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809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docx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docx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

安徽医科大学2022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

第一章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害生物因子包括:

(D)

A.病原微生物及微生物的毒性代谢产物B.基因结构生物体

C.动植物的毒素和过敏源D.以上均是

A.人和动物的各种致病微生物B.外来生物的入侵

C.转基因生物和生物恐怖事件D.以上均是

3.实验室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A)A.气溶胶导致的实验室感染B.事故性感染C.人为破坏

D.针头和注射器操作

B.操作过程和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C.实验动物D.以上均是

5.医院临床实验室和检验科,对实验室要求最低应达到哪级生物安全防护标准?

(BA.一级生物安全防护B.二级生物安全防护C.三级生物安全防护D.四级生物安全防护

6.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O1群霍乱弧菌属于:

(A)A.Ⅰ类菌种B.Ⅱ类菌种C.Ⅲ类菌种D.Ⅳ类菌种

7.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炭疽杆菌属于:

(A)A.Ⅰ类菌种B.Ⅱ类菌种C.Ⅲ类菌种D.Ⅳ类菌种

8.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结核分枝杆菌属于:

(B)A.Ⅰ类菌种B.Ⅱ类菌种C.Ⅲ类菌种D.Ⅳ类菌种

9.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肝炎病毒属于:

(B)A.Ⅰ类毒种

B.Ⅱ类毒种C.Ⅲ类毒种D.Ⅳ类毒种

10.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

(C)A.Ⅰ类菌种B.Ⅱ类菌种C.Ⅲ类菌种D.Ⅳ类菌种

11.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菌苗与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弱毒与减毒的微生物菌种属于:

(D)A.Ⅰ类菌种B.Ⅱ类菌种C.Ⅲ类菌种D.Ⅳ类菌种

12.可造成微生物气溶胶的操作有:

(D)A.接种环操作

B.吸管操作和离心机操作C.针头和注射器操作D.以上均是

1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内容包括:

(D)A.实验室物理防护B.规范化实验室管理C.标准化的操作规程D.以上均是

14.哪种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张贴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标志?

(B)A.BSL-1、BSL-2、BSL-3B.BSL-2、BSL-3、BSL-4C.BSL-1、BSL-3、BSL-4D.以上均不是

15.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是指:

(A)A.第一、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B.第二、三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C.第三、四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D.第一、四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16.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基础实验室是指:

(A)A.BSL-1实验室和BSL-2实验室B.BSL-2实验室和BSL-3实验室C.BSL-3实验室和BSL-4实验室D.以上均不是

17.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发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在老版基础上新增加的内容是:

(D)

A.危险度评估

B.重组DNA技术的安全性C.感染性物质的运输

2

D.以上均是

18.被称之为屏障实验室的是:

(C)A.BSL-1实验室B.BSL-2实验室C.BSL-3实验室D.BSL-4实验室

19.被称之为高度屏障实验室的是:

(D)A.BSL-1实验室B.BSL-2实验室C.BSL-3实验室D.BSL-4实验室

20.不属于Ⅰ类菌(毒)种的微生物是:

(D)A.O1群霍乱弧菌B.鼠疫耶尔森菌C.天花病毒D.狂犬病毒二、判断题

1.所有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均应张贴醒目的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标致。

(某)2.根据实验室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实验室的设计特点、建筑结构和屏障设施等

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实验室划分为三级。

(某)3.2004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

室的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

4.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联合出版的《微生物学及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

安全准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金标准,很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生物安全准则时作为主要参考。

(√)

5.在实验室感染中有65%以上的感染是由微生物气溶胶引起的。

(√)

6.有害生物因子是指能够对人、环境和社会造成危害作用的生物因子,如病原微生物,不

包括基因结构生物体。

(某)7.鼠疫耶尔森菌属Ⅰ类微生物菌种。

(√)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Ⅱ类微生物毒种。

(某)

9.二级防护为实验室物理防护的第二道防线,是一级屏障的外围设施,就是生物安全实验

室和外部环境的隔离,以防止实验室外的人员被感染为目的。

(√)

10.不同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所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和针对不同的

微生物及其毒素应补充的特殊安全操作规程。

(√)

第二章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2005年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及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

(D)A.一类B.二类C.三类D.四类

2.通常所说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哪些类别?

(A)A.第一类和第二类B.第二类和第三类C.三类和第四类D.第一类和第三类

3

3.关于病原微生物的风险评估的概念,下列哪个是正确的?

