萧纲时达到全盛。

今人考证“宫体诗”因萧纲入主东宫而得名。

容上多写妇女、男女之情,或者咏物游戏、游宴登临。

创作上重声律、求技巧,从咏物走向咏人,刻画精工,细致入微。

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靡丽。

15七体:

形成于枚承的骚体赋《七发》。

七发就是说七事以启发太子,并以七段文字构成文章的本体。

这种结构引起来后代的诸多模仿,《文选》遂将这些著作单列,命名为“七体”。

16玄言诗:

晋玄学风盛,玄学对文学之影响,产生了玄言诗。

诗人以玄言入诗,诗述玄理。

西晋以玄言入诗者不多,玄言诗的代表人物为东晋时期的绰、许询。

《诗品序》评曰: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但是玄言诗对后来山水诗的出现也有积极的意义,如绰的《秋日诗》,借山水抒情,写自己逍遥林野的生活,已经没有多少玄味。

17骈文:

骈文是南北朝时期出现并流行的一种文体,具有裁对、隶事、敷藻、调声的特点。

裁对,即讲究对偶工整,就是用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音节数目相同的一对句子,表达一个相对立或相对称的意思,句式上用四字句或六字句;隶事,即用典,表现典雅含蓄;敷藻,即讲究文采,显示作者的语言才华;调声,即注意语言的平仄协调,读起来有韵律美。

18乐府诗:

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

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19乐府:

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代已有之。

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一种诗体名称。

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20《乐府诗集》:

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整的总集。

辑录了隋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12类。

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

21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晋。

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

代表作干宝《搜神记》等,对后代具有深刻影响,形成了说狐谈怪的小说流派。

22建安风骨:

又称建安风力、汉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23“诗赋欲丽”:

出自丕的《典论·论文》,此论文乃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第一篇文学批评论文。

“诗赋欲丽”是对建安文学的创作倾向的基本概括,是文学自觉的本体要求,顺应时代对诗赋提出的总体的审美规则。

24劝百讽一:

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

“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

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

这是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25太康诗风:

1太康是西晋司马炎的年号,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为代表的西晋诗风;2对于太康文学的评价,一般都主要持批评态度;3太康诗风的共同特征:

“繁缛”“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细致雕琢,缺少胸怀天下的抱负,缺乏现实容。

26“晋风度”:

乃、两晋名士风度的总体概括,包括三方面的涵:

时积极建功立业的健迈风度;正始与西晋士人心灵苦痛而自嘲自残的风度;东晋的审美风度,以山水游宴、游仙清谈、琴棋书画及赏竹养鹤等为风度的载体。

27言事増实:

这是王充对形式主义文风的批评。

东汉时期谶纬流行,文学创作中出现“言事増其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就是不依据事实随意夸大,有损于对真美的追求。

这涉及到对文学创作的虚构中,如何处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关系的理论问题。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28”正始文学”:

正始为废帝芳的年号(240---249).正始年间的文学。

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发生在晋交替之际。

因为处于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之中,又加上玄风正盛,这些文学作品中没有了建安文学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业的容,也没用了建安文学慷慨分发的进取精神,多表现否定现实的消极反抗思想,三位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正始之风曲折含浑。

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这在基本精神上于建安文学是一致的。

29金相玉质:

是王逸《楚辞章句》中对屈原的评价。

屈原人格品质极为高尚,对待现实积极进取,在创作上,屈原的作品文辞绚烂,想象丰富,表达了对光明的追求和对黑暗势力的控诉。

屈原的作品容和形式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且达到完美的同意。

王逸对《屈原》作品“金相玉质”的评价,不仅对屈原的作品作了公正的评价,而且对中国文学创作起了指导作用。

30班马:

班固和司马迁的合称。

司马迁是纪传体通史的开创者,其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继承了《史记》的传统,著作《汉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记载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征,文学性强。

《史记》《汉书》是传记文学代表作品。

竹林七贤:

指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伶。

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

是指在汉末建安时期,以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作家所写的优秀诗歌,反映了社会动乱,抒发了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大抵情辞慷慨悲凉、格调刚健清新,思想和艺术上均有鲜明的特色,后人把建安诗歌的这种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为“建安风骨”。

三:

汉间操、丕、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

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桢成就最高。

志怪小说: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志怪小说的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志人小说:

是指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

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二、晋南北朝

1、建安风骨

指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所谓“风”主要指建安诗歌反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

两者结合指建安诗歌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刚健的特点。

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风骨,虽然没有直接论述“建安风骨”,但他无疑是将建安文学作为风骨的典型来看待,后来钟荣在《诗品》中则直接用了“建安风力”一词。

后世的作家在反对片面追求形式和单纯的修辞之美,而强调文学的热情和在的感染时,往往就标举“建安风骨”的旗帜,如子昂。

在文学发展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哀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

2、正始文学(诗歌)

正始是废帝芳的年号,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两晋立国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

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

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伶、阮咸七人。

其中嵇康、阮籍的文学成就最高。

所谓“嵇志清峻,阮旨遥深”,即是他们的主要特色。

3、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一称谓包括了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就称为“建安文学”。

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三”“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

一,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二,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反映社会动乱和抒写报国壮志的充实容,慷慨悲凉的情辞和苍劲雄浑的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对晋南北朝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我国古典诗歌也从此摆脱了四言格局,完善了五言体制,开创了七言新体,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新的面貌。

4、咏怀诗

阮籍所作。

有五言诗八十二首,四言诗十三首,前者尤为著名。

它开创了中国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这些诗非作于一时,反映了他的各种感受,因多用比兴、象征的手法,诗意较为曲折隐晦,钟荣《诗品》说他“言在耳目之,情寄八荒之表”。

继承了“小雅”和“楚辞”的传统,开创了一种委婉含蓄、言近旨远的抒情风格,但也有词旨隐晦的缺点。

它采用随感录式的写法,触景生情,睹物兴怀,不事雕琢,形式较为自由,给后代文人很大的影响,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怀诗》,车子昂的《感遇》,白的《古风》,这些成组的咏怀之作,显然都继承了阮籍的《咏怀》风格。

5、玄言诗

是指以老庄玄理为主要容的一种诗歌,两晋永嘉年间至东晋盛极一时,代表作家有绰、许询。

他们“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

作者“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成就不高,但在玄言诗风行的百年间,对文人山水审美体验的启发,山水诗的继而兴盛很有影响。

6、游仙诗

往往假托神游仙境来抒写诗人的怀抱,或表达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或表达对现实的鄙弃,诗人往往在仙境中寄托自己对时代社会的体验,最早以游仙作诗的是植,郭璞的游仙诗虽沿袭前人,但他的游仙诗往往是其仕途偃蹇、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一种特殊方式,艺术水准较高,成就较大。

7、宫体诗(或徐庾体)

这是南朝梁代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体,容以艳情、咏物为多,也有不少吟风月、狎池苑的作品,风格绮艳秾丽,讲究声律,代表作家是梁简文帝、及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等文人,又称“徐庾体”。

8、太康体

指晋武帝太康年间出现的一种诗风,这种诗歌重模拟,重辞采,讲究对偶、用典,诗风靡丽,容繁缛。

严羽的《沧浪诗话诗体》中有“太康体”之称,举三、二陆、两、一左为其代表人物。

9、体(新体诗)

这是南朝齐武帝年间形成的,讲究声韵格律和对偶用典的一种诗体,与古体诗相对而被称为“新体诗”,代表作家是约、朓、王融、萧琛、云、任昉、萧衍、陆X等“竟陵八友”。

约创“四声八病”之说,诗歌创作注重声律,其中朓的成就较高。

四声的发现和体的产生,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它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为唐代近体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竟陵八友:

竟陵王萧子良,礼才好士,倾意宾客,故一时天下文士,纷纷归附其鸡笼邸,形成了彬彬之盛的局面,其中文学成就较为突出,《梁书武帝本纪》中称为“八友”。

四声八病:

自晋以来,中国声韵学由于受印度梵音学的影响,有了新的发展,齐年间,周颙发现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始著《四声切韵》,同时的著名诗人约等人,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漆、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声病必须避免,力求做到“一简之,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虽然八病的具体规定相当琐细苛刻,写作时难以一一遵循,但这样自觉地运用声律来写诗的确是诗歌史上的空前创举,约等所发现的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的形式互相结合,就形成了“体”的新体诗。

声律说的产生,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中的重要事件,它除对诗歌的形式有直接影响外,对于辞赋、骈文,以及后来的词曲等文学形式,都有很大的影响。

10、骈文

文体名称。

这种文体起源于汉,盛行于南北朝,其特点是:

一、讲究对偶,多用四六句式;二、语音上讲究平仄;三、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辞藻。

12、文赋

陆机所著,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系统阐述创作的文章,用赋写成。

陆机在序文中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也就是文、意、物三者的矛盾,《文赋》全篇围绕这这个中心讨论了文学创作的过程,强调作家要博览群书、充实自己,这属于创作前的准备,提出“瞻万物而思纷”,只有广泛深入地观察万物,才能产生创作冲动。

这属于生活与创作的关系问题。

初步忽悠了生活是创作源泉的认识。

探讨了创作构思的全过程,强调精神专注,充分发挥想象力,要准确反映“万物”,达到“意称物”,用明晰的语言表达,做到“文逮意”;

探讨了容和形式的关系,“理扶质以立竿,文垂条而结繁”形象地说明了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容的特点。

提出文章体貌风格的多样性,将文体分为十类,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这是对文学特征的新认识;(1、认识到由于作者个性、审美、爱好不同,造成作品风貌的多样2、说明不同的体裁,其体貌风格各异)

论文章的审美标准,《文赋》中以不少篇幅,讨论文章利病,指出作文时应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从中也可见出陆机关于文章怎样才美的观念。

还强调新颖独创,“朝华于己披,启文秀于未振”。

故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德》说:

“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昌论文心。

”《文赋》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3、文心雕龙

梁代勰所著,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总结了南齐以前中国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丰富经验,全书涉及了不少文学理论中的重要问题,诸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标准,作品风格与作家个性及文体的关系,文学作品优良风格的建立,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文学批评的态度和方法等,此外,勰对我国文学的历史发展面貌,对许多重要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对文学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也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这些意见对于中国文学史研究,古代文章学和修辞学研究方面,都很有参考价值。

但在一些方面也有局限,如在征圣、宗经方面,由于勰以儒家思想为标准,对作品思想容的要求,对某些作家作品的评价,就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保守性。

如《辨骚》篇,对楚辞的艺术特征不能充分理解,评价之不合经典。

对作品的思想容,勰强调要有益于政治教化和道德修养。

他对于一些缺乏这种容的供娱乐用的通俗性文学十分鄙视。

在艺术方面,勰虽然大力批判当时“习华随移,流遁忘反”的不健康风气,但毕竟又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有时候表现得过于重视形式美。

另一方面,勰对于后代文学在艺术上的创新变化,有时不觉贬责过多,如他对宋时代以山水诗为代表的文学创新,就嫌贬斥过多。

但毕竟《文心雕龙》论述比较全面,体系比较完整,从而开创了我国文学批评史的新纪元,章学诚说:

“文心体大而思精”“笼罩群言”(《文史通义诗话篇》),诚不为过。

《文心雕龙》的理论对唐以后的作家批评家有相当大的影响。

子昂革新诗歌标举“风骨”“兴寄”,杜甫、白居易论诗重视“比兴”,愈论文主尊儒、复古,论文学古人应该“师其意,不师其辞”,都是直接或间接接受到他的理论的启发。

(《文心雕龙》五十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主要部分。

总论五篇,论“文之枢纽”是全书理论的基础。

文体论二十篇,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对主要问题都做到“原始以表未,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其分体的详细,论述的系统周密,远远超过丕和陆机。

