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模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1310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模板.docx

《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模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模板.docx

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模板

30米预制箱梁张拉计算方案

一、基础数据

本标段30米预制箱梁正弯矩预应力钢束共有N1、N2、N3、N4各2束,设计锚下张拉控制应力:

σcon=1860×0.75=1395MPa。

按设计要求箱梁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方可张拉,并采用两端对称张拉,张拉程序为:

0初应力σcon(持荷2min)锚固,张拉顺序为N1、N3、N2、N4。

二、预应力钢束张拉力计算

1、经咨询设计单位,因设计图中张拉控制应力已经考虑了预应力损失,故张拉力按公式:

Fn=σcon×A×n进行计算,如下:

中跨箱梁N1钢束锚下张拉力:

F1=σcon×A×n=1395MPa×140㎜2×4=781.2KN

其中:

A为每根预应力钢绞线的截面积;

n为同时张拉的预应力钢绞线的根数;

F为钢绞线锚下张拉力。

其余钢束张拉力计算同N1,各钢束张拉力如下表:

中跨30米箱梁预应力钢束张拉力计算明细表(表一)

钢束号

锚下张拉控制应力

钢绞线根数(n)

截面积(A)㎜2

张拉力(Fn)KN

N1

1395MPa

4

140

781.2

N2

4

140

781.2

N3

4

140

781.2

N4

4

140

781.2

边跨30米箱梁预应力钢束张拉力计算明细表(表二)

钢束号

锚下张拉控制应力

钢绞线根数(n)

截面积(A)㎜2

张拉力(Fn)KN

N1

1395MPa

5

140

976.5

N2

5

140

976.5

N3

5

140

976.5

N4

4

140

781.2

三、压力表读数计算

本桥采用150吨千斤顶进行张拉,经校验:

编号为1#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2766,2786,校准方程分别为P=0.031F-0.10862,P=0.0307F-0.20642。

故中跨箱梁N1钢束采用1#千斤顶张拉时的压力表度数分别为:

1)压力表编号为2766:

P1=0.031P-0.10862=0.031×781.2-0.10862=24.1MPa

2)压力表编号为2786:

P2=0.0307F-0.20642=0.0307×781.2-0.20642=23.8MPa

编号为2#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1962,2784,校准方程分别为P=0.0309F-0.10358,P=0.0314F-0.14642。

其余钢束压力表读书计算同N1,压力表度数详见下表:

 

预应力钢束100%б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明细表

(中跨30米箱梁)(表三)

钢束号

100%бk时

1#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

100%бk时

2#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

编号(2766)

编号(2786)

编号(1962)

编号(2784)

N1

24.1

23.8

24

24.4

N2

24.1

23.8

24

24.4

N3

24.1

23.8

24

24.4

N4

24.1

23.8

24

24.4

预应力钢束10%б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明细表

(中跨30米箱梁)(表四)

钢束号

10%бk时

1#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

10%бk时

2#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

编号(2766)

编号(2786)

编号(1962)

编号(2784)

N1

2.4

2.4

2.4

2.4

N2

2.4

2.4

2.4

2.4

N3

2.4

2.4

2.4

2.4

N4

2.4

2.4

2.4

2.4

预应力钢束20%б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明细表

(中跨30米箱梁)(表五)

钢束号

20%бk时

1#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

20%бk时

2#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

编号(2766)

编号(2786)

编号(1962)

编号(2784)

N1

4.8

4.8

4.8

4.9

N2

4.8

4.8

4.8

4.9

N3

4.8

4.8

4.8

4.9

N4

4.8

4.8

4.8

4.9

预应力钢束100%б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明细表

(边跨30米箱梁)(表六)

钢束号

100%бk时

1#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

100%бk时

2#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

编号(2766)

编号(2786)

编号(1962)

编号(2784)

N1

30.2

29.8

30.1

30.5

N2

30.2

29.8

30.1

30.5

N3

30.2

29.8

30.1

30.5

N4

24.1

23.8

24

24.4

预应力钢束10%б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明细表

(边跨30米箱梁)(表七)

钢束号

10%бk时

1#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

10%бk时

2#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

编号(2766)

编号(2786)

编号(1962)

编号(2784)

N1

3

3

3

3.1

N2

3

3

3

3.1

N3

3

3

3

3.1

N4

2.4

2.4

2.4

2.4

预应力钢束20%б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明细表

(边跨30米箱梁)(表八)

