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6720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

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1.“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下列垃圾分类不合理的是()

A.可回收垃圾:

易拉罐

B.不可回收垃圾:

废报纸

C.有害垃圾:

废旧电池

D.餐厨垃圾:

剩余饭菜

解析:

A、易拉罐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属于可回收金属,故A正确;

B、废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B错误;

C、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汞、铬等,会污染水资源和土壤,属于有害垃圾,故C正确;

D、剩余饭菜属于餐厨垃圾,故D正确。

答案:

B

2.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刚石硬度大

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解析: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正确;

C、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

答案:

B

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水银

B.液氮

C.干冰

D.生铁

解析:

A、水银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B、液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生铁中有铁、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答案:

D

4.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C.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

解析:

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错误,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正确,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正确,工业排放的废气使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答案:

A

5.中国丝绸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处理丝绸,该“碱剂”可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其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碱剂”可能是()

A.食醋

B.烧碱

C.草木灰

D.生石灰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物质是一种盐,水溶液显碱性。

A、食醋显酸性,故错误;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碱,故错误;

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是盐,且溶液显碱性,故正确;

D、生石灰是氧化物,故错误。

答案:

C

6.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为7

C.容易得到电子

D.有3个电子层

解析:

A、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其核内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则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A

7.将钢丝插入下列溶液中,有明显现象的是()

A.HCl溶液

B.AgNO3溶液

C.MgSO4溶液

D.Ba(OH)2溶液

解析:

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

A、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铁排在氢的前面,能与HCl溶液反应生成氢气,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选项正确;

B、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铁排在银的后面,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白色银,有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

C、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铁排在镁的后面,不能与MgSO4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

D、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铁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

答案:

AB

8.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Sb2O3+2X═Sb2O5+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H2

B.02

C.H2O2

D.H2SbO4

解析:

从Sb2O3+2X═Sb2O5+2H2O看,反应前有2个Sb原子、有3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Sb原子、有4个H原子、7个O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在2X中含有4个O原子、4个H原子,即其化学式为:

H2O2。

答案:

C

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没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B.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

C.矿泉水是纯净物

D.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

解析:

A、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可以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十分有限的,并且现在水污染情况非常严重,故说法错误;

B、蒸馏水属于软水,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可以得到大量的泡沫,故说法正确;

C、矿泉水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天然水,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因此矿泉水是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说法错误。

答案:

B

10.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

水分子间有空隙

B

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

H2O分子中有H2

C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D

NaOH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OH﹣

A.A

B.B

C.C

D.D

解析: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错误。

B、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速率更快,故选项解释错误。

D、NaOH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OH﹣,故选项解释正确。

答案:

D

11.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B.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

6:

1

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

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解析:

A、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32=62,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2):

(1×6):

(32×1)≠2:

6:

1,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乙硫醇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B

12.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

塞进橡皮塞

B.

铁丝在O2中燃烧

C.

闻气体的气味

D.

称量NaCl的质量

解析: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答案:

C

13.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使用也最早

B.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强于纯铁,硬度小于纯铁

C.灯泡里的灯丝常用钨制成

D.地球上金属矿物资源储量有限,可再生

解析: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铝的活动性比铁还强,难以炼制铝的单质,所以到近代才被大量应用,故A错误;

B、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强于纯铁,硬度大于纯铁,故B错误;

C、电灯泡里的灯丝常用钨制成,因为钨的熔点高,故C正确;

D、金属矿物储量是有限的,并且不能再生,故D错误。

答案:

C

14.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

A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墨绘制字画

B

醋酸显酸性

用醋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C

NaOH能与油脂反应

用NaOH除去油污

D

CH4常温下是气体

用CH4作燃料

A.A

B.B

C.C

D.D

解析:

A、用墨绘制字画,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正确;

B、醋酸可以和水垢发生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而被除去。

故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以与油脂发生反应,而除去油污;故正确;

D、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与CH4常温下是气体无关,故错误。

答案:

D

15.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杯

B.陶瓷瓦罐

C.纯棉衣物

D.羊毛衫

解析:

A、塑料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B、陶瓷瓦罐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纯棉衣裤物是用棉线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D、羊毛衫是由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答案:

A

16.化学肥料和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KNO3是复合肥料

B.残留农药可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中

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

解析:

A.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称为复合肥,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

B.残留的农药会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内,所以严禁使用高毒、残留性强的农药,要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故正确;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故正确;

D.合理施用化肥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水体的污染,故错误。

答案:

D

17.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解析:

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即100g×20%+10g=30g硝酸钾,溶于水,形成100g+10g=110g溶液,即某温度下,30g硝酸钾溶于110g﹣30g=80g水,形成110g饱和溶液。

A、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某温度下,30g硝酸钾溶于80g水,形成110g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大于30g,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30%,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升高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但甲、乙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18.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队杂试剂

实验操作

A

MnO2(KC1O3)

溶解、过滤

B

CO2(CO)

O2

点燃

C

KCl(KOH)

稀H2SO4

蒸发结晶

D

铁粉(碳粉)

稀HC1

过滤

A.A

B.B

C.C

D.D

解析:

A、KC1O3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OH能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铁粉能与稀HC1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粉不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答案:

A

19.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钙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B.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大量摄入油脂

C.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D.淀粉酶属于糖类,可用于为人体提供能量

解析:

A、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

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

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铁、锌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故钙为常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摄入过多也不利于健康,故选项说法错误;

C、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淀粉酶是分解糖类的酶,它不属于糖类,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20.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A.图1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2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C.图3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D.图4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解析:

A、将等质量的锌粉与铁粉,应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选项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不同,不能用于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B、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分别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只与水接触,能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C、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红磷能与氧气接触,均不能燃烧,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能达不到相应实验目的。

答案:

B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2分

21.制笔行业中经常用到铂、钌(Ru)等贵金属,现有5种含钌元素的物质:

Ru、RuO2、Ru2O3、RuCl3、K2RuO4.回答下列问题:

(1)RuO2读作。

解析:

根据化合物的读法,RuO2读作二氧化钌。

答案:

二氧化钌

(2)上述5种物质中钌元素的化合价一共有种。

解析:

上述5种物质中Ru属于单质,故钌元素的化合价一共有4种。

答案:

4

(3)从物质分类角度看,K2RuO4属于(填选项)。

A.化合物

B.氧化物

C.碱

D.盐

解析:

从物质分类角度看,K2RuO4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故K2RuO4不属于氧化物;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K2RuO4中不含有氢氧根离子,故K2RuO4不属于碱;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故K2RuO4属于盐。

答案:

AD

(4)H2与Ru2O3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得到Ru,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H2与Ru2O3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Ru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u2O3+3H2

2Ru+3H2O;

答案:

Ru2O3+3H2

2Ru+3H2O

22.向滴有几滴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1)上述过程的实验现象为。

解析: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氯化钠呈中性,盐酸过量,使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性或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

答案: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

(填离子符号)

解析:

反应前,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氯离子,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钠离子;故三种离子分别为:

Na+、OH﹣、Cl﹣。

答案:

Na+OH﹣Cl﹣

(3)氨水(NH3•N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解析:

氨水(NH3•N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OH﹣。

答案:

OH﹣

23.实验室有4种试剂,分别为HNO3溶液、CuSO4溶液、MgC12溶液和KOH溶液。

(1)有颜色的试剂是。

解析:

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等知识,所以有颜色的试剂是硫酸铜溶液。

答案:

硫酸铜溶液

(2)有一种试剂能与另外三种试剂发生反应,该试剂是。

解析:

硝酸不会与硫酸铜反应,硫酸铜不会与氯化镁反应,氢氧化钾会与硝酸发生中和反应,硫酸铜会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所以有一种试剂能与另外三种试剂发生反应,该试剂是氢氧化钾溶液。

答案:

氢氧化钾溶液

(3)书写化学方程式:

CuSO4溶液与KOH溶液混合:

HNO3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

解析:

硫酸铜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KOH=Cu(OH)2↓+K2SO4;硝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HNO3+NaHCO3=NaNO3+H2O+CO2↑。

答案:

CuSO4+2KOH=Cu(OH)2↓+K2SO4

HNO3+NaHCO3=NaNO3+H2O+CO2↑

24.保险粉(化学式为Na2S2O4)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Na2S2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在NaCl存在下,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

制备流程如图:

(1)反应Ⅰ的原理为:

Zn+2SO2═ZnS2O4,该反应类型为。

解析:

Zn+2SO2═ZnS2O4,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

化合反应

(2)反应Ⅱ为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

反应Ⅱ为复分解反应,则ZnS2O4与氢氧化钠溶液交换成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Na2S2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S2O4+2NaOH═Zn(OH)2↓+Na2S2O4.