(D)A.是指实验微生物及其产物可能给人带来的危害进行评估B.是指实验微生物及其产物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危害进行评估C.是指实验微生物及其产物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利益进行评估D.A+B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的主要依据?

(B)A.微生物的致病性B.微生物的分类地位

C.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D.微生物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5.我国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以及国家标准规定,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afetylevel,BSL)分为几级?

(D)A.1级B.2级C.3级D.4级

6.对人和动物无明显致病性、对环境危害程度微小、特性清楚的病原微生物可以在下列哪种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

(A)

A.BSL-1B.BSL-2C.BSL-3D.BSL-47.《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根据菌种的危险性评估,将菌种分为4类,下列哪组属于1类?

(A)

A.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B.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肝炎病毒C.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菌D.NDV减毒疫苗、链球菌、天花病毒

8.病原微生物暴露后的潜在后果的轻重取决于哪种因素?

(D)A.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B.机体的抵抗力

C.细菌的数量和入侵途径D.以上都是

9.历史上发生过实验室传播的传染病有(D)A.伤寒和霍乱B.霍乱和炭疽C.炭疽布鲁菌病D.以上都是

10.对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评估,下列哪项不是必需的?

(B)A.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B.学位教育C.岗前健康检查D.预防接种

11.下列哪项是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内容?

(D)A.病原微生物的风险评估

B.实验室活动和生物安全的环境评估C.实验室仪器设备相关的危害与风险评估D.以上都是

12.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的范围包括(D)

A.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动物模型屏障设备和设施

4

B.设备和操作程序C.实验室管理D.A+B+C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遗传修饰微生物的风险评估内容?

(C)A.与宿主或者受体相关的危害

B.直接由插入的外源性基因片段所产生的危害C.相关实验设备的评估

D.对现有的病原性特点改造而产生的危害

14.到目前为止,按照规定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内容一共多少个小项?

(C)A.5项B.10项C.15项D.20项15.病原微生物暴露的潜在后果不包括:

(B)A.隐性或亚临床感染B.获得免疫

C.显性或者严重感染,甚至死亡D.个体间的传播

16.下列哪项是引起实验室感染最重要的因素?

(A)A.气溶胶

B.培养的菌液

C.含有病原的液体进入皮下或粘膜D.意外接种

17.国际上2000年通过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我国是哪一年的4月27日正式由国务院核准加入并于同年9月6日开始在我国生效的?

(C)A.2001年B.2003年C.2005年D.2007年18.下列哪项操作不符合生物安全的基本规定?

(D)A.在动物实验间和操作间饮食

B.在动物实验间和操作间佩戴隐形眼镜C.在动物实验间和操作间使用化妆品D.A+B+C

19.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下列哪项不符合风险评估的要求?

(B)A.定期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

B.使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进生活垃圾袋C.定期检查高压灭菌锅

D.仪器设备经过安全使用认证

20.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环境评估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C)A.安排有储存设施

B.实验室建筑符合国家建筑要求C.所需物品直接带进实验室D.暖气和通风设施充分

21.我国危险性最高的微生物归属哪一类?

(A)

A.一类B.二类C.三类D.四类22.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将危险性最高的微生物归属哪一类?

(D)A.一类B.二类C.三类D.四类23.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内容包括:

(A)

A.心理素质、检验技术、生物安全操作、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及原则

5

8.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就是指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2)

9.动物实验过程行为规范的物理限制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包括检查、收集标本、给药、治

疗或实验操作等),用手工或工具限制动物活动的过程。

(1)

10.实验动物护理和使用的基本原则没有规定禁止在非麻醉状态下对动物进行手术。

(2)

第六章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

一、单项选择题1.灭菌是指:

(d)

A.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B.在体外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C.不存在活菌的状态

D.是杀灭物品上的一切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2.下面哪种灭菌方法不属于化学消毒灭菌法:

(c)A.含氯石灰消毒灭菌B.来苏水消毒灭菌C.高压蒸汽灭菌D.过氧化氢消毒灭菌3.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

(a)A.121℃,15-30分钟B.115℃,15-30分钟C.160℃,1小时D.160℃,2小时

4.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

(c)A.干热灭菌法

B.流通蒸汽灭菌法C.高压蒸汽灭菌D.巴氏灭菌法

5.滤过除菌法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

(a)

A.0.22μmB.0.36μmC.0.45μmD.0.65μm6.用于伤口消毒的过氧化氢浓度为:

(a)

A.3%B.5%C.1%D.0.5%7.甲醛消毒液的使用浓度是:

(b)