钢束号

20%бk时

1#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

20%бk时

2#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

编号(2766)

编号(2786)

编号(1962)

编号(2784)

N1

6

6

6

6.1

N2

6

6

6

6.1

N3

6

6

6

6.1

N4

4.8

4.8

4.8

4.9

三、理论伸长量的复核计算

1、预应力钢束的平均张拉力计算

因本标段内的箱梁梁长变化较大,故采用设计图纸中的标准梁长进行钢绞线平均张拉力的计算,首先要计算出钢束的锚下张拉力,然后采用如下公式计算钢束的平均的张拉力:

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

式中:

Pp=P[1-e-(kx+uθ)]/(kx+uθ)

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0.23

故30米中跨箱梁的平均张拉力计算如下:

由设计图纸可知:

K=0.0015,μ=0.23,X取14.7m;

N1、N2、N3钢束θ为7.5°,弧度为0.1308,N4钢束θ为1.4°,弧度为0.0244。

 

30米中跨箱梁平均张拉力计算表

钢束号

锚下张拉力(P)KN

kx+uθ

[1-e-(kx+uθ)]/(kx+uθ)

平均张拉力(Pp)KN

N1

781.2

0.052134

0.974380155

761.2

N2

781.2

0.052134

0.974380155

761.2

N3

781.2

0.052134

0.974380155

761.2

N4

781.2

0.027662

0.986295676

770.5

2、理论伸长量的计算

1、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

∆L=PpL/(ApEp)

式中:

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的截面面积;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取1.95×105;

经计算中跨30米箱梁:

N1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L为30.29米,N2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L为30.35米,N3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L为30.4米,N,4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L为30.21米。

标准梁长中跨箱梁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钢束号

钢绞线根数(n)

L(m

截面积(Ap)㎜2

弹性模量(Ep)MPa

平均张拉力(KN)

理论伸长量(∆L)mm

N1

4

30.29

560

1.95×105

761.2

211

N2

4

30.35

560

1.95×105

761.2

211

N3

4

30.4

560

1.95×105

761.2

212

N4

4

30.21

560

1.95×105

761.2

211

设计图纸中跨的钢束伸长量分别为:

N1钢束为205mm,N2钢束为205mm,N3钢束为204mm,N4钢束为206mm实际计算理论伸长量比设计值大6mm左右,主要原因为在实际张拉中由于千斤顶、限位板的长度增加了钢绞线的长度,经实际量测单侧千斤顶、限位板的长度为40cm,故现场量测钢束伸长量采用实际计算理论伸长量。

按规范要求,现场实际量测的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误差硬控制在6%范围之内,故30米中跨箱梁钢束的伸长量取值范围分别为:

N1钢束:

198.3mm~223.7mm

N2钢束:

198.3mm~223.7mm

N3钢束:

199.3mm~224.7mm

N4钢束:

198.3mm~223.7mm

注:

30米边跨箱梁钢束伸长量同中跨箱梁数据。

3、实际伸长量为两端张拉伸长量之和,计算方法如下:

实际伸长量△L=△L1+△L2

式中:

△L1——初应力10%бk至100%бk之间的实测伸长值(mm);

△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采用从10%бk~20%бk之间的实测伸长值作为ΔL2值;

四、张拉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1、预应力钢束张拉必须以张拉力为主,伸长量校核的双控指标进行控制,伸长量波动范围为理论伸长量的±6%。

每束钢绞线断丝或滑移不多于1根,每个断面断丝之和不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1%。

2、施工现场实际张拉程序为:

①张拉到初应力10%δk,并量测伸长值L1,并做好记录。

②张拉到20%δk,并量测伸长值L2,并做好记录,③直接张拉到100%δk,并量测伸长值Lk并做好记录,则实际伸长量为:

△L=△L1+△L2=(Lk-L1)+(L2-L1)

3、张拉现场要配备油泵操作人员4人,安装千斤顶及量测伸长量人员2~3人,现场记录人员2人。

4、张拉两端现场要配备对讲机,要统一口令,做到每个张拉程序要一致,同步。

5、在张拉过程中严禁操作人员及闲杂人等站在张拉端的正面。

6、项目部工程部将安排专业工程师全程控制,现场人员必须做好张拉原始记录,表格附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