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9004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docx

中考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精讲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考标要求)

单元

学业水平考试内容

目标要求

1

(100)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b

2

(101)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b

3

(103)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b

4

(104)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b

5

(105)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b

 

单元知识架构)

知识整理)

 燃烧与灭火(高频考点)

1.燃烧与灭火

燃烧

灭火

正文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跟空气中的①__氧气__发生的一种发热发光剧烈的②__氧化__反应

燃烧的

条件

有③__可燃物__,跟④__氧气(或空气)__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⑤__最低温度__(即着火点)

原理

破坏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灭火的

方法

隔离⑥__可燃物__,隔绝⑦__氧气(或空气)__,降低温度到⑧__着火点__以下

能燃烧:

三者缺一不可

能灭火:

三者必具其一

【易错点】①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如金属钠在氯气中可以燃烧,镁带能在CO2中燃烧;②着火点:

是物体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它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一般不随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对于某种物体来说,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2.生活中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灭火器

灭火原理

适用范围

干粉灭火器

隔绝空气

扑灭一般性火,还可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CO2灭火器

降温,隔绝氧气(或空气)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水基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

隔绝氧气(或空气)

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

高压水枪

降低温度

一般可燃物引起的失火

3.常见的灭火实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

实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森林灭火

砍倒树木,造成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熄灭酒精灯

灯帽盖灭

隔绝氧气(或空气)

棉被着火

洒水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仪器室着火

CO2灭火器

降温,隔绝氧气(或空气)

油罐车着火

高压水枪喷水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4.发现火险或遇到火灾时的应对措施

(1)如果火势不大,应根据起火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将火扑灭。

(2)如果火势很大,且蔓延的速度很快,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例如: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贴近地面或沿着墙角迅速离开火险区域。

 实验突破:

燃烧条件的探究

1.燃烧条件的探究

中考说明要求“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装置

  

原理

4P+5O2

2P2O5

现象

①甲装置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②甲装置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③甲装置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乙装置中的白磷燃烧

现象

分析

①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②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③没有与空气接触;④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铜片和

水的

作用

铜片:

载体传热;水:

隔绝空气,提供热量

结论

燃烧需要的条件:

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者缺一不可

结论

分析

①甲中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现象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②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现象对比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③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即使是在水中)也能燃烧,说明满足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的条件,白磷就能燃烧

2.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

(1)对比实验法:

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是一组对比实验,白磷的着火点低能燃烧,红磷的着火点高而不能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是另一组对比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2)条件控制法:

把白磷放在热水中,通过液封而隔绝空气,其设计意图是:

提供可燃物与反应所需的温度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检验是否能够燃烧(提供燃烧所需的任意两个条件而控制另一个条件)。

3.实验装置的评价改进

由于铜片中的白磷露置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对空气造成了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装置加以改进。

图A,把红磷和白磷放在U形管的两端,中间用细沙隔离,管口分别绑上两个瘪气球。

图B,把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在两支试管中,试管口上分别绑上瘪气球,让白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

图C,试管中的氧气与白磷接触,在水中燃烧(出现水火相容的现象),改进后的装置,容易操作,现象明显。

 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

(1)缓慢氧化:

氧化反应进行得__很慢__,甚至不易被察觉,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都属于__缓慢氧化__。

(2)自燃:

__可燃物__在自然环境中,达到了燃烧的条件,(由缓慢氧化引起)就能引起自发燃烧,如白磷很容易自燃。

(3)爆炸:

易燃物满足①在有限空间;②快速燃烧;③聚积大量的热三个条件就会发生爆炸。

【特别提醒】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井下容易使易燃物满足这三个条件,在这些地方都会严禁烟火。

2.常见燃烧和爆炸的有关图标

3.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安全知识

(1)煤气泄漏需要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2)室内起火,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贴近地面或沿墙壁迅速离开起火区域。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__热量__的变化。

不燃烧产生热量

吸热反应:

C+CO2

2CO

2.能量的意义:

人类所需的大部分能量都是通过__化学反应__产生的。

如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用来__做饭__、取暖、发电、__冶炼金属__、发射__火箭__、开山炸石等。

 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

当前人类利用的三大化石燃料:

__煤__、__石油__、__天然气__,都是__不可再生__能源。

(1)煤:

被称为“工业的__粮食__”,是混合物,主要含有__碳__元素,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煤中含有硫、氧,大量烧煤会生成SO2、NO2,还有CO,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2)石油:

被称为“工业的__血液__”,是混合物,主要含有__碳__、__氢__等元素,组成物质种类有多种,沸点不同,将它们进行分离,得到溶剂油、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多种产品。

【特别提醒】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蒸馏是物

理变化。

(3)天然气:

主要成分是__甲烷__(CH4),是化石燃料中的__清洁__燃料,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CH4+2O2

CO2+2H2O__。

(4)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

①条件:

a.燃料燃烧需要__足够多__的空气,b.燃料与空气要有__足够大__的接触面积。

②意义:

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2.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汽车燃料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__一氧化碳__、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2)煤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__一氧化碳__、__二氧化硫__、__二氧化氮__及烟尘等。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1.能源的分类

能源分类

意义

实例

不可再

生能源

随其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减少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

可再生

能源

不随其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减少的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氢能等

2.清洁能源和新能源

常见的清洁能源:

通过化学变化产生的能源,如乙醇和氢气;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产生的能源:

如电能、风能、太阳能。

名称

制取途径

产生能量

的反应

优点

氢气

①Zn+H2SO4===ZnSO4+H2↑

②2H2O

2H2↑+O2↑

2H2+O2

2H2O

原料来源广泛,燃烧产生的热量高,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是最清洁的燃料

乙醇

(俗称

酒精)