A.8%B.5%C.10%D.12%8.2%戊二醛对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时间分别是:

(c)A.25min达到消毒消毒要求,8小时达到灭菌要求B.10min达到消毒要求,8小时达到灭菌要求

C.10min达到消毒消毒要求,10小时达到灭菌要求D.25min达到消毒消毒要求,8小时达到灭菌要求9.医疗器械处理方法是:

(b)

A.消毒B.灭菌C.清洗D.一般处理10.压力蒸汽灭菌物品存放时间(c)

A.7天B.16天C.10-14天D.10小时

11.用碘伏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的浓度和时间分别是(cA.250mg/L,20minB.50mg/L,40min

)11

C.500mg/L,30minD.200mg/L,15min12.含碘消毒剂属于:

(c)A.灭菌剂B.高效消毒剂C.中效消毒剂D.低效消毒剂

13.实验室常规应用的有效氯浓度是:

(a)A.0.1%B.0.5%C.1%D.5%

14.高压蒸汽灭菌的纱布敷料、棉球打开未用完,最长保存期为:

(a)A.24小时B.10小时C.48小时D.2小时15.新洁尔灭是实验室常用消毒剂,其浓度为:

(b)A.0.01%B.0.1%C.1%D.10%16.辐射灭菌法不包括:

(d)

A.紫外线B.红外线C.微波D.燃烧17.紫外线照射消毒时间一般为:

(c)

A.10min以上B.20min以上C.30min以上D.15min以上18.紫外线照射以多少纳米波长最为有效:

(d)

A.250-256nmB.200-300nmC.260-280nmD.260-266nm

19.有些不耐100℃的物质,用间歇灭菌:

将物品先用___加热1h,然后置37℃保存24h(或常温过夜),使其中残存的芽胞萌发成繁殖体,再用以上条件灭菌,如此反复三次或三次以上。

(c)

A.30~40℃B.45~55℃C.75~80℃D.85~95℃20.手术室、无菌室的空气消毒,常采用下列哪种方法(d)A.来苏尔喷洒B.高锰酸钾液喷洒C.70%酒精喷洒D.紫外线照射二、判断题

1.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通常

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但能破坏其芽胞。

所以消毒是彻底的,能代替灭菌。

(2)

2.异丙醇的使用浓度一般为50%。

(2)3.支原体可以通过滤过法去除。

(2)4.芽胞通过高压灭菌杀灭。

(1)

5.细菌荚膜的破坏是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依据。

(2)6.70%~75%乙醇的消毒灭菌机制是使蛋白质变性和凝固。

(1)7.金属器械可以利用漂白粉进行灭菌处理。

(2)

8.一般新生儿预防淋球菌所致脓漏眼的消毒剂是1%硝酸银。

(1)9.人和动物的血清一般采用低热灭菌。

(2)

10.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对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均有杀伤和灭

活作用。

(2)第七章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人员管理范畴的有:

(d)

A.生物安全知识教育与宣传B.生物安全的操作制度

12

C.行为规则D.实验动物的检疫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安全的操作制度:

(c)A.定期注射各种疫苗B.进入实验室采取适当个人防护

C.使用标识不清的采血用品D.增强人员体质

3.不属于生物安全实验室行为准则的是:

(a)A.16岁未成年人进入实验区B.实验室内穿专用鞋C.禁止口吸液体D.控制啮齿动物

4.下列不属于生物安全管理内容的是:

(d)

A.制定和编制操作手册B.定期培训C.控制啮齿动物

D.给工作人员提供充足的营养

5.不属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培训对象的是:

(d)

A.管理人员B.实验人员C.修理工D.炊事员

6.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顺序是(a)

A.外层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口罩帽子鞋套→内层手套B.防护眼镜→外层手套→口罩帽子→防护服→内层手套C.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帽子→外层手套→内层手套D.口罩帽子→外层手套→防护眼镜→内层手套→防护服7.属于正确个人防护的是(d)

A.工作区储放食品和饮料B.实验区内擦洗角膜接触镜

C.防护衣物与普通衣物存放同一橱柜内D.实验室内穿专用鞋

8.属于正确生物安全操作要求的是(b)

B.用皮下注射器从动物体吸取液体C.用口通过吸管吸取液体D.接触到感染物质时自行处理

9.对实验室生物安全人员培训效果完整的评估为:

(a)