创作论十九篇,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类的问题。

其详密深刻,也远远超过了陆机。

批评论分五篇,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并对批评方法作了专门探讨。

最后一篇《序志》说明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

这部分虽分为四个方面,但理论观点,首尾一贯,各部分之间又互相照应,其体大思精,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是空前绝后的。

14、诗品

齐梁时代钟荣所著,是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

它对汉至南朝齐梁时代的五言诗作了系统的论述,很多精辟的见解,对后代的诗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诗品》与《文心雕龙》常常被人们相提并论,称为南朝文学理论批评史的两大专门著作。

章学诚评价“《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

《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

《诗品》评述了古代文化学术传统与时代风气的影响。

钟荣概况了诗人的风格特点,探寻了诗人间的承传关系,尽管有的地方不太确切,但初步建立起了五言诗发展简史的框架。

他主:

一、倡导“建安风力”主文质并重;二、反对声病说,主诗要有自然和谐的韵律;三、反对过多用典,主赋比兴并用,做到既“直寻”又有滋味。

钟荣作《诗品》目的在于纠正岁时文坛严重的形式主义诗风,但不能不受到时风的熏染,因此存在评价作品偏重辞采,对容重视不足的倾向,对后代诗歌的批评有很大的影响。

唐司空图,宋严羽,明胡应麟,清王士禛等人在论诗都在观点上,方法上,或词句形式上受到他不同程度的启发和影响。

16、志人志怪

志怪小说是指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小说,容主要记述神鬼怪异,远方异物,迷信色彩浓重,但也有不少意义的作品,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

总体看,志怪小说艺术上还比较粗糙,但某些有些作品在人物刻画,叙述故事,语言使用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志怪小说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唐传奇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如既济的《枕中记》源于义庆《幽明录》的《焦湖庙视》。

在中国小说史上,说狐道鬼这一流派的形成,就肇造于这时的志怪小说。

《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

志人小说指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小说。

容主要记述了人物的轶闻锁事,言谈举止,从中可见当时社会清谈玄理,品藻人物,标榜名士的社会风气和面貌。

代表作是宋义庆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晋南北朝名词解释完

1、宋

指佺期与宋之问。

他们的作品,“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声律精确,属对工整,推动了律诗的发展,五律体制至此已完全定型,七律的体制也开始规。

他们对唐代律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自此以后,近体诗与古体诗的界限有了更明确的划分,诗人在创作上,专工新体和专工古体也渐渐有了分道扬镳之势。

2、文章四友

指初唐诗坛融、峤、味道、杜审言四位诗人,他们的诗歌以宫廷应制奉和之作,容贫弱,文辞浮艳。

其中,杜审言较有成就。

胡应麟《诗薮》说:

“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

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

”他在游宦之中写了一些感情真挚的好诗。

4、初唐四杰

这是对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的“以文章文名天下”的王勃、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并称。

他们地位都比较低下,但在唐诗开创时期,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

(他们对齐梁以来的绮靡诗风深感不满,决心革除积病,扭转时风,他们的诗歌创作,扩大了题材容,抒写了真实感情,给诗坛带来了刚健清新的气息,对形式主义诗风起了扫荡作用。

(创作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5、初唐体

这是初唐诗坛继承汉六朝乐府诗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歌行体诗歌。

它句式自由,以七字为主,间以三、五、九言,骈散兼行,音韵格律也较自由,篇幅较长,往往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

代表作如卢照邻《长安古意》、若虚《春江花月夜》等。

6、吴中四士

若虚、旭、包融、贺知章

7、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诗歌流派,以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等为代表,又称王孟诗派。

王孟等山水诗人政治上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钦慕贤相九龄,由于仕途受阻或不满现象,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或辞官归里,躬耕田园。

他们虽无明确的共同文学主,但相互之间常以所作山水田园诗酬唱切磋,形成了远绍渊明,近学九龄,清淡自然的流派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