粮食酿造

C2H5OH+3O2

2CO2+3H2O

节约石油资源,污染小

3.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特别提醒】氢气不能被广泛使用:

因为制取氢气的成本高,贮存困难。

制取氢气最理想的途径是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

 保护环境

1.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①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__硫__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__SO2__等。

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__CO__等。

③未燃烧的__碳氢化合物__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2)酸雨的形成

煤燃烧时排放出__SO2__、__NO2__等污染物。

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

一是__燃料燃烧需要足够的空气__;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__足够大的接触面积__。

3.汽车尾气的污染与防治

(1)汽车用的燃料多是汽油或柴油。

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有__CO__和未燃烧的__碳氢化合物__、__氮__的氧化物和含__铅__化合物以及__烟尘__等。

(2)为减少燃料使用和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措施有:

①__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烧__。

②__使用催化净化装置__。

③__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__。

④__在管理上加大检测尾气的力度,禁止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__。

 

典题精讲)

【例1】(2017广州中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都放出热量

B.红磷常温下在空气中能自燃

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的着火点

【解析】A.燃烧都放出热量,正确;B.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常温下在空气中不能自燃,错误;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正确;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的着火点,正确。

故选B。

【答案】B

【例2】(2017云南中考)用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C.在加油站可以接打电话

D.开灯检查燃气是否泄漏

【解析】A.火灾烟很大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从而防止烟尘中毒,故做法正确;B.锅里的油着火了,应立即盖上锅盖灭火,这是因为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立即浇水灭火,油会附在水的上面,继续燃烧,故做法错误;C.在加油站用手机拨打电话产生的电磁波,容易引发火灾,故做法错误;D.燃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故做法错误。

故选A。

【答案】A

【例3】(2016云南中考)为探究燃烧的条件。

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解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有关知识。

掌握燃烧条件的探究方法是答题关键。

该实验中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A错;根据燃烧的条件,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B对;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热水只有80℃,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红磷没有燃烧,C对;实验中的水提供了热量使温度达到了铜片上白磷的着火点,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脱离接触,D对。

故选A。

【答案】A

【例4】(2016昆明中考)“改变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下列说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使用一次性木筷

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解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回收再利用,A符合绿色理念;一次性木筷的使用,会消耗大量的树木,B不符合绿色理念;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对环境不再造成污染,C符合绿色理念;步行或骑自行车都不消耗化石燃料,不会产生有害物质,D符合绿色理念。

故选B。

【答案】B

单元过关)

             

一、选择题

1.(自贡中考)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弄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

其原理主要是( B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2014云南中考)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B )

A.降低油的着火点

B.让油与空气隔绝

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

D.清除可燃物

3.(2015云南中考)下列对有关燃烧及灭火事例的解释错误的是 ( B )

A.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给煤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B.用嘴吹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

D.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既隔绝了空气又降低了温度

4.(永州中考)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 )

A.氮气B.氢气

C.液化石油气D.天然气

5.(2017邵阳中考)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B )

A.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C.煤矿矿井、大米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D.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6.(2017曲靖中考)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 )

 

选项

物质

鉴别方法

A

CO(NH2)2和(NH4)2SO4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CO和CO2

闻气味

C

K2CO3溶液和K2SO4溶液

滴加BaCl2溶液,观察现象

D

黄铜和黄金

观察颜色

7.(2017聊城中考)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水来灭火

8.(漳州中考)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

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

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二、填空与简答

9.当前日本与我国有钓鱼岛之争、菲律宾与我国有南沙之争、越南与我国有西沙之争。

这些国家想侵占我国的领土、领海,抢夺这些地区丰富的渔业和油气等资源。

试分析:

(1)石油属于__混合物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是经过数百万年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才能形成,是一种__不可再生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甲烷(或CH4)__,实验室点燃气体之前都要先__检验纯度__。

(3)怀化地区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相对用煤作燃料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的优势是__节约能源(或减少污染)__(任写一种)。

10.(原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云南省响应号召“向污染宣战”,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__天然气__等,它们属于__不可再生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的雾霾天气主要是由上述污染指数中的__可吸入颗粒物__造成的,下列措施可减缓雾霾天气的是__BC__(填字母)。

A.露天焚烧垃圾

B.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C.提升燃油品质,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污染

11.(2017丽水中考)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消息,在南海北部1266m深的神狐海域,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查阅资料发现,古代低等生物遗骸大量沉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石油及天然气,海底的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固体物质即“可燃冰”。

“可燃冰”为甲烷的水合物,遇火即可燃烧且热值高,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新能源。

(1)若甲烷的水合物化学式为CH4·8H2O,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0,则CH4·8H2O中CH4的质量分数为__10%__。

(2)可燃冰储存的巨大的化学能量最终来自于古代绿色植物通过__光合作用__固定的太阳能。

(3)可燃冰燃烧时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这说明能量转化具有__方向__性。

(4)人类正面临常规能源枯竭的危机,下列有关能源的认识正确的是__ABC__。

A.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B.积极寻找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

C.自然界的能量虽然守恒,但还是要节约能源

12.(兰州中考)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

(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的能源,它包括煤、__石油__和天然气。

(2)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__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

②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__AC__(填字母)。

A.腐蚀大理石的雕像

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C.酸化土壤

③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__1∶1__。

④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研究发现,NH3燃烧释放大量的能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请将NH3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4NH3+3O2

6H2O+__2N2__。

三、实验与探究

13.(2017江西中考)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酒精灯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有可燃物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乒乓球碎片__。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低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D__。

(填字母)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