A.检查培训对象对培训的反应、对培训内容的熟知程度、工作中的行为变化以及培训效果是否明显。

B.检查培训对象培训的时间是否充足、对培训内容的熟知程度、工作中的行为变化以及培训效果是否明显。

C.检查培训对象对培训的反应、对培训内容的记录是否完整、工作中的行为变化以及培训效果是否明显。

13

D.检查培训对象对培训的时间是否充足、对培训内容的熟知程度、对培训内容的记录是否完整以及培训效果是否明显。

10.完整的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培训档案应包括:

(b)

A.培训目的、培训时间、培训教师、考核或评估结果B.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教师、考核或评估结果C.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目的、考核或评估结果D.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考核或评估结果11.下列不属于个人防护装备的是:

(d)

A.安全眼镜B.口罩C.防护服D.牙套

12.在佩戴角膜接触镜时,如果有化学水剂接触眼睛时,下列哪项处理方法是错误的是(d)

A.立即卸除角膜接触镜片B.及时冲洗眼睛15~30minC.及时去医院就诊D.快速冲洗眼睛3~5min

13.正压防护服一般适用何种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d)

A.BSL-1B.BSL-2C.BSL-3D.BSL-4

14.防护服包括(a)

A.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围裙、正压防护服B.隔离衣、连体衣、围裙、正压防护服C.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正压防护服D.隔离衣、连体衣、正压防护服

15.必须穿实验室专用鞋的实验室等级为:

(c)

A.BSL-1和BSL-2B.BSL-2和BSL-3C.BSL-3和BSL-4D.BSL-4

16.下列关于个人呼吸器的使用要点错误的是:

(c)

A.用橡皮筋固定在头部

B.调整在合适的面部位置并加以检验C.吸气时个人呼吸器无塌陷D.呼气时呼吸器周围不漏气

17.关于实验室个人防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在实验室工作的所有时间内都必须穿工作服。

B.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之前,工作人员必须洗手。

C.禁止穿戴实验室防护衣物到实验室以外的地方。

D.实验室防护衣物和通常穿着衣物存放同一橱柜。

18.下列不属于眼睛防护装备的是:

(a)

A.防护面罩B.护目镜C.洗眼装置D.应急消毒喷淋装置

14

19.不属于生物安全规范的手套使用方法的是(b)

A.使用手套前检查手套是否褪色、穿孔和有裂缝。

B.使用橡胶手套接触高温物体。

C.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使用的一次性手套不可再次使用。

D.在实验室工作中要一直保持戴手套状态。

20.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躯体防护装备不包括:

(c)

A.工作服B.隔离衣C.负压防护服D.围裙二、判断题

1.个人防护装备所涉及的防护部位主要包括眼睛、头、面部、躯体、手足、耳及呼吸道。

(1)

2.正压防护服的脱除顺序为:

解开颈和腰部的系带,将隔离衣从颈处和肩处脱下,放入消

毒箱。

(2)

3.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人员培训主要是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老员工可不必再培训。

(2)

4.工作人员在BSL-3实验室工作结束后,应离开污染区,在半污染区或缓冲间内卸下个人防

护装备。

(1)

5.一般在BSL-2及以上级别实验室中,要使用正压防护服。

(2)6.一般在BSL-2和BSL-3实验室中,要使用隔离衣。

(1)

7.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的培训方法可以采取专题讲座、广播介绍、计算机辅助教学、交互

式影像、示范练习、模拟演练等各种方式进行。

(1)

8.当实验室中的噪音达50db时,实验人员应该佩戴听力保护器以保护听力。

(2)

9.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一次性手套使用完后,手套外表面翻转入内脱下,直接丢弃于垃

圾桶内。

(2)

10.安全眼镜应戴在常规视力矫正眼镜的外面。

(2)第八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实验动物级别和洁净度的关系(洁净度,落下菌),下列不正确的关系是(a)A.普通动物非开放系统(一,30个/皿)B.清洁级动物屏障系统(万级,3个/皿)C.SPF级动物屏障系统(万级,3个/皿)D.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隔离系统(百级,0个/皿)2.实验动物设施为,与办公和其他实验室分开;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动物室建筑,周围与居民区至少应有下列正确的关系是(a)A.单独区域;20m的卫生间隔区B.一幢楼内;10m的卫生间隔区C.单独区域;10m的卫生间隔区D.一幢楼的地层;20m的卫生间隔区

3.典型的致突变物和致癌物使用完毕后的处理方法如常用试剂环磷酰胺(CP),其正确处理方法是用试剂为(b)

A.1mol/L盐酸,室温处理1小时,

B.0.2mol/LKOH甲醇液室温处理1小时,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