答案:

ZnS2O4+2NaOH═Zn(OH)2↓+Na2S2O4

(3)操作a的名称为。

解析:

操作a是将氢氧化锌沉淀与滤液分离,操作a的名称为过滤。

答案:

过滤

(4)滤液中含有Na2S2O4,为使Na2S2O4结晶析出还需要加入少量NaOH的原因是,加入NaCl的原因是。

解析:

滤液中含有Na2S2O4,Na2S2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则为使Na2S2O4结晶析出还需要加入少量NaOH的原因是可调节溶液为碱性,使Na2S2O4结晶稳定存在。

在NaCl存在下,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加入NaCl的原因是氯化钠的存在使Na2S2O4的溶解度降低,更易结晶析出,提高产率。

答案:

可调节溶液为碱性,使Na2S2O4结晶稳定存在

氯化钠的存在使Na2S2O4的溶解度降低,更易结晶析出,提高产率

(5)198gZn(OH)2理论上能得到Zn的质量为g。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不变,198gZn(OH)2理论上能得到Zn的质量为198g×

100%=130g。

答案:

130g

25.以饱和NaCl溶液和饱和NH4HCO3溶液为原料制备NaHCO3的原理为:

NaCl+NH4HCO3═NaHCO3↓+NH4Cl。

(已知NH4HCO3在40℃受热易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的甲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35℃时,比较A、B溶解度的大小;AB.(填“<”或“>”)。

图中表示NaHC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解析:

观察图中35℃时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在物质B的上方,35℃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由题意可知,碳酸氢钠容易析出结晶形成沉淀,由图象可知溶解度A>B,因此B为碳酸氢钠。

答案:

>B

(2)为探究NaHCO3析出的最佳条件,完成了如图几组实验: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min

NaHCO3产率/%

a

30

60

86.8

b

30

120

X

c

35

60

89.4

d

35

120

92.5

e

40

60

85.3

f

40

120

85.6

实验c和d的目的是。

表格中X的数值可能为。

A.85.8

B.86.8

C.92.1

D.93.1

在相同反应时间,40℃时NaHCO3的产率比35℃时低的原因是。

解析:

实验c、d的反应温度相同,而反应时间不同,因此是探究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由实验a、c、e可得:

当反应时间相同,反应温度上升的过程中,产率是先上升再下降(下降是因为碳酸氢铵在40℃时易分解)。

因此实验b、d、f产率也应符合这一规律,因此X应大于86.8而小于92.5,C符合要求。

由题意可得,在40℃时NH4HCO3受热容易分解,导致反应物减少。

答案:

探究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C

在40℃时NH4HCO3受热容易分解,导致反应物减少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26.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填空仪器名称:

X;Y。

解析:

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

X长颈漏斗;Y圆底烧瓶。

答案:

长颈漏斗圆底烧瓶

(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

先将旋钮关闭,向X中加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观察到,说明气密性良好。

解析:

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

先将旋钮关闭,向X中加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观察到液柱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答案:

液柱高度不变

(3)B是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烧杯中冷水的作用是。

解析:

B是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烧杯中冷水的作用是冷凝。

答案:

冷凝

27.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制取时将A中的药品混合)。

(1)制取并收集不同气体,填写如表空白。

固体M

溶液N

制取的气体

收集装置(填字母)

大理石

CO2

锌粒

稀硫酸

B或

O2

或C

解析:

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

稀盐酸C氢气D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B

(2)收集干燥的CO2还需要用装置E,E中盛装的试剂为。

解析:

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答案:

浓硫酸

(3)用上述装置A制取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

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